大陆农村现状不仅性关系混乱组图猫眼看人
最新农村性事偷窥精选4篇

最新农村性事偷窥精选4篇作文大家都很熟悉。
写作需要一个完整的篇章结构,所以一定要避免出现无休止的作文。
你知道如何写好一篇作文吗?以下是一个关于农村性的窥阴癖的小系列[4篇精选文章]。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我喜欢农村,我更喜欢那里美丽和谐的风景。
你一定想问我为什么?因为,每一天的农村都充满了生机,每一天的农村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农村都是辉煌的。
有一次暑假去东北外婆家。
我一进村子,一股新鲜空气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如果有连绵不断的雨,草的气息直入心扉,雨滴和轻柔的凉风迎面而来,会让你心旷神怡!再往里走,你会看到不是金色的稻田,就是绿色的树荫。
小路的一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
不一会儿,远处就会飞来几只麻雀,即使有小孩子玩水,也绝不会感到意外。
当你绕过小溪时,你会看到几头牛在绿草上,在树荫下甩着尾巴乘凉,蜻蜓一直陪伴着它们。
这里的鸟是自由的,所以它们不需要被关在笼子里。
它们可以在树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张开翅膀四处飞翔,在你面前消失一会儿。
真是一群调皮的麻雀!最里面是房子。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院子,院子前面种一些树或者种一些水果和蔬菜。
总会有几只鸡鸭鹅等家禽悠闲地走在门前的小路上,借助小花小草,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房子后面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小麦还没有成熟,但是到了秋天,它变成了金色的海洋和人们的欢乐。
在农村,没有必要设置闹钟。
当太阳升起时,公鸡的啼叫吵醒了还在睡觉的人,开始了新的一天。
中午烈日炎炎,夏天的清新风却像温柔的手,擦去农民叔叔们的汗水,带来一丝凉意。
到了晚上,火像调皮的孩子一样烧云,变成了狼和狗,真调皮!火云映红了许久,小鸟们陆续归家。
人们端上桌子上的菜,他们吃得很多。
很快,天空变暗了,辛苦工作了一天的人们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听者随着织工像摇篮曲一样的歌声睡着了。
青山绿水,绿树红花,让农村变得有趣而醉人!临安是个美丽的地方,尤其是临安水库。
这是我的新朋友遇见的地方。
我的新朋友叫张忠义。
他是个好学生。
他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
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性行为调查和分析

社会 规范 的要 求组 建 家 庭 , 们 正 常 的 生命 历 程 可 能 他 会 被 打乱 , 而影 响到他 们 的福 利 。另 一方 面 , 从 因为婚 姻 之外 的性行 为是 受 到社 会 歧 视 的 , 们 会 因 为 缺乏 他 合 法 的性伴 侣 而丧 失享受 正 常 、 定 的性行 为 的权 利 。 稳 从 19 年代 以来 , 90 中国 的研 究 者 开展 了多 次针 对
V 12 ( u o9 ) o.9 Sm N .8
中 国 农 村 大 龄 未 婚 男 性 的 性 行 为 调 查 和 分 析
张群林 伊 莎贝尔 ・ , 阿塔 尼 杨 雪燕 。 ,
(. 1 西安交 通 大学 管理 学 院 , 西 西安 7 04 ;. 国国立 人 口研 究 中心 , 国 巴黎 7 00 陕 109 2 法 法 52 ; 3 西安交 通 大学公 共政 策 与管理 学 院人 口与发 展研 究所 , 西 西安 704 ) . 陕 109
年 龄 , 姻 市 场 正 在 或 即将 出现 大 量 年 轻 的 剩 余 男 婚
被认 为是 “ 资本 主 义 ” 东 西 , 括 性 快 乐 是 被 禁 止 的 包 的 。因而 , 前性行 为 被认 为是 非法 的 ¨ 婚 。 随着 改革 开放 的深 入 , 国社 会发 生 了巨大 变化 , 中
社会控制也随之加强 , 几乎所有与私人相关的事情都
[ 收稿 日期 ] 长江学者 和创新 团队发展计划 ” 目(R 0 5 ) 法 国国立人 口研究 中心项 目(0 9一c 0 1 ) 项 IT85 ; 20 V一 0 7 [ 作者简介 ] 张群林 ( 99一 ) 女 , 17 , 广西 桂林 人 , 西安 交通 大学 管 理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 莎 贝尔 . 伊 阿塔尼 (sbl t n ) Iae eA t 6 l a
农村调查报告四留守女人的性饥渴

农村调查报告四留守⼥⼈的性饥渴由于18----45年龄段的⼈⼤量外出打⼯,在家的多半是留守⼥性,长时间的夫妻分离,造成了不少情感纠葛。
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就笔者所调查的⼀个村民⼩组⽽⾔,去年92个在外打⼯的⼈中,夫妻双双在⼀起打⼯的仅有3对,仅占打⼯总⼈数的6.5%,夫妻双双在家的14对,占这个年龄段⼈数的15%;有31对夫妻或分别在不同地域⼤概,或者⼥⼈在家留守占18---45年龄段53对中的近60%,另外有⼏对是处于短时分别,经常相聚的。
31对中,⼥⼈纯在家的有25⼈,也就是说这25家是男⼈起码半年以上不在家,⼥⼈独守空房的。
在家的⼥⼈并没有多少⽣活压⼒,只是料理⼀下家务和为数不多的⽥地,有的甚⾄⼲脆不种⽥;农村也不同于城市,彼此不相往来,吃过饭,⼤媳妇⼩嫂⼦拧着个⽑线袋,或抱着、牵着孙⼦,聚在⼀起,家长⾥短的聊着,⽽其中绝⼤部分话题,就是谁偷⼈、谁养汉、谁与谁好上了;甚⾄直接交流⾃⼰与某某的偷情经历,⽽⽆丝毫隐讳。
从话题中我们就可以听到潜台词------性饥渴。
电视剧《⼥⼈的村庄》就⽣动的反映了当前农村的现状,不多的在家男⼈,在⼥⼈中游⼷,经常半真半假的⽤语⾔挑逗本来就饥渴的⼥⼈,得到的回应没有⼀个是怒不可遏的,为了了解留守⼥⼈的内⼼世界,本⼈也假装风流,利⽤单独场合给10个不同年龄段的⼥性传递暧昧信息,得到的回复是:1、最直接的1⼈:我不⽅便到你那⾥去,看得来你就来吧。
1、较含蓄的有6⼈:“你不怕你⽼婆?”,“你看得我来?”,“别拿我们开⼼呀。
”2、其它类型有3⼈:“你还有⽤吗?”,“不怕累死你?”,“你还没有⽼咎?”这⾥的潜台词谁都明⽩,总之没有⼀⼈发怒和坚决拒绝。
实际上本⼈所调查的村民⼩组,有两对长期在⼀起⾮法同居,⼈⼈知晓,他们也丝毫不隐讳;另外有四对据说亦有此事,但是仅仅是⼈⾔,这种事情总不好查实。
奇怪的是,绝⼤多数并没有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丈夫回来了,依然是其乐融融,可能是丈夫不知情,也可能是⼼照不宣⽽已。
农村边缘少年的性侵害行为调查研究

农村边缘少年的性侵害行为调查研究农村地区是我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农村边缘少年的性侵害行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构成了严重威胁。
性侵害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农村边缘少年的性侵害行为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却鲜有深入的调查研究。
究其原因,可能与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水平低、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有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边缘少年的性侵害行为,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农村地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地的农村边缘少年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对其个人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及性侵害行为的了解。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在受访的农村地区,少数农村边缘少年存在性侵害行为的情况。
这些少年主要是因为家庭贫困、缺乏教育和监督等原因,导致其道德观念较为混乱,容易产生侵害他人的行为。
其次,我们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对性侵害行为的传统认知和社会习俗的影响。
这些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对女性有绝对的控制权,容易鼓励一些少年对女性进行性侵害行为。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对性侵害行为的有效法律监管,导致一些少年对性侵害行为的嚣张态度。
他们认为即使犯下性侵害罪行,也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农村边缘少年的性侵害行为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亟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家长对少年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加强对性教育的普及,让少年及时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因为对性知识的缺乏而产生错误的行为。
此外,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律监管,严惩性侵害行为,形成对性侵害行为的强有力的打击。
农民工那些混乱的性生活(转)

农民⼯那些混乱的性⽣活(转)⽼陈是⼀个机构的⼼理咨询师,⼀次我们在做⼀次活动时认识,那是留下电话,就时不时的坐在⼀起聊天。
那是⼀个周末,我们约好在我们⼩区的茶馆喝茶。
还没等茶上来,他就对我说,⽼庞啊,这些天没跟你聊天了,怪想你的。
是不是有很多故事说来给⼤家听听啊!是的,我⼏天前在咨询时遇到⼀个民⼯,他跟我说⾃⼰跟⼀个同是农村出来打⼯的哥们交换⼥友的故事,现在觉得很不是滋味,⼼理有阴影,于是就来找我们疏导。
这个男⼈是不是觉得⾃⼰亏了?他说,反正那男的说交换⼏次后,⼀段时间⼏乎都把⼥友换给了对⽅,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个⼥孩都不喜欢他了,两个⼥孩都喜欢他的哥们。
换友却把感情给换⾛了。
他说,两个⼥孩同时跟故事的另⼀个男主⾓同居,⽽忽视了跟我诉苦的男主⾓,有⼀次这个⼩伙⼦实在看不过眼,就打电话报警说多少栋某某单元有⼈卖淫嫖娼。
结果警察来了,屋⾥⼀男⼆⼥说是朋友,警察问怎么三个⼈睡在⼀起?男主⾓说是为了节约资源提倡环保,被警察抓到派出所问了话当天就放回来了。
这位仁兄实在是嫉妒啊,都是换⼥⼦换出来的悲剧结局,后来这事怎么样?他说,还能怎么样,都分⼿了,两⼥孩都离开了这两个男⼈。
这事情很搞笑,不会是⽼陈你⽼⼈家编故事吧?他说,我还知道⼀个故事,两位⼯友⼀时兴趣,搞做爱⽐赛,当时,双⽅的⼥友都不反对,最后的“奖品”是输家买单请赢家吃了顿四川⽕锅。
⽼陈你是研究性⼼理的,你说这民⼯的性关系如此混乱,是不是代表⼀个群体的形象?他说,当然这个不能⼀概⽽论,这主要取决于个⼈的⾝体状况、⼼理状态、⼯作和居住环境、天⽓变化等等,这些才是主要因素。
我认为这是个别现象,但它也反映出⼀个群体的形象。
那位胜出的⼯友还振振有辞说,我们乡下⼈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他说,⽼庞你给我们讲⼀讲这⽅⾯的故事。
我采访过⼀对农民⼯夫妇,男的在⼀个地盘做建筑⼯,⼥的在⼀个餐厅⾥做服务员,都三⼗多岁,⼥的有点姿⾊,就有男⼈馋她,第⼀个她带回租住的房⼦⾥做,没⼈发现。
最真实的农民工性问题,看了非常心酸!

最真实的农民⼯性问题,看了⾮常⼼酸!农民⼯那些事情
2017-02-23554评
最真实的农民⼯性问题,看了⾮常⼼酸!
这些男⼈⼤多是农民⼯,收⼊低微,没有妻⼦或者妻⼦在家乡,性⽣活主要找街边站街⼥。
因为站街⼥也⼤多来⾃农村,没有好的职业和收⼊。
【警察夜查站街⼥服务店】警⽅接到群众举报称旧村每天都有很多失⾜妇⼥坐在⼩巷旧⽡房门
⼝招揽“客⼈”,影响⾮常不好。
【警察夜查站街⼥服务店】图为被警⽅控制的涉嫌卖淫嫖娼的男⼥。
这些男⼈⼤多是农民⼯,
收⼊低微,没有妻⼦或者妻⼦在家乡,性⽣活主要找街边站街⼥,因为站街⼥也⼤多来⾃农
村,没有好的职业和收⼊。
【警察夜查站街⼥服务店】看到⾯值最⼤10元,还有那么多1元⼩票就⼼酸。
最真实的农民⼯性问题,看了⾮常⼼酸!。
城市农民工性生活情况调查及对策

6.1落实男女平等政毫,提倡多生女城,促邂生活和谐平衡
200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4岁儿童的男女比例达到了
120:100。近几年男女人数差距还有扩大之势,单身男子越来越
多,男女比例失调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全社会从教育、就业等 各方面都要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坚 决杜绝轻视女性的现象,要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并鼓励多生 女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予生女孩的家庭精神和物质上的
总之,解决农民工的性生活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联手,从 多方面努力。国家最好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农民工休探亲假的
【2】晓雨.我的情感谁知道——都市农民工性生活调查叨.农村经济与 科技,2006,2:9. 【31徐永芳,梁红慧,苏齐鉴,等.南宁市建筑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 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157—158.A
权利,用工单位要为农民工和探亲家属提供一个安静、安全、隐 密的空间。这样不仅保证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提高他们的 工作效率,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l】陈诚平,崔义中.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性状况及其社会影响分析田.
中州学刊,2007,1(1):127.
部门要定期对农民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13l,让农 民工身体健健康康,为社会多做贡献。
-121-
万方数据
有人想到住在低矮潮湿工棚里的农民工兄弟姐妹过着枯燥无味
的生活。所以关注农民工利益别忘记关注他们的性权利。
6解决的方法 以上的统计数据表明:农民工性生活的次数、质量、满意度 从2005.2007年都在逐年提高。这是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建筑
依然被忽视Ⅲ。本文对北京航天建筑工程公司宜昌分公司600 名农民建筑工人的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农
实拍农民工的夜晚夫妻和单身民工混居窝棚(组图)

实拍农民工的夜晚夫妻和单身民工混居窝棚(组图)实拍农民工的夜晚:夫妻和单身民工混居窝棚(组图)夜幕下,漆黑的窝棚里,电脑显示屏微弱光线支撑起他们夜晚的生活,远处在建的高楼在不断拔高,但那里只有他们的梦想,却没有他们的家园。
空虚寂寞,就在这一个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支撑起家庭生活的希望,也支撑起城市发展的希望。
图为两个年轻人窝在一张床上看光碟。
一阵暴雨之后的滨湖云谷路边建筑工地一片泥泞,短短的50米路,叶超的双脚上粘满的黏土几乎让他挪不开步。
夜幕渐渐将远处的城市笼罩,叶超借着远处工地的余光在棚子边脱下笨重的鞋子和充满着汗臭和雨水味道的工作服,开始冲澡。
而此刻蚊子在一旁嗡嗡地飞着,似乎要趁着他们进入蚊帐之前将自己填饱。
动作迅速的工友们已经钻入蚊帐,于是叶超就成了它们唯一的目标。
没有灯光,静止的电扇,这样的夜晚已经持续了好几天。
而这样的情况对像叶超这样的钻探工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手电筒是他们唯一的照明。
而就在前几天,他们的棚子还有电,那是从旁边一个工地偷接来的,不过很快就被发现,毫不留情地被掐断,尽管叶超他们声称可以付电费。
钻探工是一座城市的拓荒者,是一座工地的先驱者。
由于他们通常在一个工地只有一个星期左右时间,流动性极强,加上都是荒凉尚未建设的地方,生活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难题,而窝棚成了他们标志性的住所。
来自皖北的叶超经历过五年的钻探生活,风雪冰冻,每当下决心离开的时候,想起妻子孩子,总是默默留下。
合肥政务区建筑工地,几个女性民工集体蜗居在一个集装箱里。
合肥政务区天南岸俨然就是一个大工地,不断拔高填密的高层建筑,显示着城市逐渐的繁华。
而在这高楼的间隙中,散落着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标准工棚,在夜晚降临之后,这里因为工棚的存在稍显短暂繁华。
图为合肥政务区建筑工地,几个女性民工集体蜗居在一个集装箱里。
晚上7:30,正直城市华灯初上,居民夜生活刚刚起步的时候,在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碗碟酒瓶碰撞声之后,工棚里逐渐安静下来,动作快一点的民工已经开始卧在床上休息,毕竟早晨6点多就要起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ﻩ
大陆农村现状不仅性关系混系混乱组图——一位调研者亲述:剧烈变迁的大陆农村现状(触目惊心) 组图这是一篇乡村观察札记。作者暑期重访桑梓,在湖南乡村实地调研,对当下乡村人口、生态、代际、风化、村治等进行了全面观察。七十年前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乡土重建”命题,今天这一历史命题是否已然完成?作者看到的,是一个亟需重建的乡村。作者:王君柏2015年7月下旬,我回湖南老家看望老人。前后正好一周,天气炎热,每日不过在家闲坐打发时光。间有人来聊天,尽量把来访者当成一个访谈对象,往往一谈就是数小时;偶尔也到邻居家坐坐,所到之处,都自觉当作一次调查,每日略作笔记。回无锡后,根据笔记,稍加整理如下,权作回乡散记。1、星散的人口我的村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曾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有所养,幼有所乐,虽然物质生活还是很艰苦,但因为刚刚实行责任制,大家都满怀希望,认为好日子就在眼前。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希望使人精神焕发,做起事来,劲头十足,认为前途光明,幸福感也就大大提高。这次回家,在村子里所感受到的,似乎并没有这种充满希望的朝气,倒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幸福感并不强烈,尤其是展望未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多是不确定的阴霾。在老人的帮助下,我们回忆起三十年前的人口状况。1985年左右,刚分产到户不久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口,一共是132人,这些人中,老中青搭配合理,尤其是青年一代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半壁江山,所以,那时感觉未来光明无限。(自然村所在的整个行政村人口将近一千人。)而目前的人口,按照在村子里有田地的来算,排除通过高考等渠道出去而稳定在城市生活下来的人,是126人;但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54人。而这54人中,基本以老幼为主。如果只算成年人,那么在村子里的成年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也就是说,基本都是老人,至少是年纪不合适在外打工的人。另外的72人,绝大部分都到了广东、上海、天津等地打工。其余的,有两家在附近镇上做生意,有一家已经是国家工作人员,彻底脱离了村子,但还是在村子里有田地,享受国家的直接补贴;还有一家在河南稳定下来,从来没有回过乡,但似乎还是有回家的打算,因为村子里集资拉自来水,这家还是参与了集资。(还有两家是通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远远的在城市里安了家)老幼相守的村子,人们谈不上有什么希望所寄。老一辈,即使无可奈何,也是习惯了自己的故土;幼的一辈,不过是暂时寄托在这里罢了,待到十五六岁,也就开始“东南飞”了。外出的人,有的寄希望于回家养老,所以一般都利用多年的积蓄,盖了个房子在村子里;还有一部分,尤其是80后的一代,已经连回家养老的念头都没有了,利用几代人的积蓄,在县城甚至在自己的镇上,买了套小小的住房,有的还只是可以住三十年的廉租房。乡下,确实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2、即将荒芜的土地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水田当旱地种。插秧割稻,没有几个劳力是难以完成的,请人帮助犁水田,或者插秧,一天要120到150元的人工费,还不大容易请到合适的人,于是逐步都改为种玉米,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积不到十分之一。问及吃饭的问题,都说种一季水稻后,可以管吃两年甚至三年,不足的时候,就到镇上买点来吃。显然,人口的减少,吃饭问题已经更容易解决了。二是旱地的种植方式,已经全靠除草剂和农药了。过去都是犁地,锄草,现在都不用了,但这样连续多年种植下去,田地退化,土质板结,种上的庄稼更容易发生自然死亡之类的疾病,产量大减。老人们都自我解嘲:这哪里是种地啊。他们也深知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但没有劳力,又有什么办法呢?三是种上茶叶或者油茶。采取简单的方法种旱地,也已经力不从心。就采取一种更省力的方法,种上茶叶或油茶,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不可变为大家的牛马场。至于茶叶今后的市场需求,甚至是否能够把茶叶采出来,都没有来得及考虑,与其说是种植经济作物,不如说是因为种不了,又不愿意被他人占用,采取的一种暂时占田的办法。四是田地周围的树木开始吞噬农田。因为人口越来越少,加上现在饲养猪的方式就是吃饲料,不需要柴火,甚至烧饭也都用上了沼气,而建筑用材也基本停止,因为盖房子的高潮已经过去。于是田地周围的树木肆意生长,农田往往成为一个个的林中小洞,结果是庄稼的光照不足,林中各种大小动物开始与人争夺粮食,小则松鼠、鸟雀慢慢的侵占,大则有野猪成片的蹂躏。目前还有老一辈的村民苦苦支撑。往后的发展,基本可以断定,年轻人不会种地了,自然和人争夺田地的较量,将会以自然的胜利而告终。当然,人退林进,也未必不是好事,但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3、日渐凋零的老一辈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当时基本都是三十几、四十几岁,到如今,都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这一代人,早期经历了大集体时代,辛苦操劳还无所获,半饥半饱的过日子,子女众多,更是艰难度日;后期经历了改革与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感觉自己的劳动回报很直接,很有保障,就胼手砥足,起早贪黑,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力。所以,这一代人是最辛苦、勤劳的一代人。劳动惯了,也就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长期习惯的生活,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的。村子里六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坐在家里享福,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是坚持劳作,认为白日闲过,就是一种罪过。子女辈将孙辈留在家里,爷爷奶奶辈再次充当一次父母辈,一把屎一把尿的带两三岁的小孩。接着就是上幼儿园,来回七八里路的山路,不择寒暑,每天跑两次。待到大一点,到镇上上学,奶奶们又合租一个小房子,算是陪读;并且,把孩子一送进学校,马上去找各种副业来做,只要能够赚几个钱,什么都愿意做。村子里的庄稼,也就是这些老人们种出来的,单独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种上二十斤玉米种的玉米,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精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接二连三地这一辈人开始凋零。大多都是劳动到最后,也就撒手西去;长期卧床的,少有,大概对于勤劳的人们来说,不能劳动了,也就自认为走到了头,甚至对住医院都持排斥的态度,认为是浪费了钱;更有少数老人,因为没有子女照顾,或者照顾质量太差,干脆自我做了了断!谁说农民不理性呢?城市里的人,还为了最后延续几天生命,不惜高昂的医疗费,往往也只能维持一种质量很差的生命。但乡村老人的这种理性,却还是让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虽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可能是理性的,或者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但作为旁观者,还是为他们惋惜。一座座新坟的出现,直观见证了一代人成为过去,他们在此劳碌了一辈子,最终发现后继无人,自己辛勤开垦出来的田地,正被繁茂的树木逐渐吞噬,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园,不再是后辈们眷顾的处所,甚至有的坟头,也难得有人来烧一柱香了。4、即将返乡的第一代打工者与村子里一位四十六岁的中年男人聊天,他告诉我:今年过完年就不想出去打工了,但在家忙过一阵后,发现还是难得找到钱,于是又勉强出去找事做,还是去深圳,但是发现工作不好找,年纪渐长,技术有限,于是只能找到又苦又累,工资还少的事情,前些天太热了,就又匆匆回家了,说不想再出去了。这是一个处于临界状态的人,正在回家还是继续打工之间徘徊,两边都感觉是鸡肋,都没有多少好事情了。其实,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轻时候的精力与聪明才智,已经奉献给了城市,像一根甘蔗一样,被城市咀嚼过一遍后,汁水留在了城市,这个渣滓,最终难以在城市停留,大部分都还得回到生养他得这片土地上来。他们目前的年龄,大约在四十到五十五岁之间,因为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大学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按照现在的大学入学水准,他们中很多都是可以上大学的,所以,这些人中,并不乏一些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但时代弄人,他们并未获得多少成功,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为此,大部分都还是做了些准备的。利用多年打工的一点积蓄,差不多都回乡盖了个房子,虽然一律都是用水泥砖直接搭成,没有钢筋,没有柱子,但只要不发生地震之类的地质灾害,这样的房子大概还是可以住上几十年的。田地虽不少,但对这一辈人已经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早早的就吩咐家里的老人帮助种上了茶叶之类的经济作物,意思是回家后也不打算插秧种玉米了。他们的上一辈,把田地视为珍宝,甚至不惜与邻人大动干戈,到他们这一辈,只把田地当鸡肋,他们的下一辈,更是没把眼睛往这里瞅了。想象一下,老一辈已经凋谢,这一辈回归乡村,对种田缺乏激情,下一辈不会做回归打算,将是一副什么样的乡村景象?或许还是像现在一样,又带着他们的孙辈,继续艰苦讨生活?没有了那份忍受艰苦的耐力,他们的子女辈能够赡养他们?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是做不到的,因为教育的缺失,不愿意回归的这一代人,其实也很难在城市立足,从在镇上买廉租房的这些年轻人身上,看不到他们赡养自己的子女和自己父母的能力。5、前途未必光明的第二代打工者我们总是宗教式的把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对于已经开始陆续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