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任务与条件现试设计一台正戊烷冷凝器,实现正戊烷蒸汽由160C ︒冷却至40C ︒,正戊烷的流量为7200h kg /,操作压力为0.175MPa 。

水蒸气的入口水温为30C ︒,出口水温为40C ︒。

二 设计计算〈一〉 确定设计方案 (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正戊烷蒸汽: 160C ︒→40C ︒ 冷却水: 30C ︒→40C ︒因为壳体与传热管壁温差大于50C ︒,初步确定选用带有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管程安排考虑到冷却水若走壳程由于流速较低易结垢,确定水蒸气走管程正戊烷饱和蒸汽走壳程。

〈二〉确定物性数据正戊烷蒸汽定性温度: 100240160=+=T )(C ︒ 冷却水定性温度: 3524030=+=t )(C ︒正戊烷蒸汽在100℃,0.175MPa 条件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06.4)1000273(314.8072.01017531=+⨯⨯⨯==RT PM ρ)/(3m kg)/(1057.131,K kg J c p ⋅⨯= )/(0128..01K m W ⋅=λ s Pa ⋅⨯=-5110874.0μ水在35℃时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31/7.995m kg =ρ )/(10174.431,C kg J c p ︒⋅⨯=)/(6176.01C m W ︒⋅=λ s Pa ⋅⨯=-511075μ 〈三〉估算传热面积 (1)热流量8.376)40160(57.13600/7200,,=-⨯⨯=∆⋅⋅=T c q Q h p h m T )(kW(2)冷却水用量9.32709)3040(10147.43600108.37633,,=-⨯⨯⨯⨯=∆⋅=t c Q q c p T cm )/(h kg (3)平均传热温差,按逆流算3.44304040160ln)3040()40160(=-----=∆m t )(C ︒(4)初算传热面积 由于在高压力下操作,假设)/(1102C m W K ︒⋅=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3.773.44110108.3763=⨯⨯=∆=m T t K Q S 估)(2m 〈四〉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mm mm 5.225⨯φ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为s m u i /6.0=。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
3 U 形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强度校核...........................................................................................33 3.1 筒体、封头的厚度计算及压力试验校核 ....................................................................... 33 3.1.1 筒体厚度计算 ........................................................................................................ 33 3.1.2 前端管箱筒体计算 ................................................................................................ 34 3.1.3 前端管箱封头计算 ................................................................................................ 35 3.1.4 后端封头计算 ........................................................................................................ 36 3.2 水压试验校核 ................................................................................................................... 37 3.2.1 筒体的水压试验校核 ............................................................................................ 37 3.2.2 前端管箱封头,后端封头的水压试验校核......................................................... 39 3.3 法兰和螺栓 ....................................................................................................................... 40 3.3.1 垫片的选择及计算 ..............................................பைடு நூலகம்............................................... 40 3.3.2 螺栓的选择及计算 ................................................................................................ 41 3.3.3 法兰的选择 ............................................................................................................ 42 3.4 开孔补强计算 ................................................................................................................... 43 3.4.1 进口接管①、出口接管⑤ .................................................................................... 43 3.4.2 进口接管② ............................................................................................................ 45 3.4.3 出口接管④ ............................................................................................................ 47 3.5 管板及换热管的选择计算 ............................................................................................... 50 3.5.1 换热管的尺寸及排布 ............................................................................................ 50 3.5.2 管板的设计计算 .................................................................................................... 50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二,设计任务1,热交换量:8029.39kw2,设备形式:长绕管式换热器三,操作条件①甲醇:入口温度7.83°C,出口温度-31.68°C②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③允许压强降:管侧不大于1.5*105pa壳侧不大于2.9*10’pa. 四,设计内容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理论计算1,计算并初选换热器的规格(1) 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管程,壳程的介质均为 甲醇。

(2) 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

管程介质为甲醇,入口温度为7.83°C,出口温度-31.68°Co壳程介质也为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o 管侧甲醇的定性温度:打=7兀:型=-H.925 °C 。

2壳侧的甲醇定性温度:仏=二门卑V —1&34°C 。

2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⑶传热温差△ _ 7厂力)一72一" _ (7.83-1)-[-31.8 — (-37.68)] _6.83-6 —钳% °C 」厂T- 7・83-(一31・68)_39・51r-f "1-(-37.68) ~ 38.68 ")p=hzk= 1—(—37S)=坯=085「-匕 7.83-(-37.68)45.51…由R 和P 查图得到校正系数为:处ul,所以校正后的温度为=^=6.406°C (查传热课本 P288),6.83In -----6[-31.8-(-37.68)](4)计算热负荷QQ =MiCp」T 厂「) = 312379.8 * 2.345 * 39.51 / 3600 = 8039.524k w(5)初步选择换热器的规格:根据传热温差的大小,传热介质的性质以及结垢清洗要求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换热器。

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一、概述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多个领域。

本设计说明书旨在介绍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选型方法、安装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二、设计原理管板式换热器采用管道和板式换热器结合的方式进行换热。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热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通过管壁和板片与低温流体进行换热。

同时,管道和板片的结构也能使热流体均匀地流过,从而增强换热效果。

三、结构特点1.结构紧凑:管板式换热器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适用于场地狭小的场合。

2.换热效率高:管板式换热器采用多层板片进行换热,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3.应用广泛: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多种流体之间的换热,如液-液、气-液等。

4.可靠性高:管板式换热器采用优质材料制造,工艺先进,具有耐腐蚀、耐压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四、选型方法1.按照工艺要求确定换热参数:如换热量、流量、温度等。

2.确定流体性质:如流体介质、流速、粘度等。

3.进行换热器设计:选择合适的板片组合,计算换热器换热面积,确定尺寸和数量。

4.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同时考虑生产成本。

五、安装注意事项1.在安装前,应仔细检查产品是否完好,检查连接处是否严密,以确保安装质量。

2.安装时应注意管路连接方式的选择,可选用法兰连接或焊接连接。

3.在碰到易燃易爆介质时,应注意防火防爆措施。

4.安装后应进行效验,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泄漏,实验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六、总结管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应用广泛、可靠性高等特点,是目前工业中使用的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

在选型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流体性质、工艺要求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和安装质量的保证。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换热器设计手册第一部分:引言换热器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冷却介质。

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换热器设计的详细说明和指导,以确保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第二部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1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换热器是通过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来实现的。

基于传热原理,换热器可以分为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器。

2.2 换热器的分类根据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式和传热机理,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等。

第三部分:换热器设计的影响因素3.1 流体参数流体参数包括流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热导率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换热面积的确定。

3.2 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对其使用寿命和换热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环境进行材料选择,并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热性等因素。

3.3 热负荷计算通过计算热负荷,可以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换热面积。

热负荷计算依赖于流体参数和换热器的设计要求。

第四部分:换热器的设计步骤4.1 确定换热方式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方式,如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或传导换热。

4.2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热负荷计算结果,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参数和介质的传热特性。

4.3 确定换热器尺寸和形状根据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参数,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形状。

应确保设计的换热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具有合理的流体阻力。

4.4 选择材料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应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等因素。

第五部分: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5.1 安装要求换热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换热器的密封性和防止外部损坏。

5.2 运行和维护换热器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应注意定期清洗换热器以防止结垢和污垢的堆积,避免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摘要,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分类、选型、安装和维护等内容,旨在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提高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效率。

第一章换热器的基本原理。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通常由管束、壳体、传热介质和支撑结构等部分组成。

在换热器中,热量的传递主要通过换热面积、传热系数和温度差来实现。

第二章换热器的分类。

根据换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以分为接触式换热器和间接式换热器。

接触式换热器是指传热介质直接接触的换热器,如冷却塔、冷凝器等;间接式换热器是指传热介质不直接接触的换热器,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等。

第三章换热器的选型。

在换热器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量、温度、压力、换热面积、传热系数、温差等因素。

根据实际工况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规格,以确保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四章换热器的安装与调试。

换热器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换热器的位置、支撑、固定、管道连接、密封等问题;在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压力测试、泄漏检测、流量调节、温度控制等工作,以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换热器的维护与保养。

换热器的维护与保养是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证其性能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换热器进行清洗、检查、维修和更换,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可以有效地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结论。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电力、冶金、制药等行业常用的设备,其设计和运行对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提高其设计和运行效率,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学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新余学院目录第一部分确定设计方案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30℃,出口温度40℃。

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从两流体温度来看,估计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壁温之差很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列管换热器,而且这种型式换热器管束可以拉出,便于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约束。

1.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由于煤油的粘度比水的大,井水硬度较高,受热后易结垢,因此冷却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另外,这样的选择可以使煤油通过壳体壁面向空气中散热,提高冷却效果。

同时,在此选择逆流。

选用ф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 i=0.75m/s。

第二部分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煤油的定性温度为: T=(130+40)/2=85℃管程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t=(30+40)/2=35℃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煤油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o= 810kg/m3定压比热容 cp o=2.3kJ/(kg·℃)导热系数λo=0.13W/(m·℃)粘度μo=0.00091 Pa·s冷却水在32℃下的物性数据:密度ρi=994kg/m3定压比热容 cp i=4.187kJ/(kg·℃)导热系数λi=0.626 W/(m·℃)粘度μi=0.000727 Pa·s第三部分工艺流程图第四部分 计算总传热系数4.1热负荷的计算以煤油为计算标准算它所需要被提走的热量: Q=qc Δt=2.39×108330×24x2.22x (130-40)=7.034x106KJ/h=1953.8KW4.2平均传热温度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传热设备,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中。


为传热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热器的设计十分关键,直接影响着
传热效率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设计一款功能稳定、高效节
能的换热器,成为众多工程师的追求目标。

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设计选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尺寸、
材质和流量等参数。

比如可选择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和壳管式换
热器等。

2.传热计算:根据传热原理,对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传热系数等
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合适数值,以保证传热效率的提高。

3.流体力学计算:进行流体力学分析,确定流体流动状态和阻力,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设备的耐腐蚀性、耐热性
和耐压性等。

5.结构设计:设计合理的结构,保证设备的稳定性、耐用度和易
于维护等。

6.工艺参数:根据实际工艺参数确定换热器的工作温度、压力、
流量等参数,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换热器的设计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的综合因素,而且需要依据实际需求和应用环境来进行选择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以满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需求,提升热交换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之后,进入60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为量的流知混合气体组吸塔收其中的可溶性分。

已吸收237301,压力为6.9,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循环MPaMPa hkg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物性特征: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3?mkg/?901定压比热容 =3.297kj/kg℃c1p热导率=0.0279w/m?1粘度5??Pas51?.?1011下的物性数据:34℃循环水在3/m=994.3 密度㎏?1℃ =4.174kj/kg定压比热容c1p =0.624w/m℃热导率?1粘度3??Pas10742?0.?1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管程安排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

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浮头式换热器介绍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是有一端管板不与外壳连为一体,可以沿轴向自由浮动。

这种结构不但完全消除了热应力的影响,且由于固2定端的管板以法兰与壳体连接,整个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因此便于清洗和检修。

故浮头式换热器应用较为普遍,但它的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110?60 =85℃ T=2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339?29℃ t=34?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

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3?m/?90kg1定压比热容 =3.297kj/kg℃c1p热导率=0.0279w/m?1-5Pas10 =1.5×粘度?1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3密度 =994.3㎏/m?1定压比热容=4.174kj/kg℃c1p热导率 =0.624w/m℃?1-3Pas 粘度?10=0.742×1算传热面积热流量.1Q=mc?t1 111p77kw10×10kj/h =1.086×(110-60)=3.913.297=237301××2.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4(110?39)?(60?29) =K.3?48t?3.传热面积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m110?39ln60?29选取较大的K值。

假设K=320W/(㎡k)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Ap= 21m?718?7Q10?1.086K?t320?48.3m4.冷却水用量 m==1h/s2kg/?936655.5kg?260.7Q10?.80613tc??1010.174?4ipi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Φ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1.35m/s。

1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V260.2?994.3 Ns=取618根36?.?617?2?102.350.785?0.2ud i4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A718p L=m8?14?.?3.14?0nd.025?618so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7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5L14.25 Np=2??7l×2=1236 传热管总根数 Nt=642)和3-13a 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按式(60?110)有 R=式(3-13b5?29?3929?39 P=124?0.29?110 3-9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图得?960.?t?平均传热温差℃?46.40.96?48.3???t??t tm?塑m,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0.8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法。

,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见图3-13形排列 32㎜×取管心距t=1.25d,则 t=1.2525=31.25≈0)计算近一排管中心距离按式(隔板中心到离其最.3-16 ㎜S=t/2+6=32/2+6=22 44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

根,其前后关乡中隔板设置管数的分成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642 3-14选取。

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图)估算。

.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式(3-195 =0.75 取管板利用率η,则壳体内径为6D=1.05t?mm.932?1236/0.7?/N1411?1.05T D=1400mm 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 6.折流板 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的1400=350m H=0.25×为,可取B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B=0.3×1400=420mm 。

450mm7000传热管长 N=折流板数目1414.5???1?1?B450折流板间距 7.其他附件换热16 25=> 拉杆数量与直径按表选取(换热管Ф拉杆Ф管700根根)拉杆16 => 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 8.接管,则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u=10m/s1内径为)23730144V?/(?903600m05D3.??0?1??1014.?3。

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300mm,则接管内u=2.5m/s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2径为7)?994.34?936655.5/(3600m.364?D?025.?23.14360mm圆整后取管内径为换热器核算热流量核算.1)用克恩法计算,见式(3-22(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1550.14.0?1)Pr(0.36Re?300?d we3-23b)得当量直径,依式(?322]d[t?4o42= m02?0.de?d o 3-25 得壳程流通截面积,依式d25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o1427.?)?0)?450?1450(1?sBD(1?o32t为)90237301/(3600?s1m/.?5u?o1427.090?02?510.?Re?612000o5?10.5?1普朗特数53?101.5?3.297?10??Pr.77310279.0?粘度校正140.1)?(?w0279.01 255.0?K?mw.?7731612000?.?036??.9255/3o02.08有和式3-33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按式3-32(?4.0.80i?PrRe.023?0i d i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12362194.?785?0.020?S?0.管程流体流速)3936655.5/(3600?994.s?1.295m?u/i2i19820.3?8.).742?10?34706.0.02?1295?994.3/(0Re?普朗特数3310174.?10?0.742?496.?Pr?4624.0624.0,可取按表3-10(3)污垢热2.40.80?k.?5840?4.96w0?.023?/m34706?.8i02.0阻和管壁热阻管外侧污垢热阻2wm/?kR?0.0004o管内侧污垢热阻2w/?kR?0.0006m i,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3-14计算,依表管壁热阻按式3-340025.0。

所以为50w/(m·K)2wk.00005mR?/?0?w50 3-21有依式4)传热系数(c K12k?m?K?402w/ddRdR1c oiowo)????(R o??ddd omiii(5)传热面积裕度依式3-35可得所计算传热面积Ac为9Ap 该换热器的7Q10086?1.21m6??582.A?c4402?46.K?t me实际传热面积为2?m?1236?681.37?A3dlN?.14?0.025?Top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A?A6..3?582681cp%95?16?H.?6582A.c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壁温计算.23-因为管壁很薄,而且壁热阻很小,故管壁温度可按式计算。

由于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循环水的进42℃,口温度将会降低。

为确保可靠,取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为15℃计算传热管壁温。

另外,由于传热管内侧污垢热39出口温度为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

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

计算中,应该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有计算传热管壁温。

于是,按式4-42tT?m m??nc?t w11???nc 和气体的平均温度分别计算为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t m1015=24.6℃ 0.4×39+0.6×?t m(110+60)/2=85℃?T m k ㎡·5872w/ ????ic k ㎡· 921.5w/????oh℃传热管平均壁温932.t?w℃。

壳体T=85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1.9?52?t?85?32.该温差较大,故需要设温度补偿装置。

由于换热器壳程压力较大,因此,需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

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管程流体阻力F)NN??p(?p??p spirts2?ul , , ?1N??p?2Np?,流速0.01,查莫狄图得由Re=34706.8,传热管对粗糙sii2d i度?04?0.i u=1.302m/s,所以,,3?m3kg/994?.23?994.302.71?040.??117988Pa.p??i2.00222?u.1.3?302994?Pa2528?44?p.??3?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r22Pa.?.??442528811798?p?(.?.)215429817261之内。

11(2)壳程阻力按式计算, , Np)Fp?(?p???11?F?N ssoisss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F=0.52?u o)N(N?1Ff?p?BoTCo22880.?2397.?0f?5?612000o0.550.0739.?1?1.?1262NN?1.1TTC14?Nsm/5.03U?BO294.90? 0.5×0.2397×38.6×(14+1)×??p o2=74976a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B=0.45m , D=1.4m2?uB2Pao)3.5???pN(Bi2D206.90?502?.45 745359.?)??3??p14?(.5i1.42总阻力74976+43553=1.2×Pa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6?p?10s也比较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