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数学易错点18个
高考数学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数学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归纳高考数学是高中阶段各科中相对较难的一门科目,考试难度也相对较高,很容易让考生犯错,导致分数损失。
本文将总结高考数学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希望考生能够避免犯错,取得好成绩。
一、易错点1.符号混淆这是数学中比较普遍的一个易错点,包括加减号、乘号、除号、左右括号等符号的混淆。
一旦出现符号混淆,就会直接导致答案错误或提高解题难度。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非常注意符号的正确使用。
2.大意误解有些考生在做题时,阅读理解出现失误,对题目的意思产生误解,从而造成答案错误。
所以一定要认真读题理解,分析问题。
尤其是碰到长篇阅读理解时,要先明确大意。
3.计算错误在数学中,很多题目难度相对较低,但往往因为一些简单的计算错误而导致错误答案。
这种错误需要我们在平时做题中多加注意和练习,对于那些需要计算的题目尤其重要。
4.公式错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我们往往会用到一些公式,不过使用公式时也有可能写错或理解不正确,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地运用公式。
5.转化错误在一些题目中,需要把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学式子,但转化时有可能出现问题。
转化错误的解题方法很难想,因此,要认真仔细看题,并多加练习。
二、重要知识点1.根式根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表达式,在高考数学中也经常出现。
根式的运算和化简需要考生细心认真对待。
2.平面几何平面几何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多,包括图形的基本性质、相邻角、对顶角、内角和、外角和、周长与面积等等。
考生需要熟记这些知识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3.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比较难的部分,需要考生掌握图形的三维空间形态,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图形的表面积、体积、棱长、斜高等。
4.导数导数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和比重。
考生需要明确掌握导数的定义、运算法则等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5.函数函数在高考数学中出现得非常频繁,考生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将它们应用到相应的问题中,解题思路要清晰、技巧到位。
高考数学最易丢分的20个知识点

高考数学最易丢分的20个知识点高考数学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易丢分的知识点更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以下是高考数学中最易丢分的20个知识点:知识点一: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在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导致在选择答案时出现错误。
知识点二: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在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解方程错误的情况。
知识点三:函数的奇偶性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很多学生容易忽视符号取值规律,从而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
知识点四: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在进行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尤其是在计算坐标时容易混淆。
知识点五: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在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求导错误、计算错误等问题。
知识点六: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漏项的情况。
知识点七: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在进行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尤其是多次开根时更容易出错。
知识点八: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很多学生容易忽略平移和缩放的特征,从而导致图像绘制错误。
知识点九:概率与统计在概率与统计中的概念理解和计算中,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混淆和计算错误的情况。
知识点十: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应用在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应用题中,很多学生容易迷失在繁杂的信息中,导致无法理清思路。
知识点十一:复数的运算在进行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混淆实部与虚部的概念。
知识点十二:立体几何题在解立体几何题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对几何图形的性质理解不透彻的情况。
知识点十三: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运用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运算错误或者无法正确应用相应的定理。
知识点十四:解三角函数的方程在解三角函数的方程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解方程错误的情况。
知识点十五: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者判断错误的情况,尤其是在应用相切和相交的性质时更容易出错。
24个高考数学最容易失分的知识点 看看有你不会的吗-

24个高考数学最容易失分的知识点看看有你不会的吗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今天我们整理了24个高考数学最容易失分的知识点,同学们赶快看看有没有你不会的,有不会的赶快学习。
01.遗忘空集致误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B=?时也满足B?A.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
02.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03.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p的否定是否定命题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既要否定条件也要否定结论。
04.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颠倒致误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05.“或”“且”“非”理解不准致误命题p∨q真?p真或q真,命题p∨q假?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命题p∧q真?p真且q真,命题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綈p真?p假,綈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题目,也可以把“或”“且”“非”与集合的“并”“交”“补”对应起来进行理解,通过集合的运算求解。
06.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像”,学会从函数图像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切忌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07.判断函数奇偶性忽略定义域致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数。
【高考复习】18个高考数学易错点及解题思路,原来分都丢在这里了

【高考复习】18个高考数学易错点及解题思路,原来分都丢在这里了易错点1:遗忘空集致误错误原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实子集,对于集合B,有B=a,φ≠b、b≠ φ、在三种情况下,如果思考不够仔细,B≠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解决问题的错误结果。
特别是在解决带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当参数取值在一定范围内时,给定的集合可能是空的情况。
规避绝招: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易出错点2:忽略集合元素的三个属性会导致错误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回避技巧:解决问题时,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然后再解决问题。
易错点3: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错误原因分析:如果原始命题是“如果a那么B”,那么该命题的反命题是“如果B那么a”,无命题是“如果a那么B”,反命题是“如果B那么a”。
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
此外,在否定命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全名命题的否定是特殊名称命题,特殊名称命题的否定是全名命题。
例如,“a和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和B不都是偶数”,而不是“a和B都是奇数”。
规避绝招: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
易出错点4:充分和必要条件颠倒,导致错误错因分析: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 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回避技巧:解决问题时最容易出错的事情是颠倒充分性和必要性。
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必须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做出准确的判断。
高考数学做题中容易犯的70个低级错误

高考数学做题中容易犯的70个低级错误1.集合中元素的特点认识不明。
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三种性质。
2.遗忘空集。
A含于B时求集合A,容易遗漏A能够为空集的情形。
比如A为(x-1)的平方>0,x=1时A为空集,也属于B.求子集或真子集个数时容易漏掉空集。
3.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4.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必要不充分和充分不必要的区别——:比如p能够推出q,而q推不出p,确实是充分不必要条件,p不能够推出q,而q却能够推出p,确实是必要不充分。
5.对含有量词的命题否定不当。
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先否定量词,再否定结论。
6.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
根号内的值必须不能等于0,对数的真数大于等于零,等等。
7.函数单调性的判定错误。
那个就得注意函数的符号,比如f(-x)的单调性与原函数相反。
8.函数奇偶性判定中常见的两种错误。
判定要紧注意1,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2,注意奇偶函数的判确信理,化简要小心负号。
9.求解函数值域时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畴。
总之有关函数的题,不管是要你求什么,第一步先看定义域,那个是关键。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0.抽象函数中推理不严谨致误。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高考数学66个易混易错点汇总

一、集合与函数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忽略是空集的情况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
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
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二、不等式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高考数学易错点整理

高考数学易错点整理高考数学易错点整理高考数学是高中三年来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高考数学成绩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的高考总成绩,因此,学生们在备考高考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易错点的整理。
易错点一:概率概率是高考数学的一个重要难点,在概率的相关知识点中,常会涉及到排列、组合、基本事件及概率的计算,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常会出现被分值不高的小题当中,然而,概率这个知识点在高考数学中的分值非常高,一个基本的计算差错就可能造成答案的错误,因此,在备考高考数学的过程中,要对于概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和巩固,掌握基本计算方式是该知识点的关键所在。
易错点二: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中的重难点,常常涉及到直线、平面及空间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该知识点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几何直观性,更需要对于相关公式和推论的熟练掌握,应用到题目中的时候,一旦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后续步骤的推导和结果的确定也将遭受重大影响。
易错点三:函数函数是高考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它的作用是对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在备考高考数学的过程中,要对于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和扎实掌握。
对于函数图像、变化规律、奇偶性等内容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一些基本公式和推导步骤的掌握也非常重要,以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最后答题结果息息相关,需要做到熟练掌握和恰当运用。
易错点四:导数和微积分导数和微积分是高考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察难度和复杂度最高的一个知识点,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包括极限、微积分基本公式、求导法则、微分法等,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要注重题目中的计算过程,一旦计算中出现小错误,可能就会影响到后续步骤,从而导致答案的错误。
因此,在备考高考的过程中,要对于导数和微积分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是要注重考场上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策略的运用。
总结经过系统的掌握和理解,以上几大知识点难点的解决也就变得可以操作和掌控,在高考数学的考场上,要注重思维的灵活和运用的技巧,尽可能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并且在备考过程中也要注重题目的真实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应对技能,享受高考数学的知识魅力。
高中数学:37个容易犯的高考数学错误

高中数学:37个容易犯的高考数学错误01常见的5种错误的数学学习习惯错误习惯一:被动学习被动学习的同学,其依赖心会很强,会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发现,这一习惯可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影响还并不明显,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就很严重了,如果保持这种习惯,就很难对数学知识掌握透彻,无法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错误习惯二:学不得法每天都要在学校上课,难免不对其产生乏味感,于是一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认真听课,导致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虽然笔记记了很多,但隐藏的问题却不少,导致课后会花更多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而且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同学课后很少做到及时巩固、总结,只是当任务一般完成作业,并且在做题时乱套题型,对概念、公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做对就结束,不多做思考。
更有甚者,会有上课不听课,另起炉灶独自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错误习惯三:不重视基础事实上,所有摩梭人都知道自己的父亲,只是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同学摆满月酒时,母亲需要邀请父亲出席并确认亲子关系。
在过年、重大节日时,子女必须去父亲家中拜见父亲,父亲亦会送礼物给子女。
子女有重大仪式如成年礼等,父亲亦必须在场。
但父亲并不负责管教和供养子女,他们只需要管教和供养姊妹的子女,与外甥的关系比亲子女亲密。
错误习惯四:数学思维不变通我们知道,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再到高中数学,它们之间在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递增的,要知道中学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需要有变化的思维。
比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就含有参数的一些问题等,如果考虑不全,就会丢分不少。
错误习惯五:浅尝辄止,不能举一反三课堂的学习只能让同学认识到知识的概念、公式、法则等的由来,但如果不在课下巩固深入,就很难掌握到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尤其是缺乏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致只要题目稍有变化就可能不会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数学易错点18个历年高考数学易错点18个数学是一座高山,哪怕是高考数学这样的小山丘,也让无数学子望其背而心戚戚,更有人混淆知识点,在里面兜兜转转浪费了精力和时间,满纸推算却只能挣得卷面分,看得自己也是好一阵心疼啊,搬出高考数学易错知识点总结,希望能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
集合与简单逻辑1易错点:遗忘空集致误错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就有B=A,φ≠B,B≠φ,三种情况,在解题中如果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了B≠φ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
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
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2易错点: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在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后,再具体解决问题。
3易错点: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
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
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
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b都是奇数”。
4易错点:充分必要条件颠倒致误错因分析: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5易错点:逻辑联结词理解不准致误错因分析:在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时很容易因为理解不准确而出现错误,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q真<=>p真或q真,p∨q假<=>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p∧q真<=>p真且q真,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p真<=>p假,┐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
函数与导数6易错点: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错因分析: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
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分母不为0;(2)偶次被开放式非负;(3)真数大于0;(4)0的0次幂没有意义。
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决函数定义域时不要忘记了这点。
对于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的。
7易错点: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错因分析: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对于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一是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最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二是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进行直观的判断。
研究函数问题离不开函数图象,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象,学会从函数图象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8易错点: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错因分析: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有求错函数定义域或是忽视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当等。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数。
在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再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在用定义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性。
9易错点:抽象函数中推理不严密致误错因分析:很多抽象函数问题都是以抽象出某一类函数的共同“特征”而设计出来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类比这类函数中一些具体函数的性质去解决抽象函数的性质。
解答抽象函数问题要注意特殊赋值法的应用,通过特殊赋值可以找到函数的不变性质,这个不变性质往往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抽象函数性质的证明是一种代数推理,和几何推理证明一样,要注意推理的严谨性,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充分的条件,不可漏掉一些条件,更不要臆造条件,推理过程要层次分明,书写规范。
10易错点: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错因分析: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是方程f(c)=0的根,这个结论我们一般称之为函数的零点定理。
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11易错点:混淆两类切线致误错因分析: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是指以该点为切点的曲线的切线,这样的切线只有一条;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是指过这个点的曲线的所有切线,这个点如果在曲线上当然包括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可能不止一条。
因此求解曲线的切线问题时,首先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切线。
12易错点:混淆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致误错因分析:对于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认为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于0,就会出错。
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减)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小)于等于0,且导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区间上都不恒为零。
13易错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致误错因分析: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求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而没有对这些点左右两侧导函数的符号进行判断,误以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就是函数的极值点。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
可导函数在一个点处的导函数值为零只是这个函数在此点处取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一定要注意对极值点进行检验。
数列14易错点:用错基本公式致误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an=a1+(n-1)d,前n项和公式Sn=na1+n(n-1)d/2=(a1+an)d/2;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其通项公式an=a1pn-1,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a1(1-pn)/(1-q)=(a1-anq)/(1-q),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na1。
在数列的基础性试题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这几个公式是解题的根本,用错了公式,解题就失去了方向。
15易错点:an,Sn关系不清致误错因分析: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n与其前n项和Sn之间存在关系:这个关系是对任意数列都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经常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牢记住其“分段”的特点。
当题目中给出了数列{an}的an与Sn之间的关系时,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知道了an的具体表达式可以通过数列求和的方法求出Sn,知道了Sn可以求出an,解题时要注意体会这种转换的相互性。
16易错点:对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理解错误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公差不为0时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一般地,有结论“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bn+c(a,b,c∈R),则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在等差数列中,Sm,S2m-Sm,S3m-S2m(m∈N*)是等差数列。
解决这类题目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考虑问题要全面,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认为正确的命题给以证明,认为不正确的命题举出反例予以驳斥。
在等比数列中公比等于-1时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在解决有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殊情况。
17易错点:数列中的最值错误错因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的函数,要善于从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
但是考生很容易忽视n为正整数的特点,或即使考虑了n为正整数,但对于n取何值时,能够取到最值求解出错。
在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中其取最值的点要根据正整数距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远近而定。
18易错点:错位相减求和时项数处理不当致误错因分析: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环境是: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所组成的,求其前n项和。
基本方法是设这个和式为Sn,在这个和式两端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另一个和式,这两个和式错一位相减,得到的和式要分三个部分:(1)原来数列的第一项;(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1)项的和;(3)原来数列的第n项乘以公比后在作差时出现的。
在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这三个部分,否则就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