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早行》对比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

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

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导语: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超越,否则就不要选择;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杜甫阅读答案:⑴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前后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恶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⑶明末王嗣奭评价颈联云:“语丽而情更悲,尤以‘湿’‘寒’二字为甚。

”请任选一字评析其妙处。

答:“寒”渲染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气氛,表明了夜已很深,说明了妻子在月夜望月之久,思念之切。

月夜杜甫翻译: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妙,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单独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月夜杜甫字词解释: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 āng)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⑶看,读平声。

⑷怜:想。

⑸未解:尚不懂得。

⑹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单独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诗】: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更深:深夜。

②北斗:指北斗七星。

阑干:横斜的样子。

南斗:二十八宿之一,有六颗星。

③偏知:突然感到。

④新:初。

【阅读训练】:(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答复。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3)这首诗的语言一直被后人所称道,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点。

(4)有人认为这首词胜在后两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二:(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写俯视,,。

(2)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更深”是夜深的意思。

(“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2)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3)语言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独具一格。

(4)诗的前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

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在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

后两句使得全诗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意对即可)二:(1)仰望大地静谧(夜寒料峭) 虫声新透;(2)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2016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浙省杭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试题语文试卷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漫步苏堤.,桃红柳绿,百鸟唱和.;寻幽九溪,古木参.天,流水淙淙。

西泠桥畔,凭吊苏小、武松,尽抒怀古幽情;钱塘江边,观赏汹涌潮水,畅想时代风采……A . t i h e c ai b MB . d i h e c on p cnC . t i h e c an p MD . d i h e c on h cn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国庆阅兵仪式虽早已落下维幕,每当想起仍令人热血沸腾。

B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消声匿迹多年的桃花水母频频重现浙江各地。

C .少数年轻人通霄达旦地玩电子游戏,这样既荒废学业,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D .这部小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 .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 .八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 .这次青少年官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一」《春江花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阅读训练】:一。

1.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这一诗段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二。

1、体会《春江花月夜》深沉、寥廓、宁静、怅惘的艺术境界,并找出有关词句,具体说明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3、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一。

1.答案: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

2.答: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

3.答案:四句诗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文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

暑假古诗文赏析及答案

暑假古诗文赏析及答案

暑假古诗文赏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三、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6、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四、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月夜》《早行》对比阅读附答案

《月夜》《早行》对比阅读附答案

《月夜》《早行》对比阅读附答案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②偏知:才知。

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3分)
答:
参考答案
(1)春天;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
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

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

【《月夜》《早行》对比阅读附答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 必备知识点
表现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01.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认识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 渺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 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 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 “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动”为动,“归”为动作), 形成意境和形象、动作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 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拟人又不可截然分开。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答案:《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 《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 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 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 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 的巧妙结合。
代表作品
作品有《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 书》、《续齐谐记》等。
人物评价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 三十三《何逊传》)

《月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月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月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月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①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部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诗人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②虚幌:透明的窗帷。

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辉:月光。

双照:互相照见。

1、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4分)2、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

(6分)3、“独看”一词是本诗的诗眼,请简要赏析。

(3分)4、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简要阐释。

(3分)参考答案1.(4分)①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②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2.(6分)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3、“独看”一词写出了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

作者借用想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长安“独看”明月对妻儿的深切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颍而贴切,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汝” 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别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 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评分:答 对一种得 2 分,共 2 分。其它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月夜》《早行》对比阅读附答案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 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2 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3 分) 答: 参考答案 (1)春天;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 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 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 (2016 临沂)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0 题(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 分) 答: 8.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 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评分:答出其中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 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颍别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 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 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 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 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粱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 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 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 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评分:答对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 中“写法一”,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2 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一:用同“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 鲜明突出。或用“系”宇,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⑴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2 分)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参考答案: ⑴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 的陶醉。 ⑵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 摸。③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