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_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课型】高三第一轮复习课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适用范围;

2.会正确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有关三角形的边和角的问题;

3.能够使用定理的变形,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的计算有关的度量问题。

【教学重点】

1.会根据不同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定理解决问题;

2.熟练解决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恒等变换问题.

【教学难点】

1.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变化形式;

2.能够综合分析题目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化简。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主要体现了“分析、类比”的数学思想,以近几年高考题为依托,结合前面所学三角函数知识的进行解题,通过多让学生参与,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感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适用条件和特点,能够不拘一格,发散学生的思维。

【考纲要求】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总结近五年高考题发现,2014及2015两年在解答题第一题中考察过;近三年均在客观题中考察,题目难度多为中等.

【考向预测】

1.直接使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与三角函数相结合,体现正余弦定理的工具性作用

3.正余弦定理与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策略】讲练结合法,类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考情分析

通过课件向同学们展示近五年高考全国1、2、3卷对于正余弦定理的考察,确定考点、考向以及题目难度,确定本节课复习目标。

二、知识梳理

1.正、余弦定理

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ABC

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双基自测

1.判断题

(1)在△ABC中,

a

sin A=

a+b-c

sin A+sin B-sin C

.()

(2)在△ABC中,若A>B,则必有sin A>sin B.()

(3)在△ABC中,若b2+c2>a2,则△ABC为锐角三角形.() 2. 填空题

(1)在△ABC中,A=45°,C=30°,c=6,则a=________.

(2)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3,sin B=1 2,C

=π

6,则b=________.

(3)已知△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6+2,

A =75°,则b =________.

四、考点突破

考点1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1)已知△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π

6,B =π

4,a =1,

则 b =( )

A .2

B .1 C.3 D.2

(2)(2015北京高考)在C ?AB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3a =,6b =,23

π

A =,则

B = .

练习: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32, A =30°,则B = .

小结①: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任一边,求其它的边和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以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的边和角。

考点2 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 2 (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______,7,3,5大小为则A a b c ===

(2)(2018年全国2卷)在△ABC 中,为则AB AC BC C ,5,1,5

5

2cos ===( )

A.24

B.30

C.29

D.52

小结②: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以及这两边的夹角,求其它的边和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它的三个角。

考点3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分析题目条件,师生共同板演解题步骤:

例3(1)(2015全国1卷)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

2sin 2sin sin B A C =.

(I )若a b =,求cos ;B

(II )若B=90°,且2=a ,求△ABC 的面积.

学生练习解题步骤,一位同学板演过程:

(2)(2016全国Ⅰ卷)△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os C (a cos B +b cos A )=c . (I )求C ;

(II )若c =7,△ABC 的面积为33

2,求△ABC 的周长. 小结③:

观察下面题目的特点,根据我们的总结,能否迅速找到所用定理?

思考题:(2018年全国1卷)△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_________,8,sin sin 4sin sin 222的面积为则且ABC a c b C B a B c C b ?=-+=+.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巩固】

1)在ABC △中,已知2AC =,3BC =,4

cos 5

A =-,求sin

B = .

2) 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cos cos A

B

b a =

则ABC ?的形状是 .

3)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 A +C =2B , 则sin C = .

4) 在△ABC 中,D 为边BC 上一点,BD =1

2

DC ,∠ADB =120°,AD =2,若△ADC 的面积为

33∠BAC =______ _ .

5) 满足条件BC AC AB 2,2==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6)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22

a b

-=,sin C

=sin B,

则A=.

7)△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3,cos A=

6 3,B

=A+π2.

(1)求b的值;(2)求△ABC的面积.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三文科普通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一般。他们在高一阶段学习了解三角形部分的新课,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点有遗忘,

正余弦定理的公式以及变形应用不熟练,对知识的总结不到位,并且尤其对高考的考点、难度等都不太明确。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效果分析

一、教学设计方面

本节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结合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实际例题升华到方法总结,这一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学生总结思想方法,实际效果较好。

二、教学过程方面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先从多媒体展示高考考情开始,这样学生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考情,明确了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基本知识的复习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课下完成的双基自测,方便老师进一步了解学情,但让学生自己来说错误点,有些学生不敢于发言,导致被动。例题方面,学生当堂完成,学生代表回答,这样提高了同学的思维速度,集中了注意力,效果较好;让学生参与黑板板演,也更直观的加强了师生互动,并且比较容易分析学生的问题。最后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思想方法得到了升华。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在有些题目做错后,不能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主动性较差,教师还应该多观察课堂学生的表现,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的第一章第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勾股定理、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实质是学生已经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延伸和推广,它描述了三角形重要的边角关系,将三角形的“边”与“角”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为解决斜三角形中的边角求解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在日后学习中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与不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是余弦定理的内容和公式的掌握,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是余弦定理的发现及证明;教学关键是余弦定理在三角形边角计算中的运用.

测评练习

[小题对点练——点点落实]

对点练(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2018·安徽合肥一模)△ABC 的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A =7

8,c

-a =2,b =3,则a =( )

A .2 B.52 C .3

D.72

2.(2018·湖北黄冈质检)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52

b ,A =2B ,则cos B =( )

A.53

B.54

C.55

D.56

3.(2018·包头学业水平测试)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sin 2B =2sin A sin C ,且a >c ,cos B =1

4

,则a c =( )

A .2 B.3

2 C .3

D .4

4.(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b sin 2A =a sin B ,且c =2b ,则a

b

=( )

A .2

B .3 C.2

D.3

5.(2018·兰州一模)△ABC 中,内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c =2a ,b sin B -a sin A =1

2

a sin C ,则sin B 的值为( )

A.223

B.34

C.74

D.13

对点练(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1.(2018·武汉调研)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

b

则△ABC 为(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2.(2018·湖南邵阳一模)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三个向量m =????a ,cos A 2,n =????b ,cos B 2,p =?

???c ,cos C

2共线,则△ABC 的形状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2018·福建八校联考)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发现了从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三斜公式”,设△ABC 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面积为S ,则“三

斜求积”公式为S =

14????a 2c 2-????a 2+c 2-b 222.若a 2sin C =4sin A ,(a +c )2=12+b 2,则用

“三斜求积”公式求得△ABC 的面积为( )

A.3 B .2 C .3

D.6

4.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b =c ,b a =1-cos B

cos A .若点O 是△ABC 外一点,∠AOB =θ(0<θ<π),OA =2,OB =1,如图所示,则四边形OACB 面积的最大值是( )

A.4+534

B.8+534

C .3

D.4+52

5.(2018·广东揭阳模拟)已知△ABC 中,角A ,3

2B ,C 成等差数列,且△ABC 的面积

为1+2,则AC 边的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

6.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S =a 2-(b -c )2,且b +c =8,则S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大题综合练]

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适应性训练)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满足cos(A -B )=2sin A sin B .

(1)判断△ABC 的形状;

(2)若a =3,c =6,CD 为角C 的平分线,求CD 的长.

2.(2017·云南昆明二模)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满足AD ⊥AC ,cos ∠BAC =-1

3

,AB =32,BD = 3.

(1)求AD 的长; (2)求△ABC 的面积.

3.(2018·河南郑州模拟)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2C -cos 2A =2sin ????π3+C ·sin ???

3-C . (1)求角A 的值;

(2)若a =3且b ≥a ,求2b -c 的取值范围.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步通过课件向同学们展示近五年高考全国1、2、3卷对于正余弦定理的考察,确定考点、考向以及题目难度,确定本节课复习目标。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主要针对学生对高考考点陌生,总结不到位这一现实情况,课堂中发现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本节课目标渐渐明确,在总结方面也逐渐清晰起来。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遗忘,所以第二个过程知识梳理部分,还应该再强调一下每个公式及其变形形式,这样更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三部分双基自测是学生课下完成的,有些同学完成情况不是太好,对重点公式应该再强调。

第四部分是突破考点,主要以高考题为依托,全面向学生展示这两个定理应用的情况,及时总结方法,板演解题步骤,这一过程完成的教好,学生也渐渐进入状态。

总体来说,这节课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再多一些了解学情,更好更快的让学生融入课堂。

课标分析

根据高中新课标标准、教材内容、《考试大纲》以及学

生的实际状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适用范围;

2.会正确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有关三角形的边和角的问

题;

3.能用定理的变形,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的计算有关的度量问题。教学重点:

3.会根据不同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定理解决问题;

4.熟练解决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恒等变换问题.

教学难点:

3.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变化形式;

4.能够综合分析题目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化简。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结论大全 1. ,. 2.. 3.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 (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6.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7.方程在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或。 8.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则; ,,. (2)当a<0时,若,则, 若,则,. 9.一元二次方程=0的实根分布 1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2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或; 3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 10.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形如,,不同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的有解充要条件是 。 (4)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 对于参数及函数.若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若有解,则 ;若 有解,则 ;若 有解,则 . 若函数无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可以仿此推出相应结论 11.真值表 12.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个 至多有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成立 存在某,不成立 或 且 对任何,不成立 存在某,成立 且 或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试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3, cos C =- 41,则c 等于( ) (A)2 (B)3 (C)4 (D)5 2.在△ABC 中,若BC =2,AC =2,B =45°,则角A 等于( ) (A)60° (B)30° (C)60°或120° (D)30°或150° 3.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30°,c = 150,b =50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已知3 2sin ,53cos ==C B ,AC =2,那么边AB 等于( ) (A )45 (B)35 (C)920 (D)5 12 5.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如果A ∶B ∶C = 1∶2∶3,那么a ∶b ∶c 等于( ) (A)1∶2∶3 (B)1∶3∶2 (C)1∶4∶9 (D)1∶2∶3 二、填空题 6.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 45°,C =75°,则b =________. 7.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23,c =4,则A =________.

8.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2cos B cos C=1-cos A,则△ABC形状是________三角形. 9.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3,b=4,B =60°,则c=________. 10.在△ABC中,若tan A=2,B=45°,BC=5,则AC=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 若a=2,b=4,C=60°,试解△ABC. 12.在△ABC中,已知AB=3,BC=4,AC=13. (1)求角B的大小; (2)若D是BC的中点,求中线AD的长. 13.如图,△OAB的顶点为O(0,0),A(5,2)和B(-9,8),求角A的大小.

高中数学:(一)正弦定理

课时达标训练(一) 正 弦 定 理 [即时达标对点练] 题组1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若△ABC 中,a =4,A =45°,B =60°,则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 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4sin 45°=b sin 60°,所以b =26,故选C. 2.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 ) A .45°或135° B .60° C .45° D .135° 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 得sin B =b sin A a =2sin 60°3=2 2. ∵a >b ,∴A >B , ∴B =45°. 3.在△ABC 中,cos A a =sin B b ,则A =(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选B ∵sin A a =sin B b ,又cos A a =sin B b , ∴cos A a =sin A a , ∴sin A =cos A ,tan A =1. 又0°

5.已知在△ABC 中,A ∶B ∶C =1∶2∶3,a =1,则a -2b +c sin A -2sin B +sin C =________. 解析:∵A ∶B ∶C =1∶2∶3,∴A =30°,B =60°,C =90°.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1 sin 30°=2,∴a =2sin A ,b =2sin B ,c =2sin C . ∴ a -2 b +c sin A -2sin B +sin C =2. ★答案★:2 6.已知b =10,c =56,C =60°,解三角形. 解:∵sin B = b sin C c =10·sin 60°56 =2 2, 且b =10,c =56,b 0,∴cos A =0,即A =π 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角形 8.在△ABC 中,a cos ????π2-A =b cos ????π 2-B ,判断△ABC 的形状. 解:法一:∵a cos ????π2-A =b ·cos ????π2-B , ∴a sin A =b sin B .由正弦定理,得a ·a 2R =b ·b 2R , ∴a 2=b 2,∴a =b , ∴△ABC 为等腰三角形. 法二:∵a cos ????π2-A =b cos ????π 2-B , ∴a sin A =b sin B . 由正弦定理,得2R sin 2A =2R sin 2B , 即sin A =sin B ,

高考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题及答案精选.

高考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已知△ABC 中,a =c =2,A =30°,则b =( ) A. 3 B. 2 3 C. 3 3 D. 3+1 答案:B 解析:∵a =c =2,∴A =C =30°,∴B =120°. 由余弦定理可得b =2 3. 2. △ABC 中,a =5,b =3,sin B = 22,则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答案:B 解析:∵a sin B =102, ∴a sin B b B .a

C .a =b D .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c sin120°=a sin A , ∴sin A =a ·3 22a =64>1 2. ∴A >30°.∴B =180°-120°-A <30°.∴a >b . 5.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长的5倍,那么它的顶角的余弦值为( ) A. 5 18 B. 3 4 C. 3 2 D. 7 8 答案:D 解析:方法一: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 ,则周长为5a , ∴腰长为2a ,由余弦定理知cos α=(2a )2+(2a )2-a 22×2a ×2a =7 8. 方法二: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 则AC =2a ,CD =a 2,∴sin α2=1 4, ∴cos α=1-2sin 2α 2 =1-2×116=7 8. 6. (2010·泉州模拟)△ABC 中,AB =3,AC =1,∠B =30°,则△ABC 的面积等于( ) A. 3 2 B. 3 4 C. 3 2或 3 D. 32或3 4 答案:D 解析:∵sin C 3=sin B 1, ∴sin C =3·sin30°=3 2.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无) 第二章 函数(无)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a > 0 , a 1, M > 0 ,N > 0, 那么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证明:(性质1)设log a M p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p q p q MN a a a +=?=, ∴log ()a MN =p q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证明:(性质2)设log a M p =,log a N q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 q p q p a a a N M -==, ∴q p N M a -=log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证明(性质3)设log a M p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 ∴n np M a =, ∴log n a M np =, 即证得log log n a a M n M =.

第四章函数应用(无) 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证明.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高中数学教案必修四:正弦定理

课 题 1.1.1 正弦定理 授课人 雷 娜 授课时间 5月 日 年 级 高 一 班 次 1321、13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 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 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 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 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内容分析 重 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难 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关 键: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并能够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 学 过 程 一、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探究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A B C B A C

2021届高三高考数学文科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4-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答案】

2021届高三高考数学文科一轮复习知识点 专题4.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考情分析】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 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公式 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a2=b2+c2-2bc cos A;b2=c2 +a2-2ca cos B; c2=a2+b2-2ab cos C 常见变形(1)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 (2)sin A= a 2R,sin B= b 2R,sin C= c 2R; (3)a∶b∶c=sin A∶sin B∶sin C; (4)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 cos A= b2+c2-a2 2bc; cos B= c2+a2-b2 2ac; cos C= a2+b2-c2 2ab 2.S△ABC=1 2ab sin C= 1 2bc sin A= 1 2ac sin B= abc 4R= 1 2(a+b+c)·r(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3.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 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 关系式a=b sin A b sin Ab a≤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知识点二三角函数关系和射影定理 1.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 (1)sin(A+B)=sin C;(2)cos(A+B)=-cos C;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 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5.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6.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7.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8.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9.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 1)=n2 _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10.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11.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 (x- 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_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12.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13.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单元测试题

高一数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单元测试题(1) 班级 姓名 1.在ABC ?中,?=∠?=∠=15,30,3B A a ,则=c ( ) A .1 B. 2 C .3 2 D. 3 2.在ABC ?中,若 B b sin 2=,则∠A 等于( ) A .30°或60° B .45°或60° C .120°或60° D .30°或150° 3.在ABC ?中,?=∠==60,10,15A b a ,则B cos =( ) A .-223 B.223 C .-63 D.63 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b A a sin cos =,则 B A A 2cos cos sin +=( ) A .-12 B.1 2 C .-1 D .1 5.在ABC ?中,若A b a sin 23=,则B 等于 ( ) A. 30 B. 60 C. 30或 150 D. 60或 1206.在ABC ?中,已知 45,1,2=== B c b ,则a 等于 ( ) A. 226- B. 2 2 6+ C. 12+ D. 23- 7.不解三角形,确定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30,14,7===A b a ,有两解 B. 150,25,30===A b a ,有一解 C. 45,9,6===A b a ,有两解 D. 60,10,9===A c b ,无解 8.在ABC ?中,?===30,3,1A b a ,则c =( ) A .1 B .2 C .1或2 D .无解 9.在ABC ?中,已知B a b sin 323=,C B cos cos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在ABC ?中, 60=A ,3=a ,则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 A. 338 B.3392 C.3 3 26 D. 32 11.在ABC ?中,已知3,45,60=?=∠?=∠C ABC BAC ,则AC =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一) 课时目标 1.熟记正弦定理的内容; 2.能够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1.在△ABC 中,A +B +C =π,A 2+B 2+C 2=π2 . 2.在Rt △ABC 中,C =π2,则a c =sin_A ,b c =sin_B . 3.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sin A =b sin B =c sin C ,这个比值是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2R .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B ∶C =1∶2∶3,则 a ∶b ∶c 等于( ) A .1∶2∶3 B .2∶3∶4 C .3∶4∶5 D .1∶3∶2 答案 D 2.若△ABC 中,a =4,A =45°,B =60°,则边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 答案 C 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 得4sin 45°=b sin 60° ,∴b =2 6. 3.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A 解析 sin 2A =sin 2B +sin 2C ?(2R )2sin 2A =(2R )2sin 2B +(2R )2sin 2C ,即a 2=b 2+c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角A 与角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 B B .A sin B ?2R sin A >2R sin B ?a >b ?A >B . 5.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等于( ) A .45°或135° B .6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高考题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选择题 1.(2011·浙江高考文科·T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sin a A b B =,则 2sin cos cos A A B +=( ) (A)- 12 (B)1 2 (C)-1 (D)1 【思路点拨】用正弦定理统一到角的关系上,再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即可解决. 【精讲精析】选D. 由cos sin a A b B =可得2sin cos sin A A B = 所以222 sin cos cos sin cos 1A A B B B +=+=. 二、填空题 2.(2011·安徽高考理科·T14)已知ABC ? 的一个内角为120o ,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设三角形一边的长为x ,可以用x 表示其他两边,再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求出x ,最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ABC ?的面积. 【精讲精析】设三角形中间边长为x ,则另两边的长为x-4,x+4,那么 所以解得)(,10,120cos )4(2)4(4222=---+=+x x x x x x .315120sin 6102 1 =???= ? ABC S 【答案】153 3.(2011·福建卷理科·T14)如图,△ABC 中,AB=AC=2,BC=23,点D 在BC 边上,∠ADC=45°,则AD 的长度等于______. 【思路点拨】结合图形, ?∠∠ABC 先在中,由余弦定理解出C 与B , ABD ?然后在中,由正弦定理解得AD. 【精讲精析】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易得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 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5.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6.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7.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8.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9.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 1)=n2 _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10.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11.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 (x- 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_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12.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13.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14.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完整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实例练习含答案

课时作业3应用举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课堂训练 1.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A.103海里B.106海里 C.52海里D.56海里 【答案】 D 【解析】如图,∠A=60°,∠B=75°, 则∠C=45°, 由正弦定理得: BC=AB·sin A sin C =10×sin60° sin45° =5 6. 2.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

A .502m B .503m C .252m D.2522m 【答案】 A 【解析】 因为∠ACB =45°,∠CAB =105°,所以∠ABC =30°,根 据正弦定理可知,AC sin ∠ABC =AB sin ∠ACB ,即50sin30°=AB sin45°,解得AB =502m ,选A. 3.从某电视塔的正东方向的A 处,测得塔顶仰角是60°;从电视塔的西偏南30°的B 处,测得塔顶仰角为45°,A ,B 间距离是35m ,则此电视塔的高度是________m. 【答案】 521 【解析】 如图所示,塔高为OC ,则∠OAC =60°,∠AOB =180°-30°=150°,∠CBO =45°,AB =35,

设电视塔高度为h m,则OA=3 3h,OB=h,在△AOB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2=OA2+OB2-2OA·OB·cos∠AOB, 即352=(3 2+h2-2×33h×h×(-32) 3h) 解得h=521. 4.如图所示,海中小岛A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一船正向南航行,在B处测得小岛A在船的南偏东30°,航行30海里后,在C处测得小岛在船的南偏东45°,如果此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分析】船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取决于A到直线BC的距离与38海里的大小,于是我们只要先求出AC或AB的大小,再计算出A到BC的距离,将它与38海里比较大小即可.

考点17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019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 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7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选择题 1.(2019·全国卷Ⅰ文科·T11)△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sin A-b sin B=4c sin C,cos A=-1 4,则b b = () A.6 B.5 C.4 D.3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推论的应用. 【解题指南】利用余弦定理推论得出a,b,c的关系,再结合正弦定理边角互换列出方程,解出结果. 【解析】选A.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a2-b2=4c2,由余弦定理推论可得-1 4=cos A=b2+b2-b2 2bb ,所以b2-4b2 2bb =-1 4 ,所以3b 2b =1 4 ,所以 b b =3 2 ×4=6,故选A. 二、填空题 2.(2019·全国卷Ⅱ理科·T15)△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6,a=2c,B=π 3 ,则△ABC的面积为. 【命题意图】考查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解析】因为cos B=b2+b2-b2 2bb , 又因为b=6,a=2c,B=π 3 ,可得c2=12, 1

解得c=2√3,a=4√3, 则△ABC的面积S=1 2×4√3×2√3×√3 2 =6√3. 答案:6√3 3.(2019·全国卷Ⅱ文科·T15)△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 sin A+a cos B=0,则B=. 【命题意图】考查正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解析】已知b sin A+a cos B=0,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sin A+sin A cos B=0,即sin B=-cos B, 又因为sin2B+cos2B=1,解得sin B=√2 2,cos B=-√2 2 ,故B=3π 4 . 答案:3π 4 4.(2019·浙江高考·T14)在△ABC中,∠ABC=90°,AB=4,BC=3,点D在线段AC上,若∠BDC=45°,则BD=,cos∠ABD= .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问题,即正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数形结合思想及函数方程思想. 【解析】在△ABD中,由正弦定理有:bb sin∠bbb =bb sin∠bbb , 而AB=4,∠ADB=3π 4 ,AC=√bb2+bb2=5, sin∠BAC=bb bb =3 5 ,cos∠BAC=bb bb =4 5 ,所以BD=12√2 5 . cos∠ABD=cos(∠BDC-∠BAC) =cosπ 4cos∠BAC+sinπ 4 sin∠BAC=7√2 10 . 2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单元测试及答案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已知,30,10,25?===A c a 则B= ( ) (A )105° (B )60° (C )15° (D )105°或15° 2.在△ABC 中,已知a=6,b=4,C=120°,则sinB 的值是 ( ) (A ) 7 21 (B ) 19 57 (C ) 383 (D )19 57- 3.在△ABC 中,有a=2b ,且C=3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以上都有可能 4.△ABC 中,已知b=30,c=15,C=26°,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 (A )一解 (B )二解 (C )无解 (D )无法确定 5.在△ABC 中,中,若2 cos sin sin 2 A C B =,则△ABC 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ABC 中,已知13 5 cos ,53sin == B A ,则 C cos 等于 ( ) (A ) 6556 (B ) 65 16 (C ) 6516或65 56 (D ) 65 33 7.直角△ABC 的斜边AB=2,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r 的最大值是 ( )

(A )2 (B )1 (C ) 2 2 (D )12- 8.若△ABC 的三边长为a ,b ,c ,且,)()(2 2 2 2 2 2 c x a c b x b x f +-++=则f (x )的图 象是 ( ) (A )在x 轴的上方 (B )在x 轴的下方 (C )与x 轴相切 (D )与x 轴交于两点 二、填空题 9.在△ABC 中,∠C=60°,c=22,周长为),321(2++则∠A= . 10.三角形中有∠A=60°,b ∶c=8∶5,这个三角形内切圆的面积为12π,则这个三角形 面积为 . 11.平行四边形ABCD 中,∠B=120°,AB=6,BC=4,则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 . 12.在60°角内有一点P ,到两边的距离分别为1cm 和2cm ,则P 到角顶点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 13.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A <B <C ,B=60°,且满足 ).13(2 1 )2cos 1)(2cos 1(-= ++C A 求:(1)A 、B 、C 的大小; (2)c b a 2+的值.

(经典)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全证明方法

(经典)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全证明方法

————————————————————————————————作者:————————————————————————————————日期: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的五种证明方法 ——王彦文 青铜峡一中 1.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 (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CD a B ,sin CD b A =。 由此,得 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 故有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 (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C 作AB 边上的高,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CBD a ABC ,sin CD b A = 。由此,得 = ∠sin sin a b A ABC ,同理可得 = ∠sin sin c b C ABC 故有 = ∠sin sin a b A ABC sin c C = . 由(1)(2)可知,在?ABC 中,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成立. 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 2.利用三角形面积证明正弦定理 已知△ABC,设BC =a, CA =b,AB =c,作AD⊥BC,垂足为D 则Rt△ADB 中,AB AD B =sin ∴S △ABC =B ac AD a sin 2121=?同理,可证 S △ABC =A bc C ab sin 21 sin 21= ∴ S △ABC =B ac A bc C ab sin 2 1 sin 21sin 21== 在等式两端同除以ABC,可得b B a A c C sin sin sin ==即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3.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1)△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则j 与AB 的夹角为90°-A ,j 与 CB 的夹角为90°-C 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 AB CB AC =+ a b D A B C A B C D b a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