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波检测原理及应用

超声波检测原理及应用

超声波检测原理及应用超声波检测是利用声波在物质中传播的特性对物质进行无损检测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衰减规律,通过测量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时间以及反射强度来获取材料的内部结构、缺陷等信息。

超声波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其应用广泛,包括工业、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及应用。

一、超声波检测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人类听力范围的声波,一般指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

超声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与材料的密度、弹性、缺陷等属性有关。

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与材料的密度和弹性有关,通常情况下,密度越大、弹性越高的材料,其超声波传播速度越快。

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可以被材料内部的缺陷、表面的不均匀性和界面反射等反射回来。

利用超声波检测材料时,可以通过测量超声波传播的时间和幅度来获取材料的内部结构、缺陷等信息。

测量的方法主要有脉冲回波法、干涉法、散射法等。

脉冲回波法是最常用的超声波检测方法,它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衰减规律,通过发送一个短脉冲的超声波信号,等待其被材料中的缺陷反射回来,然后测量超声波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缺陷的位置和尺寸。

干涉法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发生的相位差引起的干涉现象,通过测量干涉信号的变化来获取材料的内部结构信息。

散射法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发生的散射现象,通过测量散射信号的特征来获取材料的微观信息。

二、超声波检测应用1. 工业领域:超声波检测在工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材料的缺陷检测、质量评估和结构监测等。

例如,可以利用超声波检测金属焊接缺陷、混凝土中的裂缝、铸件中的气孔等。

2. 医学领域:超声波检测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常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等。

例如,超声波可以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的器官、血管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可用于诊断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3. 材料科学:超声波检测在材料科学中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缺陷等的研究。

超声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检测成为了近年来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而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低剂量放射线和非侵入性的特点,成为了肿瘤检测领域中最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

本文将主要介绍超声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一、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超声诊断技术是指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来进行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检测和诊断的一种方法。

超声波的频率一般在1~20MHz之间,这种波可以通过组织,而不会对组织产生任何伤害。

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会发生反射、散射、折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影响超声波的回波。

回波强度与组织特性有关。

如回波强度与组织密度、声速等有关,因此不同的组织在超声波下会产生不同的回波强度,这便可用来识别不同的组织。

二、肿瘤的超声诊断肿瘤的超声诊断,就是基于超声波与组织反射的原理,通过超声检查器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扫描,从而检查出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

1. 肿瘤位置:超声检查器将超声波进行照射,可以检查出肿瘤所在的位置,进而判断肿瘤的类型。

2. 肿瘤形状:肿瘤的形状可以通过超声扫描来确定,不同形状的肿瘤通常也会有不同的病理性质。

3. 肿瘤大小:使用超声扫描,可以得到肿瘤的大小,从而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肿瘤。

4. 良恶性诊断:还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对肿瘤的组织特性,包括强度、纹理和结构进行诊断,从而判断其良恶性。

三、超声在肿瘤检测中的优势1. 非侵入性:超声诊断技术属于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不需要切开患者身体进行检查,大大降低了检测带来的身体痛苦和创伤。

2. 安全性较高:超声波不会对人体产生放射性影响,相比于其他检测技术,如X光,CT等,其放射剂量要小得多,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3. 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超声检查仪器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通常不需要经过特别的培训,而且费用相对较低。

四、超声在不同部位肿瘤检测中的应用1. 甲状腺:超声检测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检测尤为重要。

超声扫描非常准确且无创,不仅可以检测甲状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还可以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

超声应用的例子及原理

超声应用的例子及原理

超声应用的例子及原理1. 超声波的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千赫兹)的声音波,它超出了人类听觉的范围。

超声波是一种具有高频振动特性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可以在物体内产生反射、散射等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

2. 超声应用的例子超声技术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应用,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a. 医学领域•超声诊断:超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显像效果,用于检测疾病、观察器官、肿块等。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无辐射,非侵入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如妇科、肝脏、心脏等检查。

•超声治疗:超声波的高频振动能够产生热量,用于治疗肌肉疼痛、损伤恢复等。

超声治疗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修复,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

b. 工业领域•超声清洗:超声波在清洗领域有广泛应用,可以去除细小的污渍、油脂以及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超声波的高频振动使得液体中产生微小气泡,并产生强力的冲击和剥离作用,从而达到清洁的效果。

•超声焊接: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可以产生热量,使塑料等材料在接触面产生摩擦熔融,从而实现焊接效果。

超声焊接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焊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塑料等行业。

c. 科学研究领域•超声显微镜:超声波可以被用来观测微观结构和材料的性质。

超声显微镜通过测量超声波在物体内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获取图像和数据,可用于检测材料的密度、弹性等性质。

•超声流量计:超声波可以被用来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速。

超声流量计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变化来计算流速,具有非侵入性、高精度、长期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流体流量测量领域。

3. 超声波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超声波应用广泛,具有以下优点: - 非侵入性: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对物体产生破坏,适用于对物体非破坏性检测和测量。

- 高分辨率:超声波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对于一些微小结构的检测和观察具有很大的优势。

- 安全性:超声波不会产生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和应用

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和应用

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来实现物体检测和测量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耳可听范围的声波,通常在20kHz到1GHz的范围内。

在超声波检测中,常用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信号,然后经过传感器或探头发送到被测物体表面。

当超声波遇到物体界面时,一部分超声波会被反射回来,而剩余的超声波则会继续传播。

接收到反射超声波的传感器或探头会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到被测物体的信息。

超声波检测主要依赖以下原理:•声速变化原理:不同材料的声速是不同的,通过测量声波在被测物体中传播的时间,可以间接得到物体材料的声速,进而推导出其密度、弹性模量和压缩系数等物理特性。

•声阻抗匹配原理:当超声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根据不同介质的声阻抗,可以判断界面是否有反射或透射,从而实现检测。

•声能传播原理:超声波在物体内部传播时,会受到散射、衍射、吸收和衰减等现象的影响。

通过分析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检测到物体内部的缺陷、杂质或结构变化等情况。

2. 应用2.1 材料检测超声波检测在材料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判断材料的质量、结构和性能。

以下是超声波检测在材料检测中的一些典型应用:•缺陷检测:超声波可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如裂纹、夹杂和气泡等。

通过分析反射超声波的特性,可以定位和评估缺陷的尺寸和形态,对于材料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厚度测量: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时间,可以精确测量材料的厚度。

这在钢铁、玻璃、陶瓷等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可以用于质量监控和制程控制。

•结构分析:超声波还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结构和成分。

例如,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可以推断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密度和几何形状等参数。

2.2 医学影像超声波检测在医学影像领域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

超声诊断基础必学知识点

超声诊断基础必学知识点

超声诊断基础必学知识点
超声诊断是一种以超声波为媒介进行诊断的医学技术。

以下是超声诊断的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超声波产生和传播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能听到的20kHz 的声音波。

超声波通过超声发射器产生,并经过介质传播,最后通过超声接收器接收。

2. 超声图像的形成原理:超声波在体内遇到不同组织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和传播,形成声波回波。

通过接收和处理回波信号,可以生成超声图像。

3. 超声图像解剖学:了解人体常见的超声图像解剖结构,包括器官、血管、淋巴结等。

4. 超声诊断设备:了解超声诊断设备的基本组成,包括超声发射器、超声接收器、显示器等。

5. 超声检查技术:掌握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技术,如探头的选择、扫描方式、探头的移动和操作等。

6. 超声图像评估:学习如何评估超声图像的特征,包括组织的形态、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

7. 超声诊断常见病变:了解超声图像上常见的病变表现,如肿块、囊肿、结石等。

8. 超声引导下穿刺和介入治疗:了解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和介入治疗
的技术和步骤。

9. 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了解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如探头选择、扫描时间和强度等。

以上是超声诊断的基础必学知识点,通过学习和实践,医生可以进行
基本的超声检查和超声诊断。

超声的基础原理及临床应用

超声的基础原理及临床应用

超声的基础原理及临床应用1. 超声的基础原理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探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物体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测量和分析声波的传播、反射、散射等信息,来获取物体的结构和性质。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一般在1MHz到10MHz之间。

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现象,包括传播、反射、散射、吸收等。

这些现象对超声图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超声的基本原理的简要概述:- 发送超声波:超声波通过压电探头产生,并在物体内传播。

- 接收反射信号:超声波在物体内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信号由探头接收。

- 分析反射信号:通过分析反射信号的强度、时间延迟等参数,可以获得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 图像重建: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绘制超声图像。

2. 超声的临床应用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临床诊断手段之一,可以用于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超声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妇科超声、甲状腺超声等。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的特点,安全性高,并且可以动态观察器官的运动情况。

2.2 超声治疗除了检查,超声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

超声治疗是指利用超声波对人体组织进行热疗、消融、杀菌等操作。

常见的超声治疗包括超声刀治疗、超声消融治疗等。

超声治疗具有非侵入性、精确性高的优点,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对病灶进行处理。

2.3 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增强超声图像对器官结构的显示的技术。

超声造影剂是一种可以反射超声波的物质,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超声造影常用于心脏、肝脏等器官的检查。

2.4 超声导引下介入治疗超声导引下介入治疗是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介入性操作,如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引导下的放射治疗等。

超声波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引导操作,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总结超声技术凭借其无创、非侵入性、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检查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和反射的特性,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和诊断。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间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通过探头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回波信号,得到图像信息。

以下是详细的原理解释:1. 超声波的产生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振动波。

在医学中使用的超声波频率通常在2MHz至20MHz之间。

产生超声波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压电效应,另一种是热膨胀效应。

压电效应:将电场作用于某些晶体材料时会使其发生形变,反之形变也可产生电场。

这种材料称为压电晶体。

当施加交变电压时,晶体会振动并产生超声波。

热膨胀效应:当物质受到能量输入时,温度会升高并导致物质膨胀或收缩。

如果能量输入足够大,则可以产生机械振动,并产生超声波。

2. 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是超声诊断成像的基础。

一般来说,超声波在密度大、弹性模量高的组织中传播速度快,而在密度小、弹性模量低的组织中传播速度慢。

例如,在骨骼和肌肉之间,由于骨骼密度大、弹性模量高,因此超声波在骨骼中传播速度较快;而在肌肉中传播速度较慢。

这种差异使得超声波可以穿过某些组织而被其他组织反射或散射。

3. 超声探头和回波信号超声探头是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关键部件。

探头通常由压电晶体制成,可以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当探头发射超声波时,它会穿过人体内部并被各种组织反射或散射。

当反射或散射回来时,探头会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图像。

这些回波信号包含有关所检查的区域内部结构和特征的信息。

4. 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是利用回波信号生成图像的过程。

计算机会根据回波信号的强度和时间来确定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并以此生成图像。

在超声成像中,通常使用两种模式:B模式和M模式。

B模式是最常用的一种,它将回波信号转换为灰度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而M模式则可以显示组织运动情况,例如心脏收缩和舌头运动等。

超声诊断指南(专业)

超声诊断指南(专业)

超声诊断指南(专业)1. 引言超声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通过使用超声波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它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

本指南旨在为专业医务人员提供超声诊断的指导和建议。

2.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超声波是高频声波的一种,它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与组织的不同结构会引起声波的反射、散射和穿透。

通过对反射和散射的分析,超声仪器可以生成人体器官的图像。

3. 超声诊断的应用领域超声诊断广泛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应用:3.1 心脏超声诊断心脏超声诊断可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测心脏病变,如心肌梗死、心脏瓣膜异常等。

3.2 肝脏超声诊断肝脏超声诊断可用于评估肝脏的大小、血流情况和病变,如肝癌、脂肪肝等。

3.3 妇科超声诊断妇科超声诊断可用于评估妇女的生殖器官,如子宫、卵巢等,检测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3.4 乳腺超声诊断乳腺超声诊断可用于评估乳腺的结构和病变,如乳腺肿块、乳腺炎等。

4. 超声诊断的优势和限制4.1 优势- 非侵入性:超声诊断不需要手术或注射造影剂,对患者无创伤。

- 实时性:超声图像能够即时获取,对于临床诊断非常方便。

- 可重复性:超声诊断可以重复执行,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4.2 限制- 受体质影响:超声诊断结果受到患者的体型、体重等因素的影响。

- 非全面性:超声诊断只能观察到有限的解剖结构,不能提供完整的解剖信息。

- 有技术要求:超声诊断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5. 结论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伤、实时性强的诊断手段,在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指南的了解,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超声诊断的原理和应用领域,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横向分辨力 Lateral Resolution • 横向分辨力是指超声能分辨与声束相垂直 的界面上两物体(或病灶)间的最小距离, 以mm计。 • 决定超声横向分辨力的因素是声束直径, 声束直径小于两点间的距离时,就能区分 这两个点; • 声束直径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两个点在 屏幕上就会变为一个点。
• 声能的衰减与超声频率和传播距离有 关。超声频率越高,传播距离越远, 声能的衰减,特别是声能的吸收衰减 越大;反之,声能衰减越小。 • 动物体内血液对声能的吸收最小,其 次是肌肉组织、纤维组织、软骨和骨 骼。
(五) 多普勒效应 • Hristian Doppler(1803-1853)发现, 声源与反射物体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 反射物体所接收到的频率与声源所发 出的频率不一致,当声源向着反射物 体运动时,声音频率升高,反之降低, 此种频率发生改变(频移)的现象称 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 (四) 超声的散射与衰减Attenuation • 超声在介质内传播时,会随着传播距离的 增加而减弱,这种现象称作超声衰减 (Attenuation)。 • 引起超声衰减的原因是: • (1)超声束的扩散以及在不同声阻抗街面 上发生的反射、折射、散射等,使主声束 方向上的声能减弱; (2)超声在传播介质中,由于介质的粘滞 性(内摩擦力)、导热系数和温度等的影 响,使部分声能被吸收(声能吸收),从 而使声能降低。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黄志坚
一、基本概念
• 超声波(ultrasound wave)是每秒振荡次 数(即振动频率)在20000赫兹(HZ)以 上,超过人耳听阈的声波,简称超声。 • 人耳可听到振荡频率在20-20000HZ的声 波,医用超声波是在0.8-10兆赫兹(即每 秒振荡0.8-10百万次)的超声波,低于 20HZ的叫次声波。
六、超声的临床应用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快速、准确、安 全、无损伤的诊断方法,以其直观性、 真实性等特点,已广泛用于畜牧业生 产和动物疾病诊断,在一些发达国家 已成为一种常规诊断方法。
• (1)脏器的数值 (形态、大小、 物理性状)和体 表投影位置
肝胆系统
用3.5MHz扇扫探头从剑状 软骨后方向前扫查 用5.0MHz线阵探头从1213肋间向对侧前外方扫查
• 频移的大小取决于声源与反射物体间 相对运动速度。 • 速度越大,频移越大,反射物体所接 收的声音频率增高的越多,声响越强; • 声源与反射物体反向运动时,反射物 体所接收的声音频率比声源发射的频 率要小,故反射物体所接受的声音比 实际音响要小。
三、超声的分辨性能
• (一)超声的显现力Discoverable Ability • 显现力是指超声能检测出物体大小的能力。能被 检出物体的直径大小常作为超声显现力的大小, 能被检出的最小物体直径越大,显现力越小;能 被检出的物体直径越小,显现力越大。 • 理论上讲,超声的最大显现力是波长的一半,如 5.0MHz 的 超 声 波 长 为 3.0mm , 其 显 现 力 为 1.5mm。实际上,病灶要比超声波波长大数倍时 才能发生明显的反射,故超声频率越高,波长越 短,其显现力也越高,但穿透能力会降低。
• (三) 绕射Diffraction • 超声遇到小于其波长一半的物体时,会绕 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向前传播,称绕射或 衍射( Diffraction )。实际上,当障碍物 与超声的波长相等时,超声即可发生绕射, 只是不很明显。 • 根据超声绕射规律,在临床检查时,应根 据被探查目标的大小选择适当频率的探头, 使超声波的波长比探查目标小得多,使超 声波在探查目标上不发生绕射,把比较小 的病灶也检查出来,提高分辨力。
(三)超声的透入深度Transmitting depth • 超声频率frequency越高,其显现力和分辨 力越强,显示的组织结构或病理结构越清 晰;但频率越高,其衰减也越显著,透入 的深度就会大为下降。因而,探测浅表部 位的组织或病灶时,应尽可能选用高频探 头,探测较深部位的组织或病灶时应尽可 能选用高频探头。
2、稀疏回声 光点稀少且小,间距在1.0厘米以上。 3、较密回声 光点较多,间距0.5~1.0厘米之间。 4、密集回声 光点密集且明亮,间距0.5厘米以下。
(三)回声形态 回声形态指声像图上光点形态。 1、光点 : 细而圆的点状回声。 2、光斑 : 稍大的点状回声。 3、光团: 回声光点以团块状出现。 4、光片: 回声呈片状。 5、光条: 回声呈细而长的条带状。 6、光带: 回声为较宽的条带状。 7、光环: 回声呈环状,光环中间较暗或为暗区, 如胎儿头部回声。有些器官或病灶内部出现回声 称为内部回声。光环是周边回声的表现。 8、光晕: 光团周围形成暗区,如癌症结节周边回 声。
不同频率超声与显现力的关系
频率(MHz) 2.25 2.5 显现力(mm) 3.35 3.0
5.0 1.5 7.0 1.05 10 0.75
(二)超声的分辨力
超声的分辨力(Resolution of Ultrasound)是在超声能够区分两个物体 间的最小距离。 根据方向不同,将分辨力分为: 横向分辨力或侧分辨力(Lateral Resolution); 纵向分辨力(Depth Resolution)或轴 向分辨力(Axial Resolution)。
• 2、纵向分辨力Depth Resolution: • 纵向分辨力是指声束能够分辨位于超声轴 线上两物体(或病灶)间的最小距离。决 定纵向分辨力的因素是超声的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越小,分辨力越高;脉冲宽度越 大,分辨力越低。 • 超声的纵向分辨力约为脉冲宽度的一半。
• 脉冲宽度Impulse width • 是超声在一个脉冲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 即脉冲宽度=脉冲时间×超声速度。 • 超声在动物体组织内传播速度越为 1.5ⅹ108mm/s,决定脉冲时间的一个因素 是超声频率。频率越高,脉冲时间越短, 脉冲宽度越小,超声的纵向分辨力越大, 反之,则越小。
(二) 回声次数 1、无回声:即在正常灵敏度条件下 回声光点的现 象,无回声区域又称作暗区。 1 )液性暗区:超声不在液体中反射,加大灵敏度 后暗区内仍不出现光点:如为浑浊的液体,加大 灵敏度后出现少量光点。四壁光滑的液性病灶多 出现二次回声且周边光滑、完整。 2 )衰减暗区:由于声能在组织器官内被吸收而出 现的暗区称为衰减暗区,加大灵敏度后可出现少 数较暗的光点;严重衰减时,即使加大灵敏度也 不会出现光点。 3 )实质性暗区:均一的组织器官内因没有足够大 的声学界面而无回声,出现实质性暗区;如加大 灵敏度,则出现不等量的回声且分布均匀。
•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形成声学界 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 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两种介 质的声阻抗差值只需达到 0.1% ,即两种物 质的密度(Density)差值只要达到0.1%, 超声就可在其界面上形成反射,反射回来 的超声称回声(Echo)。 • 反射强度通常以反射系数表示: 反射系数 = 反射的超声能量 / 入射的超 声能量。
五、兽医超声诊断仪
• 兽医超声诊断仪的种 类很多,不论什么样 的超声诊断仪都是由 探头、主机、信号显 示、编辑及记录系统 组成。
• 探头类型: • 电子线阵探头是一种 线阵(linear)探头, 由64至256片压电晶片 组成,发射的声束为 矩形; • 电子相控阵探头是一 种扇扫(Sector)探 头,多由32个压电晶 片组成,发射的声束 为扇形。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超声的传播特点
• 向其它物理波一样,超声波在介质 中传播时亦发生透射、反射、绕射、 散射、干涉及衰减等现象。
(一)透射 Transmission • 超声可以穿过某一介质或通过两种介质的 界面而进入第二种介质内称为超声的透射 (Transmission)。 • 除介质外,决定超声透射能力的主要因素 是超声的频率和波长。超声频率越大,其 透射能力(穿透力)越弱,探测的深度越 浅;超声频率越小,波长越长,其穿透力 越强,探测的深度越深。因此,临床上进 行超声探查时,应根据探测组织器官的深 度及所需的图像分辨力选择不同频率的探 头。
膈线
胆囊液 性暗区
心脏
肝实质 性暗区
胆囊后方 增强影
胆总管 分支
肝胆系统
用3.5MHz扇扫探头从剑状 软骨后方向前扫查 用5.0MHz线阵探头从1213肋间向对侧前外方扫查
• 空气的声阻抗值为 0.000428 ,软组织的声 阻抗值为1.5,二者声阻抗值相差约4000倍, 故其界面反射能力特别强。临床上在进行 超声探测时,探头与动物体表之间一定不 要留有空隙,以防声能在动物体表大量反 射而没有足够的声能达到被探测的部位。 这就是超声探测时必须使用耦合剂 (Coupling Medium)的原因。 • 超声诊断的基本依据就是被探测部位回声 状况。
• 脉冲宽度不仅决定纵向分辨力,也决定了超声能 检测的最小深度。脉冲从某一组织或病灶反射后 被换能器所接收,超声这一往返时间等于二倍的 深度除以超声速度,即脉冲往返时间=2×深度/声 速velocity of sound。 • 探测的组织或病灶与探头的距离应大于1/2脉冲宽 度,才能被检出,小于1/2脉冲宽度的近场称为盲 区,实际上,盲区深度比脉冲宽度的1/2要大数倍。 盲区内的组织或病灶不能被检出。解决的方法: (1)加大探头的频率,(2)在体表与探头之间 增加垫块。
四、声像图
• B 型超声诊断仪所显示的切面图像称声 像图( Sonography ), B 型、 M 型和 D 型 超声的回声在监视屏上以光点的形式表现 出来,从而组成声像图。 声像图上的光点状态是超声诊断的重要 或唯一依据。
(一) 回声强度 • 回声强度( Echo Intensity )是指声像图中光点 的亮度或辉度(Brightness )。回声强度是由回 声振幅( Echo Amplitude )的高低决定的,回 声振幅越高,辉度越高,反之则低。回声强度可 用灰阶(Gray Scale)衡量。 1.弱回声或低回声:指光点辉度低,有衰竭现象。 2. 中等回声或等回声:指光点辉度等于正常组织的 回声强度(辉度)。 3. 较强回声或回声增强:指辉度高于正常组织器官 的回声强度(辉度)。 4. 强回声或高回声:明亮的回声光点,伴有声像或 二次、多次回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