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物学知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相关技术手段来改良生物体性状的技术。
在农作物生产中,现代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性和适应性。
以下将分别介绍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农作物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农作物获得特定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性和耐逆性,从而增加粮食产量。
例如,转基因水稻具有抗旱性和抗病虫性,可以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较高的产量,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此外,转基因玉米具有抗虫性,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直接编辑农作物的基因组,实现精准的基因修饰。
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性和精准性,可以避免转基因技术中可能存在的外源基因插入和杂交等问题。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对农作物的特定基因进行精确修改,以获得所需的性状。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水稻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如增加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
最后,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和再生植株的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植物种子繁殖的效率,缩短繁育周期,有助于快速选育出优良的品种。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科学家可以实现对植物的快速繁殖、改良和清除病毒等病原体,提高植物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作物的无性繁殖和种质保存,为保护品种资源提供了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和抗病虫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其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植物合成生物学的优缺点

植物合成生物学的优缺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植物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将植物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相结合,旨在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分析和改造,实现对植物的精准设计和功能增强。
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不仅能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能源和药物,还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
植物合成生物学的出现,为我们深入理解植物基因组的复杂网络和调控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着研究的深入,植物合成生物学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通过对植物基因的编辑和改造,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提高食物品质和可持续性;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天然代谢途径,生产出各种天然产物和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如药物、化妆品和生物材料等。
此外,植物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能源开发、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植物合成生物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植物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对其进行精准改造变得困难,需要更加精细和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技术。
其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调控,因此在进行基因编辑和调控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影响。
此外,植物合成生物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包括对植物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功能验证和产物分析等。
在未来,植物合成生物学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方法的改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基因调控网络和代谢途径,实现对植物的更精准改造和设计。
同时,通过加强植物合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可以拓展其在农业、医药和环境领域的应用。
例如,结合植物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培育出更适应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利用植物的天然代谢途径,可以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生物材料。
总之,植物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基因组和调控机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的天然资源和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供应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种类、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1.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方式。
生物学通过对农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挖掘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抗性能力强的优良品种,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满足人们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
生物学还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的插入、删除和修改,使得农作物能够抗病虫害、耐逆境和提高产量。
2. 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生物学在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土壤、水体、气候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系统。
生物学研究了不同作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控种植结构、轮作休耕、利用益生菌等方式,能够减少土壤退化和农药残留,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生物学通过对病虫害生命周期、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为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物学家通过筛选和培育天敌、寄生蜂、寄生菌等对农作物病虫害具有天然防治能力的生物,进行绿色防控,并降低了对农作物的化学农药使用,减少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4.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基因,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和产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功能基因导入作物,使得作物能够抗性状性病害或虫害等,提高作物品质和抗逆性。
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疫苗研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可控性。
总结起来,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品种改良、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病虫害防治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
生物学在农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生物学在农作物改良中的应用农作物改良是指通过选择、育种和遗传改造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生物学在农作物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典型的生物学应用在农作物改良中的案例。
1.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直接修改生物体的DNA序列来改变其性状的技术。
它可以精确地修改某个基因,使农作物具备抗病性、耐逆性、提高产量等优良特征。
例如,在小麦中引入Tm-2基因,可以使其具备抗小麦黄矮病的能力,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而传统育种方法中,杂交选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并且不一定能够得到理想的特征。
2.无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技术是指通过不经过配子和受精过程,直接由单个个体产生后代。
这种繁殖方式可以保留优良的遗传特征,加速育种进程。
例如,禾本科植物中广泛应用的种子繁殖技术,可以确保后代植物具有与母本相同的特性。
此外,无性繁殖技术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离体培养等途径,实现对植物大量繁殖和快速筛选。
3.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学是对整个基因组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农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可以揭示农作物的基因组组成、功能和调控机制,为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通过对水稻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了控制稻瘟病抗性的抗病基因Xa21,为育种选育抗病水稻品种提供了依据。
4.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具备新的性状或功能。
在农作物改良中,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逆性等方面。
例如,转基因大豆中导入了抗除草剂基因,使得大豆能够耐受特定的除草剂,减少草甘膦对农作物的伤害。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如生物安全性、生态风险等问题,需要慎重评估和监管。
综上所述,生物学在农作物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因编辑技术、无性繁殖技术、基因组学研究和转基因技术等手段,为农作物的品种改良、抗病虫害和适应环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植物农学中的生物技术应用

植物农学中的生物技术应用植物农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和应用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生产学知识,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技术在植物农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探讨植物农学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等。
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使植物获得某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基因。
这项技术在植物农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病虫害是农田生产中的一大问题,传统育种方法有限,而转基因技术能够在植物中导入抗病基因,使植物能够产生抗病蛋白,提高其抗病能力。
其次,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高植物的耐逆性。
转基因植物可以在逆境条件下表达特定的抗逆基因,提高其对干旱、高温等逆境的抵抗力。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植物的品质和性状,如提高作物的产量、营养价值和耐贮运性等。
二、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培养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和分化的技术。
这项技术在植物农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种子繁殖的方法,通过植物的茎、叶、根等组织培养出新的植株。
这种方法不受季节和环境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植物的繁殖效率。
其次,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快速繁殖珍稀植物。
一些珍稀植物生长缓慢,繁殖困难,而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再生等过程,快速繁殖出大量植株。
此外,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如基因转导、基因突变等。
三、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水平的遗传标记对植物进行鉴定和筛选的技术。
这项技术在植物农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植物的品种鉴定。
通过检测植物基因组中特定的分子标记,可以确定植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进行有效的植物品种鉴定和保护。
其次,分子标记技术还可以用于植物的基因定位和克隆。
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

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近年来,生物学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物学的研究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植物及动物的生理特性、表型性状以及遗传规律等,从而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控制农业病虫害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着重探讨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
1. 农作物遗传改良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通过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并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家们能够选择、交配和多倍体育种,以加速优良基因在农作物中的固定和传播。
这样,农作物的产量、抗逆性和营养价值等方面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2. 农业病虫害的控制生物学在农业病虫害防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生物学家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等的研究,了解了它们的生命周期、营养需求和侵袭机制等。
然后,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生物农药,如昆虫杀菌剂、嗜虫寄生线虫和杀菌菌剂等,用于控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侵袭。
这些生物农药相对于化学农药更环保,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小。
3. 养殖业的改进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生物学的研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学家研究了动物的生理特性、生长规律以及饲养环境对动物的影响等,通过改进养殖条件和饲养管理,提高了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通过遗传改良,养殖业也能够培育出更加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品种。
4. 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生物学的研究还促进了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
传统的化学肥料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生物肥料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且有助于土壤改良。
生物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并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生物学为农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精确改变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改良畜禽的遗传特性,培育抗病虫害的品种等。
这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七年级生物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生物栽培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栽培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之一,它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生物栽培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土壤管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合理的土壤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施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用,如有机肥、无机肥等。
要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 喷灌:通过喷灌系统给农田进行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湿度,提供充足的水分供植物吸收。
- 翻耕:定期对土壤进行翻动,促进土壤通气和松软,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2. 种子选择与处理种子是农作物生长的起点,选择优质的种子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种子选择与处理的一些要点:-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品种。
- 种子消毒: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在消毒液中或者热水灭菌。
- 种子质量检测: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测定种子的萌发率、纯度和活力等指标。
3. 适宜生长环境的创建为了使农作物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我们需要创建适宜的生长条件,包括以下方面:- 温度控制:不同的农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
- 光照管理: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要确保充足的光照供应,也要注意遮荫保护。
-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使用生物防治、轮作或其他绿色防治方法。
4. 生长期管理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生长期管理,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 杂草控制: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防止其与农作物竞争营养和水分。
- 薄剪和摘心:对一些蔓延性作物或果树进行薄剪和摘心,减少营养消耗,促进结果。
- 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适当的时候为农作物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促进开花、提高产量等。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掌握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及生物学原理和一般解题模型,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一、增产措施的生物学原理措施主要影响因素原理搭建温棚用无色透明薄膜覆盖适时通风夜间适当降温适时去除老叶、黄叶合理灌溉合理密植适量施肥(农家肥、有机肥)中耕松土定时排水(水稻)除草天敌除虫除虫剂除虫育种方法原理特点举例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种(育种)立体农业(必3,77页)四、对点训练1、秋收的种子未经干燥处理,直接堆放贮存;第二年春天发现种子生活力降低。
试分析其中的原因(答出两点)2、湖北稻虾系统靠科学设计,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稻田中的小龙虾四处爬动挖洞,能摄食害虫及虫卵。
利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此生态农业增产的原理。
提醒:(1)“虾稻共作”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防治;该系统虽然不额外施用化肥,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
同时,“虾稻共作”系统不松土耕田也可以防止烂根,原因。
(2)从能理流动的角度分析,小龙虾引入水稻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3、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③合理密植④延长光照时间.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是通过促进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A.适时给农作物松土B.大棚中悬挂红色灯管C.向农田中施用有机肥D.合理密植、间作、套种5、下列关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叙述错误的是()A.定期排水晒田可避免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B.农田除草可使能量持续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 农田施用有机肥可使其中的能量转移到植物体内D. 轮作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6、“番茄一水稻"水旱轮作新型种植模式,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番茄、水稻的产量,另一方面可降低土壤害虫种类及密度。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无需施用化肥B.水旱轮作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 水旱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D. 水旱轮作可以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7、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农谚解释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péng)”适当提高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增加产量C“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D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增加产量五部分参考答案1、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种子内的营养物质由于分解而损失过多;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放出的热量多,温度高,种子易发芽、变霉2、(1)、小龙虾的爬行、挖洞给农田松土,土壤含氧量增加,利于氧气流通防止水稻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同时促进根系矿质元素的吸收(2)、下龙虾的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无机盐,作为养料被植物吸收利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解析:(1)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它属于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2)由上图可以看出,在 不同浓度 GA 的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 9:00 和 16:00 时 出现两次峰值,并在 14:00 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原因可能是在夏季的中午,油桐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 片的 CO2 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而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后 净光合作用速率相对较高,说明赤霉素对油桐的光合“午休” 现象有一定的弱化作用。(3)由上图分析,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地增强油桐的光合作用,且浓度为 200 mg/L 的赤霉素作用更显著。
- -
细胞内的__________(部位)释放的 CO2 较多地被________。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3)实验三: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分离得到水稻叶 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 PEPC 以及 CA(与 CO2 浓缩有关的酶)含量显著增加。 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测, 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解析:(1)光强低于 800 μmol·m-2· s-1 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 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大于 1 000 μmol·m-2· s-1 光强下, 两种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 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 率基本不变, 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加与二氧化碳供给不足对 光合速率的正负值影响相互抵消。 而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 增加, 推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进入叶 片细胞内的 CO2 量增加。(2)由于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 肉 细 胞 间 隙 的 CO2 浓 度 分 别 稳 定 到 62 μmol·m - 2· s-1 和 50 μmol·m 2· s 1,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两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光强低于 800 μmol·m 2·s 1 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
- -
主要因素是_____。在大于 1 000 μmol·m 2·s 1 光强下,两种
- -
水稻气孔导度开始下降,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加,推 测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不是通过气孔导度增加使______增加。 (2)实验二:向叶室充入 N2 以提供无 CO2 的实验条件,在高光 强条件下,测得原种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间隙的 CO2 浓度分别稳定到 62 μmol·m-2·s-1 和 50 μ mol·m-2·s-1。 此时,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______ μmol·m-2·s-1 和________μmol·m 2·s 1,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肉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赤霉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 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它属于植物细 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 (2)由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 GA 的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 在________________时出现两次峰值, 并在 14: 00 出现明显的 光合“午休”现象。出现“午休”的原因可能是在夏季的中午, 油桐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在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让进入叶片 的________减少,使光合速率降低。而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 后对油桐的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的________作用。 (3)由上图分析,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热考培优(三)|整合生物学知识,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热考解读] 1.改善农作物的细胞代谢 途径 延长光照时间 增大光合作用 面积 提高光合效率 提高净光合 速率 措施或方法 补充光照 间作、合理密植 控制适宜光强、提高 CO2 浓度(如通风)、合 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 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 晚上适当 降温)
3.改变农作物的遗传特性 原 理 基因重组 将不同个 体的优良 目 的 基因突变 提高农作 物变异频 染色体 变异 植物茎秆 粗壮,叶 片、果实、 种子较大, 产量高 基因重组(异源 DNA 重组)
育种周期短,克 服了远缘杂交不 亲和的障碍,定 向改变生物性状
性状集中 率, 加速育 到新的农 种进程, 大 作物品种 上 幅度改良 某些性状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2.通过激素进行调节 (1)利用顶端优势原理进行果树整形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 等,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2)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植物受粉时,子房同时接受 了花粉带来的生长素,这些生长素使花不至于脱落而继续发育, 且刺激子房细胞分裂并长大。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答案:(1)光照强度 粒体 固定
进入叶片细胞内的 CO2 量
(2)0
0
线
(3)转入 PEPC 基因引起(促进)CA 酶基因的表达,
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 CO2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018· 北京东城区高三模拟 )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研 究人员在夏季对油桐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后,研究 了赤霉素与油桐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如图。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4.改良农作物的生态 (1)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 的利用率。 (2)调整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农 作物。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命题设计] 1.(2018· 江西南昌高三联考)研究者发现,将玉米的 PEPC 基 因导入水稻后,水稻在高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为研究 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增加的机理,将水稻叶片放入叶室中进行 系列实验。 (1)实验一:研究者调节 25 W 灯泡与叶室之间的距离,测定不 同光强下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 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 -
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为 0。从而说明在高光强下转基因水稻叶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肉细胞内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释放的 CO2 较多地被固定。 (3)研磨水稻叶片,获得酶粗提取液,利用电泳技术分离水稻叶 片中的各种酶蛋白,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中 PEPC 以及 CA(与 CO2 浓缩有关的酶 )含量显著增加。结合实验二的结果进行推 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转入 PEPC 基因引 起 CA 酶基因的表达, 进而使细胞利用低浓度 CO2 的能力提高。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答案:(1)产生
调节
信息
(2)9:00 和 16:00
CO2
弱化
(3) 喷施赤霉素能够有效地增强油桐的光合作用,且浓度为 200 mg/L 的赤霉素作用更显著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