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习指导(一)
(完整版)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课后练习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那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500件。
2016年电大管理会计期末复习指导_-_单选多选题

选择题:单选1.“管理会计”被正式命名的年份是(1952年)2.管理会计的服务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3.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除了财务会计还有(管理会计)4.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分析企业历史的现状,依据预测,通过一定程序对企业未来的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做出决定的过程,是在描述下面哪种管理会计的目标(决策目标)5.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业绩评价会计和(规划控制会计)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内容(最终目标不同)7.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是(规划与控制会计)8.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是根据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的。
9.通过成本性态的分析,把奇特全部成本最终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10.广告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1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变动成本(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12.标准式混合成本又称(半变动成本)13.采用(散布图法)所选用的成本数据应能代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情况14.在变动成本法下,当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时,营业净利润额直接与(销售量)相关15.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8000元,10000元和95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第二年的销量最大)16.成本按性态进行分类,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三项数额合计后统称为(变动生产成本)17.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贡献毛益)18.由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比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一定较低)19.下列项目中,只有在变动成本法下才应作为旗舰成本处理的是(固定性制造费用)2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000元,该期产量为3000件,销售量为1000件。
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3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3000元)21.计算贡献毛益率,可以用单位贡献毛益除以(单位售价)22.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之间的关系为(两者之和等于1)23.销售收入为30万元,贡献毛益率为7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90万元)24.在计算保本量时,其分母可以为(单位贡献毛益)25.企业只销售一种产品,销售单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固定成本为1000元,则该产品的保本量是(250件)26.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能实现的利润(越少)27.已知一企业某产品的单价为20元,爆本销售量为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8000元,则单位变动成本应控制在(4元/件)28.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产品的单价越高,将导致保本点(降低)29.如果产品的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上升同样的数额,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爆本销售量(不变)30.企业销售贡献毛益率为80%的A产品,产品的单价为10元,如果销售1600件爆本,那么固定成本应该是(200元)31.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爆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边际率)32.已知甲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其单位贡献毛益率分别为25%和30%,销售比重分别为40%和60%,则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贡献毛益率为(28%)33.经营预测的方法分为两大类,是指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34.经营预测分析的内容不包括(所得税预测)35.下列适用于销售波动较大的产品的预测方法是(移动加权平均法)36.已知上年利润为80000元,下一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为1.5,销售量变动率为20%,则可推算出下一年的利润额为(104000元)37.假设平滑指数为0.7,9月实际销售量为500千克,原来预测该月销售量为480千克,则预测10月销售量为(494)千克38.经营杠杆系数小于1,说明(固定成本等于零)39.可以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称作(专属成本)40.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有(沉没成本)41.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由于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也就是选择目前接受的方案所付出的代价,这是指(机会成本)42.亏损产品满足(单价大于其单位变动成本)条件时,就不应当停产。
管理会计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1-3)

管理会计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D 5.B 6.A 7.C 8.C 9.D 10.A 11.C 12.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AB 4.ABC 5.ABCD 6.CD三、判断题1.√2.×3. ×4. √5.√6.√7. ×8.×9. √10. ×第二章成本习性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C 4.A 5.D 6.C 7.D 8.A 9.D 10.B 11.D 12.C 13.B 14.B二、多项选择题1.AD 2.ABCD 3.ABCD 4.BD 5.AB 6.BCD 7.ACD 8.BC三、判断题1. ×2.×3. ×4. ×5. ×6.√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四)计算分析题1.(1)a=9.1875 b=0.6875 y=9.1875+0.6875x(2) y =8.6289+0.6538x(3) 高低点法下维修成本为18.81元,回归直线法下维修成本为17.78元。
2.(1)小吴的意见正确,因为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9966,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高度相关,而小刘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表明不相关。
(2)y=103.33+4.375x(3) 7月份总成本为212.705万元。
3.(1)y=60000+2x(2)180000元4.(1)b=(6 ×6920-48×830)/(6×448-48×48)= 4.375a= (830 -4.375×48)/6= 103.33 y=103.33+4.375 x(2)y=103.33+4.375×18=182.085.(1)根据2月份制造费用总额组成情况可确定各月固定成本为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元/件,从而可确定1至6月份混合成本分别为32500元、35000元、40000元、41250元、40000元、35000元。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课后练习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那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500件。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书本习题思考题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1)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
其分类结果主要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其分类结果主要用来分析和决策,满足对内管理的需要。
(3)其他成本概念及分类,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沉没成本与付现成本等等。
其结果主要用来分析决策。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以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答: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
按成本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固定成本又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者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者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
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正常成长的企业,其经营能力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均会发生变化:厂房势必扩大、设备势必更新、行政管理人员也可能增加,这些均会导致折旧费用、财产保险费、不动产税以及行政管理人员薪金的增加。
经营能力的逆向变化也会导致上述费用发生变化。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课后练习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那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500件。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课后练习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那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500件。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V:1.0 精选管理方案管理会计课后习题书习题答案第三章2020- -6 6- -8 8管理会计课后习题书习题答案第三章课后练习思考题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学习指导同学们: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管理会计》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1.管理会计的定义和目标(1)管理会计的定义广义的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和会计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评价,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的一种管理方法。
(2)管理会计的目标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合理预测、正确决策、合理规划、有效控制、合理评价。
2.管理会计的内容(1)成本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会计中最重要的是标准成本制度,它是管理会计最基本的方法,既是计划目标,又是成本控制、分析的依据。
(2)规划与决策会计规划与决策会计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依据,在预测企业前景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规划未来并参与决策。
主要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和全面预算。
(3)控制与责任会计控制与责任会计是以全面预算为依据,通过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通过划分责任建立责任会计。
它主要包括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部分,规划与决策会计、控制与责任会计是主体部分,并且规划与决策会计处于首位。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1)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两者使用的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所生产的信息有着共同的特征,即相关性和可靠性。
(2)区别职能目标不同、主体不同、资料时效不同、核算依据不同、信息的精确程度不同、编报时间不同、法律效力不同。
第二章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1.成本的概念成本是为取得财产或接受劳务而牺牲的经济资源。
2.成本习性的概念、特点(1)成本习性的概念成本习性又称成本性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成本习性的特点成本习性的特点:成本习性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能转化性。
3.成本按习性分类按照成本习性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但就单位成本而言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
(2)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就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而言,是固定不变的。
(3)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4.成本习性分析的方法(1)直接分析法直接分析法也称为个别确认法,是指在事先已经掌握有关项目成本习性的基础上,当成本发生当时对每项成本按照习性进行直接分析,使其分别归属于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两大类的一种方法。
(2)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亦称工程技术法,即利用经济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技术方法所测定的企业正常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析确定在实际业务量基础上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水平,并揭示其变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3)历史资料分析法历史资料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若干期成本与业务量的相关历史资料,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完成成本习性分析任务的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
具体包括: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5.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1)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一样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6.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3)销货成本及存货水平不同(4)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5)损益确定程序不同(6)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第三章本量利分析1.本量利分析的涵义及基本公式(1)本量利分析的涵义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它是在成本按习性分类的基础上,对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的分析。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3)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m-pb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Tcm px bx贡献毛益总额×100%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总额单位贡献毛益×100%或=销售单价cm R =%100pcm %100pxTcm ⨯=⨯变动成本率=%100%100⨯=⨯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bR =%100pb%100px bx ⨯=⨯ 贡献毛益率=1-变动成本率bR 1cm R -=(4)保本点的确定保本点,也称为损益两平点,盈亏临界点。
企业在这一点上正好处于不亏不赚、利润为零的状态,也就是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即通过销售保证成本的补偿。
a bx px += 2.单一品种的保本分析 (1)方程式法 保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总额-用字母来表示为:bp ax -=(2)贡献毛益法 保本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总额cma=保本销售额=销售单价×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总额=cmR a=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总额 =bR1a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总额 3.单一品种的单一因素变动分析4.本量利关系图(1)传统式的本量利分析图成本与销售收入销售量图3—1 传统式本量利分析图(2)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销售量成本与销售收入图3—2 贡献式本量利分析图(3)利润—业务量式本量利分析图利润5.多品种本量利分析(1)加权平均法①计算全部产品的销售额。
销售额=∑(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销售量)②计算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某产品的销售额各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③计算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
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④计算综合保本销售额。
固定成本总额综合保本销售额=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⑤计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及销售量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某种产品的销售单价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2)联合单位法①确定联合单位,即一组产品各自的销售比。
通常情况下,这一组产品找出一个标准产品。
计算出销售比。
②计算联合单价和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联合单价=∑各种产的销售比例×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 ③计算出联合保本销售量及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联合保本销售量=联合单位变动成本联合单价固定成本总额各种产品保本销售量=联合保本销售量×各种产品销售比 (3)顺序法采用顺序法通常要以了解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和计划销售额为基础,并按照贡献毛益率的高低确定产品品种顺序,假定各品种就是按照这种顺序出售的。
保本销售额=保本产品前累计销售额+∣保本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保本产品前累计损益额∣第四章 经营预测1.经营预测的特点与程序 (1)经营预测的特点科学的经营预测的特点有:预见性,明确性,相对性,客观性,可检验性,灵活性等。
(2)经营预测的程序经营预测的一般程序,如图4-1所示图4-1 经营预测流程图2.销售预测的定义与基本方法 (1)销售预测的定义销售预测,又叫产品需求预测,是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对未来特定时间的全部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作出的预计和推测。
(2)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方法一般来说,在销售预测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调查分析法、专家集合意见法、推销员判断法和产品生命周期法等。
(3)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两种类型。
根据所采用的具体数学方法的不同,趋势预测分析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
因果预测最常用最简单的是直线回归法。
3.成本预测(1)成本预测的定义成本预测是指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相关资料,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预计和推测。
(2)成本预测的基本方法成本预测的方法主要有高低点预测法、加权平均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4.利润预测(1)利润预测的定义利润预测是指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企业未来应当达到和可望实现的利润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的预计和测算。
(2)利润预测的基本方法利润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本量利分析法、经营杠杆系数法、敏感性分析法和相关比率(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利润率、利润增长百分率)分析法。
第五章短期经营决策1.短期经营决策的内容与特点(1)短期经营决策的内容短期经营决策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常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决策、产品定价决策等。
(2)短期经营决策的特点第一,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必须着眼于未来。
第二,短期经营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第三,短期经营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
2.短期经营决策需考虑的相关因素(1)相关收入相关收入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决策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相关收入包括差量收入、边际收入等。
(2)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的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成本。
属于相关成本的有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专属成本。
(3)相关业务量相关业务量是指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重视的,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产量或销量。
3.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1)边际贡献分析法在各方案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方案即为利润最大的方案。
但导致单位边际贡献最大的方案不一定是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方案。
(2)差量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是在计算两个备选方案的差别收入和差别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差别损益,并据此选择决策方案。
如果差别损益为正,则选择前一方案;反之,选择后一方案。
(3)相关成本分析法相关成本分析法是指在备选方案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只分析各备选方案增加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
采用这一方法必须是在备选方案业务量确定的条件下。
4. 定价决策的影响因素定价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产品的价值、产品的成本、供求关系、政策与法律的约束。
5. 定价策略(1)需求导向的定价策略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策略是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
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弹性定价。
还可以根据顾客需求的不同心理状态定价。
(2)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企业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实力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