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六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镇六校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镇六校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含解析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镇六校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曲是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题材丰富多样。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C.《乡愁》《我爱这土地》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家艾青的作品。

D.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致巴特勒的信》。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后,在西城巧施空城计阻止了司马懿的追击。

B.《简·爱》中女主人公初到桑菲尔德庄园时,认为罗切斯特脾气古怪,冷漠自负。

C.《草房子》中杜小康在寻找因暴风雨走失的鸭子时,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D.《老人与海》中与命运不断搏斗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不论成败都不改其坚忍和勇敢。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里的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

B.中国地名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以地理上的山河命名如河南,有的以政治因素命名如南宁。

C.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描绘的就是此节的见闻感受: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D.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4(广东专用)(含解析)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4(广东专用)(含解析)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广东专用)第四模拟(2)下面是关于读书、成才的几个词语(短语),请你把它们组合成一副对联。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①石篑:陶望龄,作者朋友。

下文“傅金”“张功甫”都是人名。

②夕春:夕阳。

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月色入户(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石篑数为余言②安可为俗士道哉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两处)。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10.【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除此以外还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二)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近日,在某市中招体育中长跑测试中,考生张超的回身奔跑被很多人评价为“最赞转身”:当注意到同场参考的徐涛不慎摔倒,一时无法站起,已冲出几米远的他立即转身,将摔倒在地的同学扶起,继续一同奔跑。

事后,徐涛回忆说:“多亏张超及时回来扶起我,否则就悬了。

”张超说,当时并未多想,就想着赶紧扶起同学,“毕竟中长跑只有一次测试机会,对我们都很重要”。

幸而,两位同学的最终成绩都很理想。

②对于学生,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可能影响自己分数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这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在体育竞赛中闪光。

张超的转身“获赞”,正是因为他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教育内涵。

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体育的育人价值才会在校园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2)文中多次写到山林中鸡的活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2024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一、积累运用(29分)(1)文学名家灿若群星。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②,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④,⑤”(《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⑥”(《雁门太守行》);赞扬无私奉献精神,依然会使用李商隐的“⑦,⑧”(《无题》)。

(2)由写飞来峰的一幅对联“灵鹫向云中隐去,奇峰自天外飞来”,你想到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是:。

(3)有的名字源于古诗文。

如,“如斯”源于《论语》中的“”。

“若云”源于庄子《北冥有鱼》中的“”。

“悠然”源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2.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中,是用“沙”,还是用“纱”?王明同学没有把握,请你帮他选择,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11分)粤曲是用广州方言(粤语)演唱的汉族传统曲艺,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地方曲种。

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

2011年5月23日,粤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相互吸收、融合、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现今,在现代都市文化的猛烈下,粤曲的处境。

粤曲在péng bó发展的繁盛时期,可谓jiā yù hù xiǎo ,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各中小城市,以及粤北的韶关、粤西的湛江、广西的梧州等地都开设有数量众多的营业性曲坛,仅广州一地就有30多家。

现在全省仅广州存在约十支粤曲演出队伍。

粤曲现状令人 wǎn xī。

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必须振兴粤曲艺术,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青春和生命力。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四海教育集团六校联考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四海教育集团六校联考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为词牌名。

C.“江阴”位于长江南岸,“洛阳”位于洛水的北面。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忠”是他的谥号。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箴.言(zhēn)稽.首(qí)果脯.(pǔ)气冲斗.牛(dǒu)B.巉.岩(chán)梦魇.(yǎn) 荫.蔽(yīn) 人才济济.(jǐ)C.忿.恨(fèn)羁绊.(bàn)氤氲.(yūn)崭露.头角(lòu)D.按捺.(nài) 剽.悍(piāo)嵯.峨(cuó)强聒.不舍(guō)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做好事、善事的人,情有寄托、心绪安稳、安享赞誉褒奖。

②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③不论违法乱纪,还是胡作非为,一日亏心逆道,早晚难逃惩罚。

④不做亏心事,少遇烦心事。

⑤做坏事、恶事的人,睡觉不安、心神不宁、担心遭报应。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漫步古诗文苑】1.(10分)资料组的弘毅在“漫步古诗文苑”时,感念古仁人的情怀与精神,整理了积累卡片,请你补全。

序号名句精神内涵坚持独立人格,始终坚定志向。

①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②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欧阳修《醉与民同醉同乐,内心怡然自得。

翁亭记》)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生命奏响壮歌,丹心映照史册。

丁洋》)辛酸华发早生,仍想建功立业。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自信一往无前,直抵理想彼岸。

⑤,。

(李白《行路难(其一)》)抛开自我悲苦,喜看新人辈出。

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即便耗尽生命,此心依然不变。

⑦,。

(李商隐《无题》)2.(2分)弘毅还发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咏月之作不胜枚举。

请结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月”这一意象,品析作者流露的情感。

【设计活动海报】3.(5分)阅读回答问题。

(1)宣传组为让同学们更清晰直观地感受读书的意义,需要从以下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宣传海报的配图。

你会建议选择哪一张?请说明理由。

我会选择,理由是:。

(2)宣传组在海报两侧加上一副对联。

上联是“阅水读山,清风展卷书声远”,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下联A.书林漫步,读书展卷志高远B.吟今诵古,妙笔生花名士多C.读书悟理,书海求真贵在勤【参与读书论坛】4.(4分)知行中学举办了读书云论坛,云论坛里有这样一个贴子:“《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但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请你根据提示帮网友“沙河小草”和“东州小帅”补全跟贴内容。

网友“独上高楼”: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最吸引我。

网友“沙河小草”:航路途中的历险故事最吸引我,比如(举两例)。

网友“东州小帅”:尼摩船长的复杂个性最吸引我,他是一个既随和又任性、、的人。

(仿照画波浪形的词语格式举两组相反的词语评价尼摩船长。

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北宋皇祐四年八月,在外为官多年的欧阳修带着母亲的灵柩回到了家乡江西永丰,是年冬天,欧阳修撰写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泷冈阡表》和《欧阳氏图谱》。

其中,《欧阳氏图谱》成为后人修谱的典范体例,而且,成为欧阳氏后人建构宗族的基础。

翻阅宋代史籍,可以看到,同姓血缘团体“累世义居,同居共爨”已然成为值得表彰的美德。

《宋史·孝义传》就记载了若干个几代同堂、几百人的大家族。

规模达到几百人的一个团体,如何维系秩序?据记载,抚州金溪县以前有邓、傅两个大姓,各有家丁数千,“远近颇畏之”,而且邓家两个儿子,虽然也考科举,“乃假儒也”。

可见,邓、傅两家在地方崛起靠的还是武力,而不是科举功名。

傅家后来“离析”了,邓家也有衰落迹象,原因是“俱受制于陆”。

这个“陆”,就是大名鼎鼎的陆九渊家族。

这使人不禁想起一个有趣的事实,当年水泊梁山上势力强大的宋江团队最难对付的其实不是官府,而是祝家庄这样的家族武装力量。

小说家言不足为证,但亦非空穴来风。

宋代在基层社会占据着强势地位的几百人聚居的大家族很显然和明清时期的“宗族”有着明显的不同。

明清时期的宗族是一个个独立生活的家庭组成的,而且,他们有着可以祭拜先祖的“祠堂”。

历史上,所谓“礼不下庶人”,宗法理论只适用于贵族,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从“天子七庙”到“士一庙”,至于“庶人”则“无庙”,“祭于寝”。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运用;学校开展“最是书香润我心”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30分)得分1.活动一:【诗传书香】班级组织了古诗文赏析会,同学们畅所欲言,请你补充下面发言内容。

小红:诗词中包含的情感荡气回肠,有怀才不遇的抑郁难平,如①“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有揭露丑恶、同情百姓疾苦的,如②“半匹红纱一丈绫,”(白居易《卖炭翁》;有关心国家命运、渴望报国的,如③“,"[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小明:很多诗句蕴含人生哲理,给我们启迪,如④“,”(王安石《登飞来峰》);⑤“,”(陆游《游山西村》)。

小岳:我对诗文中描写人或景的语句很感兴趣,如⑥“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⑦“,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⑧“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口”(郦道元《三峡》);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学校文学社想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拍摄成微电影,你认为在拍摄最后两句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应呈现怎样的镜头?请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卡片影视常用镜头景别常识远景:镜头离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开阔,景深悠远。

全景: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中景:俗称“七分像”,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

近景:表现人物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

特写: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的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文人撒书香】班级开展“你心目中最酷的古代文人”投票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想要投票给苏轼,下面是小组代表晓宇草拟的发言稿,请你一起修改完善。

2024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②,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③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⑤,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⑥,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默写杜牧的《赤壁》.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伫立旷野,苍qi6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

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

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

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伫.( )立苍qi6ng( ) yùn( )含亘.( )古(2)文中“”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是。

(4)这段描写,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天地灵气和人间性情的赞美。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这三位名人是:德国音乐家,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小人国、大人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校学生会准备于5月4日下午两点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六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城市管理者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开拓进取,积极担当。

B.在党中央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漠不关心....群众疾苦的领导干部,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C.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晚会上,我班京剧社团将《贵妃醉酒》唱得字正腔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令领导、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D.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

2.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选择填入恰当的句子。

( )(1),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椏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2)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

A.(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B.(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C.(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D.(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3.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速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萌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家风携着温度与力量,吹向更远、更广的地方,就是我们对孩子、对社会的美好馈赠.(zēnɡ)。

B.家有普,州有志,国有史。

祭祖寻根,如饮水思源,更能清心明志、昭穆秩序,于社会发展进步大有裨.(pì)益。

C.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江边河岸、山间地头仿佛在一夜间猛然苏醒,满目葳蕤.(ruí)。

D.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勾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zǎi)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5.古诗文名句积累。

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

(高鼎《村居》)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根据以下线索写出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李白 B.思乡之情 C.《折杨柳》曲 D.七言绝句小辛在准备自己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为“无言之美”。

下列选项中的诗歌不适合作为演讲素材的一项是(___)。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贺敬之《回延安》)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这部小说的名字是什么?开始写作时,保尔是怎样解决铅笔出格(写作串行)这个难题的?二、阅读7.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群臣侧目。

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③首抗疏④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奸佞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⑤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宋史》(有删改)【注】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搁置。

③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④抗疏:上书直言。

⑤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武备宽弛.弛.担持刀(《狼》)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D.请毕.其说群响毕.绝(《口技》)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服其.先见其.真无马邪(《马说》)B.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何陋之.有(《陋室铭》)D.留以.旌直臣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③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④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注]①作州:指欧阳修担任滁州知州。

②直:径直。

③即:到。

④即:根据。

⑤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泉水之涯.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B.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C.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D.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4.请依据(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文以“乐”(填写一个字)贯穿全篇;(乙)文则以“____”(填写一个字)贯穿全篇。

遭遇贬谪的欧阳修筑亭并题名“醒心”,盛世不忘忧,显示了“____________”(填写文中四字短语)的政治家风范。

两篇文章都表现了太守(欧阳公)的两种“乐”,请简要概括。

9.《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厨师的哲学尤今①我点了三道菜:姜丝鱼片、咸鱼煎蛋、冬菇芥蓝。

②在柬埔寨中部这个人口寥寥,又落后得好似一百年都不曾发展的小城磅清扬,居然能够在这间唤作“湄公餐馆”的小店的菜单上看到如此“纯中式”的菜肴,既欢喜,又迷惑;而等那三道菜一一被端上来时,我的欢喜和迷惑,全部变成了因难以置信而生发的惊叹。

③宛如霏霏细雨的姜丝,密密地罩在嫩白如初降雪花的鱼片上,恍若一场牵动人心的艳遇。

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机心地仰视众生。

饱满的冬菇和修长的芥蓝,亲密地依偎着,有长相厮守的温馨。

④道道菜肴,色泽鲜丽,卖相绝佳,味道呢,更是一等一的好,每一口都让人舍不得吞咽。

⑤这名出色的掌勺人,姓丁,是老板兼厨师。

过去,他向一位香港厨师学艺,时间长达十年。

⑥这晚,客人不多,我们闲聊。

⑦他一丝不苟地说道:“学烹饪,如果一板一眼地死记烹饪的步骤,是于事无补的;最重要的是,学艺者必须下足功夫去钻研烹饪的原理。

炒菜,多几滴水或少几滴水,味道完全不同;切肉,必须顺着肉的纹理,否则,那肉一定作怪,不管你下什么料去调弄,都煮不出好味道来。

把原理一搞通,厨艺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不过呢,话说回来,厨师一定要对所有的肉啊、菜啊有一分强烈的感情,菜和肉才会乖乖地听话。

”⑧我看着那张菜式不多的菜单,冒昧地问道:“你天天煮着同样的几道菜,反复练习、千锤百炼,才能煮得这样精彩吧?”⑨他睃了我一眼,不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菜谱,递给我。

⑩我只翻了几下,便眼花缭乱,哇,那菜式数不胜数,单单鸭,便有八宝鸭、香酥鸭、北京烤鸭、卤鸭、辣熏鸭,等等。

⑪他一脸自豪地说:“我曾在首都金边一家豪华大饭店当主厨,菜式千变万化,不管客人点什么,都难不倒我。

现在,到这小城开餐馆,客人喜欢的菜肴,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我只好把这本菜谱收起来了。

”⑫“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不是很可惜吗?”我又问。

⑬他轻轻地耸了耸肩,答道:“不必听人使唤而事事自己做主的这种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⑭说毕,他的脸上浮起淡若浮云的微笑。

⑮这位厨师,不但精通厨艺,而且深谙生活的艺术。

⑯其实他自己就是一朵云。

⑰云不肯守着一成不变的形状,它不受天空的囿限,千变万化,自我负责而又活得潇洒自在。

(选文有改动)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心机地仰视众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对三道菜做了生动的描述,突出了厨师厨艺的高超。

B.文章第⑦段主要是厨师谈及自己是如何做菜的,这和文题“厨师的哲学”没有什么关系。

C.厨师把那本厚厚的菜谱放在柜子里,是因为他现在对里面的菜式做法已经生疏,做不了了。

D.厨师对本职工作和生活都有独到的领悟与见解。

E. 文章结尾写云不受“天空的囿限”,实则写厨师有着像云一样潇洒自在的生活艺术。

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请结合文章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来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