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本草纲目李时珍名人名言名句大

合集下载

本草纲目翻译白话文 本草纲目序原文及译文

本草纲目翻译白话文 本草纲目序原文及译文

本草纲目翻译白话文本草纲目序原文及译文蒋兆和所绘李时珍像李时珍,生于1518年,明朝正德年间,他所著的《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这种编写体例,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一、识读《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全书共五十二卷,近一百九十万字,载有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共附医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绘制药图一千一百零九幅,是中国药物学集大成之作。

《本草纲目》首次用纲目体例分类药物,开历代本草之先河。

全书收录药物种类繁多、物质丰富、包含植物、动物、矿物、农学、物侯、地理等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二、不畏行医难1.三求其父李时珍童年时体弱多病,经常犯目疾,由此知道生病的痛苦,而医者能帮助病人,第一次请求父亲,让他做一个医者。

其父一生行医深知其中艰难,让他读书考取功名;李时珍十四岁时考中秀才,自幼熟读经史,尤爱读医书,第二次请求父亲,让他做一个医者。

父亲说医者事关性命,地位低但责任重大;李时珍青年时三次乡试不中,不想再考取功名,第三次请求父亲让他做个医者。

父亲深知李时珍没有断了行医的念想便不再阻拦。

从此父子二人并肩逆行,精诚为医。

2.决心和信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展现了李时珍面对行医艰难却坚持逆流而上的决心和精神。

3.榜样的力量读《神农本草经》敬佩神农氏以身试药;读《伤寒杂病论》敬佩张仲景救民苦难;读《备急千金药方》敬佩孙思邈大医精诚。

4.大医精诚为利益百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为医者,必医术精湛,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为医者,必道德高尚,大医精诚,乃医家持身之本;为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如此可做苍生大医。

5.平生夙愿李时珍随父行医多年,常遇到辨错药、抓错药的病例,见到百姓对良医好药的期盼,也见到患者求医问药的艰难,心中重修本草书的想法愈加坚定。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经典语录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经典语录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经典语录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权威典籍,以内容丰富、结构全面、视野广阔而闻名于世。

这部经典著作包含多种中草药,收尽了各家学者理论,大致上可分为十大部分,内容极为丰富,可谓药物知识的“宝典”。

经典语录:
1. “病原害人,一日不治,百日必受灾。

”——《本草纲目》
2. “有些人出现疾病之前,需要就明其起源病因,再从根源治疗。

”——《本草纲目》
3. “如能从根本治乱,方可把病给治好;如果从表面治病,病根不得根治,断绝治病有效办法。

”——《本草纲目》
4. “夫世间病因无常,一日久病,定有其因。

”——《本草纲目》
5. “每病必守其因,若根病已攻克,表病便随之消灭。

”——《本草纲目》
6. “诸病莫轻视,把握病机,以治病害,若病原未除,病难痊愈。

”——《本草纲目》
7. “外治三鞭,内治七政,政当整顿,营养有序,此是病难有害。

”——《本草纲目》
8. “病机无定,当观体质,始治理应,深追其原,痊疗两般。

”——《本草纲目》
9. “善用药膳,药食服表,要秉养于与,必有益身。

”——《本草纲目》
10. “服药实操,口服立效,汤膏入血,药膳亦可,此是病去之法。

”——《本草纲目》。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经典语录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经典语录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经典语录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作者为张仲景,于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完成,内容涵盖了当时的药物学理论,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医学学科的开端。

下面是《本草纲目》中的经典语录:
1. “医道在人,药道在本;病之所以成者,要以知本也”
2. “病之所生,毒气为先;毒气之生,不节食也”
3. “防病之地,以存气为先;防病之方,以注意修养为主”
4. “故善察病胜过治病,医人务须看清病机”
5. “临床诊断,应重视有形征兆所显出的病情”
6. “药物用量,各按病症之性质而定”
7. “不一定非用不可之药,多少乃疗病之大原则”
8. “医术之重要特点,以治疗病后余隙为上”
9. “病治不能靠药,而要靠注重健康的生活”
10. “集中医护,必有好结果”。

赞美李时珍的诗句4个

赞美李时珍的诗句4个

赞美李时珍的诗句4个
万物生长依自然,博览古今李时珍。

这句诗表达了对李时珍广泛知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的赞美。

草木奇花荟萃香,医藏方物大珍藏。

这句诗赞美了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称赞其中所收录的丰富草木花草和珍贵药物的巨大价值。

万般草木尽知识,百病艰难化灾难。

这句诗赞颂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呈现的广博的知识,将各种草木与疾病联系起来,为人们带来了庞大的医学知识和救治疾病的希望。

春秋医圣功垂世,博识草木逾千年。

这句诗将李时珍称为"春秋医圣",赞颂了他的医学成就和对草木的广博了解,将其功绩传承至今。

这些诗句以不同的方式赞美了李时珍作为医学家和著名草药学家的知识渊博、医术精湛和对草木的深入研究,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对他所著《本草纲目》的高度评价。

1 / 1。

李时珍的名言

李时珍的名言

李时珍的名言李时珍(1518-1593),字元仲,号梦得,又号文庆,汉族,山东省济南市新泰县人。

明代著名的医家、用药学家、著作家。

他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家之一,尤其在医学方面的贡献最大。

李时珍的名言体现了他的学识渊博、思想精湛,对自然界有着深刻认识。

这些名言不仅被用作医学著作的结论,也被广泛传播,引起人们的共鸣。

1.“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本草纲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指出我们要注意口腔卫生,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2.“食物决定病,药物决定病,运动决定病”(《本草纲目》):李时珍提出“食物决定病,药物决定病,运动决定病”,指出饮食、药物和运动都是影响病情的重要因素,应该注重食补、药补和运动补,以保持良好的身体。

3.“发热无病,咳嗽有病”(《本草纲目》):李时珍提出“发热无病,咳嗽有病”,指出发热是身体自然的反应,而咳嗽则可能暗示病情。

4.“三日不调其脾,七日不调其肝”:李时珍提出“三日不调其脾,七日不调其肝”,指出脾和肝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

5.“营养多病可防,多病即营养亏”(《本草纲目》):李时珍提出“营养多病可防,多病即营养亏”,指出营养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多病会导致营养的流失,从而导致更多的疾病。

6.“有病先防,无病养生”:李时珍提出“有病先防,无病养生”,指出应该注意预防疾病发生,同时注重养生,以保持健康。

7.“上药下汤,病可救也”(《本草纲目》):李时珍提出“上药下汤,病可救也”,指出药物和汤剂都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如果能及时使用,可以有效治疗疾病。

8.“脉象改善,病立可救”(《本草纲目》):李时珍提出“脉象改善,病立可救”,指出脉象是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如果脉象有所改善,病情就可以得到控制。

9.“用心观察,以备不时之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用心观察,以备不时之需”,指出应该用心观察病人的病情,以便及时应对疾病的发展。

传统经典著作中相关名言

传统经典著作中相关名言

传统经典著作中相关名言论语里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可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呢。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也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啦。

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呢。

这名言的意思就是站在正义、仁义这边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而违背道义的人呢,就很少有人帮啦。

老子里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的思想很是深邃呢。

它说的是灾祸里面蕴含着福运,福运里面也隐藏着灾祸,就是说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可是很有智慧的人哦。

这告诉我们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

孙子兵法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武写的这本书在军事上超有名的。

就是说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打仗就不会失败。

左传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句话很有警示意味呢。

就是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肯定会自己走向灭亡的。

史记司马迁写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说的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的花朵和果实会吸引人们,树下就会被踩出小路来,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用自我宣扬,也会被人们敬仰。

资治通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告诉我们要多方面听取意见才会明智,只听信一方面就会糊涂。

诗经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很有名的爱情诗里的句子呢。

楚辞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说的这句话充满了对理想追求的决心。

汉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就是说与其站在河边羡慕鱼,不如回去织网捕鱼,鼓励人们要实际行动。

后汉书“有志者,事竟成。

”这是很励志的话呀。

三国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告诫刘禅的话,很有教育意义。

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是很有趣的一句话。

梦溪笔谈沈括写的,里面也有很多科学知识相关的论述,虽然不是典型的名言句子,但也很值得一读。

本草纲目李时珍的著作,“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着本草纲目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着本草纲目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明代著名医药 学家李时珍,从小 立志学医。他翻山 越岭,走遍了大半 个中国,访名医, 尝药草,经过二十 几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 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有1 90多万字,记载了18 92种药物,分成60 类.其中374种是李时 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 100多幅,并附有11 000多个药方.它是几 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也是驰名世界的药学巨著。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 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 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 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 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 “不教一日闲过。”就是 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 每天作画三幅。正是由于 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 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 的境界……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 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 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 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 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 “不教一日闲过。”就是 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 每天作画三幅。正是由于 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 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 的境界……
明代著名医药 学家李时珍,从小 立志学医。他翻山 越岭,走遍了大半 个中国,访名医, 尝药草,经过二十 几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 著《本草纲目》。
自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完成表格
姓名
成就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李时珍 《本草纲目》立志学医;访名医;尝百 草;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爱迪生 齐白石
爱迪生主要发明、改造列表
序号 时间 名称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68年 1869年 1874年 1875年 1876年
1877年
1879年 1880年 1886年 1889年 1902年 1904年 1891年 1910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

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

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李时珍《本草纲目》调补篇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通血脉,破坚积,主五劳七伤,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当归:温中止痛,补五脏,生肌肉。

止呕逆,虚劳寒热,下痢腹痛齿痛,女人沥血腰痛,崩中,补诸不足,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和血补血。

熟地:滋肾,养阴,补血,主治血虚,月经不调,胎产崩漏,消渴虚咳嗽气喘等症。

川芎: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芍药: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止痛,利小便,益气。

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通九窍,利百脉,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黄芪: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内补。

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产后一切病,月候不匀等。

何首乌: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发,悦颜色。

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茯苓: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牛奶:补虚羸,止渴。

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

冷补,下热气,病后虚弱,补益劳损。

猪肉:补肾气虚竭。

羊肉:男人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岚疟痢,妇人赤白带下。

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

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狗肉: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

丹雄鸡:通神,杀恶毒,补虚温中止血,补肺。

白雄鸡:调中除邪,利小便。

乌雄鸡:补中止痛,止肚痛,心腹恶气,安胎,治折伤并痈疽。

老人中风,脚气烦满。

黑雌鸡:作羹食,治风寒湿痹,五患六急,安胎。

安心定志,除邪恶气,治血邪,破心中宿血,治痈疽,排脓补新血及产后虚羸,益色助气。

黄雌鸡:伤中消渴,小便数而不禁,补益五脏,续绝伤,疗五劳,益气力。

乌骨鸡:补虚劳羸弱,治消渴,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

鸡蛋:安五脏,止惊安胎,止耳鸣、聋及疳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本草纲目xx名人名言名句大

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明朝人,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

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对道家医学的继承是多方面的,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其著有《濒湖脉学》。

xx名人名言:
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

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

海乃百川之会。

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

其味咸,其色黑,水行之正也。

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

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

皆生于湿。

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也,虚生百病。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水去则营散,谷消则卫亡,神无所居。

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

血温气和,营卫乃行,常有天命。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饮食不节,杀人倾刻。

面曲之酒,少饮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然遗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疾动火。

饮食者,人之命脉。

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爽口物多终作疾。

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