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上市公司2014年报实证分析报告
机构调研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吗?

归,并得出残差 εi.t 。
r = α + β r + β r + β r + β r + i,t
1
1,i m,t - 2
2,i m,t - 1
3,i m,t
4,i m.t + 1
β r + ε 5,i m,t + 2
i.t
(1)
股 票 i 第 t 周 经 市 场 调 整 后 的 收 益 率 Wi,t 为 :
和 Myers,2006)[1],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越低,其股 价崩盘风险也越高 (Hutton 等,2009)[3]。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容,机构投资者数量 迅速上升。机构投资者凭借其资源和专业优势,成为 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参与公司治理、完善资本市 场信息环境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机构调研是细节,深入了解公司经营和发展状况,以做出更优 投资决策的行为 (孔东民等,2015)[4]。机构投资者通 过对上市公司调研,可以获取大量公司报告之外的信 息 (Cheng 等,2019)[5],占据信息优势,因此,机构 调研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成为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并 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机构调研也为投资者与上市公 司交流提供了重要方式和渠道 (贾琬娇等,2015)[6]。 基于此,证券交易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安排 投资者进行调研,而且接纳最多的是机构投资者 (Jiang 和 Yuan,2018)[7]。
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 2011 年报实证分析报告

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 2011 年报实证分析报告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免责声明:本报告使用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和招股说明书,本报告结论系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所做出的客观陈述及独立分析意见,不构成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确认,承诺或保证,也不代表深交所立场或意见。
本报告任何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报告内容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它损失,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不承担任何责任。
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报告内容,即视为已完全知悉,理解并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
前言截至2012年4月30日,深交所1429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11年报或年报数据,其中主板公司484家,中小企业板公司653家,创业板公司292家。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深交所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中的代表性不断增强,2011年的年报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市场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状况,也体现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复杂性和趋势性特征。
年报的全样本统计分析显示:(1)上市公司总体实现业绩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能力有所增强,上市公司社会贡献度提升;(2)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别化发展特征进一步明晰,不同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呈现阶梯状特征;(3)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反映了当前经济形势和转型阶段的特点:经营及筹资活动现金流趋紧,但是投资支出强劲增长;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出口型行业业绩降幅较大;要素成本上升,上市公司转型压力加大;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周转效率降低;行业景气度分化,凸显经济结构调整期特征;(4)以下情况值得关注:公司发展增速放缓,分化加剧;经济结构转型任重道远,新兴产业优势有待发挥;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服务薄弱环节的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有待优化,产业整合和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
“逆向混改”与民营企业纾困

“逆向混改”与民营企业纾困作者:黄辉张悦来源:《会计之友》2024年第02期【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卡点瓶颈。
民营企业面临经营上的融资约束大、股权质押比例高、债券违约风险大、业绩衰退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文章以合力泰引入福建电子为例,基于博弈论分析了案例公司混改的动因,并通过分析引入国有资本后案例公司的各方面表现,总结了此次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混改的效果。
研究发现,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该案例中成为民营企业纾困的重要路径。
研究结论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理论考察和实践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合力泰;福建电子;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纾困【中图分类号】 F83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02-0147-07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中的作用凸显。
然而,自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衰退,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融资难、融资贵、违约风险大依然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障碍。
当前环境下,如何帮助民营企业纾困值得探讨。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 1 ]中强调,要“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级市场上有大量的国有资本入股民营企业案例,“逆向混改”“民企混改”等成为热门。
民营企业与国有资本融合的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帮助民营企业纾困?实践方面,从公开资料来看,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力泰)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较早通过引进国有资本实现了“逆向混改”,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例。
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在于,通过分析民营企业混改的动因、做法和效果,为更好发挥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用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也为相关课题的理论考察和实践评价提供借鉴。
新三板2014年中报解析

新三板2014年中报解析:超六成企业盈利市盈率40-50倍2014年8月31日,新三板中报披露收官,长期从事IPO上市咨询事业,且成功为四维传媒、嘉达早教、雅达股份、汇龙科技等公司提供过新三板挂牌咨询的前瞻投资顾问统计显示,在目前已挂牌的1107家挂牌企业中,有1102家披露了中报,其中782家挂牌企业实现盈利,占比61.89%。
随着8月25日做市商制度的推出,新三板交易活跃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前瞻投资顾问统计显示,新三板正式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企业和券商分别为43家与42家,首批43家挂牌公司平均净利润超过2000万元,较挂牌公司均值高出150%,自上周被确认为做市转让方式之后,交易活跃度居市场前列。
新三板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认为,股票采取做市转让方式将对挂牌企业在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首先改善股票流动性。
一方面,做市商通过履行双边报价义务,不断向投资者提供股票买卖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充当流动性提供者,保证市场交易连续进行;另一方面,多个做市商提供的竞争性报价及股票推介活动,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交易,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二是维护股票价格的稳定性。
三是解决挂牌公司股票定价难的问题,通过做市商的研究能力使得报价不断接近企业的真实价值。
据统计,8月25日做市商制度推出当天,43家首批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标的有42家实现成交,仅有东亚装饰未有成交量。
其中成交金额最高的为中海阳,达735.27万元,其次为四维传媒,成交347.93万元。
因无价格涨跌幅限制,部分公司股票振幅较大,新眼光、彩讯科技及兴竹信息振幅分别高达351.67%、341.27%和270.20%。
前瞻投资顾问发现,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市盈率基本稳定在40-50倍之间,较新三板挂牌初期的15-20倍区间已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与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80-90倍及A股整体市场的70-80倍仍存在一定估值提升的空间。
前瞻投资顾问预计,伴随转板机制的畅通、更多优质挂牌企业的加入,新三板未来估值走势持续向上将是大概率事件。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对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对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作者:张雷刘爱杨卜华来源:《会计之友》2014年第01期【摘要】文章选取财务重述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0,-6)为估计期,分别计算每支股票的日超额回报率,并对所有样本的日超额回报率和累计超额回报率进行单样本T检验,以研究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
研究结果证明,财务重述行为发生前后较短的事件窗口期内,市场会做出显著的负面反应。
且更正公告和传递坏消息的财务重述公告会给市场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补充及更正公告、传递消息性质不确定的财务重述公告会造成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
而补充公告和传递好消息及无影响消息的财务重述公告不会给市场造成明显影响。
【关键词】财务重述;公告分类;市场反应一、引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证券金融业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
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财务报告重述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财务报告重新表述(简称财务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对存在错误或误导性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事后不久的公告行为,是对历史财务报告的重新表述。
近年来,我国财务重述行为愈加严重,每年发布的财务重述公告大幅度增加,不但引起了学者、监管部门的重视,还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
这说明投资者已经意识到上市公司可能是出于特定的目的才进行财务重述行为的,他们有理由质疑这类公司的财务状况或是发展前景,进而修正近期的投资决策。
这就是说,财务重述所引起的经济后果,首先表现为发布财务重述公告前后股价的异常变化,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资深投资者怀疑上市公司的诚信,质疑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甚至影响到投资者对整个证券市场大环境的信任度。
因此,在我国独特的制度背景下,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给市场造成的影响就显得很有意义。
本文从市场反应的角度,对财务重述公司股价的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减少噪音的短期窗口来检验该行为造成的影响,论证财务报告重述所造成的经济后果。
希望能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会计准则,加强市场监管方面做出一定贡献。
2014年并购重组发行情况总结

2014年并购重组情况总结目录一、2014年并购重组市场审核情况 (2)二、2014年并购市场新趋势 (2)三、2014年并购市场最新操作方式 (4)附:2014年并购重组否决原因汇编 (24)投资银行总部研究拓展部2015年1月一、2014年并购重组市场审核情况截至2014年12月31日,证监会召开78次并购重组委会议,审核194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
其中,上海主板34家,深圳主板27家,创业板66家,中小板67家。
194家中有 9家未通过审核,占比为2.57%。
审核通过185家,相比2013年增长115.12%。
其中,无条件通过81家,有条件通过104家。
2014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尤其活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326.67%和190.91%。
上市公司数量 2013年度 2014年 同比增长上交所 主板 3231-3.13%深交所主板 172652.94% 中小板 1564326.67% 创业板 2264190.91合计 86185115.12% 在185家过会项目中,产业并购120家,占比为64.86%,远高于2013年度41.86%,股东资产注入41家,占比22.16%,借壳上市24家,占比12.97%,产业并购成为主要并购类型。
就通过率来看,三种并购类型都保持了较高的通过率。
项目 2013年度 2014年度产业 并购 股东资产注入借壳上市产业并购股东资产注入借壳上市上市公司过会数量36 381212041 24上市公司否决数量1 245 3 1通过率 97.30% 95%75%96%93.18% 96%二、2014年并购市场新趋势(一)管制政策放松,并购重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 ,证监会对并购重组相应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并施行。
监管层进一步放松管理政策,审批环节简化,大幅提高了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创业板市场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FF改进模型

创业板市场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FF改进模型高广阔;黄阳阳【摘要】创业板市场曾一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其股票收益率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本文采用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共计134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数据,基于Fama-French改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账面市值比效应,但规模效应不显著;账面市值比因子与创业板股票预期收益率成负相关的关系,规模因子和资金净流入因子则与创业板股票预期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资金净流入量对2014年以来的创业板市场股票价格的暴涨和下跌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FF改进模型在创业板市场的适用性要明显优于FF模型.【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评论》【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6页(P83-87,111)【关键词】创业板市场;Fama-French改进模型;资金净流入;股票预期收益率【作者】高广阔;黄阳阳【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2015年创业板股票市场泡沫的破灭充分暴露了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创业板市场经营时间较短,内幕交易频发,市场操控等违纪行为以及投机者盲目跟风等,创业板股票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不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板股票上市门槛低、高科技成长、投资收益高、市场活跃等特征也凸显了其独有的生命力。
对创业板市场股票的定价问题是学术界的关注焦点,本文中该问题涉及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以下简称FF模型)和FF模型的改进模型。
经典的投资学理论认为,单只股票的收益率与市场风险溢价呈线性关系,但是,之后很多学者发现仅仅依靠衡量市场风险的β值来估算预测股票的预期收益的CAPM是存在着缺陷的。
Fama and French(1992-199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提出了FF模型,认为β值不再是决定股票预期收益的唯一因素,规模因素和账面市值比因素与市场因素对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也起着重要作用[1-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综述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9期No.09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引言随着瑞幸咖啡、康得新、康美药业、金亚科技、绿大地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的曝光,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诚信危机。
由于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国家实施经济调控的基础,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投资者利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保证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质量,证监会于2020年4月7日发布上市公司延期披露年报的公告,强化监督管理,对滥用延期披露政策,借机弄虚作假的公司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彰显了“监管温度”。
由此可见,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是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那么,有哪些指标可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有何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学者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度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指标为路线对后两个问题进行验证。
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为以后的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量化测度(一)以盈余管理度量盈余信息在会计信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Dechow 等(2010)认为,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可以反映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的研究将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
在盈余管理研究初期,许多学者聚焦于应计盈余管理。
Healy (1985)最早提出了应计项目操纵的计算方式。
Jones (1991)提出了经典的Jones 模型,并为应计项目提出了估计方法。
Dechow 等人(1995)提出了修正的Jones 模型,因为基本Jones 模型在估计非可控应计利润时会有不正确的估计。
在会计实证研究中,最常用到的就是这两种模型。
如李咏梅和白小娟(2020)研究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时,吴建忠等(2020)研究媒体监督、会计—税收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时。
但应计盈余管理在面对高质量的审计时被发现的可能性极大,且一旦被暴露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交所上市公司2014年报实证分析报告前言截至2015年4月30日,深市1672家上市公司中1671家披露了2014年年报或年报数据,其中,主板公司479家(新中基未披露),中小板公司746家,创业板公司446家。
2 014年至今,中小板、创业板IPO 分别新增45家和91家上市公司,深交所上市公司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群体中的代表性不断增强,年报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过去一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折射出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方向和正在形成的突破口。
全样本统计分析显示:(1)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利润保持增长态势;结构调整倒逼机制显现、行业分化明显;并购重组创出新高、产业整合向纵深发展;研发投入普遍加大,企业积极提高创新能力。
(2)三个板块差别化发展格局继续强化,主板传统行业继续做优做强,涌现一批市场化蓝筹企业;中小板稳步增长助力结构转型,领军企业已成规模;创业板服务新兴产业新经济,凸显创新、成长特征。
(3)新兴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表现突出;行业投资增速有所分化,整体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外延式扩张和内生式增长并举,一批领军企业脱颖而出。
(4)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行业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新兴企业群体有待进一步扩大,行业成长需要更多包容;并购重组的实施效果有待观察,部分现象需引起注意;部分行业去杠杆压力大,经营状况和债务风险需持续关注。
一、2014年度上市公司总体情况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三期”叠加,一方面,上市公司经营仍然面临国内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等困难因素,另一方面,随着加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上市公司发展有了新机遇、新空间,简政放权等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也在不断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在有利和不利因素同样显著且多元化共存的条件下,深市各板块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做优做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整体经营状况较好。
(一)营业收入、利润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深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115亿元,同比增长8.43%,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增长率分别为5.25%、12.09%和25.57%。
回顾2012-2014年,各板块公司在募投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以及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营收规模逐年稳步增长。
以1671家企业为样本,3年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分别增长20.15%、46.68%和82.21%,对应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31%、13.62%和22.14%。
2014年,深市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3782亿元,同比增长11.65%,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增长7.27%、17.71%和16.57%。
在经历了2012年的净利润下滑后,2013年、2014年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持续改善。
2014年深市92.2%的公司实现盈利,有367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50%公司,比2013年增加125家。
从盈利能力看,2014年深市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20.87%,较2013年略有上升,其中主板、中小板分别为19.37%、21.44%,较上年小幅上涨,创业板毛利率33.12%,与上年持平,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二)并购重组创出新高,产业整合向纵深发展2014年,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企业并购需求持续释放,双轮驱动并购重组又创出新高。
全年完成136起重大资产重组,较上年增长134.48%,并购重组交易金额204 8.01亿元,较上年增加31.08%,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交易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349.52%和418.59%,呈现爆发增长态势。
延续2013年的发展趋势,产业整合型、产业升级型并购重组继续居于主导。
上市公司旨在构建双主业及应对行业天花板的多元化并购开始增加,一部分传统行业企业借助并购重组实现业务转型。
从并购标的看,新兴行业受到青睐,“互联网+”成为热点之一。
2014年以来深市出现一批影响较大、金额较高的并购重组事件。
数据来源:深交所统计。
(三)研发投入普遍加大,积极提高创新能力在国内外产业分工格局发生调整的过程中,为把握发展机遇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寻求向产业中高端迈进的技术能力支点。
2014年,深市已披露年度研发数据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1488亿元,平均每家8926万元,较上年增加13.27%,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分别增长16.64%和22.84%。
419家公司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占公司总数的25.13%。
13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3 5家超过20%。
以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主的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达到5.38%,居三板块之首。
(四)结构调整倒逼机制显现,行业分化明显2014年,“转方式、调结构”对不同行业景气度的不同影响,在深市公司得到持续体现。
新兴产业、消费升级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业,汽车制造业,文化传播利润增速分别为56.83%、21.49%、36.36%和35.93%,高于深市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一批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环保压力较大的行业持续承压。
2014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整体亏损;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滑分别高达63.00%和41.8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六个涉及产能过剩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下同),在2013年降低7.37%的基础上,2014年继续降低15.01%。
上述行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资产规模在深市上市公司的占比,分别从2011年的26.43%、11.65%和17.03%进一步下降到2014年的21.54%、6.14% 和13.54%。
(五)现金分红的意识和力度进一步增强2013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深市公司现金分红回报股东的意识和力度进一步增强。
截至2015年4月30日,深市1208家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分红公司占比72.29%,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
涉及分红金额1105.73亿元,同比增加18.92%,分红金额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房地产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4年1671家公司平均股利支付率29.23%,较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
剔除亏损公司,230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过50%;截至2014年年报,58.35%的公司连续3年以上分红。
二、三个板块差别化发展格局继续强化2004年中小板设立、2009年创业板启动,目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480家、746家、446家上市公司。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和发展,三个板块实现各自市场定位的基础更加宽厚,差别化特征更加清晰和丰富,差别化发展的格局继续强化。
(一)三个板块的公司在规模、毛利率等方面继续呈现阶梯状特征2014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平均资产规模依次为188.99亿元、49.76亿元和17.01亿元,营业总收入依次为81.09亿元、27.61亿元和8.25亿元,净利润依次为4.32亿元、1.74亿元和0.94亿元。
公司资产、营收和利润的阶梯状分布,反映了各板块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
2014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9.37%、21.44%和33.12%。
毛利率在三个板块长期呈现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规律,体现了不同板块公司的行业分布和企业成长阶段的特征。
如,创业板公司轻资产结构相对明显,而轻资产企业毛利一般高于重资产型企业。
截至2014年底,剔除金融业深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红公司占比分别为64.14%、48.81%和34.51%。
从绝对指标看各板块资产负债率差异依然明显,并且短期内导致差异的微观基础仍将存在。
(二)主板:传统行业继续做优做强,涌现一批市场化蓝筹企业2014年,主板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926.86亿元,占主板公司总体净利润的44.21%。
这10家公司多处于银行、房地产等传统或支柱型行业以及食品饮料、家电等消费型行业,通过各种创新,在公司规模相对较大的基础上仍保持较快发展,2 014年平均净利润增速达26.95%。
在一些竞争性行业里,一批主板企业实现自我积累与外延扩张的紧密结合,继续做优做强,成为市场化蓝筹企业。
2014年主板中的万科、格力电器、美的集团、TCL 集团4家公司,在高度市场化竞争性行业中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亿,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主板三分之二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制度支持成为国企改革的“助推器”。
2014年主板公司完成再融资88家次,融资总金额1988亿元,较上年增长21%;42家公司披露重大重组方案,涉及金额1428亿元,30家公司完成重大重组,涉及金额948.45亿元。
(三)中小板:稳步增长助力结构转型,领军企业已成规模2014年是中小板成立十周年。
十年来,中小板立足中小企业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的中小企业群体与中国的资本市场结合的发展道路,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为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创造培育了一批新的企业中坚力量。
十年来,中小板公司业绩表现出了稳定的持续增长态势。
上市公司十年平均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8.54%,平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5.62%。
净利润在保持较高增长的同时,年度波动低于其他两个市场。
中小板的行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分布广泛的竞争行行业里吸收和涌现了一批颇具规模、富有特色、带动效应明显的领军企业。
2014年中小板共有34家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有18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4家和7家。
深市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中,国信证券、海康威视、比亚迪、洋河股份、苏宁云商、万达院线等6家来自中小板。
(四)创业板:服务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凸显创新、成长特征2014年是创业成立五周年。
创业板成立伊始即承载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历史使命,致力于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打造围绕创新配置资金的市场化引擎。
创业板公司集中分布于电子信息技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了一批A股市场此前没有的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晴雨表。
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2.51%,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71.08%,平均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5.38%,均居三个板块之首。
一批创新型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
2014年创业板公司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公司99家,较上年增加25家,净利润超过2亿元的公司41家,较上年增加8家,其中蓝思科技、东方财富、碧水源、华谊兄弟、汇川技术等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创新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