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新人教必修4)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新人教必修4)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复习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重点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相关名人名言,考查世界的 关注 物质性、运动与静止或事物运动的规律性。2.通过人与 热点 自然关系的事例、节能减排、应对经济发展问题等为背
景,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政治
[问题生成]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温馨提示]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暴雨集 成山洪导致山体滑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山体滑 坡的出现有其固有的规律性。
政治
②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 、 人口因素 和 生产方式 。这 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 现 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依赖于物质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社会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政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政治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 本课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 考点 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性。
人 的 能 动 性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 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 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人类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是指不以“我”的意识为 转移的所有物质现象和意 识现象
别பைடு நூலகம்
外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 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
延 质世界
包括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 联系 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12
注意: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25
温故知新: 世界是物质的,那么物质世界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呢?
关键词二:运动观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 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有规律的,阐述坚 相对静止
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到
持从实际出发、实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事求是的意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 要尊重客观规律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5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考题预测
2022年全国乙卷 2021年全国甲卷 2021年全国乙卷 2021年广东卷 2020课标Ⅲ.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框架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论(物质 意识 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三单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 认识 真理)


思 主
唯物辩证法(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意识)



社会历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人生价值观(价值 人的价值 价值观)
1
政治2024年哲学生活一轮复习

2024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必修4课时19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2024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必修4课时19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本质和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
革命热情
科学态度
典例5 [2021·浙江7月学考] 漫画《某些“说”与“做”》(作者:何青云)告诫人们在工作中应当( )
A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 漫画中汇报与实际工作不相符,“说”与“做”不相符,这告诫人们在工作中应当言行一致,实事求是,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排除。
固有的规律
2. 物质的概念
(1) 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2)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_________________。
D
[解析]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错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考点4.规律是客观的
1. 物质是_________物质(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
例4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造纸业摆脱了脏、乱、散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时1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时1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必修4
2014· 江苏卷,22、福建卷,34
考查点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
止的理解和运用。
命题点一
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预测题型:选择题]
【典例1】 (经典高考题)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 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区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别 存在状 态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 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 联系 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 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 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训练 1 】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
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 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
③客观与客体的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解析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物质”和“事物”即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他们都是
核心考点一 物质和运动
[考 点 梳 理 ]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为什么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具 有客观物质性。

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创新课件

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创新课件
2011年2月9日至l0日,气象部门抓住暖湿气流活跃、水汽 条件较好的有利时机,采取跨区域联合作业,为气象干旱区实 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787次。气象专家指出,现代人工影响天气 的原理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建立的,通过飞机、火 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 和提高转化效率。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将这种形式称之为 “人工降雨”,70年代之后,改叫“人工增雨”。 结合材料,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人工增雨”比“人工降雨” 的提法更科学。(10分) 【思路分析】本题指向明确,意在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 尊重自然规律和客观条件。(2分)
【误区警示】 误区1: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 评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是规律具 有客观性,人只能遵循规律,不能改造规律,人们改变的只是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误区2:规律就是一种自然现象。 评析:不能把现象等同于规律。规律是本质的联系,而不是外 部和现象的联系。现象可以直接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而 规律必须运用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技巧点拨】 解答原因类材料题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把握设
问指向,从知识指向、主体指向来明确回答角度。二、依据 设问指向,抽取主干信息,对应知识范围。三、围绕核心问 题,整合答案,注意知识的先后与条理,注意答案的序号化 和段落化。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三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立法B.社会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解析:选D。

中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是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的表现,D 项正确。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它们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这些发现表明( )A.宇宙中并不存在统一的本质B.科学家的发现决定了宇宙间物质的形态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D.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解析:选C。

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表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C项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 项说法错误;B项中“决定”说法错误;人们不能穷尽对宇宙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3.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因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是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的原因,应排除。

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技法指导]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物质固有的根本属 性和运动主体两方面。解题时认真理解题意,判断材料是 否包含上述两点,并作出符合题意的选择。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角度2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高考扫描:2014· 福建卷,34;2012· 江苏卷,27; 2011· 江苏卷,26
返回目录
第33课
基 础 知 识 回 扣
探究世界的本质
3.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客观实在性 。 映的客观实在 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________ 的世界,世 物质 物质性 。 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 [辨别区分]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二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哲学的运动概念
考点透析
关系 物质是运动 的物质,运 动是物质固 有的根本属 性和存在方 式
理解
强调
误区
任何具体的 侧重强调 离开运动 物质形态只有在 物质离不开 谈物质,会 运动中才能保持 运动 导致形而上 自己的存在,世 学 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关系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理解
强调
误区
运动是物 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 侧重强调 离开物质 有自己的承担者 运动离不开 谈运动,会 或者叫载体。离 物质 导致唯心主 开物质载体的运 义 动是不存在的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版必修4

生的 物质决定意识
反对“二元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的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两个观点( )。 A.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属性,后者揭示了世界的特征 B.前者概括了物质的根本属性,后者概括了世界的本质 C.前者指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指出了世界的属性 D.前者揭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阐明了世界的本质
运动。”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③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与之一致;①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 除;④是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不符合题意。
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割裂物质和运动的
内在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错误
(1)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运动是 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
(2)物质除了运动这一根本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 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 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C
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 角度 含义
特点或性质 联系
错误倾向
运 动
静 止
整个 物质 世界
物质 的具 体形 态
是指宇宙中无 条 一切事物的永 恒 变化和过程 对的 是事物的空 间 位 置 , 某有 条 一方面性质暂 时 在一定时期对的 内基本不变
件 的
件 的
的 、
的 、
、绝、相①特有②对止动的静物运殊、统止质动状动一是世与态中运界相,有静动是对静的绝静中;①认的②而导辩不论只运只否致变承动承认相论认是认相对;静形绝对主止而对静义而上运止和否学动则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页
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解析:本题以研究人员的科学实验为背景考查物质与规律的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 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信息。研究人员的新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 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题干中的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 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人类能够认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 进化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B 项入选;②中“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中“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
第11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2015 年 9 月 29 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了解到, 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将于今年 12 月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择机发射,目前已进入发射前 100 天倒计时阶段。
据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介绍,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中最 重要的成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 25%,暗能量占 70%, 通常所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 5%。
第1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世界是物质的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 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1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 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 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材料中的“暗物质”与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是一回事?
第12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提示:(1)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材料中的“暗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 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 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第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从备考过程看: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 依据。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说明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尊重社会发展 规律的必要性。
第6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 统一的 物质世界 中的一部分。
第10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提示: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其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但人类不 论是改造自然还是利用自然都是以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固有属性为 前提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7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 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 。这三者 都是客观的 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 会的 物质性 。 (3)世界是 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 性。
第18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典题例析]
1.(2014·高考全国卷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
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
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
备考指南 1.从知识的考查看: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识记与理 解,尤其是注意对规律的客观性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2.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立足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线, 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为载体,考 查对物质、运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以启示类、措施类非选择题考查为主。
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唯一特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
特性 是客观实

身的个别属性
在性

存在 不生不灭、
有生有灭
状态 永恒存在
第15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 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 联系 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 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 的物质性
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B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19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突破 深度剖析 关注热点 应用体验
第1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2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3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考情分析
注:3 年 12 考,选择题 12 考,非选择题 0 考。 命题指数:★★★☆☆
第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8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3.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 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
第9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1.“嫦娥三号”发射要求很高,必须零窗口准时发射,精确 到秒,一点也不能推迟,才能实现对接。这说明 ①②③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自然规律的存在与发生 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内涵: (1)抓住关键句“该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 可能性”。 (2)世界是物质的,任何物质的具体形态都具有共同的基础和 本质。 (3)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本质是一种联 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认识和 利用规律。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 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科学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 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本质,即客 观实在性。
第13页
返回导航
1.物质 (1)物质的概念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第14页
返回导航
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