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
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的道具运用

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的道具运用舞剧《流浪者之歌》是一部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舞台作品,在道具运用方面,该舞剧运用了多种道具来展现故事情节,强调角色特征和情感表达。
舞剧《流浪者之歌》中使用了简约而富有象征意义的道具。
舞台上常常出现一张大型木桌,这张桌子既是一个道具,又是一个符号。
它代表着流浪者们的聚会地点,他们在这张桌子旁边开始、结束和分享他们的故事。
这张桌子的简约设计体现了流浪者们质朴的生活方式,也突出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守和团结。
舞剧《流浪者之歌》中使用了多样化的房屋道具。
这些道具在舞台布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展现了不同角色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舞台上呈现出了一个破旧、颓废的房屋,象征着流浪者们的无家可归和贫困境遇。
而也通过一些豪华的房屋道具来展现贵族和富人的生活,与流浪者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房屋道具的运用,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差异和社会阶级的分化。
舞剧《流浪者之歌》还大量运用了书籍、信件等道具来展现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节发展。
在舞剧中,人物们常常拿着书籍或信件,通过阅读、写信的方式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展开故事情节。
这些道具不仅增加了舞台上的交互动作,还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舞剧《流浪者之歌》还使用了多种小道具,如烛台、食物等。
这些小道具的运用,增加了舞台的细节,丰富了舞剧的情节内容,使观众更加沉浸在舞蹈故事中。
在一场聚会的场景中,人物们手持酒杯、围绕大桌子共进晚餐,这些小道具展现了角色们的欢乐和团结,也凸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舞剧《流浪者之歌》中的道具运用多样而富有创意,既展现了角色特征和情感表达,又增加了舞台布景和故事情节的丰富程度。
这些道具的运用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深入体验舞蹈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

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身体的姿态和动作表达情感和故事。
在舞蹈表演中,道具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增加舞蹈的美感,强调主题,传递信息,以及帮助舞者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故事。
本文将探讨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以及其对舞蹈表演的贡献。
道具可以增加舞蹈的视觉效果。
对于观众来说,视觉是欣赏舞蹈的重要方面之一。
舞台上的精美道具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表演的艺术感。
例如,在古典芭蕾舞中,舞者使用手持的花束或扇子来增加动作的优雅感,从而增强整体效果。
道具的使用可以使舞蹈更加生动、多样化。
道具还可以强调舞蹈的主题和情感。
具有特定意义的道具可以为舞蹈增添深度和内涵。
例如,在一支表现自然之美的舞蹈中,花朵和树叶的道具可以强调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这些道具与舞者的动作相结合,使观众更容易理解舞蹈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道具有助于传递信息和故事情节。
有时,舞蹈需要通过更具象征性的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故事情节。
道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起到承载信息和引导观众理解的作用。
例如,在一个表达战争的舞蹈中,舞者可以使用战争相关的道具,如枪支、盾牌等,向观众展示冲突和对抗。
这样一来,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舞蹈的主题和意义。
道具还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表达自己。
有时,舞者需要在舞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或传达不同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道具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进入角色,表达情感。
例如,在一支描述戏剧性爱情故事的舞蹈中,舞者可以使用手持的红玫瑰来表达爱情的热情和浪漫。
道具的使用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演绎角色,使观众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传达。
总之,道具在舞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增加舞蹈的视觉效果,强调主题,传递信息,以及帮助舞者更好地表达自己。
道具的适当使用可以使舞蹈更加生动和丰富,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欣赏舞蹈作品。
因此,在舞蹈表演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道具的作用,为观众呈现出真正精彩的舞蹈表演。
论道具在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论道具在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中的运用一、引言二、道具在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中的形式和特点道具是指在舞蹈表演中为了衬托或者突出舞台效果而使用的物品,包括服饰、器物、乐器等多种形式。
在少数民族舞蹈中,道具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例如蒙古族的长索、藏族的经幡、傣族的银饰等。
而且,不同的舞蹈形式会选择不同的道具,以便更好地展现舞蹈的主题和情感。
道具在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中具有独特的特点。
道具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相互融合,共同表达舞蹈的主题和内涵。
在蒙古族的舞蹈表演中,长索被用来模拟草原上奔跑的骏马,与舞者的舞姿相得益彰,展现出蒙古族放荡不羁的英雄气概。
道具的使用可以增加舞蹈表演的戏剧性和视觉效果,使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感染。
在藏族的舞蹈表演中,经幡的摇曳和舞者的舞姿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神秘、庄严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神圣的场所。
道具还可以扮演表现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的角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在傣族的舞蹈表演中,银饰的闪耀和优美的舞姿展现出傣族女性的柔美和娇艳,向观众展现出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和魅力。
道具在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道具的使用可以丰富舞蹈表演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不同的道具选择和运用,舞蹈表演可以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和氛围,增加了观众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享受。
道具的运用可以提升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道具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表演魅力,使舞蹈更加生动和感人。
道具的运用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在舞蹈表演中展示和演绎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和风俗,道具可以激发观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关注,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道具在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道具的选用和使用要与舞蹈的主题和情感相协调,否则容易出现脱节和不协调的情况。
道具的制作和保养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否则容易出现失效和破损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应该加强舞者和制作人员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道具的选用和使用与舞蹈的主题和情感相协调。
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

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道具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丰富舞台效果、增加舞蹈表现力和展示故事情节等重要角色。
无论是传统舞蹈还是现代舞蹈,道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舞蹈作品增色添彩。
首先,道具可以丰富舞台效果,营造出更加真实和吸引人的舞蹈场景。
例如,在古典芭蕾舞中,舞者常常会使用扇子、帽子、长袍等道具来增添舞台的华丽感和贵族气息。
这些道具可以通过舞者的运用而展现出精彩的效果,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上独特的魅力。
其次,道具能够帮助舞者更好地表达舞蹈动作和情感,增加舞蹈的表现力。
道具有时可以成为舞者身体的延伸,帮助舞者展示出更加精确和优美的舞蹈动作。
例如,舞者可以通过手中的绸带或长袖来扩大舞蹈动作的幅度,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到舞者的技巧和优雅。
另外,道具还能够为舞蹈作品提供故事情节的展示。
在舞剧中,道具是展示角色身份和故事背景的有力工具。
通过舞者的运用,观众可以轻松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故事线和角色关系。
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剧《白蛇传》中,使用了大量的道具,如蛇形扇、宝剑等,来展现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以上几点作用,道具在舞蹈中还有其他的诸多用途。
例如,道具可以作为舞者的依靠,帮助他们保持平衡和稳定身体。
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高难度技巧的舞蹈动作,有了道具的辅助,舞者能够更加自信地完成动作,同时减少受伤的风险。
道具还可以为舞蹈作品增加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通过绚丽多彩的道具,舞蹈作品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增加观众的观赏体验。
道具的运用可以使舞台更具视觉张力,让观众沉浸在舞蹈的世界中,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总结起来,道具在舞蹈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丰富了舞台效果,增加了舞蹈的表现力和观赏性,同时也为舞蹈作品提供了故事情节的展示。
道具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因此,道具在舞蹈创作和演出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舞蹈与道具的完美结合,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美妙的艺术盛宴。
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的道具运用

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的道具运用舞剧《流浪者之歌》是一部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舞台作品,通过精美的舞蹈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一个充满悲伤和挣扎的故事。
在这部舞剧中,道具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丰富了舞台效果,更是舞剧情节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支撑。
下面,我们将对舞剧《流浪者之歌》中的道具运用进行深入分析。
道具在舞剧《流浪者之歌》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们可以丰富舞台布景,打造舞台氛围;它们也可以成为演员的表演工具,帮助演员更好地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道具可以成为舞剧情节的推动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舞剧的内涵。
在《流浪者之歌》中,道具的运用贯穿了整个舞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舞台世界。
舞剧《流浪者之歌》中的道具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舞剧中,道具的选择和设计都经过精心策划和打磨,力求做到与剧情、角色和舞台效果高度契合。
在表现角色内心挣扎和情感冲突时,舞剧可能会运用抽象的符号道具,如光影、云雾等,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表现特定场景和背景时,舞剧可能会使用真实的物件道具,如家具、工具等,来打造真实的舞台环境。
这些道具的运用都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与舞剧内容和情感表达紧密相连,完美地融入了舞剧的整体艺术风格之中。
道具在舞剧《流浪者之歌》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舞剧中,道具有时是静止的,如一个特定的物件或符号形象;有时是动态的,如旋转的器械或演员使用的小道具;有时甚至可以是通过特效来实现的,如光影的变化或特殊场景的搭建。
这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为舞剧展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内容,也为观众呈现了更加留连忘返的观赏体验。
道具在舞剧《流浪者之歌》中的运用与整个舞剧的舞美效果紧密相连。
道具不仅在舞台上起到了重要角色,更为整个舞剧的视觉效果增色不少。
在舞剧中,通过巧妙的道具设计和运用,舞台效果更加生动,角色形象更加鲜活,情节推进更加顺畅。
观众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舞剧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浅析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以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Yi Shu Ping Jian浅析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以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彭宛妮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摘要: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不仅是对舞者肢体的功能性的延展、人物关系的塑造,更是对艺术表现力的拓展。
道具本身即具有三层象征含义,即“浅层含义、中层含义、深层含义”,本文从道具的象征、塑造人物形象和抒发人物的情感为着手点,分析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及作用。
关键词:道具象征人物情感中图分类号:J72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126-03一、道具的象征道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把不能说话的东西变得有意义。
舞蹈道具经常作为舞蹈人物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舞蹈风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及作用不仅是对舞蹈演员肢体的功能性延展,还对人物关系的塑造和舞台艺术的表现力有着更深层次的拓展。
道具本身具有三层含义,即“浅层含义、中层含义、深层含义”。
道具的“浅层含义”是编导利用道具的独有的属性,增强艺术的表现力,还将它作为一种直观的标识,肢体动作所发生的背景时代,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等基本信息的功能。
比如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象征老爷地位的是权杖、象征大夫人地位的是扇子、象征二夫人地位的是黄色纱巾。
道具的“中层含义”是在浅层含义的基础上,编导利用道具独有的属性,开始进一步的去探索道具的象征性能力、叙事性能力,通过对其发展和变化,使道具显现出“一物多物”的表述效果,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想象空间。
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象征老爷地位权杖有着“点灯棒”的含义。
道具的“深层含义”,是道具进入第一维度以后,其表意性就越来越丰富、细腻。
具有深层含义的道具,它揭示人物内心的过程,承担着表意的言说,其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
一些比较抽象的道具,如围巾、水袖、灯笼等,往往构成某种象征意义,表达人们情绪的起伏,或在空间形成不同的图案和景观,从而形成特定的舞蹈艺术构图。
如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序幕中,整个舞台上,游走着许多大红灯笼,相互交错后又变换为圆形游走。
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的道具运用

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的道具运用《流浪者之歌》是一部结合了舞蹈和戏剧元素的舞剧作品,通过独特的舞蹈语言和剧情表达,呈现了一个关于流浪者的故事。
在舞剧的制作过程中,道具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舞台表现力,更能引导观众进入舞剧的情境之中。
本文将对《流浪者之歌》中道具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在舞剧中的作用。
道具在舞剧《流浪者之歌》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它们既是舞台展示的一部分,又是情节推动的载体,同时还可以通过视觉效果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道具在《流浪者之歌》中承载了舞蹈和剧情的双重任务。
通过道具的运用,舞者们得以有更多丰富的动作表现和情感展现的空间,也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观众理解故事情节。
一把古老的小提琴可以成为主人公的情感寄托,也可以成为整个故事的象征,它在不同情节下的不同运用,都可以为观众呈现不同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张力。
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还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
通过引入真实的物品或道具,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到舞剧的情境之中,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得舞蹈和表演更具有现实感和触动力。
譬如,一把老旧的椅子、一张沉重的桌子、一片飘落的落叶,都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上、情感上更贴近舞剧的主题,也更好地理解和沉浸其中。
二、《流浪者之歌》中道具的类型和运用在《流浪者之歌》中,道具的类型和运用多种多样,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音乐类的道具扮演着舞剧中的灵魂角色。
作为舞剧的主题之一,《流浪者之歌》中的音乐类道具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
音乐盒、小提琴、口琴等传统乐器都是舞剧中不可或缺的道具,它们不仅是舞蹈元素的补充,更可以成为剧情发展的驱动力和情感表达的载体。
生活类的道具使得舞剧更加贴近生活,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在《流浪者之歌》中,生活类的道具比如椅子、桌子、雨伞、手提包等都可以为舞蹈提供更多的动作表现和情感展现的空间,也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上更容易将故事承接到现实生活之中。
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

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在舞蹈表演中,道具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它们可以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帮助舞者更好地传达主题和情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道具在舞蹈中的作用。
道具可以起到装饰舞台和衬托氛围的作用。
舞蹈演出通常会设计精美的舞台布景和道具,这些道具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和材质等方面来营造特定的环境和氛围。
比如,在古典芭蕾舞中,常常会使用雪花、玫瑰和帷幕等道具,它们能够为观众打造出梦幻般的氛围,让观众更好地融入舞蹈表演的情境之中。
道具可以帮助舞者展现角色特质和身份转换。
舞蹈作品中的角色转换是非常常见的,通过道具的使用,舞者可以更好地切换角色,使观众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比如,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演员们通过手中的枪支和军装等道具,展现出娘子军的坚韧和勇敢,同时也突出了她们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角色。
道具还可以用于强调舞蹈动作和技巧。
在一些特定的舞蹈形式中,道具被用来突出舞者的技巧和动作,使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舞者的动作线条和舞蹈技巧的精妙之处。
比如,在中国民间舞蹈中,常常会使用扇子、绸带和剑等道具,舞者们通过灵活运用这些道具,展示出独特的舞蹈技巧和韵味。
道具还可以用于创造视觉冲击力和表达情感。
一些现代舞蹈作品中,道具的使用常常与舞者的情感表达紧密相连。
通过道具的运用,舞者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加强观众对舞者情感的共鸣。
比如,在一些现代舞作品中,常常会使用大型的布料、灯光和投影等道具,它们可以通过折叠、挥舞和投射等手法,营造出梦幻、抽象的氛围,帮助舞者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道具还可以用于加强舞蹈表演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有些舞蹈作品是根据具体故事改编而成的,通过道具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还原故事情节,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比如,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道具中的白天鹅和黑天鹅分别代表着两个角色,通过这些道具的运用,舞蹈编排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
道具在舞蹈中起着丰富多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
作者:彭宛妮
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01期
摘要: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不仅是对舞者肢体的功能性的延展、人物关系的塑造,更是对艺术表现力的拓展。
道具本身即具有三层象征含义,即“浅层含义、中层含义、深层含义”,本文从道具的象征、塑造人物形象和抒发人物的情感为着手点,分析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及作用。
关键词:道具; ;象征; ;人物; ;情感
中图分类号:J723.17;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126-03
一、道具的象征
道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把不能说话的东西变得有意义。
舞蹈道具经常作为舞蹈人物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舞蹈风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及作用不仅是对舞蹈演员肢体的功能性延展,还对人物关系的塑造和舞台艺术的表现力有着更深层次的拓展。
道具本身具有三层含义,即“浅层含义、中层含义、深层含义”。
道具的“浅层含义”是编导利用道具的独有的属性,增强艺术的表现力,还将它作为一种直观的标识,肢体动作所发生的背景时代,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等基本信息的功能。
比如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象征老爷地位的是权杖、象征大夫人地位的是扇子、象征二夫人地位的是黄色纱巾。
道具的“中层含义”是在浅层含义的基础上,编导利用道具独有的属性,开始进一步的去探索道具的象征性能力、叙事性能力,通过对其发展和变化,使道具显现出“一物多物”的表述效果,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想象空间。
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象征老爷地位权杖有着“点灯棒”的含义。
道具的“深层含义”,是道具进入第一维度以后,其表意性就越来越丰富、细腻。
具有深层含义的道具,它揭示人物内心的过程,承担着表意的言说,其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
一些比较抽象的道具,如围巾、水袖、灯笼等,往往构成某种象征意义,表达人们情绪的起伏,或在空间形成不同的图案和景观,从而形成特定的舞蹈艺术构图。
如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序幕中,整个舞台上,游走着许多大红灯笼,相互交错后又变换为圆形游走。
此时音乐是一个女人在吟唱戏曲,加上若干个行走的大红灯笼,将整个故事的背景氛围在舞剧的开场中表现得十分到位。
有些道具则是舞蹈演员身体以外的表演者,为情節的发展铺平道路,或者作为突显矛盾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
比如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洞房片段中,老爷身上的“红色绣球”成为这一段主要道具。
新来的三姨太想要逃跑,拼命的挣扎,却被老爷的“红色绣球”所牵制住。
此时的红色绣球,不仅是新婚新郎的象征,同时也象征
着束缚和捆绑,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冲突矛盾做铺垫,同时也告诉了观众,剧中三姨娘的命运注定逃不出悲剧。
二、塑造人物关系
在舞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体现具有非常大的难度。
这个难度主要是演员必须要以肢体动作去言说而不是通过语言来演讲,要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去认识或者了解自身所塑造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甚至命运遭遇,除了自身的肢体语言和表演以外,舞蹈演员必须善于借助道具来表达自己所要让观众了解的事情。
道具不仅可以让观众迅速辨识故事处在的背景、角色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能使舞蹈演员修长的肢体线条得到强化的作用。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以老爷、大夫人、二姨太、三姨太为主线,利用灯笼、权杖、扇子、纱巾等道具来塑造角色的背景、身份和地位,展现舞剧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舞剧第一幕三姨太和老爷的婚礼段落中,三姨太挣扎着想要逃脱老爷的魔抓,但却逃不过注定悲剧的命运。
此时出现了一条能够铺满整个舞台的红绸布,将地上挣扎的三姨太和蛮横的赵老爷盖住,整个舞台布置成全红的婚房,随后三姨太从红布中出来,将红布裹住了全身。
此时的红布不仅是红布了,它代表着“洞房被子”。
舞剧第二幕中,二姨太发现三姨太与昔日恋人的爱恋,将其告诉了老爷,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夫人将二姨太的美梦破碎,把象征二姨太身份的“黄纱巾”摔落在地。
二姨太不相信事实的发生,于是在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的严厉,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此时的权杖象征点灯棒),将身后的红灯笼全部点亮。
随后,群舞演员上场,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条黄色纱巾,将纱巾全部丢在二姨太的面前。
当象征其身份地位的“黄纱巾”冷冷地掉落地上时,二姨太的悲剧、爱情才是遭到了真正的破灭。
在这场舞蹈中,纱巾的使用不仅是为了表现身份,更是为了表现邪恶的二姨太的地位没落,同时纱巾这个道具也增强了观众对人物角色关系的认识。
舞剧中道具的运用不仅用来表达情感和表述内容,更丰富和延伸了舞蹈演员的动作;舞剧中的道具还参与了塑造人物和关系矛盾等深层创作内容,在使用和表达上意义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舞剧中的道具并不仅限于演员手持身体佩戴的物品,还包括能够随着四肢移动的物品、固定的物品,如布景。
舞剧的尾声中,二姨太与三姨太、昔日恋人同时关在牢房,而后被一起带到了行刑现场,在面对即将死亡的事实,他们最终冰释前嫌,用宽容和爱紧紧拉住对方的手。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舞蹈中三人受刑被棍子抽打的情景,用身后的白色布幕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三人一起牵着手向舞台前方走去,身后依次出现手拿粗棍的人,将棍子重重的打在舞台后方的白色布上,每打一下,白色布景上就出现红色的“血印”。
每打一下,演员就用身体反应出来,好似棍子就是打在了他们的身上,直至死亡。
其实从头至尾都没有让棍子真实的打在三人身上,而是借用木棒打在背后的幕布上并染上红色的“血印”和棍子打在身上的声音,实在巧妙地表现出了
三人受刑时被棍鞭抽打的场景。
编导利用这个创作手段,让观看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
不管是固定的还是可移动的道具,只要合理的运用,观众也可以与编导的意图和舞蹈演员的表达产生共鸣。
三、抒发人物情感
舞剧的创作往往通过道具可进行巧妙和恰当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的抒发,特别是去表达男女之间爱情的道具,可以精细深刻地描绘灵魂,揭示人物的情感。
道具既能作为演员肢体的延伸,同样也寄托了作品人物的情感,是一种丰富的舞蹈语汇,更是反映作品背景和人物关系的一个例证。
现如今,愈来愈多的舞蹈工作者在作品创作中,愿意在道具的使用上付出更多地想法。
一个优秀的作品,道具必然要运用的恰到好处,其呈现出来的效果自然能够事半功倍,既能强化作品的表意功能,又能与观众联结情感的共鸣。
舞剧第二幕“唱堂会”中,老爷带领着姨太们消磨时光,三姨太则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的恋人相会。
在学习戏曲的那段舞蹈中,三姨太和昔日恋人用一件蓝色的戏服跳了一小舞段。
二人在舞段中穿着一件戏服,一正一反,来回穿插。
三姨太依偎在穿着蓝色戏服的情郎手臂上,男女情爱的感觉立即显露无疑,两人的距离也因为这件蓝色戏服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愈来愈近。
再者,戏服的袖子长于手臂,自然垂下,是将手臂的线条继续延伸,是强化内心的情感和情绪的手段。
戏服在这里并不是指人物形象的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而是展现艺术表现力的重要道具。
用以戲曲文化的神韵在整个舞段中,采用戏服来作为两人爱情依偎的落脚点,不仅让演员的手臂线条延展的更长,也让舞蹈的动作具有更深层美感的作用。
四、结语
舞蹈道具创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象,利用其独有的属性,舞蹈道具可以作为各种抽象的身体象征、物体象征、人性象征等广泛的象征意义,熟练的使用道具,可以增加舞蹈形式的美感,也能更好的叙述故事的情节、背景等。
舞蹈道具是舞蹈表演的重要辅助工具,不管是在舞蹈中还是舞剧中,道具的存在一定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但是舞剧中道具的使用需遵循舞台美术的要求、简化、形象化,以便于舞蹈创作的需求,才能体现作品内容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张谛.中国古代舞蹈中的道具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2).
[2]李南杉.舞蹈创作中道具的使用[J].广东艺术,2005,(04).
[3]段琳钰.论舞蹈创作中道具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7,(01).
[4]孟丹.道具与情感的完美融合——有感于舞蹈《咱爸咱妈》[J].文化月刊,2015,(13).
[5]欧阳锡威.论舞蹈创作中的自创道具[J].音乐时空,2014,(19).
[5]胡佳.浅析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4,(18).
[6]寇文.探析舞蹈艺术中道具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4,(10).
[7]陈珂馨.浅析道具运用对于舞蹈表演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