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诗题看古诗分类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题分类例析

古代诗歌鉴赏题分类例析

古代诗歌鉴赏题分类例析1.送别抒怀诗。

送别抒怀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

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动辄一别多年,甚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看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因此,赠别类的诗词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2.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的思想内容通常表现为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3.闺情宫怨诗。

所谓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的思念,关心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

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

所谓宫怨诗,是闺怨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是专写古代宫女以及宫女失宠后所起怨情的诗歌。

在宫怨诗中,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是最常见的内容。

4.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描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所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

古代诗歌分类解析(精品)

古代诗歌分类解析(精品)

15
古代诗歌的分类
二、按内容题材分 2【“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鉴赏示例】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 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 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16
古代诗歌的分类
一、按体裁分:诗、词、曲 二、按内容题材分—1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哲理感悟诗 12、即景抒情诗(往往与田园山水同)
按内容题材分—2 1、思乡诗 2、送别诗 3、怀人诗 4、怀古诗 5、咏怀诗 6、咏物诗 7、边塞诗 8、登高诗 9、田园诗 10、悼亡诗 11、闺怨诗 12、哲理诗
1
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说理诗
2
古代诗歌的分类
一、按体裁分:诗、词、曲 词:按风格分为婉约词、豪放词 / 按长短分为小令、中调、 长调 曲:散曲(分为小令、套曲)、杂剧(又称剧曲、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 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 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 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 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 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 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 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 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3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一、咏史怀古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咏”、“怀古”、“咏怀”等字词。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批评,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忧国忧民。

感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二、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山村、乡间生活环境优美、恬静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闲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赞物,闲适,富有生活情趣。

赞美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

三、边塞诗、战争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

赞美边塞奇异的风光。

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久居边关的乡愁。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建立功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怨愤。

四、羁旅诗、贬谪诗标题中多出现具体的地名等。

思念家乡、思念亲友之情。

久宦在外,漂泊在外,引起的愁苦之情。

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或豁达、洒脱、乐观的心境。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五、咏物诗标题指出具体的某物,如蝉、梅、竹、菊等。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

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六、送别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别后情景的想象,离别之悲伤。

友人逝去,悲伤、孤独、惆怅的情感。

七、爱情闺怨诗标题多为“无题”,或花间派、婉约派词人的词作等。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八、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

古典诗歌鉴赏题材的分类

古典诗歌鉴赏题材的分类

• 题材: 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
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
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 情感:
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 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 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景物: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 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
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感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别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 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 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 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 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古咏史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 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 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 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 说“怀古”。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 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 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 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必然:“江 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一)山水田园诗1.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2.思想内容: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②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③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⑥揭露封建剥削。

3.艺术特色: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

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

孟浩然:清淡。

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

李白的雄奇豪放与杜甫早年诗作的英气豪迈。

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4.考查重点:理解、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诗)中的艺术形象及思想感情;区辨及鉴赏诗中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鉴赏诗作名家的语言风格。

(二)咏物言志诗1.概念: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2.思想内容: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苦闷;表明心迹,表达对某种节操的坚守;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

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

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①“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摄天下的功业。

“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之情。

②“得相”句是指刘备得到的辅助,开创了大业。

“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葬送了基业。

③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答:④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答:【解析】①英雄气概;仰慕、崇敬②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③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古诗词的分类

古诗词的分类

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古诗词的分类丰富多样,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反映出诗词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对古诗词分类的简要介绍:1. 按照内容主题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抒情诗主要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如李白的《静夜思》;叙事诗则侧重于叙述事件和故事,如杜甫的《石壕吏》;哲理诗则通过诗歌表达诗人的思考和哲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按照形式结构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绝句、律诗、古风等。

绝句是四句诗,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如王昌龄的《出塞》;律诗则是八句诗,每句七个字,讲究平仄和对仗,如杜甫的《春望》;古风则不受格律限制,形式自由,如李白的《将进酒》。

3. 按照创作年代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先秦诗、汉魏六朝诗、唐宋诗等。

先秦诗以《诗经》为代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生活;汉魏六朝诗则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唐宋诗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作品。

4. 按照作者身份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文人诗、民间诗等。

文人诗通常由文人墨客创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民间诗则来源于民间,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如《木兰诗》。

5. 按照艺术风格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豪放派的诗歌气势磅礴,情感奔放,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婉约派的诗歌则细腻柔美,情感内敛,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6. 按照创作目的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咏史、咏物、咏怀等。

咏史诗通过回顾历史事件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咏物诗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咏怀诗则直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如陶渊明的《饮酒》。

这些分类并不是孤立的,一首古诗词往往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分类。

了解古诗词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一、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话说古时候,诗人们可是有很多种题材的诗歌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来看看“山水田园”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描绘自然风光,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等描绘手法,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爱情离别”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痛苦。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再来说说“抒怀励志”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人们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还有一类诗歌叫做“咏史抒怀”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通过回顾历史,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里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

我们来说说“送别赠言”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在离别时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福。

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过潇湘之浦。

”这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古代诗歌的题材繁多,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表达爱情离别的诗篇;既有抒怀励志的人生感悟诗,也有咏史抒怀的历史回顾诗;既有送别赠言的离别诗篇,也有亲情友情的友谊诗篇。

这些诗歌作品,既展现了古人的才情与智慧,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从“诗题”看小学阶段的古诗分类
——以《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为例
【摘要】:诗题作为古诗的神龙之首,它所传达的第一信息往往十分重要。

小学阶段古诗的分类,亦可以以诗题为依据,看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让学生明了古诗的内容。

本文以《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为例,将其中50首能够让人明了诗歌内容的诗题所提供的线索分成了四类:对象、时间、地点、感情,而剩余的20首则归为形式性拟题。

古语有云:“射敌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虽说这一道理是沙场征战的总结,但我想,将其应用在古诗的解读上也未尝不可。

一般而言,解读古诗需先解诗题,而诗题作为古诗的神龙之首,它所传达的第一信息往往又对小学生分类古诗有重大帮助,单就从这个角度来看,把作战关键的“马”和“王”类比作古诗的题目就很合理了。

下面,我就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70首古诗为例,依据诗题,对小学阶段的古诗作一个粗略而简单的分类疏理。

浏览该书目录,会发现大部分的古诗可以通过诗题所提供的线索大概知道诗歌内容,而这样的古诗在70首中占了50首。

同时,又由于不同的诗题透露给学生的线索各有差别,所以为了更好的举例说明,这里我暂且笼统地分成对象、时间、地点、感情这四类线索。

一、对象线索
经整理得知,50首诗的题目中所涉及的对象不外乎两大类:人和物。

而《江上渔者》是仅有一首诗题中明确告知对象线索是人的古诗。

但联系诗句,却会了解到诗人描摹对象实际上采用的是间接法,以鲈鱼美味作引,让人联想鲈鱼是从何得来,以此突显渔者所承担的风险并点明诗题。

相比较,题目以物为描写对象的古诗就多了,而且诗歌的内容也多是直接描摹。

若进一步细分,也有动物、植物、矿物、景物、静物这五类。

像骆宾王的《咏鹅》和罗隐的《蜂》,动物的形象可说是逼真传神、生动万分;而贺知章的《咏柳》亦不逊色,笔下柳姿的袅娜
温柔更是被诗人刻画得惟妙惟肖;纵然石灰石作为普通矿物而存在,但于谦的《石灰吟》却将其写得寓意深刻、感染力很强;此外,还有像李峤的《风》、杨万里的《小池》、范成大的《江雪》、刘禹锡的《望洞庭》以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望天门山》等6首,诗题以景物为对象进行描写,均都表现着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热爱。

至于描写对象是静物这类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许是对它们最高的评价。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王冕的《墨梅》以及郑燮的《竹石》这三首题画诗,与其说诗人在画上作诗,不如说是在诗中作画。

拿《惠崇<春江晚景>》作例,读完诗题和古诗,眼前似乎就浮现出僧人惠崇所绘的鸭戏水中、河豚欲出的春江晚景图,诗画相融间,让人身临其境。

二、时间线索
春夏秋季的景致,节令情感的传递,这些时间线索也总被诗人隐藏在诗题中等待学生去发现。

孟浩然的《春晓》、杜牧的《江南春》以及朱熹的《春日》透过诗题中的一个简单“春”字,诗人写作的季节就不言而知。

无论是春日的早晨之景,还是濛濛烟雨下的江南春光,我们似乎都能在瞬间感受到诗人所彰显的幽美诗韵。

盎然的春天虽美,但别样的夏日更有味道。

一首《乡村四月》,翁卷用他清新的笔触,带给了我们初夏时节江南乡村特有的舒爽旖旎;再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更是让我们在“孩儿脸”般的夏日气候之下,领略了一番西湖雨后初晴的靓丽光景。

而他的另一大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亦是与之有同工异曲之妙。

瑟瑟的秋风来了,撞进了陆游的心,气温的刺激虽是诗人即兴写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原因,但也将自己的愁苦烦闷之绪在其中发散得淋漓致尽。

关于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以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节令诗,传统节令(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在诗题中直接凸显,它们的内涵和意义已经不仅是让学生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切,更是将诗人真切的情感借由它们于字里行间展现无遗。

三、地点线索
其实,还不光是对象线索和时间线索让我们浮想联翩、感受多多,诗题中的方位地点亦是如此。

例如白居易的《池上》和杜牧的《山行》,固定的地点:荷花池、寒山中,读来有种向外扩展、向上延伸的错觉,就好比镜头时而拉伸,时而收缩。

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又名《下江陵》,更是将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诗人早上于白帝城出发,顺舟而下江陵,一路上徜徉在山水之间,好不闲情逸致。

此外,古人喜好登临的习惯,也让他们在登临之地写下佳作数篇。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商隐的《乐游原》均是诗人在登上鹳雀楼或是乐游原后的所视所思。

但像张继的《枫桥夜泊》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两首,诗人却是乘在“枫桥”和“瓜洲”泊船之余,借景语抒情语,淡淡的伤感荡漾在空气中,不断漫溢。

相比之下,高鼎的《村居》和王维的《鹿柴》就朴实自然得多,相信诗意也会如诗题一般空旷清幽。

除此,还值得一提的一类古诗与之前所述的题画诗很相像。

它们题于墙壁之上,故称题壁诗,分别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林升的《题临安邸》。

显然,这三首诗题中交代的写作地点也很明确。

同时,这些地点还与诗的主题思想紧密相关。

比如王安石的这一首,诗题中的“湖阴先生”何许人?为何题诗于他家墙壁,带着问题看诗句,相信对诗歌主题的把握会更加游刃有余。

四、感情线索
古诗作为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学生如果可以及时抓住诗题中带有情感的字眼,对诗歌的感情解读是很有利的。

比方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7首,我们仅从诗题中的“送”、“别”、“赠”等字眼就可以推断出诗人的各种愁绪:一般含“送”的诗题表明的是送别愁绪;含“别”的诗题则表明是离别愁绪;而含“赠”的诗题则是赠予他人诗时的愁绪。

但不管何种愁绪,诗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再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两首诗的诗题,诗人的情感表现也很明显,似乎“不值”和“不遇”都暗示着作者对未实现此行目的的惆怅和失落。

如此的还有表现对农民劳作辛苦同情感叹的《悯农二首》,表现对春雨喜爱之情的《春夜喜雨》,更有表现杜甫一边散步一边赏花欢快心情的《江畔独步寻花》,所有的所有,无一不在说明诗题是能知晓诗人情感端倪的导向器。

此外,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个特殊,诗题中虽未提及任何感情字眼,但通过诗题,我们似乎能想象到孩童钓鱼时的闲适、童趣,就这事件本身来说,将之归于感情线索也是顺理成章的。

至此,借助诗题来察觉诗人所作诗歌内容的50首古诗都已分类完毕,而70
首古诗中,余下的20首古诗的题目却并未能让人明了古诗的具体内容。

例如《江南》和《敕勒歌》这两首民歌,题目的拟定均取自诗句的首2字。

再如陆游的《示儿》,依据诗题的意思:写给儿子看。

凭此我们不光无法得知该诗的主要内容,并且也未必会将它与爱国题材的古诗相联系。

像这类的古诗还有袁枚的《所见》、李白的《静夜思》、孟郊的《游子吟》。

当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二首》与它们稍有不同。

作为组诗的大标题,虽然不能知晓古诗的具体内容,但诗题中的“杂诗”、“杂兴”还是可以让我们知道诗人写的是多种事物或写多种事物所引起的兴致这样的方向的。

至于另外的11首,它们的诗题拟定更形式性。

有沿用乐府旧题的,有采用近体诗中格律的形式的,还有以词牌名为题的。

首先简单讲一下以乐府旧题为题的三首古诗:卢纶的《塞下曲》、王昌龄的《出塞》和李白的《古朗月行》。

三首古诗虽以旧题命名,但所采用的诗题却也能凭借个别字看出诗人描写的大方向。

其次,关于采用近体诗中格律形式来古诗拟题的形式性更典型。

像杜甫的两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和《绝句》(迟日江山丽)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三首,诗人都是完全按照绝句的格律形式要求(字数以及平仄)所作。

最后,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刘禹锡的《浪淘沙》,还有白居易的《忆江南》这5首以词牌名为题的诗须特别强调,它们的诗题是古典诗词的一种特殊现象:词牌名与诗题兼于一身。

由于这样的情况比较特殊而且少数,故这里就不作具体阐述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古诗分类如果从“诗题”的角度入手,就可以看诗题是否交代了诗歌的具体内容。

而且,凡此以上种种都在说明诗题是揣摩诗歌内容和领会诗歌主题思想的重要突破口,把握住了诗题,就等于把握住了古诗的多方面信息。

由此可见,阅读鉴赏诗歌的重要之重的确还在于诗题,所以,学生在解读诗题之时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这样,诗歌蕴含的无穷魅力学生才能感受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