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词、短语区别【特选内容】
中国汉语语法

中文语法目录[隐藏]语素词短语语句各种病句语素一.语素和语素分类: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二.词和词的分类。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最新语素、词、短语区别资料讲解

语素、词语、短语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
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
”①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按语素切分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按词切分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
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
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三)、葡萄、扑克、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
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
现代汉语复习内容

现代汉语复习内容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其作用和职能主要就是构词。
上次考试中出现:糟粕:合成词雨纷纷:叠音犹大之吻、鳄鱼之泪:词数相同,语素不同(前者3,后者4)2、音节语素化: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
比较常见的是音译外来人名、地名的首音语素化。
如“英格兰、撒切尔、戈尔巴乔夫”,外来地名和人名较常见。
欧姆——欧、伏特——伏联绵语素的音节语素化:前一音节:鸳鸯——鸳侣、蟾蜍——蟾酥后一音节:蚂蚁——工蚁3、语素分类⑴从音节构成看:单音节语素【一个音节的语素就构成一个词】、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①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
例如:常态:马、走、看、大、好、啊、哦例外:鸟儿、花儿、眼儿、画儿②双音节语素:联绵语素、音译语素(沙发、伦巴、咖啡)、拟声语素(哗啦、轰隆)、叠音语素(爸爸、妈妈)【双音节语素也就是双音节单纯词】③多音节语素:自由的音译语素、粘着的形容词生动形式后缀⑵从语素组合所处的位置看: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称为不定位语素】①前定位语素(前缀):阿(阿猫)、老(老师、老虎)、非(“非常”不算)、可(“可以”不算,但“可行性”是)【语素有意义时就不是前定位语素,如:老头】②后定位语素(后缀):子(“鱼子”不算)、儿、者(记者、作者)、化(“变化”不算,国际化、固有化、绿化)③中定位语素:里(傻里傻气)、乎、得(来得及)、不(来不及)【从构词看,不定位就是词根,不自由的定位语素是词缀,前定位是前缀,后定位是后缀,中定位语素就是中缀】4、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5、离合词:可离可合的语言单位,但无论是合是离,都是词,只不过离的时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或变化形势,现代汉语中大约有400个离合词。
(例:“毕业”可为“毕了业”)6、词的构成:⑴单纯词:从音节看,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单纯词都是一个语素构成。
简述字、语素、词、短语的关系与区别。

简述字、语素、词、短语的关系与区别。
语言是由词和语素构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对它们进行考察:词和语素的关系与区别、词和短语的关系与区别。
短语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句子,但是与单个的句子不同,短语没有固定的格式,往往几个短语排列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意思;如果用得恰当,短语能够充分表现出主题思想或具体事物。
短语在形式上有四种: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这四种结构也是短语中最基本的结构。
短语是表示一个整体概念的名词或动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短语。
1、短语和字相比较:( 1)概念的范围不同: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
而短语则是由一个或若干个词构成,反映一个概念,是人为划分的;而且,短语又可以反映同一概念的几个方面,是比较复杂的概念。
( 2)用法不同:在普通话里,两个字构成的词,一般都可以充当短语的成分。
而短语却不能。
一个词在句子中只能充当一个成分,而一个短语却可以做几个句子的成分。
( 3)数量不同:普通话的词是有数量的限制的。
一般说来,一个词最多只能构成一个短语,少于这个数的不成句。
2、短语和词组相比较:( 1)反映的内容不同:短语一般反映的是同一个概念,不需要用完整的句子去表达。
而词组一般反映的是同一概念的几个方面,要用几个完整的句子才能表达清楚。
( 2)性质不同:短语具有灵活性、简洁性,容易表达复杂的思想,并且短语之间还可以加上语气助词“得”、“地”、“着”等等,使它变得生动形象。
而词组的构成规则比较严格,往往要求人们把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搭配起来,所以,用词组来表达概念,必须由整个句子去完成。
短语与词相比较,它在词中处于主要地位,词中常常包含了短语;短语和词的另一个区别是,在实际运用中,短语常常是灵活多变的。
2、短语和词组相比较,其特点就更加明显。
由词构成的词组和短语在功能上是大致相同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是,有一些词组可以转化为短语,而有一些短语却不能转化为词组。
现代汉语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词汇

现代汉语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词汇一、名词解释:词汇2.语素3.词4.熟语5.单纯词6.合成词7.联绵词8.词缀9.词根10.引申义11.比喻义12.同音词13.同义词14.反义词15.成语16.谚语17.歇后语18.成词语素19.不成词语素20.义素21.语义场22.义项二、填空题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__和__。
2.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也能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3.“小女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__个音节__语素__个词。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__词,“鸳鸯”是______词,“翩跹”是__词。
5.词是构成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__的要素。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___,合成词是由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___、___、___三种。
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___和___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_____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_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11.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____是词的内容。
12.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3、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也可称作___。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___。
二是___。
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16.反义词是指_______的词。
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______。
17.基本词汇是词汇的__部分,它长期存在着,并且为____提供基础。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
19.一般词汇包括___、___、___、___和__等。
怎样区分语素词和词组

怎样区分语素词和词组一、语素。
语言学范畴术语。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短语、词、语素。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在不同语言体系中,语素的表达形式也各不相同。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素不是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
说它是语音、语义结合体,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目的是把它跟音节区分开来,有些音节光有音没有意义,不能看作语素,如“雳”、“馄”。
说它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不属于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目的是把它跟词区分开来。
[1]语素分成三种构词方式:单音节语素:构词由一个字才有意思的词组成双音节语素:构词由两个字才有意思的词组成多音节语素:构词由两个字以上才有意思的词组成二、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在语言中,其位于倒数第二等。
这句话说明了词在语言中的作用,一是说词是能独立运用,二是说在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中,它是最小的。
但说到独立运用,实词和虚词有不同的情况。
就实词来说,它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词的构成方法是:过程关键字排列法。
词从音节方面看,有单音节丰盛的也有双音节,还有多音节的,如:山,美丽,语言学,社会主义,电子计算机等。
确定词的一般方法:第一,能单独使用。
第二,虽不能单独使用,但在一般场合能用作句法成分的最小语言单位是词。
第三,把语句中所有作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的虽然在对话条件下不能单独使用,但也不能看作句中某个词的一部分,也是词。
但一般为虚词,为实词的很少。
第四,隔开法。
如海带,中间不能插入字的,是词。
三、短语。
短语是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能够搭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语素和词的区分

语素和词的区分语素和词是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中文中,语素和词的概念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语素和词在中文中的区分问题。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是最小的具有语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构成单词的组成部分。
语素只能有一个或几个音节,它包含着一个词的某种语法或词义;同时,语素本身不能独立构成短语或句子。
语素可以分为字素和词素两种:1.字素: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基本语素。
字素本身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有在组成词语时才有实际的意义。
例如“草”,它是一个字素,但本身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有在构成词语时才有实际的意义。
2.词素:是构成单词的最小意义单位。
词素是一种有意义的语素,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词素相结合形成单词。
例如“空”,“气”,“压”等就是表示一定意义的词素。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可以独立运用的基本语言单位。
它通常由若干个语素组成,并能够表示单一的思想或概念,并在句子中起着一定的语法作用。
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词组。
1.实词:又称内容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它们能够表示实际存在的人、物、事、态度、情感等。
例如“花”、“跑”、“大”、“很”等都属于实词。
2.虚词:又称功能词,是指在语法结构中仅起连接、修饰、助词等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语素和词都是中文中的语言单位,但它们之间有一些不同的区别。
1.语素和词的长度不同语素通常较短,只有一个或几个音节,而词则可以由多个语素组成,长度可长可短。
例如,“空”、“气”、“压”都是单个词素,长度都比较短;而“空气”、“压力”则是由多个词素组成的词组,长度比较长。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而词则是表示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素没有实际意义,只有组成词语时才有实际意义;而词则可以独立存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例如,“力”这个词素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有组成了“压力”这个词语才有实际意义;而“压力”这个词则本身就有实际意义。
如何区别语素

如何区别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一般来所意义分为两种: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叫做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叫做语法意义。
例如在句子: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他、坐、在、沙发、里、看、书这七个语素,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它们就是一个个的语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另一个是有意义。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指的是能够单说或单用,例如:他又来送信了。
这个句子中“他、来、送、信”都能够单说,即单独回答问题,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作主语、宾语等,余下的“又”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了”能够单独起语法作用,即可单用,也是词。
这样就能够区别词和语素,所以句子中的成词语素只要不与别的语素组词,便都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词。
“最小的”是指词是不能扩展的,即不能在词的中间插入别的成分,即使是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是不能分开的,例如:新娘、信件、山水、土地等。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它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但和词不同的是短语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离的,短语的结合程度比较松,短语中间往往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说话、唱歌、新书等都是短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扩展为“说谎话、唱国歌、新的书”,而词一般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了。
例如“开关”作为一种电器的名称,是一个词,在“我买了一个开关”这个句子里,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如果分开,例如“这种装置开关都很自由”,在这里“开、关”就成了表示动作的词,与合在一起表示物件的意义就不同了。
回顾词的定义,它用能否“独立运用”来把词和语素区分开来,用是不是最小的来把词和短语区分开来,所以我们在区分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即把“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把小于词的语素和大于词的短语这两种语言单位和词区分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素、词语、短语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明事理,以致影响了自己成绩。
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
先弄清三者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
”①
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两个或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语素切分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按词切分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按短语切分,则可以分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短语。
可见,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又是由词构成的。
三者密切联系,又有互相区别的界限。
下面让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语素与词,词与短语的关系吧。
先谈语素与词的关系,看下面的四组语言单位:
(一)、天、地、人、牛、马、走、吃、大、红、一、二
(二)、秋千、蜘蛛、流连、徜徉、荒唐、玫瑰、蝙蝠、囫囵、妯娌
(三)、葡萄、扑克、幽默、法西斯、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
(四)、牙齿、短语、胖子、提高、船只、胆怯、伤心
第一组中的11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二组中的9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三组中的6个单位都是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
和第二组一样,拆分后它们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它们有的虽然由多个音节组成,但仍然只是一个语素。
以上三组的语素都能自由运用,因此它们又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类词叫做单纯词。
第四组7个语言单位都可以拆分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
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那么词与语素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其区别就在于能否“自由运用”。
所谓“自由运用”就是指独立地给客观事物、现象、概念加以称谓概括,独立地运用于造句之中。
词与语素的区别比较明显,关键在于能不能自由活动,凡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素都是词。
例如上文第四组中“牙齿”一词,虽然“牙”和“齿”都是语素,但两者却有本质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说“他在刷牙”,“我的牙又痛了”。
却不能说“他在刷齿”,“我的齿又痛了”。
可见:“牙”是能自由运用的,是词;而“齿”却不能自由运用,是语素。
同样的道理,“伟大”中的“伟”,“我们”中的“们”,“毛巾”中的“巾”都是不能自由运用的,所以只能是语素,而不能成为词。
相反,“大”、“我”、“毛”不但是语素,而且是能自由运用的语素,也就是词了。
所以说,能否自由运用就是词和语素的根本分界。
②
确定语素的方法主要是替代法。
所谓替代法,就是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也就是对某个语言片段(一般是双音节)的各个成分进行同类替换。
比如:清洁清楚清白清爽清洁圣洁纯洁整洁
经过替换,可以发现,清、洁这两个语言单位都可以在不改变基本语义的情况下,分别同其他相关的语素组合。
所以可以确定:这两个语言单位都是语素。
在使用替代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个双音节的或多音节的语言片段,在替换时必须是两个或多个成分同时都可以分别被替换,否则这种替换法是不符合要求的。
比如:
蜘蛛:喜蛛檐蛛
蜘蛛:蜘×蜘×
“蜘×”这样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中都是不存在的,所以说,“蜘”不是语素,只是一个音节其次,在替换时,必须保持结构单位意义的基本一致。
替代后的语素义同原来语言片段的语义要有一定的联系。
比如:
马虎:老虎猛虎幼虎雄虎
马虎:马车马蹄马尾马匹
这样的替代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马虎”中的“马”和“虎”同“马车”、“老虎”中的“马”和“虎”在意义上并没有什么联系,无法保持结构单位的基本一致。
其实,两者的读音也不一样。
“马虎”的“虎”必须读轻声。
“马虎”是一个双音节的语素,表达的意思是“草率、疏忽大意”。
这一点,还可以从词的书写形式上得到证明:因为“马虎”有时也可写作“马糊”。
“蛛”在“喜蛛”、檐蛛中是语素,但“蜘”和“蛛”合起来还是一个语素。
再谈词与短语的关系。
词和短语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从语法结构上看,词具有现成性和定型性;短语则具有临时性和可扩展性。
词不论其音节多少,结构如何,都是作为一种现成的单一性的单位而用于造句的。
短语则不然,它是临时组合的,且能够扩展。
句法的规律只能作用于短语,不能作用于词的内部。
例如:“新工人”可以扩展为“新的工人”、“新的女工人”,“光荣、伟大”可以扩展为“光荣而伟大”、“光荣和伟大”。
但“工人”却不可以扩展为“工的人”、“工的女人”,“光荣”、“伟大”同样不可以扩展为“光和荣”、“伟而大”。
二、从声音形式方面来看,词的内部不容许停顿,而短语的内部则可以停顿。
试比较一下作为词的“东西”(指物件)和作为短语的“东西”(指东边和西边)。
前者的读音(dōngxi)结构是固定的,“西”读轻声,中间不停顿。
而后者中的“西”不读轻声,语法结构也不很固定,中间允许停顿,也可以说成“东和西”。
所以说像“木箱儿”、“胶轮儿”是词,而“木头箱子”、“胶皮轮子”是短语;“支书”、“共青团”是词,而“支部书记”、“共青团员”则是短语。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插入扩展法”。
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插入别的语言单位使它扩展后,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个语言单位就不是词,而是短语;如果意义改变了,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词,而不是短语。
譬如,“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中的“红花”、“绿叶”就可以插入“的”或“颜色的”,扩展成“红颜色的花”、“绿颜色的叶”,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这句话中的“红花”和“绿叶”就是短语。
而“红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中的“红花”,如果插入“颜色的”,意义就变了,所以这句话中的“红花”是词,而不是短语。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名称的“拉手”是词,而表示
一种动作的“拉手”则是短语。
再看下面的两组例子:
(一)黑板、白菜、骨肉、头痛、信纸
(二)白花、血肉、打虎、手痛、写信
你能判断它们哪些是词?哪些是短语吗?用插入扩展法,相信你能区别清楚。
不过,运用插入扩展法区分词和短语,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1、插入的语言单位必须是在同一结构层次上的直接成分。
如“工人”之间不能插入“人和商”,扩展成“工人和商人”。
2、要能连续插入不同的语言单位,以准确判断其能否扩展。
如“看见”中间可以插入“不”或“得”,但却不能继续插入其它成分了,因它还是词,而不是短语。
区别短语和词的常用标准
1、看有没有非自由语素
从短语和词的构成单位来区别:短语的构成单位必须是词(即自由语素);词的构成单位是语素,可以是自由语素,也可以是半自由或不自由语素。
因此,若一个结构中有非自由语素的存在,则一般是词。
如“骨头、钉子、人性、同化”等斜体语素是不自由语素,“感官、平素、慨叹、语言”等两个语素都不是自由语素,故可以肯定它们是词,不是短语。
2、看有没有轻声语素
普通话中有大量的轻声词,所以一个语法组合其最后一个语素为轻声语素(虚词除外)则该组合一般为词。
如“胡同、相声”等有轻声语素,一定是词。
需注意的是轻重音还能区分词与短语:
如:买卖mài (短语:买和卖)mai(词:生意)
东西xī(短语:指方向)xi (词: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兄弟dì(短语:指哥和弟)di (词:指弟弟或称呼别人)
3、看意义有没有整体性
词的意义具有稳固性和整体性,因为它已在长期使用中逐步凝固了。
所以一个词的意义往往不等于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
如:黄瓜≠黄色的瓜铁路≠铁板路(所以“黄瓜”、“铁路”是词。
)
而短语是临时组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它的意义就是各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
不同的物质仍保持着自己的特性,可分离,意义不改变,意义不具有整体性。
如:“开灯”、“石路”、“大雨”就是短语。
4、看能不能扩展
由于词具有整体意义和凝固性,故在结构上不可再插入其它成分。
而短语的组合具有临时性,内部结构松散,当中可以插入其它成分。
这种判断词与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又叫插入法。
如:老虎×老的虎
老人√老的人
“老虎”插入别的成分以后,意思改变了,因为老虎可以有小老虎、大老虎,不是指“老的虎”。
所以“老虎”不能进行扩展,是词。
“老人”可以插入别的成分,且插入以后,意思基本不变,所以“老人”是短语。
运用扩展法,应注意有以下限制:
A、短语扩展之后意义不能产生明显的改变,若意义发生改变的是词。
如:马路≠马之路故“马路”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