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2320系统工程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背景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步骤,以及了解系统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1.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性的研究和分析,以确定该系统所需达到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对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分析,了解如何进行系统分析。

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指根据已确定的系统要求,制定出满足这些要求的具体方案。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根据前一步骤中所得到的结果,设计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

3. 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是指按照已经确定好的方案进行软件编写、硬件组装等操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来开发电子商务网站。

4.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指对已经开发好的软件或硬件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是否符合之前制定好的要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测试,并记录下测试结果。

5. 系统运维系统运维是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运维。

三、实验步骤1. 系统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该网站的用户群体、功能需求、性能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并制定出相应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2. 系统设计根据前一步骤中所得到的结果,我们需要设计出一个满足要求的电子商务网站。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网站的整体架构、界面设计、数据存储等方面。

3. 系统开发在完成了系统设计后,我们需要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来开发电子商务网站。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且要保证代码质量。

4. 系统测试完成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模拟实际用户操作,并记录下测试结果。

5. 系统运维最后,在电子商务网站投入使用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运维工作。

《系统工程》综合性实验

《系统工程》综合性实验
《系统工程》综合性实验 系统工程》
信息学院
杨振刚
一、实验项目名称
系统分析与评价综合实验 ——对×××的分析与评价 对×××的分析与评价
注意:副标题根据各组的选题而异。 注意:副标题根据各组的选题而异。
二、实验目的
本综合性实验将从某个系统问题出发, 本综合性实验将从某个系统问题出发 , 学习收集问题相关背景资料, 学习收集问题相关背景资料 , 掌握系统 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问题(或方案 ) 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问题 ( 或方案) 的有效评价。 的有效评价。
三、实验方法
1)调查研究及资料收集; )调查研究及资料收集; 2)分析系统问题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系统问题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系统工程方法确定各指标重要度; 利用系统工程方法确定各指标重要度; 3)基于评价方法,进行问题(或方案)评价; )基于评价方法,进行问题(或方案)评价; 4)提出问题完善(或方案实施)的建议或措施。 )提出问题完善(或方案实施)的建议或措施。
四、实验设备及软件
1、设备 、 多媒体计算机 2、软件 、 1)Excel ) 2)Word ) (中间数据计算及表格处理) 中间数据计算及表格处理) (字处理) 字处理)
3)其它图形软件工:用标准的封面。 )封面要求:用标准的封面。 (2)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 1)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2)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3)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4)分析与评价过程及结果;//重点描述 )分析与评价过程及结果; 重点描述 5)参考文献及小组成员分工说明。 )参考文献及小组成员分工说明。 (3)实验报告提交要求 ) 每组提交综合性实验报告一份( 每组提交综合性实验报告一份(包括电子版 与打印签名版),由课程负责人统一收取上交。 ),由课程负责人统一收取上交 与打印签名版),由课程负责人统一收取上交。

最新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最新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最新系统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系统工程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系统工程理论的理解,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系统工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系统需求分析- 收集用户需求- 确定系统功能- 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2. 系统设计- 制定系统架构- 设计系统模块- 确定接口规范3. 系统实施- 编码实现系统模块- 集成各模块- 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4. 系统评估- 性能测试- 用户验收测试- 编写测试报告5. 系统维护与优化- 收集用户反馈- 进行系统维护- 优化系统性能三、实验方法1. 采用结构化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确保系统结构清晰、模块化。

2. 利用UML工具绘制系统架构图和模块图,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关系。

3.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

4. 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质量。

5. 通过定期维护和更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步骤1. 需求分析阶段- 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收集详细需求。

- 分析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2. 系统设计阶段- 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系统架构。

- 划分系统模块,并设计各模块的接口和数据流。

3. 系统实施阶段- 按照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实现各个模块。

- 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模块功能正确无误。

- 集成各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整体运行稳定。

4. 系统评估阶段- 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响应时间、处理能力等。

- 邀请用户参与验收测试,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

- 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记录系统性能和存在的问题。

5. 系统维护与优化阶段- 根据用户反馈,定期进行系统维护。

- 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找出瓶颈并进行优化。

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系统在性能测试中表现良好,用户验收测试中得到了积极反馈。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第一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前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的工程学科。

随着信息系统概念及应用的发展,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是复杂的社会过程,系统观点是系统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科学的开发过程和规范的项目管理要比开发技术本身更为重要,严格遵循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论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率,显著减少系统开发和维护中的问题。

按该课程的特点,实验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的两大方法学的专题训练,即结构化(生命周期学)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项目,要求学生利用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该项目的开发。

因此设置四个实验项目,从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系统分析过程,系统设计过程,到文档的整理和完善,覆盖软件开发的主要过程,此外又引入我国国家《计算机开发规范》,以规范技术文档的书写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实验训练,达到如下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原理,提高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熟悉和基本掌握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开发的过程,文档资料的编写格式及规范,全面领会和贯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目录实验一: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1 实验二:系统分析过程----------------------------1 实验三:系统设计过程----------------------------2 实验四:系统文档整理----------------------------3附录一:--------------5 附录二:--------------6 附录三:--------------11实验一: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性一、目的与任务目的:确定课题,组织组员,合理分工,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培养团队精神。

系统工程 上机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 上机实验报告

层次分析法(AHP)上机报告一、实验名称:层次分析法(AHP)上机报告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思想、学会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实施步骤、应用要点以及其检验过程,学会如何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三、实验内容:内蒙古包头市打算在黄江上建设公路交通系统,提出了三个建设方案:桥梁P1;隧道P2;渡船P3。

对方案的评价有11个指标,请用层次分析法对三个方案作评价。

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方案的描述:桥梁P1:投资较大,维护费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较好,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小,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小;居民的搬迁较多。

隧道P2:投资大,维护费较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好,对河流航运的无影响,对河流中的生态无影响;居民的搬迁多。

渡船P3:投资低,维护费高;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差,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大,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较大;居民的搬迁少。

四、实验过程:①分析该公路交通系统的集合及相关关系,用结构分析法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②确定评价基准或判断标度。

③从最上层要素开始,依次以最上层要素为依据,对下一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

a.先以第一层要素为依据,对第二层要素建立判断矩阵如下表。

b.以第二层要素为依据,对第三层要素建立判断矩阵。

由于此时有十一个准则,故有十一个判断矩阵。

如下列各表: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一 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二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三 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四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五 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六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七 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八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九 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十第二层对第三层判断矩阵十一④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要素的优先级向量以及在此进行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a. 首先计算各判断矩阵中各要素的优先级向量,以判断矩阵十一为例。

由于此时判断矩阵为3×3矩阵,则首先计算各行元素乘积的3次根:5503.01*)2/1(*)3/1(12*1*)2/1(8171.13*2*1333===b. 其次,将上述计算结果正交化,即先将上述个数相加,再除以每个数, 就得到了表十一中各要素的优先级向量向量:1634.08674.3/5503.02970.08674.3/15396.03674.3/8171.13674.35503.018171.1====++故:方便性为准则时,桥梁、隧道、渡船的优先基向量为:(0.5396,0.2970,0.1634)。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验指导书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学院2006.9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验的地位、作用 (3)(二)实验开设对象 (3)(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3)(四)指导教师 (4)(五)实验设备配置 (4)(六)考核与报告 (4)实验一采用Microsoft Project 2003进行项目管理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内容 (5)(三)实验指导 (6)(四)实验报告要求 (8)实验二采用PowerDesigner进行过程建模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内容 (9)(三)实验指导 (10)(四)实验报告要求 (12)实验三采用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建模 (13)(一)实验目的 (13)(二)实验内容 (13)(三)实验指导 (13)(四)实验报告要求 (16)实验四采用UML进行面向对象建模 (17)(一)实验目的 (17)(二)实验内容 (17)(三)实验指导 (17)(四)实验报告要求 (18)前言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实验学时:共16学时(一)实验的地位、作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程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计算机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训练;重点掌握信息系统分析、开发的基本方法与工具;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开设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学生,实验为必修内容。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能力的理论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它是核心课程。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827安全系统工程参考书目

827安全系统工程参考书目

827安全系统工程参考书目
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信息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环境安全等。

该学科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结合风险评估、事故树分析和故障树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人类社会的安全水平。

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包括系统工程方法、风险评估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和故障树分析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强调从整体上认识和处理安全问题,将安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和优化;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事故树分析方法和故障树分析方法则是安全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事故的根源和关键因素。

安全系统工程在各领域的应用包括信息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环境安全等。

信息安全领域主要研究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生产安全领域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交通安全领域重点研究道路交通、铁路交通和航空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领域则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安全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安全系统工程将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dl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dl

xxxxxxx大学系统工程上机实验报告院系:班级:学号:姓名:系统动力实验实验一:一阶正反馈(简单人口问题)实验步骤:点击SE软件—输入密码Xy—进入软件的主界面。

在软件的主界面中点击—仿真分析—编辑文件;在编辑文件菜单中,按住shift+enter可以查看当前可以编辑的文件;在这里,我们新建个文件,文件名为11,作为实验一;回车,进入文件的编辑界面;输入如下代码:实验一系统SD程序:L P.K=P.J+DT*PR1.JKN P=100R PR1.KL=C1*P.KC C1=0.02GRAPH PPRINT PSPEC LENGTH=100SPEC TIME=OSPEC PRTPER=1按esc—fill—save保存文件—exit退出编辑界面。

回到主界面-选择编译文件—输入文件名123-回车-等待软件反应;输出文件—输出图形即可。

输出图形为:实验二:一阶负反馈(简单库存控制)实验步骤同实验一。

其系统SD程序:L I.K=I.J+DT*R1.JKN I=I0C IO=1000R R1.KL=D.K/ZA D.K=Y-I.KC Z=5C Y=6000GRAPH IPRINT ISPEC LENGTH=10SPEC TIME=0SPEC PRTPER=1输出图形为:实验三:二阶负反馈系统实验步骤同一。

其系统SD程序:L G.K=G.J+DT*(R1.JK-R2.JK)N G=10000R R1.KL=D.K/ZA D.K=Y-I.KC Z=5C Y=6000R R2.KL=G.K/WC W=10L I.K=I.J+DT*R2.JKN I=I0C IO=1000GRAPH GGRAPH IPRINT GPRINT ISPEC LENGTH=100SPEC TIME=OSPEC PRTPER=1输出图形为:实验四: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人数(S和T)是按一定的比例而相互增长的。

已知某高校现有本科生10000名,且每年以SR的幅度增加,每一名教师可引起增加本科生的速率是1人/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系统工程》
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交通运输
物流管理
课程代码: 8802320 学时: 4 学分:
编写单位: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编写人:张学尽
审核人:黎青松
审批人:孙仁云
实验名称系统建模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实验目的:
根据系统工程案例构建系统模型,使学生得到系统建模的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任务
西华大学为提高教学水平,构建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由上课学生对授课教师作出评价。

其评价指标主要有12项:
1、老师对教学很有热情
2、老师的表达很清楚
3、老师乐意与我们交流
4、老师鼓励我们独立思考
5、老师对讲授内容及相关领域熟悉
6、这门课教学组织好
7、老师对布置的任务给予必要的反馈 8、我基本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9、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0、总的说来,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感到满意
11、课程选用的教材很合适 12、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很恰当
相关专家运用两两比较方法,对评价指标两两比较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A=
U1 U2 U3 U4 U5 U6 U7 U8 U9 U10 U11 U12 U1 1 1/5 1/2 1/4 1/10 1/5 2 1/3 1/5 1/5 2 2 U2 5 1 4 2 1/6 1 6 3 1 1 6 6 U3 2 1/4 1 1/3 1/9 1/4 3 1/2 1/4 1/4 3 3 U4 4 1/2 3 1 1/7 1/2 5 2 1/2 1/2 5 5 U5 10 6 9 7 1 6 11 8 6 6 11 11 U6 5 1 4 2 1/6 1 6 3 1 1 6 6 U7 1/2 1/6 1/3 1/5 1/111/6 1 1/4 1/6 1/6 1 1 U8 3 1/3 2 1/2 1/81/3 4 1 1/3 1/3 4 4 U9 5 1 4 2 1/6 1 6 3 1 1 6 6 U10 5 1 4 2 1/6 1 6 3 1 1 6 6 U11 1/2 1/6 1/3 1/5 1/111/6 1 1/4 1/6 1/6 1 1 U12 1/2 1/6 1/3 1/5 1/111/6 1 1/4 1/6 1/6 1 1
学生对其指标的评价等级主要有5项:
1、优秀;
2、良好;
3、中等;
4、一般;
5、不合格现有一个教学班,有62为同学,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情况见表2。

表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
要求:
运用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完成以下工作:
1、运用两两比较方法,建立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求解模型;
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1、两两比较方法运用程序
(1)设定比较标准
因素U i比因素U j 极重要记为:9 很重要记为:7 重要记为: 5 稍重要记为: 3 同等重要记为: 1 稍次要记为:1/3 次要记为:1/5 很次要记为:1/7 极次要记为:1/9
(2)构建比较矩阵A
A=
U 1 U 2 … U n U 1 a 11 a 12 … a 1n
U 2 a 21 a 22 … a 2n … … … … … U n
a n 1
a n 2

a n n
比较矩阵的性质: ① a ij >0; ② a ij =1 ; ③ a ij =1/ a jij ;
(3)权重系数的近似算法——“和”法
①对比较矩阵A 按列规范化
n j i a
a b n
i ij
ij
ij ,,2,1,1
⋅⋅⋅==
∑=
②按行相加,得和数i c
∑==
n
j ij
i b
c 1
③再按列规范化,即得权重系数i w
∑==
n
i i
i
i b
b w 1
(4)一致性检验
①计算对比较矩阵A 的最大特征根max λ
()∑==
n
i i
i
w AW n
1
max 1
λ
②计算一致性指标CI
1
max --=
n n
CI λ
③计算一致性比率CR
RI
CI CR =
④决定是否接受比较矩阵的判断及求得的权重系数
若CR<0.1,接受;
否则,对比较矩阵A 加以调整,重新计算
2、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运用程序
(1)确定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集合U
U ={u i } i =1,2, …,n
(2)确定评价等级V
V ={v j } j =1,2, …,m
(3)构建评价系统关于各评价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
()
m
n ij
r R ⨯=
(4)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行向量W
W =(w i ) i =1,2, …,n
(5)作出综合评价向量B
B =W •R =(b j ) j =1,2, …,m
其中B =W •R 为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
若11
≠∑=m
j j b ,则对其归一化
(6)得出结论
若b max =max{b 1, b 2 , …, b m }=b j ,则被评价对象对应评价等级v j 。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掌握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的属性设置
2、 掌握Microsoft Excel 的函数功能 五、思考题
可否运用其他专业建模软件建模
六、其他
1、每个学生需提交纸质实验报告和电子文档两类资料,其中: (1)纸质实验报告
纸质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应详细记录建模的思路、过程
(2)电子文档
每个学生需将所提交的电子文档整理为一个文件夹,其类包括实验报告电子文档和Excel模型两类资料,格式如下:
2、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0分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