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 结合 治疗指南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慢性伤口是指伤口愈合困难,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伤口。
慢性伤口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旨在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患者痛苦。
近年来,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
新进展包括了伤口清洁和湿润疗法。
传统的伤口清洁方法是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但研究发现,使用含氯己定的清洁剂清洗伤口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坏死组织和细菌,提高伤口愈合速度。
湿润疗法也被证实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湿润环境可以保持伤口表面的水分,预防干燥和结痂,同时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温度和pH值,加速新生肌肤的形成。
慢性伤口护理中的给药方式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使用外用药膏或药水涂抹在伤口表面,但这种方式存在着药物无法充分渗透到伤口底部的问题。
最近,一种名为纳米胶束的给药系统被引入慢性伤口护理中。
纳米胶束是由磷脂、聚合物和药物组成的微小颗粒,可以在伤口表面形成稳定的药物释放系统,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并渗透到伤口底部,提高疗效。
创面覆盖材料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伤口覆盖材料主要是绷带和敷料,但这些材料存在着吸水性不够好、易堆积细菌和易伤害新生肉芽组织等问题。
最近,石墨烯被应用到慢性伤口护理中。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研究发现,使用石墨烯覆盖慢性伤口表面可以提高伤口愈合速度,并且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吸收和释放水分的能力,减少了伤口周围的湿疹和肿胀。
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教育和管理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慢性伤口护理教育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或手册教学,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时间和地点限制,难以达到全面的教育效果。
最近,一些新的教育工具被引入慢性伤口护理中,如电子学习模块和手机应用程序。
这些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慢性伤口护理的管理也得到了重视。
通过建立慢性伤口护理团队和制定标准化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1]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1]](https://img.taocdn.com/s3/m/936ac3e9f121dd36a32d82a1.png)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
•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 白)的基因表达下调 ;
• 二、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
•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 影响;
• 2、把皮肤的连续性作为标准,依解剖深度 分为:浅层、半层、全层及皮肤以下深层 组织溃疡;
• 3、欧洲RYB分类法:将2期或延期愈合的 开放创面,按组织形态区分为红、黄、黑 和混合型创面,不仅形象,而且反映了创 面组织成分的现有状态;
压力性溃疡
• 压力性溃疡:由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或这些因素的结合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的局部区域受损所致的溃疡(如褥疮)。 它是皮肤及其皮下结构以及组织层不同程 度的复合性损伤。其范围从皮肤红斑到肌 肉和其下的骨组织损伤。
• 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 合,也无愈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 ,它有赖于创面大小、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 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 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
流行病学研究
• 在中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5%~3 .0%,主要为创伤感染(67.5%)、压迫性溃疡(9.2 %)、静脉性溃疡(6.5%)、糖尿病溃疡 (4.9%) 和 其他(11.9%);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一般原则
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病因治疗 服务于创面处理。
彻底清创! 及时闭合伤口! 适当的创基处理!
慢性创面治疗技术
• 外科清创:除了传统的锐性手术清创外,还有酶学、机械(湿、干敷 料交换,水刀)、自溶性、生物和超声清创等方式。
《常见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手术图谱》笔记

《常见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手术图谱》读书札记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本书背景及作者简介 (3)2. 本书主要内容及结构 (4)3. 本书在创面修复领域的重要性 (5)二、创面修复基础知识 (7)1. 创面修复基本概念 (8)2. 创面修复生理机制 (9)3. 创面分类及临床表现 (10)三、慢性难愈性创面类型及特点 (11)1. 糖尿病足溃疡 (12)2. 压力性溃疡 (14)3. 静脉性溃疡 (15)4. 动脉性溃疡 (16)5. 其他类型慢性难愈性创面及特点 (17)四、手术图谱详解 (18)1. 手术器械及材料介绍 (19)2. 手术步骤及操作要点 (20)3. 各类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手术图谱实例展示 (21)4. 手术注意事项及难点解析 (22)五、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4)1. 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 (25)2. 创面愈合障碍的处理方法 (26)3. 其他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28)六、术后康复与护理 (29)1. 术后康复计划制定与实施 (30)2. 创面护理技巧与注意事项 (32)3. 营养支持与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建议等话题展开论述 (33)一、书籍概述《常见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手术图谱》是一本专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手术的权威著作。
本书全面介绍了慢性创面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治疗策略,特别是手术治疗方面的内容。
本书集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导。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多种常见慢性创面的修复手术技术,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压疮、动脉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等。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创面的手术修复方法,还深入探讨了创面修复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
书中还包含大量的手术图谱和病例分析,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手术过程和技巧。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手术的全面介绍,本书帮助读者理解创面修复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掌握手术技巧和方法。
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

参 考 文 献 [1] 徐 玉莲 ,叶志弘,黄红波.医院跨科收住 患者 的风 险管理
Centered,Interdisciplinary Treatment Concept[J].Fortschritte der Neurologie—Psychiatric,2016,84(7):41卜 418. [5] 李杏敏 ,任 爱玲 ,薛晓英.医护分 开后跨科 收治病人 风险 因 素分析及 管理 [J].中国护理 管理 ,2009,9(11):57-58. 『6] 黄 亚 芳 ,马 红梅 .沟 通 流 程 标 准 化 模 式在 医 护 沟 通 中的 应 用现状 [J].全科护理 ,2016,14(14):1435—1437. [7] 宋朝晖 ,江晶 ,刘清杰 ,等.提 高跨 科 收治病人 的护理 质量 分析 [J].黑龙 江医药科 学 ,2015,38(3):157-160. [8] 陆 兰芬 ,杨 益兰.护理风 险 管理 在跨科 收 治患者 管理 中的 应用[J].现代 实用医学,2014,26(3):374-375. [9] 唐 贝,王蕊 ,常青 ,等.跨科 收治病人 常见 问颗 原 因分 析乃 对策[J].中医药管理 杂志 ,2012,20(6):579—581. [10] Kitahara M ,Kojima K K,Ohmura A.Eficacy of interdiscipli—
伤 口 … 。此 类 伤 口或 创 面 不 能 自行 缩 小 10%一15%/周 或 不 能 缩 小 50%/月 ]。 慢 性 伤 121发 病 率 为 1%一2%[ ,其 有 着 发 病 机 制复杂 、病程长 、费用 高昂等特点 ,并且 随着人 口老 龄化 的加 快. 发病率呈 明显上升趋 势。患者 原发病的治愈 以及生存质量 由于 慢性难愈合伤 口漫长 的病 程受 到严重 的影 响.同时家庭也 承受 着沉重的护理与经济负担 。少数慢性难 愈性 伤 口若发生感染扩 散 ,可 导致 脓毒症等并发症 ,严 重者可发生溃疡癌变 。对慢性难 愈合伤 口患者 的特殊护理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全身及伤 口的局 部 情 况 进 行 ,其 延 续 护 理 的 过 程 对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的 自我 护 理 能
慢性难愈创面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血竭、 三七 、 当归 、 大黄 、 理论为指导 , 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 接通电动负压吸引器及 冲洗管 ; 持 疡宁纱条( 生的蒸汽 ,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 续 负压 吸引7 天后去除泡沫材料 。 黄柏 、 紫草 、 儿茶 、 植物油 ) 治疗下 治疗组2 5 例创面先以 疗 目的一种 中医外治疗法 。王建 中药熏洗及威通技术应用 1 次为 1 肢慢性溃疡。 春等 [ 用渴疽洗方 ( 由大黄 、 乌 个治疗周期 。结果 1 2 例患者 , 均痊 生理盐水洗净 ,以0 . 5 %碘伏消毒 , 盖干净敷 梅、 五倍子等组成 ) 足浴治疗糖尿 愈 , 应用周期最短为2 个周期 , 最长 再外敷复方溃疡 宁纱条 , 个周期 , 平均3 个周期 。刘春梅 料包扎 , 每天1 次。 对照组2 5 例清洗 病 足筋疽 型6 O 例 。先熏后浸泡患 为5 足, 每次浸泡2 0 — 3 0 m i n , 中药足浴 等[ M ] 对3 例患者5 处压疮采用中药 创面方法同治疗组 , 在患处覆以适 黄连 、 黄芩 、 黄柏 、 大黄、 丹参 ) 熏 当大小 的双层无菌纱布 , 用贝复济 后行局部换 药 , 适 当剪 除部分坏 ( 死组织后包扎创面 , 每天1 次。结 洗加湿敷治疗。 患者需裸露出治疗 药液充分均匀喷湿纱布 , 每天1 次。 结 果治 疗组 溃 疡 多在 1 2 1 8 d 愈 果治愈3 7 例, 好转1 8 例, 无效5 例, 部位 , 卧于 凹槽 上 , 使 药液蒸 汽直 总有效率 为9 1 . 7 %。张宝丽等 [ 0 】 接 向疮 面及周 围皮肤 熏蒸 ,熏蒸 合 , 对照组溃疡创面上皮 肉芽组织
2023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治疗概要

2023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治疗概要
熊元;曹发奇;刘梦非;周武;米博斌;夏天;刘国辉
【期刊名称】《临床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32)1
【摘要】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refractory wound,CRW)是指经过规范系统治疗后未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结构和功能上完全修复的创面,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染、糖尿病、缺血和炎症等。
常规的创面治疗方法包括创面清洁、抗感染、缺血管理、炎症控制和营养支持,但对于CRW,治疗显得更为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首先,感染是影响CRW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糖尿病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损害,影响创面愈合,是引发CRW的常见原因之一。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熊元;曹发奇;刘梦非;周武;米博斌;夏天;刘国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及愈合率
2.微氧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在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3.负压创面治疗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积极寻求降低治疗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管理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增强信心与自我效能
通过成功案例分享、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计划等方式,增强 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家属参与及沟通技巧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创面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 识,使家属能够成为患者的有力支持者。
家属沟通
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心理状态,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治疗
止血措施
对于活动性出血点,应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如电凝、结扎或填塞 止血等。
植皮术和皮瓣移植术应用
创面评估
根据创面大小、深度、部位和周围皮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 皮或皮瓣移植方法。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操作
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手术操作,确保移植组织的成活和创面的良好愈合 。
治疗配合教育
向患者说明治疗计划、药物使用、创面护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支持策略探讨
焦虑与抑郁情绪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采取倾听、 安慰、鼓励等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疼痛管理
教授患者疼痛自我评估方法,提供疼痛缓解技巧,如深呼 吸、放松训练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创面分类标准
急性创面
由外伤或手术等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通常在短时间 内可愈合。
慢性创面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I. 综述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正常愈合状态的创面,通常超过23个月。
这类伤口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疼痛、瘢痕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新型敷料、生物材料、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常见原因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正常治疗和护理措施下,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周,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
这类创面通常由于感染、糖尿病足、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进程。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会导致创面炎症反应加重,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创面愈合。
缺血缺氧: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过程。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足部溃疡、感染难以愈合。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放疗、化疗等药物或患有某些免疫性疾病,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愈合过程。
外伤:严重的外伤创伤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严重,创面面积大、深度深,使得创面愈合难度增加。
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放射治疗后遗症、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
当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创面愈合机制复杂: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如炎症、感染、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创面的愈合过程变得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需要深入研究创面愈合的各种机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生物敷料、物理疗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一般原则
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病因治疗 服务于创面处理。
彻底清创! 及时闭合伤口! 适当的创基处理!
慢性创面治疗技术
• 外科清创:除了传统的锐性手术清创外,还有酶学、机械(湿、干敷 料交换,水刀)、自溶性、生物和超声清创等方式。
• 贝卡普勒明(由重组人PDGF构成) 和水凝胶的应用,具有促进伤口更 快愈合的能力。
保护创面,同时创面渗液可被敷料吸收,引流较充分。
• 暴露疗法:将创面暴露于干热空气中,使创面的渗液及坏死组织干燥成痂,以
暂时保护创面。
• 半暴露疗法:用单层的药液或薄油纱布粘附于创面,任其暴露变干,以保护
供皮区。
• 湿敷:可使创面上的脓液、脓痂、坏死组织等得以引流与清除,多用于肉芽创面
植皮前准备,也可加速脱痂而用于促进焦痂分离。
静脉性溃疡
• 慢性静脉性溃疡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严重和最难治 的并发症。
• 流行病学:人群总发病率约为 0.4 %~1.3 %,该病与远端 静脉高压有关。 全球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为0.86% ,其中0.48%会发生溃疡。
• 血流动力学机制:静脉返流、静脉回流阻塞、小腿肌泵功 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保守或药物治疗:
1.全身用药 :舒洛地特、己酮可可碱、类黄酮片段; 2.局部用药:局部使用 XIII因子; 3.加压疗法! 4.小腿肌肉锻炼。
外科治疗:
1.硬化剂注射治疗:主要是针对浅静脉曲张的局部治疗,适用于小腿部曲张浅静脉的 注射闭塞。
2.浅静脉手术:是治疗静脉性溃疡最基本的手段。常用方法有隐静脉结扎、抽剥,电 凝法,激光或射频腔内闭塞等。
3.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 :是针对深静脉返流的手术 ,目的是降低因下肢深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引起 的静脉高压。
4.交通静脉结扎手术 :是针对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目的是阻断交通静脉内的异 常返流。
5.皮肤移植 :对于复发和较大的静脉性溃疡,游离皮瓣移植则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治疗:封闭负压引流、电刺激。
• 四、创面愈合调控的网络发生障碍。
创面修复的主要过程
创面愈合的分期
• 炎症期:机体组织受创后即启动细胞和血 管反应,以清除创面失活组织和外源性物 质,再进入到组织愈合和再生阶段。主要 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 1.局部血管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伤后20min最为明显); 2.由创面产生的特异性趋化因子所致的 白细胞浸润。
压力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学
• 皮肤血流堵塞,随后由于突然的缺血血管 床的再灌注导致组织损伤;
•由于使用暴力和牵拉力量导致微动脉内皮 细胞和微循环损伤;
• 由于外部长时间的压力导致血管的直接堵
压力性溃疡——褥疮
• 压力是形成褥疮的必要条件。住院患者中褥疮的发生率为9%。
• 褥疮的分级
1 皮肤完整,解除压力后红斑>1小时 2 水疱或其他真皮断裂,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3 皮下组织破坏到肌肉,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4 包括骨或关节,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压力性溃疡
• 压力性溃疡:由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或这些因素的结合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的局部区域受损所致的溃疡(如褥疮)。 它是皮肤及其皮下结构以及组织层不同程 度的复合性损伤。其范围从皮肤红斑到肌 肉和其下的骨组织损伤。
• 国外文献报道,在急性病区的发生率在0.4
压力性溃疡的美国AHCPR和欧洲EPUAP的分类
慢性创面的病因学
难愈合创面的分类
• 1、根据溃疡污染程度分:清洁、污染、感 染的溃疡创面;
• 2、把皮肤的连续性作为标准,依解剖深度 分为:浅层、半层、全层及皮肤以下深层 组织溃疡;
• 3、欧洲RYB分类法:将2期或延期愈合的 开放创面,按组织形态区分为红、黄、黑 和混合型创面,不仅形象,而且反映了创 面组织成分的现有状态;
3级,深部溃疡伴有骨髓炎或脓肿形
4级,湿性或干性坏疽可能有蜂窝织
糖尿病足治疗原则
• 1.全身治疗:控制血糖,消除危险因素;控 制感染。
• 2.局部治疗:减压、制动、治疗局部缺血; • 3.外科治疗:通过创面准备和局部处理,去
除胼胝,改善创面或溃疡 的情况;必要 时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 • 4.其他:封闭负压引流、高压氧疗法、生长
• 皮肤创面表浅,作为暴露性的组织,便于基因治疗的操作 ,目前是最适合进行基因治疗的靶器官。
干细胞治疗
• 目前,自体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经过再动员进行扩增后治疗下肢缺血性糖 尿病足溃疡,已可在溃疡创面的周围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
创面处理方法
• 包扎疗法:用灭菌吸水的厚敷料(内层敷料可用油质抗菌纱布)包扎创面,以
• 发生人群方面,由创伤所致的慢性创面患者以20 ~50岁的中青年为主,糖尿病足、压迫性和静脉 性溃疡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
•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 白)的基因表达下调 ;
• 二、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
•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 影响;
糖尿病足部溃疡
• 流行病学:国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 终身足部溃疡的危险性高达15%。糖尿病 足住院患者 中, 缺血性溃疡占20.5%,神 经性溃疡占 19.1%,混合性溃疡占 60.4% 。
糖尿病足Wagner系统分类
; 成;
0级,高危足,但无开放性创面; 1级,足部有浅表溃疡; 2级,溃疡深至肌腱或有关节囊暴露
• 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生长因子、锌制剂、肝素 。
• 促进脱痂的药物:酶类制剂和中药制剂等。
谢谢!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人不患贪,只要贫而有志。
慢性难愈合创面
糖尿病足
褥疮
静脉性溃疡
主要内容
1.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介绍 2.压力性溃疡 3.糖尿病足溃疡 4.静脉性溃疡 5.慢性创面的治疗 6.创面的处理及用药
慢性难愈合创面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也叫慢性伤口。国际伤口 愈合学会对其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 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创面。这些创面常常延迟 愈合甚至不愈合,存在特定的病 因,如糖尿病、缺血、 压力等。
压力性溃疡之褥疮的治疗原则
• 1.解除压力:组织缺血坏死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压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长期卧 床病人需要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泡沫床、静电漂浮和充气床等的设计, 以希望将患者体重重新分布,以使躯体任一部位的压力最小化。
• 2.控制感染:局部抗生素的应用! • 3.共患疾病的控制。 • 4.手术干预:清创、皮肤移植、术后护理(防止局部过度受压、引流)。 • 5.其他:生长因子应用、电刺激、局部负压吸引、严格护理等。
• 浸浴或浸泡:将全身或局部浸于温热盐水或药液中,以彻底清洁创面,促进
创面愈合。
• 其他:高压氧治疗、电刺激等。
创面用药
• 局部抗生素的应用:磺胺嘧啶银、聚乙烯酮碘、 百多邦软膏、喹诺酮类等。
• 结痂的药物:结痂中草药,如四季青、毛冬青等 。
• 喷膜的药物:喷膜剂以有机溶剂为成膜材料,再 适当配加止痛、抗菌等药物。
。 • “生物工程替代性组织” (BAT)的产品的应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
• 适应证:静脉性、压迫性、 糖尿病性溃疡,手术及创伤 性伤口等。
• 禁忌证 : 对敷料材料过敏 、心理不能承受、急性缺血 性创面、创面凝血障碍、创 面恶性肿瘤、应用到内脏或 深部器官等。
慢性创面的基因治疗
• 慢性创面基因治疗是在基因水平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应用 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特定细胞内 ,使导人基因表达,以补充缺失或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或者抑制体内某种基因过量的表达,达到基因替代、基 因修正或基因增强的最终治疗目的。
• 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 合,也无愈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 ,它有赖于创面大小、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 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 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
流行病学研究
• 在中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5%~3 .0%,主要为创伤感染(67.5%)、压迫性溃疡(9.2 %)、静脉性溃疡(6.5%)、糖尿病溃疡 (4.9%) 和 其他(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