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慢性伤口是指伤口愈合困难,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伤口。

慢性伤口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旨在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患者痛苦。

近年来,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

新进展包括了伤口清洁和湿润疗法。

传统的伤口清洁方法是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但研究发现,使用含氯己定的清洁剂清洗伤口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坏死组织和细菌,提高伤口愈合速度。

湿润疗法也被证实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湿润环境可以保持伤口表面的水分,预防干燥和结痂,同时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温度和pH值,加速新生肌肤的形成。

慢性伤口护理中的给药方式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使用外用药膏或药水涂抹在伤口表面,但这种方式存在着药物无法充分渗透到伤口底部的问题。

最近,一种名为纳米胶束的给药系统被引入慢性伤口护理中。

纳米胶束是由磷脂、聚合物和药物组成的微小颗粒,可以在伤口表面形成稳定的药物释放系统,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并渗透到伤口底部,提高疗效。

创面覆盖材料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伤口覆盖材料主要是绷带和敷料,但这些材料存在着吸水性不够好、易堆积细菌和易伤害新生肉芽组织等问题。

最近,石墨烯被应用到慢性伤口护理中。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研究发现,使用石墨烯覆盖慢性伤口表面可以提高伤口愈合速度,并且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吸收和释放水分的能力,减少了伤口周围的湿疹和肿胀。

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教育和管理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慢性伤口护理教育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或手册教学,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时间和地点限制,难以达到全面的教育效果。

最近,一些新的教育工具被引入慢性伤口护理中,如电子学习模块和手机应用程序。

这些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慢性伤口护理的管理也得到了重视。

通过建立慢性伤口护理团队和制定标准化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足,病人易出现脚部溃疡难以愈合的情况,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应用中医药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利用中药膏药敷贴治疗、针灸和中药内服等方法。

本文将对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是以西医为主,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手术治疗等,但是随着患者的病情恶化,部分患者的溃疡难以愈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个背景下,中医药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中医疗法是一种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阴阳平衡及气血调和的治疗方法,对于糖尿病足难愈创面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中医药膏药敷贴治疗研究中医药膏药敷贴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患处敷贴中药膏药来促进创面愈合。

目前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药膏药对于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效果较好。

比如石韦等外用中药膏药,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促进创面组织的再生和愈合。

还有一些中医药膏药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伤口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创面愈合。

中医药膏药敷贴治疗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二、针灸治疗研究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刺来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于糖尿病足的难愈创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比如在足三里穴位进行针刺,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创面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在神阙穴和关元穴进行电针刺激,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创面的愈合环境,提高创面愈合的成功率。

针灸治疗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也是一种值得重视和探索的方法。

除了外用中药和针灸治疗,中药内服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服用一些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全身微循环的中药,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治愈率。

比如红花、桂枝、当归等中药,具有调节血糖、改善微循环的功效,通过内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状况,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11-15T05:51:17.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高维鹏曾航甘旭东布艳军[导读]高维鹏曾航甘旭东布艳军(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外科;云南昆明650011)【摘要】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严重,根据大量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早在2015年就突破了2亿人次,同时这个数字还在逐渐增长,老年病人的数量也随之出现增长,老年慢性创面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因为一些慢性难愈性孙损伤与溃疡普遍继发在老年疾病、糖尿病以及放射治疗中,所以导致慢性难愈性损伤与溃疡的出现几率升高,治疗难度加大,治疗疗程增长,治疗费用增高,为病人造成比较重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疾病谱出现改变,各种慢性创面的出现几率显著增多,老年慢性创面的共同特点为病程时间较长,基础疾病较多,创面各异,同时创面情况非常复杂,病人的自理能力偏弱,不同点为病因不同,创面部位不同,基础性疾病不同,同时病人的经济条件不同,病人与家属的治疗预期不同,因此临床治疗老年慢性创面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老年慢性创面;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慢性创面主要是因为烧伤或是创伤等意外伤害引起,没有按照伤口正常病理生理过程,在预计时间之内创面得以愈合,最近几年以来,由于老年性疾病导致的包含长时间卧床引发压迫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和下肢循环障碍引发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的出现几率不断升高,临床治疗工作也获得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1]。

老年病人的基础代谢非常缓慢,组织的修复能力明显低于青壮年,同时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导致慢性创面的病程时间延长,治疗难度增加,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依从性可以帮助创面处置效果,老年人,尤其是慢性创面病人,心理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不良的心理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到的创面愈合效果。

1 老年慢性创面目前救治工作具有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慢性创面修复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缺少相对应的临床专科,所以病人通常被皮肤科、内分泌科、骨科以及烧伤科等科室收治,因为缺少专科进行救治,导致病人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创面治疗,引发治疗周期出现延长,临床治疗费用出现增加,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此外现在各种可以帮助创面愈合的新治疗措施不断出现,但是对于创面修复医护工作人员来说,部分人员并未深入了解治疗新方法,或是认识不统一,造成使用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所以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创建创面修复指南,大力推广创面修复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2]。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发布时间:2023-06-19T02:40:57.8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赵茜[导读]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前海人寿广西医院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VSD封闭负压吸引术;难愈创面;治疗;护理进展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临床深部引流重要措施,最初由上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学者提出,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反馈。

于1994年率先引入到我国,作为临床常用辅助引流手段,在急慢性复杂创面应用中取得较好疗效反馈[1]。

考虑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独特治疗理念,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护理依赖性较大,完善临床护理模式,对提高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疗效具有重要影响[2]。

1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概念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主要操作原理是借助高分子泡沫材料,在难愈创面与负压引流装置之间承担中介,因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较强可塑性,可分担高负压引流,促使其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上,到达引流区各个区域,隔绝外界细菌侵袭,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发生,稳定负压状态[3]。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临床应用优势明显,无需每日换药,可减轻换药期间患者疼痛,有效降低护理负担;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可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避免耐药情况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4-6]。

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反馈,已成为当前阶段创面管理主要措施[7]。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进展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进展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进展作者:杜晓琳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8期[摘要]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病程比较漫长。

在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生理痛苦,也会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

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目前我国医学界对于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绩。

但是并没有确定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机制,在治疗上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因此。

本文通过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Q9析。

研究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发病机制;生理;心理[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2096-5249(2019)14-270-02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各种原因形成的溃疡,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仍旧没有愈合以及愈合倾向,因此被称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

患者的皮肤组织出现了缺损,因此无法正常有规律的进行修复,导致创伤久久无法愈合。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并且会伴有其他的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偏瘫,高血糖等疾病,病理机制比较复杂,治疗难度比较大,并且需要长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因此,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已经成为目前医学界的重点与难点。

本研究就这一问题,探讨了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特点,希望能够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帮助。

1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特点我国在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研究起步较早。

而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类疾病在治疗上非常棘手,并且占用了过多的医疗资源,给患者家属,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足,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就是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类疾病中的典型。

1.1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继发于糖尿病或是其他因素(感染,烧伤,擦伤等),患者的皮肤以及深层组织出现缺损,创面难以愈合。

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合并其他疾病,病情发展后,便形成了糖尿病足,难以愈合,为了挽留患者生命,临床上会截取患者的患肢,保住患者的生命。

关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关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关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

通俗的讲,就是高血糖对皮肤的任何损伤都叫做“糖尿病创面难愈”。

对于患者最直观、威胁最大且最难以治疗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

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上。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治疗;研究进展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觉功能下降,患者往往无法及时意识到创面难愈部的疼痛,伤口逐渐溃烂,甚至会有截肢的风险。

一、糖尿病创面难愈原因糖尿病创面难愈的根源在于高血糖,但是启动因素、进展因素、恶化因素既和糖尿病有关,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了解这些因素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关键。

先说启动因素:糖尿病创面难愈绝大多数开始于创面难愈部的损伤,而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微小的创面难愈部损伤患者往往不易察觉,因此常常错过了治疗的第一时机。

由于损伤的存在,细菌开始从伤口侵入组织。

细菌享受着组织内高糖的供养,繁殖迅速、扩张肆虐,这就是糖尿病创面难愈溃疡和感染进展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创面难愈的恶化除了上述原因导致细菌感染加重外,糖尿病血管病变和动脉狭窄所造成的组织血供减少、缺血缺氧、清除细菌能力下降是造成溃疡不愈合、感染扩散或加重的重要原因。

造成皮肤感觉功能下降的根源,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因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而导致相关的创面难愈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者有截肢的危险。

它在早期仅出现创面难愈部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或色素沉着,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而导致肢端感觉异常。

二、糖尿病创面难愈高危人群(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患者;(2)血糖控制不佳患者;(3)有神经病变症状患者,如下肢麻、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4)有血管病变症状患者,如走路时走一段路必须休息一下,才能接着往下走、双脚发凉、皮肤苍白或青紫等;(5)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6)合并肾脏、眼底病变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视力减退等;(7)创面难愈部畸形患者,如出现鹰爪趾、榔头趾、关节僵直、踇外翻等;(8)创面难愈部出现坚硬、干燥的胼胝(老茧)患者;(9)以往有截肢病史患者。

难愈创面治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现状论文

难愈创面治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现状论文

难愈创面治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摘要】慢性难愈创面形成机制复杂,治疗困难。

随着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新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此种情况有所改观。

本文重点论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各种难愈创面的表达变化,及vegf在治疗难愈创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难愈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难愈创面是指由于各种致伤因素所导致的未能按预期愈合的创面组织,此种现象多发生在接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激素治疗、大面积烧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在临床治疗方面始终是个难题。

难愈创面愈合需要多种细胞及组织来参与,其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转移、炎性改变及重塑创面等环节[1]。

有研究发现,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分化、趋化、增殖,最终使创面愈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的生成中最强的调控因素,在新生血管的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它能为新生血管的生成提供营养物质、组织需氧及生物活性物质,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vegf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管内皮的迁移及增殖,能够促使心血管的形成,为创面提供血液,促进创面的愈合。

本文中笔者对难愈创面治疗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

1vegf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功能:①延长内皮细胞寿命:并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繁殖的能力,降低细胞的蜕变及凋亡[3]。

在细胞外vegf能促进内皮细胞分化、迁移及生长,在细胞内能促进血管生成;vegf还能短暂地激活细胞上的磷脂酶c、诱导ca2+离子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②增强血管的通透性:vegf通过促进前列环素和血管内皮细胞no的合成来增强血管的通透性[4]。

vegf结合flt1发挥增强血管通透性的效果要比组胺的作用强5万多倍,且其作用短暂、快速,不会发生肥大细胞的颗粒的减少,也不受抗组胺药物的影响。

③促进血管生成:vegf可以升高内皮细胞的钙浓度,使其在短时间内升高、分裂及变性,加速降解基底膜,调控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促进血管的重构,还能促进内皮细胞合成大量的蛋白水解酶,通过上述作用促进血管的生成[9]。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I. 综述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正常愈合状态的创面,通常超过23个月。

这类伤口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疼痛、瘢痕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新型敷料、生物材料、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常见原因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正常治疗和护理措施下,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周,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

这类创面通常由于感染、糖尿病足、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进程。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会导致创面炎症反应加重,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创面愈合。

缺血缺氧: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过程。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足部溃疡、感染难以愈合。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放疗、化疗等药物或患有某些免疫性疾病,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愈合过程。

外伤:严重的外伤创伤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严重,创面面积大、深度深,使得创面愈合难度增加。

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放射治疗后遗症、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

当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创面愈合机制复杂: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如炎症、感染、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创面的愈合过程变得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需要深入研究创面愈合的各种机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生物敷料、物理疗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难 愈性 创 面 的形 成机 制复 杂 , 本 文着 重从 细胞 因子 、 基质金属蛋 白酶 ( MMP s ) 、 一氧化氮 ( N O ) 、 活性 氧 、 细 菌生物 膜 和伤 口电场几 个方 面进行综 述 。 2 . 1 细胞 因子 细胞 因子 主要 是 由免疫细胞 、 血 小 板、 组织 细胞 等分 泌 , 通 过 与细胞特 异 的膜 受体结 合
G u a n g G u i l i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 A b s t r a c t ] C h r o n i c w o u n d h a s v e r y c o m p l i c a t e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i s d i ic f u l t t o t r e a t . I n p a r t i c u l a r , c h r o n i c
[ 摘要] 慢性难 愈性创面治愈难且 常伴 随功能的丧失 , 极大地降低了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 加 重 了患者 的医 疗负担 , 是创面修复领域 亟待 解决 的难题 。近年来 , 随着基础研究 的不断深入 以及新 的治疗措施 的应用和成 熟, 慢性难 愈性创面 的治 疗水平逐步提高 。该文就慢 性难愈性创面 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 关键词 】 创 面修 复 ; 慢性难愈 性创面 ; 细胞 因子 ; 干细胞 ; 基因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6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8 0 6 ( 2 0 1 3 ) 0 9— 0 9 1 7— 0 4
要包 括炎 症反应 、 细胞增殖、 组织重塑三个阶段, 各 阶段 相互 交叉 、 相互 影 响 , 炎 症介 质 、 修 复细胞 、 细胞 外基 质及 生物 学信 号等 高度 协调 参 与创 面修 复 。
1 慢性 难愈性 创面 的定 义及 成 因
2 慢性 难愈性创 面 的形成 机 制
介导细胞与细胞 间或细胞与基质问的相互作用参与
创 面修 复 。
慢 性 难愈性 创 面是指 创 面在 各种 内外 因素 作 用
强( 1 9 8 4一) , 男,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医学整形 。E — m a i l : l i u q i a n g h o @1 6 3 . c 0 珈
通讯作者 :邵家松( 1 9 6 7一) , 男, 医学硕士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教授 , 主任医师 , 研 究方 向 : 整形美容 。E - ma i l : s h a o l 1 2 6 @1 2 6 . c o m
中国临床新 医学
2 0 1 3年 9月
第6 卷
第9 期
・9 1 7・
慢 性 难 愈 性 创 面 的形 成 机 制及 治 疗 进 展
刘 强( 综述 ) , 邵 家松 ( 审校 )
强) ;5 4 1 0 0 1 广西 , 桂林 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 邵家松 )
作者单位 :5 4 1 0 0 4 广西 , 桂林医学院 ( 刘 作者简介 :刘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3 8 0 6 . 2 0 1 3 . 0 9 . 3 1
C h r o n i c w o u n d :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c u r r e n t t r e a t me n t s L / U Q i a n g ,S H A O J i a ・
wo u n d s o f t e n l e a d t o l o s s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a b i l i t y, i n c r e a s e p a i n a n d r e d u c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a n d c a n b e a b u r d e n o f me d i c l a c a r e . T h i s s i t u a t i o n h a s b e e n i mp r o v i n g o w i n g t o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n w o u n d h e li a n g r e s e a r c h a n d t h e c l i n i c l a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w t e c h n i q u e s .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i t s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i n c h r o n i c w o u n d .
[ K e y w o r d s ] Wo u n d h e l a i n g ; C h r o n i c w o u n d ; C y t o k i n e s ;S t e m c e i l s ; G e n e t h e r a p y
皮肤具有抵抗摩擦 、 防止散热 、 储备能量、 防止 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 内侵及抵御外来 冲击等功能 , 因此皮肤 损伤后 的创 面修复 意义 重 大 。创 面修复 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