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己双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简易负压封闭伤口治疗技术(VAC)联合普朗特液体敷料对慢性难愈性伤口应用效果研究

简易负压封闭伤口治疗技术( VAC)联合普朗特液体敷料对慢性难愈性伤口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VAC 负压技术结合普朗特液体敷料对慢性难愈性伤口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慢性难愈伤口患者3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 例,对照组实施VAC负压技术结合抗菌敷料方式治疗,观察组实施VAC 负压技术联合普朗特液体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
结果:在伤口情况方面,观察组清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VAC 负压技术结合普朗特液体敷料换药治疗可明显增大慢性伤口的愈合速度,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利于控制慢性伤口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伤口治愈率并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效果优于VAC负压技术结合抗菌敷料疗法。
关键词:VAC 负压封闭伤口治疗技术; 普朗特液体敷料;慢性难愈性伤口;0引言慢性伤口指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性因素所致的皮肤完整性及功能受损,因伤情复杂和众多影响因素使伤口持续超过 1 个月以上也难以愈合[1 -3]。
如何有效干预是伤口处理中等待解决的问题,VAC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被认为是能够有效干预急、慢性创伤伤口一种治疗技术[4 -5]。
近年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促进伤口血管化形成和组织增殖活性,提高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有利于组织生长和防止或控制感染。
普朗特液体敷料主要成分是聚己双胍(Polyhexanide)和甜菜碱(Betaine),其中聚己双胍为高效广谱抗菌剂,甜菜碱为表面活性剂,二者合用可有效去除细菌生物膜,减少细菌负荷,促进伤口愈合[7-8 ]。
慢性难愈性伤口存在大量坏死组织和细菌生物膜。
本研究将对普朗特液体敷料联合VAC负压技术对慢性难愈性伤口进行效果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选取本院2019 年3 月到2019 年11 月收治的30 例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征得患者及其家人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男9 例,女6例,年龄30 ~82 岁,平均年龄(67. 60 ± 3. 29)岁。
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机制研究--表皮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

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机制研究--表皮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陆树良;谢挺;董叫云;王敏骏;牛轶雯;葛奎;戎柳;林炜栋;花兰女;金曙雯;青春【期刊名称】《感染、炎症、修复》【年(卷),期】2004(005)001【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表皮组织在未遭受外源性损伤时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SPF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实验组(6只)和正常大鼠对照组(6只),糖尿病大鼠以STZ诱导.成模后16d两组同时采集背部皮肤,观察表皮的组织学特征,测定皮肤组织糖含量,检测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糖尿病皮肤表皮细胞层次欠清晰,部分表皮缺乏复层排列,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S期表皮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G2/M期表皮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皮肤组织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糖尿病表皮组织在未损伤、组织结构完整性未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已经存在着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这种异常改变可能是糖尿病皮肤易损或创面形成后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总页数】3页(P16-18)【作者】陆树良;谢挺;董叫云;王敏骏;牛轶雯;葛奎;戎柳;林炜栋;花兰女;金曙雯;青春【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200025,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 [J], 刘德伍;钟清玲;刘繁荣2.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的机制研究 [J], 陆树良;董叫云;花兰女;谢挺;牛轶雯;葛奎;乔亮;田鸣;林炜栋;董炜;金曙雯3.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可行性分析 [J], 狄海萍;李晓亮;薛继东;李强;曹大勇;韩大伟;夏成德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糖尿病创面难愈 [J], 葛奎;青春;陆树良5.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表皮细胞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J], 李静平;顾雯;倪艺榕;柯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制剂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研究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22,53(1):25-31学报纳米制剂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研究梅银柳,吴洁*(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98)摘要由于高血糖引起代谢障碍导致的氧化应激、感染、血管病变、炎症和神经病变,使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往往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严重的可导致截肢。
通过对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和病理生理学的深入了解,可以获得治疗创伤损伤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纳米制剂在加速糖尿病伤口愈合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纳米颗粒有利于伤口愈合,另一方面可用于递送一种或多种治疗药物,如生长因子、核酸、抗生素和抗氧化剂,使它们可以在目标组织内持续释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种纳米制剂在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方面的应用和作用机制。
关键词糖尿病;纳米颗粒;伤口愈合;药物递送中图分类号R9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22)01-0025-07doi:10.11665/j.issn.1000-5048.20220104引用本文梅银柳,吴洁.纳米制剂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2,53(1):25–31.Cite this article as:MEI Yinliu,WU Jie.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wound healing of diabetes[J].J China Pharm Univ,2022,53(1):25–31.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wound healing of diabetesMEI Yinliu,WU Jie*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98,ChinaAbstract Due to oxidative stress,infection,vascular disease,inflammation and neuropathy caused by metabolic disorders induced by hyperglycemia,Diabetes mellitus(DM)patients often suffer from poor wound healing and develop diabetic foot ulcers(DFUs),which may even lead to amputation in severe cases.Through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process and its pathophysiology,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ound injury can be obtained.Nano-prepar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ccelerating wound healing in recent years.On the one hand,nanoparticles are beneficial for diabetic wound healing;on the other hand,they can be used to deliver one or more therapeutic agents such as growth factors,nucleic acids,antibiotics and antioxidants, which can be continuously released within the target tissue.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various nano-preparation in promoting diabetic wound healing.Key words diabetes;nanoparticle;wound healing;drug delivery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成为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韦积华周海东来源:《右江医学》2021年第08期【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信号通路;Nocth;PI3K-Akt-mTOR;JNK/NF-κB/NLRP3炎症小体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3-1383.2021.08.01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全人类的身心健康。
最新研究发现,2019年全球有463亿糖尿病患者,有超过400万人死因归于糖尿病,是全球第九大死因;预计到2045年全球约有近7亿糖尿病人口,而这大部分来源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占到世界第一[1]。
由于各种复杂的机制,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外周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继而发生感染导致无法愈合的糖尿病足溃疡[2](diabetic foot ulcer,DFU)。
DFU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十分困难。
传统的DFU治疗主要为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不仅治疗费用大、疗效差,且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造成极差的生活体验,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是国家医疗健康的一项重大挑战[3]。
因此,进一步研究DFU愈合机制,降低DFU 的发生率、死亡率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4~6],Nocth信号通路、PI3K-Akt-mTOR(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3-激酶、蛋白激酶B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共同构成)、NF-κB/NLRP3(核因子-kB、包含NACHT-LRR-PYD结构域的蛋白3)炎症小体等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密切相关。
现从以上几个通路分别阐述DFU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DFU提供理论依据。
1 Nocth信号通路经典的Notch通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Notch受体,包含Notch(1-4)、胞外区(NEC)、跨膜区(TM);②配体,包括(Jagged 1-2 和Delta-like 1, 3, 4);③CSL蛋白;④其他效应物和Notch調节分子。
紫檀芪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紫檀芪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Δ刘亚坤 1, 2*,李刚 2,颜娟 3,徐会志 4,吴彦江 2,尤帅 2,牛静亚 4,李洪健 4,张丙贵 1, 4 #(1.河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200;2.石家庄市中医院肛肠科,石家庄 050011;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普外肛肠科,石家庄 050024)中图分类号 R 9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16-1967-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6.09摘要 目的 探究紫檀芪(PTE )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取10只SD 大鼠为对照组,其余大鼠以饲喂高脂高糖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剪去背部标记区域皮肤及皮下组织建立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PTE 低剂量组(40 mg/kg )、PTE 高剂量组(80 mg/kg )和PTE 高剂量+PP 2组(80 mg/kg 的PTE+2 mg/kg 的SRC 抑制剂PP 2),每组10只。
于建模后第2天,各药物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 。
测算各组大鼠给药第7、14天的创面愈合率,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含量,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SRC/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MEK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血清中VEGF 含量和创面肉芽组织中SRC 、MEK 1/2、ERK 1/2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创面肉芽组织中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减少;与模型组比较,PTE 低、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 <0.05),创面肉芽组织的病理损伤均明显改善;PP 2显著逆转了高剂量PTE 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P <0.05)。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作者:秦盼月柯瑾李静平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02期摘要:创面难愈是临床常见、治疗棘手的糖尿病并发症,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加重其经济负担,如何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成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一大难题。
中医药学长期关注该类病证的诊疗,针对“虚、瘀、毒”等病因病机,总结出“益气养阴,化瘀祛腐,活血通络”等治法,并运用相关方药治疗取得了较佳疗效。
笔者在总结近15年的文献报道,就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为该并发症防治的中医临床应用及中药研发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糖尿病难愈创面;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587.1 ; 文献标志码:B ;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2-0090-05慢性难愈创面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理解为在多因素作用下创面不能正常愈合,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导致创面难愈[1]。
糖尿病患者皮肤菲薄易损,且常并发溃疡,迁延不愈,易感染,形成顽固难愈创面[2]。
其发病率日益升高,目前尚无显著效果的疗法。
来自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的数据显示:糖尿病性难愈创面在全部慢性创面发病率的占比由2002年的5%大幅上升到2015年的32%。
同时,美国创面协会资料显示即使经过6个月的治疗和护理,仍有大约70%糖尿病皮肤难愈创面患者无明显改善[3]。
常见的有糖尿病自发性溃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1 病因病机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糖尿病难愈创面归属于“疮疡”、“溃疡”范畴,其主要病机是“因虚感邪(湿、热、毒),邪气致瘀,瘀阻伤正,化腐致损”。
消渴日久、气阴两虚,邪毒过剩,损伤血脉,瘀阻经脉,气血不畅,导致腐肉难去,邪无出路,最终形成慢性不愈的溃疡[4]。
疮疡日久,气血不足致新肉难生,同时瘀血阻络,溃疡面血供不足,创面难愈的根本原因是新肉不生,又夹腐肉、毒不尽,而难以生新[5]。
祖国医学治疗疮疡重视早期祛腐和后期排脓生肌,对于解决糖尿病性难愈创面的“新肌”不生或难生等问题具有一定优势。
专访中科院吴明一|发现新型医用「生物粘合剂」加速伤口愈合,或为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创伤提供新治疗策略

现阶段,外科缝合线和缝合钉是重新连接受伤组织和缝合伤口的 金标准,但是缝合伤口可能会引起疼痛、感染以及皮肤疤痕等。相较 之下,组织粘合剂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替代方法,然而目前可用的组织 粘合剂缺乏湿粘合能力及生物相容性等,新型医用粘合剂亟待开发。
现阶段,他和团队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聚焦天然多糖的结 构与功能,开展天然聚糖的纯化制备、结构解析、构效关系、药理活 性以及成药性评价等新药发现相关的基础研究,助力天然来源的糖类 创新药物研发。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 30 字) ▲图|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明一教授(来源:受 访者) 发现天然粘合剂,动物试验可加速伤口愈合 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足 部感染 、溃疡以及深层组织破坏,引发糖尿病足溃疡,就现阶段而言, 常规伤口修复及护理方法对于包括糖尿病足溃疡等顽固性慢性创伤的 效果不佳。 普通伤口愈合的过程可分为止血期、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 4 个阶段,伤口修复是用缝合线或组织粘合剂处理后高度组织化的生物 过程。“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系统慢性 炎症反应、外周神经损伤以及末梢血管受损等因素,致使皮肤伤口难 以愈合。”吴明一介绍说,“伤口环境中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是导 致糖尿病足溃疡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指出。 以蜗牛为代表的很多软体动物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粘液,传说早 在古希腊时期,医学之父 Hippocrates于化妆品领域。 “人们对蜗牛粘液的高粘度性质有着直观的感觉,这种粘液能否 粘合纵切伤口?如果蜗牛粘液可以粘附生物组织,那它的机制是什么?
胰岛素辅助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Vol.28No.22015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治疗4周创面迁延未愈的疾病,因病种复杂、病史长等,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该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且一部分慢性难愈合创面极易并发糖尿病、老年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次研究中,将胰岛素辅助治疗用于慢性难愈合创面中,分析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性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为19~69岁,平均年龄(44±1.1)岁,静脉曲张性溃疡7例,糖尿病溃疡6例,压疮11例,烧烫伤溃疡13例,开放性皮肤缺损7例。
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45±1.3)岁,静脉曲张性溃疡5例,糖尿病溃疡4例,压疮10例,烧烫伤溃疡14例,开放性皮肤缺损7例。
所选取的患者均接受过其他治疗7d ,且无明显愈合,同时需接受并配合血糖检测。
研究中比较分析研究所选取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用于本次研究分析。
1.2方法均先给予所选取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直至无脓性分泌物,并采用无菌液体浸润,采用等同于创面面积的双层纱布外敷,之后覆盖上凡士林纱布,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凡是肉眼可见的异物均应彻底清除。
对照组所采用的无菌液体为8万U 庆大霉素与5mL 生理盐水的混合液。
观察组采用的无菌液体为8万U 庆大霉素、胰岛素+5mL 生理盐水,根据2U/cm 2创面的量加入胰岛素。
在换药时,禁止采用乙醇以及碘酒对创面以及创面周围皮肤消毒处理,防止胰岛素、碘酒以及乙醇发生相互反应。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愈合时间。
肉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d 后创面愈合情况,并根据有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胰岛素辅助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唐茂文(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重庆40152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胰岛素辅助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己双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8-08-24T16:08:55.4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2期作者:孙瑜闫晓雷[导读] 探讨并观察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主要成分为聚己双胍)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及体会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主要成分为聚己双胍)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及体会。
方法选取2011年-2017年我院烧伤科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8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实验组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清洁换药,对照组应用0.1%氯己定清洁换药。
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10天后的创面感染状况,并且采用毫米方格纸法记录创面处理前及处理后10天创面面积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
结果实验组有效控制创面细菌感染92.5%,对照组77.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6.5±1.2)%,对照组创面愈合率(3.5±0.6)%,P<0.05有意义.结论聚己双胍杀菌效果明显优于氯己定,创面感染控制后,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增快,可在临床和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细菌生物膜;聚集双胍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observe the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applying Prandtl's liquid wound dressing(main ingredient to polyhexanidine)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Methods From 2011 to 2017,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 woun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d Prandtl liquid wound dressings to clean the medicine,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0.1% chlorhexidine.To compare the wound infection statu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10 days of treatment,and to record the change in surface area of the wound surfa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millimeter square paper,and calculate the wound healing rate.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wound bacteria infection 92.5% in the control group,77.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wound healing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6.5± 1.2%)%,the wound healing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3.5 ± 0.6)%,P < 0.05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olyguanidin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chlorhexine.After the wound infection control,the wound healing speed is obviously increased rapidly,which can be applied and popularized in clinic and practice. [Key words]Dermal chronic ulcer;infection;Bacterial biofilm;Gather the metformin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机体正常皮肤及组织损伤后,因内外因素作用,接受超过一个月的正规治疗,而无法经过及时有序正常的修复程序,达到解剖及功能上的完整,无愈合倾向的创面(1)。
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有糖尿病足、压力性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创伤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等。
由于缺血缺氧、高血糖、失神经等情况,慢性创面中具有先天免疫功能的表皮受损,皮下组织外露,具有湿润环境,营养丰富,为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提供理想环境。
1978年加拿大学者Costerton首次提出“生物膜”的概念.之后科学家常用此概念描述包埋于自身分泌的胞外聚合基质中的微生物菌落。
近年来,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在慢性创面中所起到的作用逐渐被重视,现代研究认为,除了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患者内在因素外,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成为慢性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障碍(2)。
生物膜为微生物黏附于物体及活性组织表面或彼此黏附,包被于自身分泌的由蛋白质、DNA、多糖等组成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形成一个与其浮游状态完全不同的生长方式的群落,对宿主免疫系统及抗菌药物治疗形成天然抵抗,产生持续致病性的微生物聚集体(3)。
生物膜是微生物针对不利环境形成的一种保护性生长方式。
James等(4)调查生物膜的存在时发现,只有6%的急性创面发现生物膜,而60%的慢性创面中表现出生物膜的存在;这表明生物膜更多存在于慢性创面,而很少在急性创面,这可能与慢性创面难以愈合有关。
创面生物膜的形成可能是创面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
由于生物膜形成是细菌耐药的机制之一(5),慢性创面中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可能与临床上细菌多重耐药有关,慢性创面中生物膜作为细菌的储存库,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浮游细菌,持续刺激机体产生炎性反应,让创面停滞于炎性反应期,生物膜在延迟慢性创面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6)。
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生物膜中的细菌种类很多,但在创面中主要有3~10种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厌氧菌等,另外有数以百计的微量、其他不同类的微生物附着并包埋于生物膜的细胞外基质。
细菌生物膜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伤口一旦形成了生物膜,细菌就具有极强的耐药性,由于细菌在生物膜状态的耐药性较游走状态的强千百倍,使伤口在出现细菌生物膜状态下极易发生长期不愈合的情况。
如何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破坏并清除细菌生物膜以及预防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017年我院烧伤科慢性创面(压疮,糖尿病足,下肢皮肤溃疡)住院患者80例,年龄在18-65岁,创面大小在5cm×5cm至12cm×10cm之间,剔除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及创面窦道深超过2c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
1.2 治疗方法创面每日换药,实验组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清洗创面,后应用纱布浸泡普朗特溶液湿敷创面10分钟,后应用纱布包扎。
对照组应用0.1%氯己定清洗创面,后应用纱布浸泡0.1%氯己定湿敷创面10分钟,后应用纱布包扎。
入院时所有患者创面细菌培养,经过换药10天后再次细菌培养,对比创面感染控制率;愈合率测定:采用毫米方格纸法计算创面处理前及处理后10天创面面积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一现在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
1.3 统计学分析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详细数据充分收集和记录的基础上,采用异质性检验、统计合并效应量、图示单个试验的结果和合并后的结果、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再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异同进行描述性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入院时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大肠埃希氏菌8例,其他10例;对照组铜绿假单胞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菌10例,大肠埃希氏菌9例,其他8例。
10天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实验组仅有3例阳性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余患者培养结果为阴性;对照组有9例阳性,其中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例铜绿假单胞菌ELSB,其余患者培养结果为阴性。
实验组创面愈合率(45±12)%,对照组创面愈合率(25±6)%,P<0.05有意义.3 讨论临床中常用的慢性创面处理方式:创面感染的治疗主要针对细菌及其形成的生物膜,因此在治疗中应及时彻底清创、引流,破坏细菌生物膜,减少细菌数量,及早修复创面,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慢性难愈性创面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与创面小血管病变、炎性肉芽及纤维板形成造成创面微循环障碍、降低了局部有效血药浓度有关。
Schuhz等(8)认为没有侵袭性感染的慢性难愈性创面不赞成应用全身性抗菌药物治疗。
Neely等(9)采用局部抗菌药物治疗慢性创面的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取得显著疗效。
清创术在慢性创面中,创面清创术主要是清除创面分泌物、坏死组织、生物膜,减少细菌在创面的负荷量,并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趋化到创面,从而有利于清除残留于创面的细菌。
清创术是去除和破坏生物膜最有效的方式(7);但是在清创后菌落计数分析揭示细菌负荷量的降低是短时间的,在清创后48h内,细菌负荷量几乎恢复到初始水平,表明清创术只能短暂消除生物膜感染,如何防止清创后生物膜的再形成,需要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氯己定是临床中常用的消毒剂,氯己定对革兰氏阳性菌杀灭最强,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对其敏感性稍差,但对结核分歧杆菌和某些抗力较强的真菌杀灭作用较弱,对芽孢仅有抑制作用。
细菌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由于细胞膜外层磷脂带负电荷,因此作为阳离子的氯己定分子容易将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作为靶标相互作用吸附在一起从而造成各种微生物膜的破裂损伤,将细菌杀死。
普朗特伤口敷料主要成分为0.1%十一碳烯酰胺丙基甜菜碱及0.1%聚己双胍。
聚己双胍是广谱抗微生物剂,其化学性质为阳离子聚合物,同样是将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作为靶标,相互作用吸附在一起从而造成各种微生物膜的破裂损伤,将细菌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