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2011治疗指南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慢性伤口是指伤口愈合困难,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伤口。
慢性伤口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旨在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患者痛苦。
近年来,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
新进展包括了伤口清洁和湿润疗法。
传统的伤口清洁方法是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但研究发现,使用含氯己定的清洁剂清洗伤口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坏死组织和细菌,提高伤口愈合速度。
湿润疗法也被证实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湿润环境可以保持伤口表面的水分,预防干燥和结痂,同时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温度和pH值,加速新生肌肤的形成。
慢性伤口护理中的给药方式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使用外用药膏或药水涂抹在伤口表面,但这种方式存在着药物无法充分渗透到伤口底部的问题。
最近,一种名为纳米胶束的给药系统被引入慢性伤口护理中。
纳米胶束是由磷脂、聚合物和药物组成的微小颗粒,可以在伤口表面形成稳定的药物释放系统,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并渗透到伤口底部,提高疗效。
创面覆盖材料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伤口覆盖材料主要是绷带和敷料,但这些材料存在着吸水性不够好、易堆积细菌和易伤害新生肉芽组织等问题。
最近,石墨烯被应用到慢性伤口护理中。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研究发现,使用石墨烯覆盖慢性伤口表面可以提高伤口愈合速度,并且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吸收和释放水分的能力,减少了伤口周围的湿疹和肿胀。
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教育和管理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慢性伤口护理教育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或手册教学,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时间和地点限制,难以达到全面的教育效果。
最近,一些新的教育工具被引入慢性伤口护理中,如电子学习模块和手机应用程序。
这些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慢性伤口护理的管理也得到了重视。
通过建立慢性伤口护理团队和制定标准化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1]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1]](https://img.taocdn.com/s3/m/936ac3e9f121dd36a32d82a1.png)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
•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 白)的基因表达下调 ;
• 二、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
•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 影响;
• 2、把皮肤的连续性作为标准,依解剖深度 分为:浅层、半层、全层及皮肤以下深层 组织溃疡;
• 3、欧洲RYB分类法:将2期或延期愈合的 开放创面,按组织形态区分为红、黄、黑 和混合型创面,不仅形象,而且反映了创 面组织成分的现有状态;
压力性溃疡
• 压力性溃疡:由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或这些因素的结合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的局部区域受损所致的溃疡(如褥疮)。 它是皮肤及其皮下结构以及组织层不同程 度的复合性损伤。其范围从皮肤红斑到肌 肉和其下的骨组织损伤。
• 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 合,也无愈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 ,它有赖于创面大小、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 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 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
流行病学研究
• 在中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5%~3 .0%,主要为创伤感染(67.5%)、压迫性溃疡(9.2 %)、静脉性溃疡(6.5%)、糖尿病溃疡 (4.9%) 和 其他(11.9%);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一般原则
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病因治疗 服务于创面处理。
彻底清创! 及时闭合伤口! 适当的创基处理!
慢性创面治疗技术
• 外科清创:除了传统的锐性手术清创外,还有酶学、机械(湿、干敷 料交换,水刀)、自溶性、生物和超声清创等方式。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11-15T05:51:17.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高维鹏曾航甘旭东布艳军[导读]高维鹏曾航甘旭东布艳军(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外科;云南昆明650011)【摘要】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严重,根据大量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早在2015年就突破了2亿人次,同时这个数字还在逐渐增长,老年病人的数量也随之出现增长,老年慢性创面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因为一些慢性难愈性孙损伤与溃疡普遍继发在老年疾病、糖尿病以及放射治疗中,所以导致慢性难愈性损伤与溃疡的出现几率升高,治疗难度加大,治疗疗程增长,治疗费用增高,为病人造成比较重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疾病谱出现改变,各种慢性创面的出现几率显著增多,老年慢性创面的共同特点为病程时间较长,基础疾病较多,创面各异,同时创面情况非常复杂,病人的自理能力偏弱,不同点为病因不同,创面部位不同,基础性疾病不同,同时病人的经济条件不同,病人与家属的治疗预期不同,因此临床治疗老年慢性创面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老年慢性创面;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慢性创面主要是因为烧伤或是创伤等意外伤害引起,没有按照伤口正常病理生理过程,在预计时间之内创面得以愈合,最近几年以来,由于老年性疾病导致的包含长时间卧床引发压迫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和下肢循环障碍引发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的出现几率不断升高,临床治疗工作也获得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1]。
老年病人的基础代谢非常缓慢,组织的修复能力明显低于青壮年,同时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导致慢性创面的病程时间延长,治疗难度增加,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依从性可以帮助创面处置效果,老年人,尤其是慢性创面病人,心理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不良的心理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到的创面愈合效果。
1 老年慢性创面目前救治工作具有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慢性创面修复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缺少相对应的临床专科,所以病人通常被皮肤科、内分泌科、骨科以及烧伤科等科室收治,因为缺少专科进行救治,导致病人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创面治疗,引发治疗周期出现延长,临床治疗费用出现增加,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此外现在各种可以帮助创面愈合的新治疗措施不断出现,但是对于创面修复医护工作人员来说,部分人员并未深入了解治疗新方法,或是认识不统一,造成使用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所以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创建创面修复指南,大力推广创面修复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2]。
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

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郑旺;肖志波;王瑜;李宁;牟斌【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446-448)【作者】郑旺;肖志波;王瑜;李宁;牟斌【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 15008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5难愈创面是与部位和宿主有关的特殊性创面,它通常由于各种不同因素作用导致的创面不能进入正常的愈合过程,而是进入了一种病理难恢复状态。
近几年对难愈创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侧重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在西方国家,难愈创面主要由于糖尿病足、压迫性溃疡和下肢静脉溃疡造成。
糖尿病逐渐成了全球高发性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约15%的患者会发生足部溃疡。
据研究,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的患者可出现各种压迫性溃疡,老年患者居多。
另外,全球范围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为0.86%,其中50%患者可能会发生溃疡。
由此可见,难愈创面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糖尿病足及各类溃疡。
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存在差异,难愈创面的发病原因有所不同。
在非洲的马拉维,最常见的难愈创面是感染性创面。
国内付小兵等指出九十年代,中国难愈创面患者发病率1.5%~3.0%,以创伤感染为主,中青年患者居多,60岁以上的老人则多见糖尿病足和各种压迫性、静脉性溃疡[1];而现今难愈创面的发病率未见明显升高,中老年人群居多,主要原因为糖尿病、创伤、压迫性溃疡、医源性感染等[2]。
可以看出,糖尿病方面仍然是难愈创面高发的主要原因。
难愈创面愈合是多种类型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基质成分参与修复的复杂过程,使得创面达到解剖及生理功能。
中国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研究

[192]姜玉峰.中国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研究付小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摘要:目的:无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严重降低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以及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要因素,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美欧等发达国家对其研究起步较早,并在诊治、预防及康复等方面形成指南,建立了完整的治疗体系。
中国此方面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付小兵等1998年在《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WoundRepReg)首次报告了中国人群此类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但近10年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在疾病构成谱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尤其突出,这些均对其------------------------------------------------------------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
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
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
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
抓大放小,逐层细化。
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
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
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
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左右吧,你就可以从他们家得到一份有200-500篇非常专业,且最贴近你所写论文主题的重点大学硕博士论文目录,基本能涵盖所有和主题相关的论文,然后会让你从目录中再挑选出其中30篇左右最贴近主题的硕博士论文全文给你,全文文字都可以复制黏贴的哦,就是这些精选后的论文内容构成了我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和血肉。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积极寻求降低治疗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管理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增强信心与自我效能
通过成功案例分享、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计划等方式,增强 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家属参与及沟通技巧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创面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 识,使家属能够成为患者的有力支持者。
家属沟通
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心理状态,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治疗
止血措施
对于活动性出血点,应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如电凝、结扎或填塞 止血等。
植皮术和皮瓣移植术应用
创面评估
根据创面大小、深度、部位和周围皮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 皮或皮瓣移植方法。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操作
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手术操作,确保移植组织的成活和创面的良好愈合 。
治疗配合教育
向患者说明治疗计划、药物使用、创面护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支持策略探讨
焦虑与抑郁情绪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采取倾听、 安慰、鼓励等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疼痛管理
教授患者疼痛自我评估方法,提供疼痛缓解技巧,如深呼 吸、放松训练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创面分类标准
急性创面
由外伤或手术等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通常在短时间 内可愈合。
慢性创面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I. 综述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正常愈合状态的创面,通常超过23个月。
这类伤口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疼痛、瘢痕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新型敷料、生物材料、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常见原因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正常治疗和护理措施下,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周,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
这类创面通常由于感染、糖尿病足、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进程。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会导致创面炎症反应加重,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创面愈合。
缺血缺氧: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过程。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足部溃疡、感染难以愈合。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放疗、化疗等药物或患有某些免疫性疾病,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愈合过程。
外伤:严重的外伤创伤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严重,创面面积大、深度深,使得创面愈合难度增加。
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放射治疗后遗症、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
当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创面愈合机制复杂: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如炎症、感染、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创面的愈合过程变得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需要深入研究创面愈合的各种机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生物敷料、物理疗法等。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南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皮肤替代物,用于覆盖创面并促进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
通过负压吸引技术改善创面微环境,促进创面愈合。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 病等,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
案。
创面类型与分期
根据创面的类型、分期及严重 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医源性因素
如手术操作不当、术后处 理不及时等。
病理生理改变及并发症
病理生理改变
包括炎症反应延长、细胞增殖和迁移 受阻、新生血管形成障碍等。
并发症
如感染、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03 诊断与评估方法进展
CHAPTER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创面特征
慢性难愈合创面通常表现为创面 长时间无法愈合、反复破溃、感
04 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
CHAPTER
传统治疗方法回顾与总结
清创术
通过手术或机械方法清除 创面坏死组织和异物,为 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抗生素应用
针对创面感染,使用抗生 素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 合。
创面敷料
使用各种敷料保护创面, 减少外界刺激,促进创面 愈合。
新型治疗策略探讨与实践
生物治THANKS
如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以了解创面周围组织的结构和血流情 况。但这些检查费用较高,且对操作 技术要求较高。
组织活检
通过取创面组织进行活检,可以了解 创面的病理变化和组织修复情况。但 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可能给患者带来 一定痛苦。
新型诊断技术应用前景
生物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创面组织或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了解创面的愈合情况和治疗效果。这种方 法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优点,是未来慢性难愈合创面诊断的重要方向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半暴露疗法:用单层的药液或薄油纱布粘附于创面,任其暴露变干,以保
护供皮区。
• 湿敷:可使创面上的脓液、脓痂、坏死组织等得以引流与清除,多用于肉芽
创面植皮前准备,也可加速脱痂而用于促进焦痂分离。
• 浸浴或浸泡:将全身或局部浸于温热盐水或药液中,以彻底清洁创面,促
进创面愈合。
• 其他:高压氧治疗、电刺激等。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一般原则
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病因治疗服务于创面处理。
彻底清创! 及时闭合伤口! 适当的创基处理! 合适的敷料覆盖!
慢性创面治疗技术
• 外科清创:除了传统的锐性手术清创外,还有酶学、机械(湿、干敷 料交换,水刀)、自溶性、生物和超声清创等方式。 • 贝卡普勒明(由重组人PDGF构成) 和水凝胶的应用,具有促进伤口更快 愈合的能力。 • “生物工程替代性组织” (BAT)的产品的应用。
• 1.全身治疗:控制血糖,消除危险因素;控制感染。 • 2.局部治疗:减压、制动、治疗局部缺血; • 3.外科治疗:通过创面准备和局部处理,去除胼胝,改善创面或溃疡 的情况;必要时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 • 4.其他:封闭负压引流、高压氧疗法、生长因子的使用。
静脉性溃疡
• 慢性静脉性溃疡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严重和最难治的并发症。 • 流行病学:人群总发病率约为 0.4 %~1.3 %,该病与远端静脉高压有关。 全球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为0.86%,其中0.48%会发生溃疡。 • 血流动力学机制:静脉返流、静脉回流阻塞、小腿肌泵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保守或药物治疗:
1.全身用药 :舒洛地特、己酮可可碱、类黄酮片段; 2.局部用药:局部使用 XIII因子; 3.加压疗法! 4.小腿肌肉锻炼。
外科治疗:
1.硬化剂注射治疗:主要是针对浅静脉曲张的局部治疗,适用于小腿部曲张浅静脉的注 射闭塞。 2.浅静脉手术:是治疗静脉性溃疡最基本的手段。常用方法有隐静脉结扎、抽剥,电凝 法,激光或射频腔内闭塞等。 3.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 :是针对深静脉返流的手术 ,目的是降低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 能不全引起 的静脉高压。 4.交通静脉结扎手术 :是针对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目的是阻断交通静脉内的异 常返流。 5.皮肤移植 :对于复发和较大的静脉性溃疡,游离皮瓣移植则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治疗:封闭负压引流、电刺激。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
•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白)的基因表 达下调 ; • 二、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 •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影响; • 四、创面愈合调控的网络发生障碍。
创面修复的主要过程
即刻事件 炎性反应 止血 产生炎性反应刺激因子 血管舒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浸润 杀灭细菌 巨噬细胞产生刺激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蛋白合成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血管发生) 上皮细胞 胶原、蛋白聚糖 获得张力强度 胶原溶解 机械力学特征变化 血管重建
1 2 3 4 皮肤完整,解除压力后红斑>1小时 水疱或其他真皮断裂,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皮下组织破坏到肌肉,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包括骨或关节,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压力性溃疡之褥疮的治疗原则
• 1.解除压力:组织缺血坏死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压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长期卧 床病人需要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泡沫床、静电漂浮和充气床等的设计, 以希望将患者体重重新分布,以使躯体任一部位的压力最小化。
干细胞治疗
•
目前,自体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经过再动员进行扩增后治疗下肢缺血性糖 尿病足溃疡,已可在溃疡创面的周围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
创面处理方法
• 包扎疗法:用灭菌吸水的厚敷料(内层敷料可用油质抗菌纱布)包扎创面,
以保护创面,同时创面渗液可被敷料吸收,引流较充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暴露疗法:将创面暴露于干热空气中,使创面的渗液及坏死组织干燥成痂,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
• 适应证:静脉性、压迫性、糖尿病性溃 疡,手术及创伤性伤口等。
• 禁忌证 : 对敷料材料过敏、心理不能 承受、急性缺血性创面、创面凝血障碍、 创面恶性肿瘤、应用到内脏或深部器官 等。
慢性创面的基因治疗
• 慢性创面基因治疗是在基因水平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应用基因工程和 细胞生物学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特定细胞内,使导人基因表达,以 补充缺失或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或者抑制体内某种基因过量的表 达,达到基因替代、基因修正或基因增强的最终治疗目的。 • 皮肤创面表浅,作为暴露性的组织,便于基因治疗的操作,目前是最 适合进行基因治疗的靶器官。
淋巴瘤样肉芽肿 持久隆起性红斑 肿瘤 淋巴瘤 肿瘤转移 原发性皮肤肿瘤
难愈合创面的分类
• 1、根据溃疡污染程度分:清洁、污染、感染的溃疡创面; • 2、把皮肤的连续性作为标准,依解剖深度分为:浅层、半层、全层 及皮肤以下深层组织溃疡; • 3、欧洲RYB分类法:将2期或延期愈合的开放创面,按组织形态区分 为红、黄、黑和混合型创面,不仅形象,而且反映了创面组织成分的 现有状态; • 4、系统性伤区评分法:将创面肉芽、纤维粘连组织和焦痂变化、伤 口渗出液等指标具体量化分类; • 5、根据溃疡形成的原因分类: 创伤性溃疡、自身免疫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癌性 溃疡、放射性溃疡、血管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神经营养不良性溃 疡、感染性溃疡。
细胞增生、迁移
分子合成 胶原聚合、交联 塑形
收缩(开放创面)
创面愈合的分期
• 炎症期:机体组织受创后即启动细胞和血管反应,以清除创面失活组 织和外源性物质,再进入到组织愈合和再生阶段。主要由以下两个方 面组成: 1.局部血管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伤后20min最为明显); 2.由创面产生的特异性趋化因子所致的白细胞浸润。 • 增殖期:伤后2~3天,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创面修复必需的氨基 葡聚糖(GAG)和胶原(I~III型构成体内主要的抗张强度)。此期I型 胶原与III型胶原比例为2:1。 • 成熟期:伤后3星期,胶原合成与降解达到稳态平衡,创面重建开始。 此期I型胶原与III型胶原比例为4:1(达到正常皮肤水平)。
慢性创面的病因学
血管闭塞 静脉功能不全 动脉粥样硬化 抗磷脂综合征 冷纤维蛋白血症 镰状红细胞病 胆固醇栓子
炎症 坏疽性脓皮病 糖尿病脂性渐进性坏死
压迫性坏死 褥疮 神经性溃疡 物理因素 辐射 热力 冻疮
化学药物 人为原因
脂膜炎 感染 异常蛋白血症 细菌 原发性白细胞破碎性脉管炎 真菌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分枝杆菌 韦格纳肉芽肿病 三期梅毒
EPUAP
完整皮肤非漂白性红斑,皮肤变色、皮 温升高、水肿、硬化和硬度也能作为指 标,尤其适于深肤色个体 全层皮肤的部分损失,皮肤缺失,涉及 表皮和(或)真皮。溃疡浅表,临床出 现擦伤、水疱 全层皮肤缺失,涉及皮下组织的损伤或 坏死,深度可达下方的深筋膜,但不越 过深筋膜
II期
III期
IV期
全层皮肤缺失,广泛破坏,组织坏死, 广泛破坏,组织坏死,损伤达到肌肉、 损伤达到肌肉、骨或支持的结构(如: 骨或支持的结构,伴有或不伴有全层皮 肌腱或关节囊) 肤缺失 注:底部和窦道可能与IV期压力性溃 疡相
流行病学研究
• 在中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5%~3.0%,主要为创伤感 染(67.5%)、压迫性溃疡(9.2%)、静脉性溃疡(6.5%)、糖尿病溃疡 (4.9%) 和其他(11.9%);
• 发生人群方面,由创伤所致的慢性创面患者以20~50岁的中青年为主, 糖尿病足、压迫性和静脉性溃疡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
创面用药
• 局部抗生素的应用:磺胺嘧啶银、聚乙烯酮碘、百多邦软膏、喹诺酮 类等。 • 结痂的药物:结痂中草药,如四季青、毛冬青等。 • 喷膜的药物:喷膜剂以有机溶剂为成膜材料,再适当配加止痛、抗菌 等药物。 • 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生长因子、锌制剂、肝素。 • 促进脱痂的药物:酶类制剂和中药制剂等。
慢性难愈合创面
糖尿病足
褥疮
静脉性溃疡
主要内容
1.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介绍
2.压力性溃疡
3.糖尿病足溃疡
4.静脉性溃疡
5.慢性创面的治疗
6.创面的处理及用药
慢性难愈合创面
•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也叫慢性伤口。国际伤口愈合学会 对其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 完整状态的创面。这些创面常常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存在特定的病 因,如糖尿病、缺血、压力等。 • 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 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它有赖于创面大小、 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
• 发病诱因:神经病变;局部缺血;溃疡面经久不愈;感染等。
糖尿病足Wagner系统分类
0级,高危足,但无开放性创面; 1级,足部有浅表溃疡; 2级,溃疡深至肌腱或有关节囊暴露; 3级,深部溃疡伴有骨髓炎或脓肿形成; 4级,湿性或干性坏疽可能有蜂窝织炎; 5级,全足广泛坏疽发生,高位截肢。
糖尿病足治疗原则
压力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学
• 皮肤血流堵塞,随后由于突然的缺血血管床的再灌注导致组织损伤; • 由于使用暴力和牵拉力量导致微动脉内皮细胞和微循环损伤;
• 由于外部长时间的压力导致血管的直接堵塞,引起细胞死亡。
压力性溃疡——褥疮
• 压力是形成褥疮的必要条件。住院患者中褥疮的发生率为9%。
• 褥疮的分级
•
• • •
2.控制感染:局部抗生素的应用!
3.共患疾病的控制。 4.手术干预:清创、皮肤移植、术后护理(防止局部过度受压、引流)。 5.其他:生长因子应用、电刺激、局部负压吸引、严格护理等。
糖尿病足部溃疡
• 流行病学:国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终身足部溃疡的危险性高达 15%。糖尿病足住院患者 中, 缺血性溃疡占20.5%,神经性溃疡占 19.1%,混合性溃疡占 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