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真皮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合集下载

人工皮肤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人工皮肤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四、挑战
皮肤性病学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许多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 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次,皮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能, 但目前国内皮肤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此外,皮肤性病学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总之,皮肤性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 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皮肤性病学的研究和诊疗工作,为更 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福祉。
谢谢观看
结论
人工皮肤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材料,在修复和替代人体皮肤方面具有巨大的 应用潜力。虽然目前人工皮肤研究仍存在一些重点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相信未来人工皮肤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将更 加广阔。因此,我们应加强人工皮肤研究的投入,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现状
人工皮肤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国外,美国、日本等国家 在人工皮肤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的研究机构包括波士顿儿童医院、哈佛 医学院等。国内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医疗机构和高校在人工皮肤研究 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在人工皮肤的研究中,主要涉及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研 究人员通过细胞培养技术,从患者自身或供体皮肤中提取细胞,在体外扩增后种 植到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皮肤组织。组织工程则利用 具有生物活性的支架材料,将皮肤细胞种植到其上,形成皮肤组织。再生医学则 通过刺激机体自身细胞的再生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修复。
参考内容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皮肤疾病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近年 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皮肤性病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逐渐成为一门日 益重要的学科。本次演示将介绍皮肤性病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 其中的重点领域和挑战。

人工真皮在骨、肌腱外露创面中应用探讨

人工真皮在骨、肌腱外露创面中应用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13 期2018 Vol.5 No.1312人工真皮在骨、肌腱外露创面中应用探讨罗远国,杨 华*(解放军第303医院骨科,广西 南宁 530021)【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在骨、肌腱外漏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5~2016年骨科外伤后骨、肌腱外露创面25例患者,清创后行人工真皮植入,在进行自体游离植皮修复。

一期清创后在移植人工真皮,2-3周外露的骨、肌腱被类真皮组织生覆盖后,再行二期自体游离皮术。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追踪随访,人工真皮与组织愈合好,骨、肌腱外露处都生长覆盖,存活率高,无不良反应,周围关节活动好,没有形成瘢痕。

结论 人工真皮在骨、肌腱外露的创面中应用可靠,能够较好的保持关节活动功能,保护好周围组织,是骨、肌腱外露创面治疗中值得选择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人工真皮;肌腱外露创面中;应用探讨【中图分类号】R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3.12.02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dermis in bone and tendon exposed woundLUO Yuan-guo, YANG Hua*(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the 303rd Hospital of the PLA,Guangxi Nanning 53002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rtificial dermis wound leakage in bone and tendon.Methods Screening of 2015-2016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bone and tendon exposed wound injury in 25 patients after debridement,artificial dermis implants,in autologous free skin graft.After primary debridement,the exposed bone and tendon were covered with dermal tissue at 2-3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and then two stage free auto skin grafting was performed. Results 2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follow-up, artificial dermis and tissue healing, bone and tendon exposure at all growth coverage, high survival rate, no adverse reaction, around the joint activities, without the formation of scar. Conclusion The reliabl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dermis in wound bone and tendon exposure,can better maintain the function of knee joint.And protect the surrounding tissue,is a worthy choice of treatment of bone and tendon exposed wound.【Key words 】Artificial dermis; Tendon exposed wound; Application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修复一直以来是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治疗多数都是采用各种皮瓣、肌瓣、筋膜瓣进行创面修复,虽然创面能够修复,但是也要付出很大的创伤代价,容易形成瘢痕,因此,功能与外观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4]。

人工真皮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人工真皮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人工真皮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研究作者:罗宇杰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第21期【摘要】在医学上难愈性创面缺乏生机,局部组织血供不足,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肉芽构造老化,大量融合性非急速感染或肌腿血管骨质外显,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受创面转化成一种病理性炎症情况,这类疾病通常很难被治疗修复,其感染的病菌多数为耐药菌,进行治疗时难度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且病例较多的一种疾病。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人工真皮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难愈性创面;发生机制;人工真皮;皮耐克;进展doi:10.14033/ki.cfmr.2018.21.0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1-0-03对于难愈性创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说的是因为各种因素造成受伤位面创面长期不愈合最终形成了难愈性创面,例如高温烧伤、糖尿病足、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伤害等。

该类伤害程度严重、局部供血不足,同时伴随着阻碍受伤部分修复的病变,造成受伤部分不易修复[1]。

造成这种病状的因素繁杂,很难建立相关机制,增加了创面愈合的难度,往往使得病患丧失部分功能,供血不足,更严重的会出现截肢等问题[2]。

特别是由于高温造成的损伤,面临大量的创面处理、修复等任务。

创面伤一般病情程度较为严重,并伴随着神经、肌腱等中啊哟组织伤害及外显,造成受伤部分长时间难以修复造成的难愈性创面,使得家庭与国家肩负着资金压力和治疗压力[3]。

可是因为有关难愈性创面的概念和发生机制,难愈性创面的医疗措施较多,目前没有一致的看法,重要措施之一便是局部治疗,可是治疗成果却难以让人满意,创伤面修复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4]。

这里重点探讨难愈创面的发生机制,以及一些医治措施的运用进展。

1 造成难愈性创面的条件1.1 分子机制部分医学研究者已经慢慢注意和探究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5]。

(1)创面细胞外基质构成部分在基因方面的表达功能下降,造成纤维连接蛋白生长的数量达不到要求,最后使得创面修复的时间大大增加。

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作者:郝岱峰李涛冯光李善友张新健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在修复鳞状细胞癌切除后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下肢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11例,均术前活检证实,术中按无瘤原则切除清创后,凿除外露骨皮质,将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覆盖缝合,外敷持续封闭式负压固定,3周后取自体薄皮片移植于其上,7天后更换负压装置并观察。

结果:11例患者鳞癌切除后5例胫骨外露,3例肌腱外露,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覆盖后肉芽组织增生迅速,深部组织良好覆盖,均于首次术后21天左右行Ⅱ期植皮手术,创面愈合良好。

结论: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应用于鳞状细胞癌切除后深度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局部损伤小,愈后瘢痕增生轻微,利于肿瘤后期治疗,且不增加供皮区瘢痕。

[关键词]人工真皮;鳞状细胞癌;修复[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1-0096-02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llagen sponge artificial dermis in repairing the wound after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sectionHAO Dai-feng, LI Tao, FENG Guang, LI Shan-you, ZHANG Xin-jia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th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llagen sponge artificial dermis in repairing deep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iciency after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1 patients with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lower limb from our ward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had a certai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before surgery. We used non-neoplasma touch technology all through the surgery. After the debridement, we removaled the cortex of the exposed bone, and sutured the Collagen sponge artificial dermis on the wound, fixed the artificial dermis with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equipment for 21days (observe the wound condition per 7days),and then did the autologous split-thickness skin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There were 5 patients with tibia exposure and 3 patients with tendon exposure after the Squamous carcinoma resection. After using the Collagen sponge artificial dermis for 21days, the exposed tissues were covered by the fast-growing granulation tissues, all of them received the skin transplantation then, and the wounds healed well after several days. Conclusions The effect of Collagen sponge artificial dermis in repairing deep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after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section is good, and it is easyto be handled. The treatment is less damage and the scar of both wound and donor site are subtle so it is good for the late carcinoma treatment.Key words: artificial dermis; squamous-cell carcinoma; repair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体表肿瘤,下肢尤其是膝关节以下部位的皮肤鳞癌好发于胫前易出现皮肤磨损的区域,下肢外伤后不稳定性瘢痕也有较高的鳞癌发生率。

双层人工真皮在手部或足部骨质肌腱外露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双层人工真皮在手部或足部骨质肌腱外露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年10月第9卷第10期54* 材料研究与应用 *双层人工真皮在手部或足部骨质肌腱外露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袁剑,,吴伟强冯颜杰,,欧阳欢庆冯颜杰欧阳欢庆,,涂智鑫涂智鑫,,袁剑湘雅博爱康复医院骨科与手显微外科,湖南长沙410000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或足部骨质肌腱外露创面治疗中应用双层人工真皮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收治的50例手部或足部骨质肌腱外露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移植,研究组给予双层人工真皮移植,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临床指标、瘢痕增生。

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率为96.00%(24/25),与对照组的92.00%(23/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05)。

研究组手术、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层人工真皮用于治疗手部或足部骨质肌腱外露创面,骨质肌腱外露创面愈合率较高,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创面瘢痕。

关键词手部;足部;骨质肌腱外露创面;双层人工真皮;瘢痕687..2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0.15中图分类号R687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ouble-layer Artificial Dermis in the Treat⁃ment of Bony Tendon Exposed Wounds of Hand or FootFENG Yanjie, OUYANG Huanqing, TU Zhixin, YUAN Jian, WU Weiqia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Hand Microsurgery, Xiangya Bo'ai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layer artificial dermis in the treatment of bony tendon exposed wounds in the hand or foot.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hand or foot bone and tendon exposure admitted to Xiangya Boai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2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free flap or pedicled flap transplantation, 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double-layer artifi⁃cial dermis transplantation. The wound healing rate,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scar hyperplasi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wound healing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6.00% (24/25),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s 92.00% (23/25),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0.355, P>0.05). The study group had shorter surgical, hospitalization, and wound healing tim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Vancouver Scar Scale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ouble-layer artificial dermis wa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y tendon exposed wounds in the hand or foot, and the healing rate of bony tendon exposed wounds was higher, which could shorten the ope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reduce wound scarring.Key words Hand; Foot; Bony tendon exposed wounds; Double-layer artificial dermis; Scarring收稿日期:2023-08-03;修回日期:2023-08-24作者简介:冯颜杰(1982-),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手显微外科、创面修复。

人工真皮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研究

人工真皮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研究

难愈性创 面常伴发于创伤 、 深度 电烧伤 、 化学烧伤 、 以及 压疮 , 形 成深达肌 肉、 筋膜 、 肌腱甚 至骨组织 的创 面及慢性溃疡 , 经久不 愈 并 造成 深部组织 的进 一步损伤 _ 目前常利用各种皮瓣进行修复 , l 1 。 不但 给供瓣 区带来 明显的功能 和外观缺憾 , 因为适应症有 限难 以 也 满 足较 大创 面或 瘢痕溃疡 的修 复需要 。 我们应用人工真皮加 自体 薄 图 1 断层皮 片移植 的方法修复部分难愈性创面 , 取得 预期效果 。 轻度挛缩 ; 2次手术 间隔时间为 (7± ) 。( ) 1 3 d 2 骨外露组 :1 1 例患者 1资料与方法 的1 4处创面皮 片成活 良好 , 中 1 处 为优 , 其 2 外露骨质得 到有效覆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 盖。 另外 2处创面感染 , 所移植 的人工真皮 未成 活 : 其中 1 例发生于 选 择 21 0 0年 1 一 0 1 1 月 2 1 年 月在笔者单位住 院的慢性难愈性 外踝关节腔开放的骨外露创面 , 因关节 内感染导致人工真皮移植失 创 面患者 2 , 中男 l 0例 其 5例、 5例 , 女 年龄(6±1 ) 。 3 6 岁 人选标准 : 败 ; 1例为跟骨外露感染 , 另 由于松质骨 肉的感染未得 到有 效控制 创 面均持续存 在 8周 以上 , 经多 种方法保守治疗 不能愈合 , 或经植 导致人工真皮移植失败 。上述 2处创面均采用局部皮瓣修复 。2次 皮、 皮瓣手术治疗失败 的病例 。 手术 间隔时间依骨外 露面积和创面基底情 况而不 同 ,一般 ( 1 ) 2 ±8 根 据创 面性质 、 修复难度以及修复机制 , 将入 选病 例分为 2组 。 d 在骨外露组中 1 。 例骨外露 面积较大者 , 期手术植入人工真皮 。 I 4 ( ) 性溃疡 组 : , 中男 7例 、 2例 , 龄 2 1慢 9例 其 女 年 2—7 (8±1 ) 周后 , 53 5 外周创 面移植 自体皮行 Ⅱ期 手术 ; 中心部位 因类真皮 组织形 岁 。共 1 处 创面 , 1 面积 l . 1 .( 1 )m 为创伤 、 25 8 1 ±5 e , 0 烧伤后继 成不足 , 重新移植人工真皮 。2周后类 真皮组织基本成形 , 再次移植 发 瘢痕溃疡 , 创面基底 及周 围组织 呈瘢痕状 , 组织循环差 或有肌腱 自体表皮修复创面。 随访 5 4个月 , ~2 患者创面无复发 , 未见 明显瘢 组织 外露 , 正常皮肤 作为供皮 区。( ) 无 2 骨外 露组 : 1 , 中男 8 痕增生 。供皮区愈合 良好 , 1例 其 无瘢痕形 成。 例 、 3例 , 女 年龄 6~7 ( 7±1 ) 。共 1 创 面 , 23 6岁 4处 骨外 露 面积 22典型病例 . 08~7 .( 7 5 e 最大为 2 . m×3 e , . 70 1 ±2 )m ( 20 e . m)伴有骨膜缺损和创 5 例1 :男 ,9 。双足化学烧伤 , 3岁 左腿腱外露 2个月 , 积 40 面 .X 面感染 。创 伤后 开放 骨折或严重撕脱伤合并 骨外 露 7例 , 化学烧伤 35m( l ) 期手术时切除表层近 1 坏死跟腱组织 , 面仔细 . e 图 a 。I / 2 创 2例 , 高压电烧 伤 1 , 例 慢性贴骨瘢痕溃疡 1 例。 止血后移植人工真皮 5 e ×45r( 1 ) . r . a 图 b 。术后 3周行 Ⅱ期手术 , 0a e 1 手术方法 . 2 人工 真皮血管 化 良好 , 跟腱表 面被类真皮 组织覆盖 ( 1 ) 图 c移植 自 手术分 2期进行 。 I 期先进行扩创术 , 切除溃疡及炎性 肉芽组 体薄皮断层皮片 , 厚度为 02 r .a 5 m术后 1d创面愈合 。 0 织 时应 超过创 面边缘 lm; e 切除瘢 痕至正 常组 织 , 如外露 坏死肌腱 3讨论 应予切 除;用骨凿凿除外露骨表层坏死组织至骨 面有 细微 渗血 , 扩 31关于慢性难愈性创面 . 大切除骨外露创面周 围的软组织 , 为创 面营造 良好血运 。比照创面 体表慢性溃疡 ,其形成大多与局部伤 1及周 围组 织条件有关 , : 3 裁剪人工真皮 ( 皮能快愈敷料 , 日本 G N E株式会社 )使其超过骨 例如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或异物残 留, 、 UZ , 骨 肌键组织外露 , 创面基 底 外露 区域并 紧贴创面不 留间隙 , 用缝线 或缝 合器固定 。早期 由于创 及周 围组织血运不 良。目前 , 应用各种皮瓣 的手术方法 , 仍是修复此 面 渗血渗液 , 人工真皮 呈深红色 ; 随着细胞 成分和微血管 的长人 以 类难愈 陛创面的常用外科手段 。皮瓣手术修复 的质量较高 , 创面复 及胶原成分 的沉积 ,术后 2—6 周人工 真皮逐渐呈现橘红色或粉红 发率底 , 但供瓣 区外观和功能会受影 响 ; 时受局部和全身条件 的 有 色, 表层硅胶模 与胶 原海绵层 分离 , 表明人工真皮 已经 “ 成熟” 类真 限制 , , 选择适合 的皮瓣也有一定 困难 。常规的植皮 手术方法操作 简 皮组织逐渐形成 。Ⅱ期手术 时 , 先揭去表层硅胶模 , 应用 聚维酮碘或 单 , 供皮 区损失小 , 但在血运 不 良的瘢痕 、 慢性溃疡 、 外露肌腱 和骨

人工真皮支架研究现状及其发展.doc

人工真皮支架研究现状及其发展.doc

人工真皮支架研究现状及其发展人工真皮支架材料是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运用于临床,以达到维持皮肤干细胞繁殖,且对人体无毒性作用的生物材料。

良好的人工真皮支架材料,可以让皮肤组织工程尽可能地接近正常皮肤组织,以达到皮肤再生的目的。

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人工合成类聚合物与天然材料通过一定的生物化学方法及比例进行组合,以形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适宜的力学特性、高度孔隙度的三维立体结构及生物相容性的复合型支架。

支架材料作为再生模板和基材,其在创面修复的过程中,不仅起到支持细胞和组织的作用,还能影响细胞的发展形态,调控和诱导细胞与组织的分化,以此形成新的组织或器官。

人工真皮支架材料需要在人体中形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抗菌性,且以利于皮肤干细胞黏附,并在其表面上生长繁殖,为皮肤干细胞提供良好的微环境[1].适宜的支架材料在人工真皮创面的修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按其来源分为人工合成类与天然类,且各有优缺点,现分别综述人工真皮支架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并列举新的研究重点。

1 人工合成类真皮支架材料目前合成类支架材料以聚乙交酯、聚己内酯、聚羟基烷酸酯、聚碳酸酯类等聚酯类支架材料为主。

作为支架材料,其降解速度具有可调控性,且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

因此,合成类支架在生物工程皮肤中占有一席之地。

1.1 聚乙交酯聚乙交酯又称为聚羟基乙酸,其降解产物为对人体无毒性作用的H2O 和CO2.因其可被制成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的材料,能够为细胞提供适宜的黏附场所。

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显微结构使其成为支架材料的可选材料之一。

Sekiya 等[2]将电纺技术生产的聚乙交酯/胶原纳米纤维应用于小鼠的皮肤缺损模型,并将其与市售的胶原基质在显微镜下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在聚乙交酯/胶原组织学表现出较高的细胞密度和细的显微组织结构。

证明聚乙交酯/胶原纳米纤维作为支架材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微血管生成。

郭正等[3]结合聚乙交酯纤维和聚丙交酯纤维体外降解性及细胞在 2 种纤维上黏附情况的优势,设计了一种新型纤维基组织工程肌腱支架,其具有适宜的降解速度,又能为细胞黏附提供场所,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

人工真皮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人工真皮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Te
rude
rmi
s
入,
2~3 周 胶 原 海 绵 逐 渐 降 解,经 血 管 化 形 成 血 运
良好的类真皮组织,为皮肤移植创造条件,从而高质
量地修复创面.国产的兰度和进口的皮耐克是目前
国内临床常用的人工真皮材料.以皮耐克人工真皮
产品为例,其主要成 分 是 从 猪 的 肌 腱 中 提 取 的 胶 原
希望 [7].笔者认为,功 能 部 位 深 度 烧 伤 创 面 使 用 人
关节运动受 限、改 善 活 动 功 能.于 攀 等 [8]使 用 人 工
延不愈造成慢性 难 愈 性 创 面. 常 见 于 严 重 烧 创 伤、
常周边血运 差,伴 随 大 量 坏 死 组 织 附 着,若 处 理 不
真皮成 功 修 复 7 例 90% 以 上 体 表 面 积 深 度 烧 伤 患
l
lbeag
r
e
a
tdemandf
o
rt
het
r
e
a
tmen
to
fva
r
i
ousbodysu
r
f
a
c
ewoundsi
nt
hef
u
t
ur
e,
and
t
heapp
l
i
c
a
t
i
ono
fa
r
t
i
f
i
c
i
a
lde
rmi
swi
l
lhaveab
r
oadp
r
ospe
c
t.
Th
i
spape
rr
e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真皮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研究在医学上难愈性创面缺乏生机,局部组织血供不足,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肉芽构造老化,大量融合性非急速感染或肌腿血管骨质外显,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受创面转化成一种病理性炎症情况,这类疾病通常很难被治疗修复,其感染的病菌多数为耐药菌,进行治疗时难度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且病例较多的一种疾病。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人工真皮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难愈性创面;发生机制;人工真皮;皮耐克;进展对于难愈性创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说的是因为各种因素造成受伤位面创面长期不愈合最终形成了难愈性创面,例如高温烧伤、糖尿病足、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伤害等。

该类伤害程度严重、局部供血不足,同时伴随着阻碍受伤部分修复的病变,造成受伤部分不易修复[1]。

造成这种病状的因素繁杂,很难建立相关机制,增加了创面愈合的难度,往往使得病患丧失部分功能,供血不足,更严重的会出现截肢等问题[2]。

特别是由于高温造成的损伤,面临大量的创面处理、修复等任务。

创面伤一般病情程度较为严重,并伴随着神经、肌腱等中啊哟组织伤害及外显,造成受伤部分长时间难以修复造成的难愈性创面,使得家庭与国家肩负着资金压力和治疗压力[3]。

可是因为有关难愈性创面的概念和发生机制,难愈性创面的医疗措施较多,目前没有一致的看法,重要措施之一便是局部治疗,可是治疗成果却难以让人满意,创伤面修复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4]。

这里重点探讨难愈创面的发生机制,以及一些医治措施的运用进展。

1 造成难愈性创面的条件1.1 分子机制部分医学研究者已经慢慢注意和探究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5]。

(1)创面细胞外基质构成部分在基因方面的表达功能下降,造成纤维连接蛋白生長的数量达不到要求,最后使得创面修复的时间大大增加。

(2)具有修复功能的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胞的坏死量太多。

(3)创面的部分地方生长因子浓度变化和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影响[6]。

1.2 病理机制创面修复环节一般分成3个时期,肉芽机制生长期,生长塑形期,以及血炎性病变期,这三个时期是一个联动性且不可错序繁杂的生物学反应,相互重叠且紧密联系,配合度高,三者之间可自行调节控制[7]。

只要有其中一个过程发生了异变都会造成创面修复时间增长和瘢痕过度增生,在一些因素的干扰下,比如炎性反应、机体营养不良、感染、糖尿病、高龄等,上述的三个时期都可能出现损伤,造成创面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从而使得创面的不愈合。

各种因素造成的难愈性创面发生机制都有各自的特点,当下,有学者报道了难愈性创面形成的一个新的机制—细菌生物膜[8]。

整体来说,当下我国以及国际间针对难愈性创面的体系还在研究时期,与之有关的想法和理论都要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证明。

1.2.1 营养不良在整个创面修复的过程中都会有细胞增生出现,只有充足的营养才能支持细胞快速增长,因此,创面的整个修复环节里,营养的供给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就会造成修复减速或者不能修复[9]。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机体受到伤害后对营养物质的要求更多,其二,人体患有一些病状造成人体各种所需元素的减少。

会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比如,炎性发生时间很长,胶原的生成不足,胶原细胞活动减少、血管细胞减少。

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异变,出现各种针对性的问题[10]。

1.2.2 细菌承载、感染及坏死组织残留的影响创面的表层皮肤失去了原有的完整性,出现正常防御细菌的被寄生体免疫反应功能障碍,使得创面更容易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富含大量蛋白的渗出液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11]。

在许多原因的影响下,炎症有害物质及可将蛋白水解的酶会大量出现,将炎症发生的时间大大增加,同时与产生更多的坏死组织,从而导致部分临近部位的感染,更严重的情况是,导致患者整个机体受到感染,最后的结果就是很难修复或者不会愈合[12]。

1.2.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发生创面久而不愈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一状况以及造成这一状况的系统医学研究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13]。

曾有医疗人员通过探究发现,造成这一病状的具体原因可能和以下几点有关:生长因子的数量下降,没有足够的重生血管,巨噬细胞数目不多及功能受损,胶原非正常积累,相关的角质细胞增加纤维细胞减少等。

然而,大多数的医学研究人员都同意一点,即创面的血管非正常变化,神经发生病态变化,菌群的平衡发生异变和创面的修复迟缓或者无法修复是息息相关的[14]。

创面的血管出现功能减弱造成受创面修复难愈的主要原因。

1.2.4 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即含有人体非病态的细胞衰老,也有难愈创面渗液里的老化细胞。

在压疮、溃疡里具有生成纤维功能的细胞衰老,当这些细胞发生老化时会出现以下现象:肉芽构造很难生成,呈现无光泽的病状。

衰老的细胞不能很好的对创面修复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动。

同时,占据了有限的创面空间[15]。

1.2.5 细菌生物膜造成创面不修复的因素有很多,且种类繁杂,在诸多因素里,细菌感染及生物膜是造成性创面难愈的重要因素。

细菌生物膜是一类膜性构造,其形成原因是细菌和细胞外基质等元素相互作用,并包埋于创面。

其由细菌及其产物、细胞外基质、坏死组织等共同组成,具有极强的耐药性且能够长期存活。

在细菌个数多到特定的情况下,细菌生物膜就可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临床治疗时呈现出各种症状,例如,创面疼痛,氧分压下降等,导致了受伤部分修复迟缓或者无法修复[16]。

2 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目前,我国在医学方面正慢慢取得一些成绩,针对难愈性创面也研发出了很多医疗手段和技术,并且慢慢完善。

在当下,在治疗难愈性创面时主要依赖于药物、皮片、皮瓣移植以及结合皮移植等。

(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近年来,我国已有很多医疗人员将其在临床实践中利用起来[17]。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感染的治疗上、新生肉芽组织的加速上、引流上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些特点,该技术被很多的外科方面加以采用,是现在外科创面的最有效的医疗手段,也被更多的国际医学研究人员争相探究。

该技术还有很多优势,比如,使创面的治愈速度加快,使创面更不容易被感染,尽可能的降低敷料的变动频率等,很有可能是未来针对难愈性创面的最高效的医疗方法。

(2)生长因子的利用技术:目前,将生长因子应用于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也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治疗结成效。

相关研究人员人使用生长因子的相关方法对难愈性创面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8]。

需要了解的是,在外敷生长因子时一定要使其在创面上发挥治疗效果的时间尽可能的长一点,同时,在浓度上也要高一点。

(3)干细胞医治方法:将干细胞治疗手段用在难愈性创面的医治中一定会在难愈性创面的医治方面有非常可观的效果,以至于,对以后的创面治疗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只是,由于种种因素,该项医疗手段还有很多难题待攻克,尚在探索中[19]。

(4)氧疗技术:胶原的合成以及完整度都和氧有着必然的联系,且由氧的状态决定的,还有上皮化,创面挛缩等治疗结果都受制于氧的状态,氧的不同状态都会对创面和组织治疗直接产生作用[20]。

3 人工真皮的特征人工真皮是能够在治疗后的创面上直接进行医治的新生组织移植物,使用人工真皮时,无需马上在人体另外的皮源部位取皮,能够将医源性伤害降到最低,可以使细胞进行位置的变化,让细胞更快的发生血管化和上皮化,以此来达到创面修复速度加快的效果,很有可能在医治难愈性创面方面创造出更好的治疗手段,在人工真皮里有很多种类,皮耐克作为其中应用最多,范围最广的,能够大量出产,针对面积较大的高温伤害的创面的遮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无需担心提供皮肤部位的面积大小,能够完成在最初阶段清理创面,最短时间进行遮蔽[21]。

拥有很多优势,比如,无需考虑供皮部位的大小等。

将人工真皮投入到创面治疗时,需要将创面进行消毒操作,然后,依照实际情况使用相应的人工真皮,把其海绵层与创面牢牢固定在一起,最后,在人工真皮上加一层医用材料,同时在规定时限里更换药物且进行研究记录,当发现新生了正常的肉芽组织后,就能把硅胶膜去掉,之后,依据创面的大小来确定是否进行再次移植皮肤的手术,如果创面较小就不用进行,反之则需要[22]。

皮耐克属于脱细胞异体真皮的一种,其特点是:有完整的基底膜。

脱细胞异体真皮具有完整的基底膜,是保证移植后的创面耐摩擦、弹性好、外观平整的组织学基础,对创面愈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去表皮、脱细胞。

移植脱细胞异体真皮,经长期临床观察,尚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

创面愈合好。

脱细胞异体真皮具有调节、诱导,促进宿主细胞长入的作用。

临床采用一步法移植成活率高,愈合快,挛缩少,耐摩擦,有弹性,外观平整,其效果近似自体中厚皮的移植。

“永久性”存活。

吸收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永久性”軟组织替代材料。

脱细胞异体真皮研发最初源于人体真皮缺损和软组织的修复,为烧(创)伤、整形外科手术提供了新型的组织修复材料。

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逐步扩展到普外、胸外、泌尿、肛肠、妇产、神外、骨科以及耳鼻喉等多个科室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 人工真皮的临床实践近年来,我国在临床实践时所用的人工真皮是皮耐克,这是由日本1996年研发2006年在中国进行使用的,有医学研究者的研究表明人工真皮在治疗难愈性创面时有多重优点,应该在创面治疗中推广[23]。

医疗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皮耐克治疗难愈创面44次,治疗效果表明,人工真皮在进行治疗时,其中的硅胶模有防菌的作用,从而产生一系列良性反应,最终使得患者的治愈速度加快,且效果很好[24]。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具有皮片成活率高、愈合质量好、复合皮部位和供皮区疤痕增生轻微、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值得在难愈性创面的修复中广泛推广。

有研究人员曾采用皮耐克修复难愈创面44例,结果显示,利用皮耐克进行治疗的患者其因有硅胶膜所起到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细菌的入侵,加快了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伤害更小,且其可促进肉芽的生长,使得创面的面积明显缩小,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瘫痕增生情况,愈合结果令人满意。

难愈性创面因其机制复杂等特性成为医学研究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针对其治疗的手段以及技术都处于发展中,还未真正成熟,而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希望在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的医疗人员在努力实践、研究下,给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治疗研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5]。

迄今为止,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通常是使用种种组织瓣,比如,肌瓣等,该类手段治疗效果好,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进行手术时在保持输出瓣的区域的能力和外在变现上存在一定困难,有些情况下,在进行皮瓣的匹配时由于一些因素也很难进行。

普通的皮肤移植手术会让提供皮肤的部位受到很小的伤害,病患接受的更多,不仅如此,该种方法更容易进行,所需时长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