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愈性创面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常常会出现创面难愈的问题,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困扰。
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血不足理论:中医认为,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形成与气血不足密切相关。
气血充足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和修复,而气血不足则会导致创面的愈合受阻。
中医药治疗常常以补气养血为主要方法,调节患者的气血平衡。
2. 湿热毒邪理论:中医认为,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常存在湿热毒邪的侵袭,使得创面处于湿热的环境中,从而导致愈合受阻。
中医药治疗常常以清热解毒、祛湿通络为主要方法,净化创面环境,促进创面的愈合。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药常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复方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创面的愈合,减少感染风险。
常用的中药有白花蛇舌草、黄芪、当归等,这些中药具有补肝肾、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的愈合。
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常用方法。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能够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的愈合。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能够促进创面中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机制和方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护理)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

护理: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李卫峰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伤口护理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从最初始的模糊处理到现代的科学护理,经历了漫长的改良与创新。
一、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一)导致伤口不愈合的原因①局部因素:处理不当、水肿、压榨性创伤、感染;②全身因素:血液循环障碍、免疫抑制或其他疾病。
伤口的延迟愈合是指任何伤口不能预期愈合,或者是停止于伤口愈合的任何一个时期超过6周。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包括全身营养因素、局部制动不够、年龄因素、异物存留等。
(二)营养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1.能量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①蛋白质:创伤后全身组织处于分解状态,造成机体蛋白质缺乏。
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微血管形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伤口不易愈合。
蛋白质缺乏也可影响吞噬作用,导致感染的高危状态。
②糖类:糖类是白细胞的能量来源,在伤口愈合迟滞期,白细胞足够强的抗炎和吞噬活性是伤口纤维组织形成的前提条件。
出血和创伤多伴有血糖的急剧上升,进入高代谢期。
③脂肪: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严重创伤后大量能量的需要必须利用储存的脂肪供应。
2.维生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影响创伤修复的维生素是B族和C族。
由于伤后代谢增加,B族维生素消耗增多,特别是禁食病人,容易缺乏维生素而影响创伤修复。
维生素C缺乏时,伤口愈合及局部抗菌防御能力均显著下降。
蒋琪霞等研究证实,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使伤口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量组。
3.微量元素代谢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与伤口愈合有关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锌、铜、铁等,其中锌所具有的功能最多。
锌极易与血浆中一些低分子量化合物结合,由肾滤过而丢失,当合并蛋白尿时,锌可随之丢失。
因此在创伤或手术后,补锌是十分必要的。
4.心理因素心理紧张可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也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5.年龄因素老年人因患病、免疫功能下降、抑郁、营养状况不良、服药多等推迟了伤口的愈合。
6.肥胖肥胖病人脂肪丰厚,手术后切口处易发生脂肪液化,影响伤口愈合。
乔莉娜难愈伤口护理新进展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伤 口 负 压 疗 法 机 理
加速伤口愈合机理: 1.能够吸去多余水分,保持适宜湿度; 2.伤口基底血流量增加4倍; 3.肉芽形成速度增加103.4%; 4.细菌生成数量减少,控制感染;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负压疗法适应症
• 急性、亚急性创面 • 深部组织感染 • 慢性伤口:动静脉足部溃疡
难愈伤口护理新进展
西安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 造口治疗师 乔莉娜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本 次 内 容
一. 伤口基础知识 二. 伤口处理方法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一、概念与基础知识
伤口—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的作用下所
致的损害,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伴有一 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按伤口颜色:
黑色伤口 黄色伤口 红色伤口 粉色伤口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二、伤口处理方法
保守治疗
• 传统换药 • 湿性愈合 • 负压疗法
外科治疗
• 清创缝合 • 皮肤移植 • 皮瓣转移
• ……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伤 口 处 理 的 步 骤
1
•伤口评估 •全身性/局部性
厚 德
博 爱
精 医
卓 越
湿性愈合理论
湿性的愈合环境:
- 适用于慢性复杂伤口处理
– 保留了伤口修复所需的生长因子; – 血管再生加快; – 白细胞能够提供消灭细菌和异物等病原体入侵的理想环境; – 伤口炎性反应明显低于暴露在空气中的伤口; – 上皮细胞能够伤口表面顺利移行,速度更快。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1. 引言1.1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难愈创面。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受损,创面愈合受阻,进而形成难愈创面。
难愈创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给医疗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中医药认为糖尿病难愈创面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营养不足和痰浊淤滞所致。
中医治疗注重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方面。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可以调节全身气血,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对抗生素和药物的依赖。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 正文2.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难愈创面与气血循环不畅有关。
在中医看来,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流通能够保证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因为血液中葡萄糖过高而导致微循环障碍,气血运行受阻,影响伤口愈合。
中医强调“气血津液”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和滋养组织的重要物质,对于伤口愈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气血不足、阴虚火旺等病理表现,影响了创面愈合过程。
中医药强调“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不仅要处理病灶,还要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改善内环境,为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理论基础是在中医整体观的基础上,通过调理气血、滋养津液、扶正祛邪等治疗原则来促进伤口愈合和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理论基础为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2.2 中医药疗法在糖尿病难愈创面中的应用中医药疗法在糖尿病难愈创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两个方面。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发布时间:2023-06-19T02:40:57.8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赵茜[导读]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前海人寿广西医院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VSD封闭负压吸引术;难愈创面;治疗;护理进展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临床深部引流重要措施,最初由上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学者提出,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反馈。
于1994年率先引入到我国,作为临床常用辅助引流手段,在急慢性复杂创面应用中取得较好疗效反馈[1]。
考虑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独特治疗理念,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护理依赖性较大,完善临床护理模式,对提高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疗效具有重要影响[2]。
1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概念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主要操作原理是借助高分子泡沫材料,在难愈创面与负压引流装置之间承担中介,因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较强可塑性,可分担高负压引流,促使其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上,到达引流区各个区域,隔绝外界细菌侵袭,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发生,稳定负压状态[3]。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临床应用优势明显,无需每日换药,可减轻换药期间患者疼痛,有效降低护理负担;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可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避免耐药情况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4-6]。
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反馈,已成为当前阶段创面管理主要措施[7]。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创面愈合困难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创面难愈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下关于糖尿病难愈创面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原因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影响,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下降、创面感染等现象,导致创面难以愈合。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并发症,也会影响创面的愈合。
二、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认为,糖尿病难愈创面首先是气血循环受阻,瘀血凝滞所致。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主要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祛湿除痹等方面入手,以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
三、中药外用的应用中药外用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一些中医医师通过对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开发出了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等功效的药膏和药水,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
这些中药制剂通过渗透创面,直接作用于受损部位,减轻了药物对人体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肠胃的刺激,减少了药物的分解和代谢过程,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更好地发挥了中药的药效。
四、针灸治疗的应用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对糖尿病难愈创面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促进创面的愈合。
针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的修复和再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中医药养生的指导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容易出现气血虚弱、津液耗损等情况,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的过程中,还会对患者进行中医药养生的指导,包括调节饮食、合理锻炼、调理情志等,帮助患者调整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创面的愈合。
中医药在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难愈创面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临床研究不足等问题。
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

参 考 文 献 [1] 徐 玉莲 ,叶志弘,黄红波.医院跨科收住 患者 的风 险管理
Centered,Interdisciplinary Treatment Concept[J].Fortschritte der Neurologie—Psychiatric,2016,84(7):41卜 418. [5] 李杏敏 ,任 爱玲 ,薛晓英.医护分 开后跨科 收治病人 风险 因 素分析及 管理 [J].中国护理 管理 ,2009,9(11):57-58. 『6] 黄 亚 芳 ,马 红梅 .沟 通 流 程 标 准 化 模 式在 医 护 沟 通 中的 应 用现状 [J].全科护理 ,2016,14(14):1435—1437. [7] 宋朝晖 ,江晶 ,刘清杰 ,等.提 高跨 科 收治病人 的护理 质量 分析 [J].黑龙 江医药科 学 ,2015,38(3):157-160. [8] 陆 兰芬 ,杨 益兰.护理风 险 管理 在跨科 收 治患者 管理 中的 应用[J].现代 实用医学,2014,26(3):374-375. [9] 唐 贝,王蕊 ,常青 ,等.跨科 收治病人 常见 问颗 原 因分 析乃 对策[J].中医药管理 杂志 ,2012,20(6):579—581. [10] Kitahara M ,Kojima K K,Ohmura A.Eficacy of interdiscipli—
伤 口 … 。此 类 伤 口或 创 面 不 能 自行 缩 小 10%一15%/周 或 不 能 缩 小 50%/月 ]。 慢 性 伤 121发 病 率 为 1%一2%[ ,其 有 着 发 病 机 制复杂 、病程长 、费用 高昂等特点 ,并且 随着人 口老 龄化 的加 快. 发病率呈 明显上升趋 势。患者 原发病的治愈 以及生存质量 由于 慢性难愈合伤 口漫长 的病 程受 到严重 的影 响.同时家庭也 承受 着沉重的护理与经济负担 。少数慢性难 愈性 伤 口若发生感染扩 散 ,可 导致 脓毒症等并发症 ,严 重者可发生溃疡癌变 。对慢性难 愈合伤 口患者 的特殊护理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全身及伤 口的局 部 情 况 进 行 ,其 延 续 护 理 的 过 程 对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的 自我 护 理 能
关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关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
通俗的讲,就是高血糖对皮肤的任何损伤都叫做“糖尿病创面难愈”。
对于患者最直观、威胁最大且最难以治疗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
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部溃疡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上。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治疗;研究进展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觉功能下降,患者往往无法及时意识到创面难愈部的疼痛,伤口逐渐溃烂,甚至会有截肢的风险。
一、糖尿病创面难愈原因糖尿病创面难愈的根源在于高血糖,但是启动因素、进展因素、恶化因素既和糖尿病有关,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了解这些因素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关键。
先说启动因素:糖尿病创面难愈绝大多数开始于创面难愈部的损伤,而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微小的创面难愈部损伤患者往往不易察觉,因此常常错过了治疗的第一时机。
由于损伤的存在,细菌开始从伤口侵入组织。
细菌享受着组织内高糖的供养,繁殖迅速、扩张肆虐,这就是糖尿病创面难愈溃疡和感染进展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创面难愈的恶化除了上述原因导致细菌感染加重外,糖尿病血管病变和动脉狭窄所造成的组织血供减少、缺血缺氧、清除细菌能力下降是造成溃疡不愈合、感染扩散或加重的重要原因。
造成皮肤感觉功能下降的根源,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创面难愈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因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而导致相关的创面难愈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者有截肢的危险。
它在早期仅出现创面难愈部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或色素沉着,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而导致肢端感觉异常。
二、糖尿病创面难愈高危人群(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患者;(2)血糖控制不佳患者;(3)有神经病变症状患者,如下肢麻、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4)有血管病变症状患者,如走路时走一段路必须休息一下,才能接着往下走、双脚发凉、皮肤苍白或青紫等;(5)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6)合并肾脏、眼底病变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视力减退等;(7)创面难愈部畸形患者,如出现鹰爪趾、榔头趾、关节僵直、踇外翻等;(8)创面难愈部出现坚硬、干燥的胼胝(老茧)患者;(9)以往有截肢病史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愈性创 面( r e f r a c t o r y w o u n d , RW) 是指 多种原 因形 成 的
创 面 经 1个 月 以 上 的 治 疗 未 能 愈 合 , 也无 愈合倾 向者[ 1 ] 。糖 尿 病、 下 肢 静 脉 曲张 、 烧伤 、 冻伤、 癌 症术后 的放疗 、 骨 科 术 后 合 并 感染等 , 都 易 引起 创 面 的 迁 延 不 愈 。 临 床 常 见 的 难 愈 性 创 面包 括糖尿病足 、 外伤性溃疡 、 压迫性溃疡、 放射性溃疡 、 静 脉 淤 血 性 溃疡 、 动脉缺血性溃疡 、 感 染 性 溃疡 和恶 性 溃 疡 [ 2 。迁 延 不 愈 的 创面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 和工作 , 往 往 还 是 导 致 更 严 重 并 发症的重要原因 , 如 糖 尿 病 足 就 已成 为 临 床 非 外 伤 性 截 肢 的首 要 原 因 。 由 于创 面难 愈 的 发生 机制 复杂 、 治疗困难 , 对 该 类 创 面 的 治疗 和 护 理 已 成 为公 认 的 临 床难 题 。创 面 护 理 从 过 去 的任 其 自然 愈 合 到 后来 使用 绷带 、 新型敷料 、 创 造 有 利 于 创 面 愈 合 的环 境, 以及 护 士 对 创 面渗 液 、 气 味及 愈 合 进 度 的关 注 , 到 现 在 利 用 更 先进 分 子 生 物 学技 术 为 创 面 愈 合 提 供 有 利 条 件 , 护 理 干 预 为 促 进 难 愈性 创 面 的愈 合 和 提升 病 人 的生 活质 量 起 到 了积 极 的作 用 。现 将 难 愈 性 创 面护 理 措 施 及 相 关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
.
洁, 罗
羽, 王 仙 园
’
De n g J i e , Lu o Yu , Wa n g Xi a n y u a n
( Nu r s i n g Co l l e g e o f Th i r d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LA , C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8 Ch i n a )
CHI NES E NURS I NG RE S EARCH De c e mb e r , 2 0 1 3 Vo 1 . 2 7 No . 1 2 B
难愈 性 创 面 临床 护 理研 究进 展 。
Res e ar ch p r o g r e s s o n cl i ni c al n u r s i n g o f pa t i en t s wi t h r e f r a c t or y wo u n d s 邓
1 难 愈 性 创 面 的 日常 护 理
循环 、 营养神经 、 糖尿病 病人 控制 血糖 等原 发 因素治疗 的基 础
上, 使用 3 过 氧化氢进 行外科清 创 , 去除创 面坏死组 织 、 分 泌 物后 , 再用 生理盐水 清洗 , 碘伏消毒 后 , 使 用浸有 0 . 5 的 碘 伏 纱布 或碘伏凡 士林油纱 条对患处 进行包扎 , 或用 0 . 5 碘 伏 溶 液对患处进行 3 0 ai r n的 浸 泡 2 . 2 负 压创 伤 治疗 技 术 。 由于 其 效 果 较 好 、 费用 低 、 病 人 易 接 受 而 被 临床 普 遍 使 用 并 作 为 常 规 换 药 手 段 。 该 技 术 是 近 年 来 出现 的一 种 新 技 术 , 可 以利 用 透 明密 封 膜 封 闭开 放 性 创 面 并 连 接 负 压 源 , 从 而 给 创 面建 立 一 个 较 为 理 想 的环 境 , 以达 到加 速 创 面愈 合 的作 用 [ s l , 其 作用机制包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提高创面组织氧分压 ; 通 过 负 压对创面进行充分引流 , 减 少 创 面 局 部 的脓 液 和 组 织 间液 , 达 到 减 少 细 菌 培 养 基 和 降 低 创 面 表 面 张 力 的 目的 。另 外 , 负 压 还 通 过 破 坏 细 菌 的细 胞 壁 来 减 少 细 菌 的 生 长 ; 通 过 负 压 机 械 作 用 促使创面周围组织靠拢 、 结合 , 加 快创 面 肉 芽组 织 的 覆 盖 和 表 皮 细 胞 生 长 ; 促 使 创 面 局 部 白细 胞 介 素 一 8 、 细 胞 因子 浓 度 增 加 ,
促进组织生长 ; 全 封 闭 式 的 负 压 吸 引 封 闭 膜 还 能 有 效 保 护 创
1 . 1 基 础护理
对 于 长 期 卧 床 及行 动不 便 者 , 应 定 时 辅 助 其 改
面口 。 目前 出现 的改 良可 冲洗 式 负 压 封 闭 引 流 装 置 , 进 一 步 解
决 了引 流 管 腔 易 堵 塞 和 由 于 敷 料 干 燥 变 硬 而 导 致 的 半 透 膜 破
关键词 : 难愈 性 创 面 ; 日常 护 理 ; 创 面护 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6 4 9 3 . 2 0 1 3 . 3 5 . 0 0 3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4 9 3 ( 2 0 1 3 ) 1 2 B一 , 预 防 出 现 新 的 损 伤 。在 营 养 支 持 、
积 极 治 疗 原 发 病 的基 础 上 , 保 持 床褥 、 内衣 及 病 人 皮 肤 的 清 洁 与 干燥 , 注 意 观 察创 面 渗 出 物 性 状 、 气味 、 色泽, 并 做 好 创 面 愈 合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