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历史 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合集下载

2016人教版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2016人教版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 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 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统一中国
统一条件 统一过程 建立秦朝 统一意义
秦 统 一 中 国
政治
文化 巩固统一 经济 交通 军事 秦朝疆域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孔半两钱
秦 币
楚 币
燕币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3.统一度量衡 度[长度] 量[容积]
衡[重量]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5.开凿灵 渠,沟通湘 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 的水运交通;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皇帝:自称皇帝,至高无上的权 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丞相(行政) ⑵中央政权: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⑶地方: 郡县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2)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秦朝建立
时间:前221年 都城: 咸阳 人物: 嬴政(秦始皇帝)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5)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 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 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
灵渠
漓江
湘江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6、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人教版初一上册中国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笔记

人教版初一上册中国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笔记

人教版初一上册中国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笔记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奠定了中国继续发展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秦统一前的背景在秦统一之前,中国大约有七百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七国争霸的局面。

这七个国家分别为齐、楚、燕、赵、韩、魏、秦。

这个时期,战国七雄相互争斗,国力悬殊,无法统一。

二、秦始皇的背景与个人成就秦始皇,姓赵名政,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

他出生在赵国,秦朝的始祖,出身于秦国的一个贫寒家庭。

少年时期他非常聪明,勤奋好学。

在他的部下都说他是个“天下奇才”。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他做了许多重大的决策,这些都是他大创举。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徭役法、律令法、径细法等,使整个国家的法制更加完善。

三、秦统一的途径秦统一中国采取了一些独特的方法。

首先,他中央集权,取消了列侯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其次,他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通过武力征服其他的国家,强迫各国臣服。

此外,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法家思想的实施,以及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变革。

四、秦统一的重要性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影响到了世界的发展。

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为中国后续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为后世的治理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同时,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革,如修建了万里长城、修订了文字、规范度量衡等。

这些都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中国的统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对后世的治理和文化影响深远。

秦始皇的统一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①了解秦灭六国的经过及意义,知道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②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大家知道诗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么?答案提示:嬴政;秦统一中国这首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

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而后讽刺他追求长生,残暴无道的荒唐行为。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史实。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观察地图思考,战国七雄中谁完成了统一大业,统一后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呢?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1、问题探究: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要统一全国?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中国历史•七上》材料二“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战国载记》答案提示: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

教师指导:材料二解读:天下总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即使秦国不统一,也会有别的国家统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联系加强,相互依赖关系更为密切,统一称为历史的潮流,时人已有“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

②【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秦国统一?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XXX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教学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XXX扫六合,虎视XXX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二、新课研究一)秦灭六国教师介绍XXX,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XXX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XXX即位时国政为相国XXX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XXX的相职,并任用XXX、XXX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XXX、XXX,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提问: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XXX无力抵御秦的进攻;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秦王XXX雄才大略。

教师提问:秦统一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XXX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和秦战六国图示,介绍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提问: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提问: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学生回答: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XXX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第9课 秦统一中国-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朝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2.掌握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秦始皇的统治措施,并思考其影响。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发问和简单介绍,带领学生了解秦朝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2. 新知讲解(25分钟)
1.秦朝的建立:与齐国的斗争、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等人。

2.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国灭六国、征服南方、修筑长城等。

3.秦始皇统治的措施:设立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修建著名的杨陵兵马俑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中有关秦始皇措施的部分,分小组探讨其影响。

4. 总结归纳(10分钟)
要求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秦朝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秦统一中国有哪些过程和方法?
3.秦始皇统治有哪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5. 练习(15分钟)
请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册第9课相关部分的练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

2.秦始皇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等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精品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精品

局部统一
西
统一六国

东东
由分裂混乱走向陇西统人一口达2000万 海 到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秦朝该如何实现对广土众民的有效统治?
南到南海 秦朝统一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王室衰微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君权
专制主义
诸侯争霸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中央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 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交通 统一车轨和道路 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 的宽度,修道路, 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开凿灵渠
军事 统一岭南,设置 三郡,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 范围大为拓展。
完成 公元前221年,嬴政,定都咸阳

统一


中 国
巩固 统一
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制 文化 统一文字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诗中的“秦王”指的谁?该是称赞了 他哪一壮举?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秦统一的原因、统一的时间、统一的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及影响;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能力目标:结合"秦灭六国形势图”,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并归纳 秦统一全国的条件,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具 有推动作用;结合"秦朝形势图"和相关史料,了解秦朝的疆域、重要工程等,进而了 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探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1、统一文字(“书同文”) 2、统一货币(“秦半两”)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轨(“车同轨”) 5、焚书坑儒
统一文字
小篆
有利于文化隶的交书流。
圆形方 刀币 布币 蚁鼻钱 孔钱
楚贝币
韩赵魏布币
圆形方孔钱
经济措施:


统一度量衡

统一度量衡
秦量(量的标准器) 秦权(衡的标准器)
驰道与直道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 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
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 狱讼和兵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秦朝阳陵虎符
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下皇权至上
二、巩固统一,发展经济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
防御匈奴 北筑长城
军事边防:
统一南方 修筑灵渠
课堂练习
1.秦统一后的货币是 A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钱
D.刀形钱
2.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和焚书坑儒是采纳 C
A.韩非的建议 B.蒙恬的建议
C.李斯的建议 D.商鞅的建议
3、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是:A
A辽东----临洮 B辽东----陇西 C南海----陇西 D山东----临洮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统一六国
秦统一六国
时间: 前230-------前221年 人物:秦王嬴政 朝代:秦朝 都城:咸阳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
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废王号,称皇帝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材料一:秦始皇发布了一封诏书到南方(原楚国),但这 里的官吏却看不懂诏书的内容。
材料二:原齐国的赵二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 备买牛,可是卖牛的不接受他的钱。赵二看了看手中的 刀币叹了口气,丧气的走了。
材料三:王五(原魏国人)到街上买了2尺布,可回到家 里一量不足2尺。于是他去找卖布的老板退货,可老板 (原秦国人)坚持认为自己给足了尺寸,坚决不退……
战国初期的秦国

嬴政(秦王)
战国后期秦灭六国 燕
公元前 222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228年

韩 魏
公元前 230年
公元前 225年

公元前 223年
定都咸阳
嬴政(秦王)
动 脑 筋:
1.秦王嬴政在用人政策上 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 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 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 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 误。 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 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重大贡 献。
⑶地方: 郡县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统治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周朝王Βιβλιοθήκη 秦朝皇帝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帝大权独揽,皇 上是天下共主 权是权力的中心 统治地方的方式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5.开凿灵 渠,沟通湘 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 的水运交通;
灵渠
漓江
湘江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6、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辽东 临洮
焚书坑儒
史料: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分封制
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 是行不通的。”丞相李斯加以反驳:“现在天下 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 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 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 信。”李斯建议:1.除了《秦记》、医药、种 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 《诗》、《书》、 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2.谁要是 再私下谈论这类书,死罪;3.严禁私学,“以 吏为师”


南海
动 脑 筋:
3、材料研读: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
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称量物品(一般指粮食)用统一大小的 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 量具,即重量单位要一致,长度单位要 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 一致,所有的马车两车轮的间距要相等, 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写书信或文章时用相同的文字。 是统一度量衡
第一学习主题
第1 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一学习主题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 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一学习主题
第1 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学习目标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秦国 C.秦朝 D.元朝
2.秦始皇向地方郡县发布 的诏令所用的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行书 D.楷书
3.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目的是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4.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具体措施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筑 道路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作用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四 秦 朝 疆 域
长城一带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也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
5.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6.灵渠沟通了哪两大 水系?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长城一带
辽东
7.填图
1.秦朝都城
东 2.长城起止
陇西
临洮 咸阳
点(西、东)

3.秦朝疆域 (东、西、 北、南)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 行分封制。”
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 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多年战争的 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皇帝:自称皇帝,至高无上的权 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丞相(行政) ⑵中央政权: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动 脑 筋: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 课后活动二:
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1、统一文字在政治上政令统一,是保证 国家统一的必要措施。促进多民族国家的 形成。使中华民族内部联系加强。 2、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束了五百多 年分裂割据的状况,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 3、更好传播文化,为后来的中华民族文 化的统一做出的铺垫,意义深远。
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 历史的进步。
第一学习主题
第1 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①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
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 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 分的准备。招募人才,委以重任,听取建 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2.想一想,国家统一 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统一促进 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 有利于各民族间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发 展;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分封制下,诸侯王都是世袭,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 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权力非常大,到春 秋战国时,各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再听中央的命令了 。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 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 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2)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秦朝建立
时间:前221年 都城: 咸阳 人物: 嬴政(秦始皇帝)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5)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 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 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
上述材料反映了 哪些问题? 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呢?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1. 统一文字
小篆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2.统一货币
齐 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秦 币
楚 币
燕币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3.统一度量衡 度[长度] 量[容积]
衡[重量]
秦统一中国●巩固统一 传承千古
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 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 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统一中国
统一条件 统一过程 建立秦朝 统一意义
秦 统 一 中 国
政治
文化 巩固统一 经济 交通 军事 秦朝疆域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