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摘要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一本全面而细致的书,表现了西方哲学演进及发展的重要历程。
它包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亚历山大,罗马哲学家塞拉尼,中世纪哲学家阿尔贝尔和托尔马斯,以及文艺复兴的安东尼奥·阿奎那·法莱里等一系列伟大的思想家观点。
本书将这些著名思想家的思想综合整理,以线性方式反映了他们思想的发展过程,每章都有精心选择的案例来详述思想体系的构成和发展,从而得出结论。
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哲学史》梳理了研究哲学的学术系统,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其历史发展序列。
它以精确的语言分析和彻底的论证,向读者阐明思想史上经典的思维体系,细致体现了思想的变迁和演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哲学历史。
《西方哲学史》不仅是一本文学传记,更是一本思想家长辈传承给下一代的理性思维方法,帮助年轻人解决实际问题,调整和重构自身头脑架构,更好的运用马克思、列宁的人本观念。
《西方哲学史》着实丰富了我对思维、学术的认识,进一步打开了一扇视角严谨而细腻的窗口,让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古典再到现代思想变化的宽广历程,加深我们对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及其实践价值的认知,促进西方哲学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西方哲学史》知识提要

第一部分《西方哲学史》知识提要第一编古希腊哲学第二编中世纪哲学第三编近代哲学第一编古希腊哲哲学从本原的数目是一还是多,是变化还是不变的角度看,早期自然哲学可分为:1.人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
2.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3.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4.认为本愿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派。
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
(二)阿那克西曼德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无定”的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复归于“无定”。
3.认为一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
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二,赫拉克利特(一)火本原说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二)逻各斯学说1.逻各斯的含义、;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
2.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三)生成辩证法1.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
2.对立和谐的关系。
3对立也是统一的关系。
4.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三,毕达哥拉斯派(一)数本原说1.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
2.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二)灵魂观念1.灵魂不朽。
2.最好的和谐,净化灵魂的手段,是音乐和数学。
四,爱利亚派(一)克塞诺芬尼1.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2.“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和不变的。
3.“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
(二)巴门尼德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
2.认为的“是者”的认识有如下两点是重要的:(1)“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
罗素西方哲学史pdf

罗素西方哲学史pdf
1.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指关于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和理论、以及与西方哲学有关的文化发展的史学研究。
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自古希腊开始,许多著名的西方哲学家都给西方哲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贡献。
最早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亚历山大等古希腊哲学家都给西方哲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对西方哲学史的影响仍然在当今不断发挥着作用,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英国哲学家罗素也为西方哲学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哲学史的研究上非常重视西方哲学的原始出发点,这也是他的著作《西方哲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的核心。
罗素的著作《西方哲学史》考察了古巴克、里斯提亚、萨特、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比较了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了他们的思想和贡献,把西方哲学史进行了不同时期的系统性研究,使得英国有了一部宏观可视的西方哲学史。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读本之一,它不仅对英国的哲学历史具有科学的价值,而且也受到了国外学者的普遍肯定。
无论在思想内涵或影响力上,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都无可比拟,它为西方哲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价值,以及浓郁的哲学文化内涵,是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史著作。
西方哲学史——精选推荐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1、始基本原: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他的本意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的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逻各斯:本义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等等。
作为哲学术语最早出现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意为世界的普遍规律性。
3、理念:柏拉图哲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理智的对象,亦即心灵之眼看到的东西。
4、实体:亚里斯多德哲学的概念。
他说:“我们可以在很多意义上说一件东西是,但一切事者都与一个中心点有联系,这个中心点是确定的东西,他毫无歧义地被说成为实体。
”(或者:斯宾诺莎的哲学概念,他说:“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5、流射说:原子论者关于感觉的性质的解释,认为感觉是可感的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们的感官中所造成的印象。
6、同类相知说: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思想。
他认为,事物与事物相似,因此对一种事物的感觉与这种事物相似,它设定了认识的内容和认识的对象的符合论。
7、异类相知说:阿纳克萨戈拉的认识论学说,认为事物和事物之间相对立,因此感觉与事物相反,即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的活动。
8、文艺复兴运动: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9、三表法:培根将材料的分门别类称为“三表法”。
即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具有表,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程度表(又称比较表)。
从而清晰地根据这些例证推导出一般结论。
10、四假相说:培根形象地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成假相,归结为4个:“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人的感性理性缺乏科学所需的重力态度和客观性,导致主观与客观相混淆;“洞穴假相”,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的误解;“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
哲学西方哲学史重要思想概述

哲学西方哲学史重要思想概述西方哲学史是研究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以及其中产生的重要思想的学科。
自古希腊哲学家开始追问宇宙的起源以来,西方哲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些重要思想进行概述,以展示其中的典型代表和思想内容。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源。
其中,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的两大巨头。
柏拉图的重要思想包括理念论、对话法以及他对社会政治的观点。
他主张存在着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并且认为哲学家应该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逻辑学、形而上学以及伦理学等重要理论。
他对实证观察和推理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对人类幸福和道德有着系统性的思考。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以基督教哲学为主要思想流派。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是中世纪哲学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相结合”的思想。
他试图融合基督教信仰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并认为理性与信仰是相辅相成的。
在中世纪,哲学主要服务于信仰和神学,并且受到教会的支配和限制。
三、启蒙思想启蒙思想是18世纪欧洲哲学的重要潮流,以理性、自由和人权为核心价值观。
伏尔泰(Voltaire)和洛克(John Locke)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伏尔泰主张宗教宽容和言论自由,他认为理性是解放人类的基石。
洛克则提出了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理论,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限制进行了深入思考。
四、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的重要时期,包括康德(Immanuel Kant)、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等哲学家的思想。
康德提出了唯心主义的“先验知识”理论,并强调人类理性的固有局限性。
黑格尔则发展了辩证法,并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尼采则批判了传统道德和宗教,强调个体的超越性和个体意志的重要性。
西方哲学史概要

西方哲学史概要
西方哲学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最早的西方哲学家,如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专注于理解自然世界和现实的本质。
紧随其后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在伦理、政治和逻辑等领域对塑造西方思想产生了影响。
在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和斯多葛等哲学家提出了关于快乐和美德的新思想。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帝国出现了新的思想流派,如新柏拉图主义,它深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
在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是学术主义,它以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思想家的作品为基础。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早期形式的人文主义,如托马斯-阿奎那的作品。
在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类潜力的人文主义开始获得突出地位。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新的科学,如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兴起,这导致了关于宇宙性质的新的哲学问题。
17和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这是一个知识和社会快速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关于民主、自由和理性的新思想。
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包括约翰-洛克、勒内-笛卡尔和伊曼纽尔-康德。
在19世纪,关于历史、科学和心理学的新思想导致了新的哲学运动的发展,如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崛起,对政治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20世纪,西方哲学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趋势和运动,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和解释学。
这一时期最有名的一些哲学家包括路德维希-维特
根斯坦、马丁-海德格尔和让-保罗-萨特。
这只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一个简要概述。
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人物和运动塑造了西方思想,每个哲学领域都有其丰富的历史和发展。
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1.柏拉图①相论⑴两个世界的划分:相和可感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变动不居、因人而异的,因此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不动不变的(如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
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普遍性定义(将柏拉图的理念等同于苏格拉底所说的普遍性定义是复旦版哲学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这种普遍性定义不单单局限于伦理道德,也不只是内在于心灵之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
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定义称为“相”(希腊文idea和eidos,有“理念”和“型相”等译法,赵认为“理念”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
两种译名是互补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分离性,复旦认为这里的“相”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理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这与柏拉图的原意不符,故用“相”)。
因此,在柏拉图这里,相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领域或者说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世界是对立的。
相是一,具体事物是多,相无生灭,是单一、不可分割的,同一的,而具体事物则是变化无常、变动不居的,既是这个又是那个,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相是不可感知的,只能凭借思想(理性)去把握,而具体的事物则是可感知的。
柏拉图的上述看法与他对数学和道德的研究相关。
⑵两种认识与两种认识能力的划分:知识与意见、理智与感觉与两个世界相对应,柏拉图也区分了两种认识:知识和意见,以及两种认识能力:理智和感觉。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实可靠且真实的,所谓确实可靠,就是不容许有矛盾、有错误,能明确表达;所谓真实的,就是永恒不变的,而不是变动不居的,按照此标准:感觉对人人都是特殊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如生病的苏格拉底和健康的苏格拉底,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感觉并不符合柏拉图知识的标准,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而只能产生意见——意见的对象介于存在与非存在(有与无,是与非是)之间,如果是非存在的话,那么就是无知,而不是意见了。
哲学西方哲学史要点梳理

哲学西方哲学史要点梳理西方哲学史是研究西方哲学发展的学科,它从古希腊哲学开始,逐步演进至当代哲学。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史的要点进行梳理,回顾西方哲学的演进与发展。
一、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主要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和苏格拉底哲学两个阶段。
1. 前苏格拉底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代表为自然哲学家。
他们试图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运用理性来解释宇宙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著名的自然哲学家有推动物质起源研究的泰勒斯,强调一切事物都由一种原始物质构成的毕达哥拉斯派,以及分类事物为四元素的恩培多克勒派等。
2. 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哲学则以苏格拉底为代表,他认为真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通过对话和质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从自身的无知中寻求智慧。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他的思想,建立了一套综合哲学体系,强调理念世界的存在以及理性和美德的重要性。
二、中世纪哲学的发展中世纪哲学主要受到基督教信仰的影响,以神圣哲学为主导。
1. 神圣哲学神圣哲学试图通过信仰和理性结合,解释神和信仰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是奥古斯丁,他将信仰和理性进行统一,强调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运行者。
2. 斯科拉哲学斯科拉哲学是中世纪晚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流派,旨在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
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和邓斯·斯科特斯等。
他们试图通过逻辑分析和哲学论证来解释上帝的存在和自然规律。
三、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在人文主义的推动下,开始关注个体和人的尊严,并把人的理性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文艺复兴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类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尊严。
伽利略·伽利雷的科学观点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实证主义都属于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
2.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理性思考解放人类,实现自由和进步。
伏尔泰、洛克以及康德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思想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摘要(罗素版)
绪论:我们所说的“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
统的宗教与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这是就科学这个词的最广泛意义而言的,唯有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
与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那些迄今为止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在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区;这片无人区就是哲学。
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科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事物,但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们如果竟忘记了我们所不能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么我们就会对许多及重要的事物变得麻木不仁了。
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至为犹豫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能为学哲学的人所做出的主要事情了。
与神学相区别的哲学,开始于纪元前六世纪的希腊。
在经过了古代的历程之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于罗马的灭亡,它就浸没于神学之中。
哲学的第二个伟大时期自十一世纪起至十四世纪为止,除了像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那样极少数的伟大叛逆者而外,是完全受天主教会支配着的。
社会团结与个人自由,也向科学与宗教一样,在一切的时期里始终是处于一种冲突状态或不安的妥协状态。
在希腊,社会团结是靠着对城邦的忠诚而得到保证的;即使是亚里士多德时期,也看不出任何其他体制下能有更多的优点。
斯多葛派认为有德的生活乃是一种灵魂对上帝的关系,而不是公民对国家的关系。
这样他们便为基督教准备了道路,因为基督教和斯多葛主义一样,起初也是非政治性的,在它最初的三个世纪里,它的信徒们都是对政治毫无影响的。
从亚历山大到君士坦丁堡的六个半世纪里,社会团结既不是靠哲学,也不是靠古代的忠诚,而是靠强力,最初是靠军队的强力,而后则是靠行政机构的强力,才获得保障的。
基督教把一个早已为斯多葛派学说所包含了的、然而对古代的一般精神却是陌生的重要见解给普及化了。
我指的就是认为一个人对上帝的责任比他对国家的责任更为必要地那种见解。
俄罗斯帝国的基督教本是从君士坦丁堡传下来的。
但是在西方,天主教的皇帝们几乎是立即就被异教徒的蛮人征服者所取而代之,于是宗教忠贞应优越于政治忠贞的思想就保存了下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迄今依然保留着。
野蛮人中断了欧洲文明长达六个世纪之久。
但它在爱尔兰却不绝如缕,直到九世纪时丹麦人才摧毁了它;在东罗马帝国,希腊文明以一种枯朽的形式继续保存下去,然而除了一种艺术上的传统以及查士丁尼的罗马法典而外,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是出自君士坦丁堡的。
基督教所带来的对上帝的责任与对国家的责任两者之间的冲突,采取了教会
与国王之间冲突的形式,教皇的教权延伸到意大利、法国与西班牙、大不列颠与爱尔兰、德国、斯堪的纳维亚与波兰
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场教士与俗人的冲突。
同时也是一场地中海世界与北方蛮族之间的冲突的重演。
教会的统一就是罗马帝国统一的反响;他的祷文是拉丁文,他的首脑人物主要是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南部法国人。
教会同时既代表着对过去的继续,又代表着当时最文明的东西。
但丁成就了一套综合,并且给整个中古观念唯一的一套均衡的发挥。
但丁以后,由于政治上的以及理智上的种种原因,当中古哲学存在的时候,它具有一种整齐而又玲珑完整的性质,这个体系所论著到的任何一点都是和它那极其有限的宇宙中的其他内容摆在一个非常精确的关系之上的。
当人们感到理论体系是座心灵监狱的时候,哥白尼天文学赋给地球的地位与人类的地位,远比他们在托勒密理论中所享有的地位要卑微的多。
在政治理论方面,正像除了艺术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发生了秩序的崩溃。
中世纪,虽然事实上是动荡不宁的,但在思想上却被一种要求合法性的热情、被一种非常严谨的政权理论所支配着。
在十五世纪,新的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在他们自己的领土上享有的权利,是无论教皇或者是皇帝都无力干涉的。
民族国家,主要是由于有了火药的缘故,对人们思想和感情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响,并且渐次摧毁了罗马所遗留下来的对于文明统一性的信念。
这种政治上的混乱情形在马基雅弗利《君王论》艺术中得到了表现。
政治已没有任何指导的原则,而变为赤裸裸的争权夺利了;至于怎样才能把这种赌博玩得很成功,《君王论》一书中也提出了很精明的意见。
在希腊伟大时代里出现过的事,再一次出现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传统道德束缚消失了,因为他们被人认为是于迷信结合在一起的;从羁绊中获得解放,使得个人精力旺盛而富于创造力,从而避免产生了极其罕见的天才的奔放;但是由于道德败坏而不可避免的造成无政府状态与阴谋诡诈,却使得意大利人在集体方面成为无能的了,于是他们也像希腊人一样,倒在了别的远不如他们文明、但不像他们那样缺乏社会团结力的民族的统治之下。
从十六世纪以后,欧洲思想史便以宗教改革占主导地位。
宗教改革是一场复杂的多方面运动,它的成功也要归功于多种多样的原因。
大体上,它是北方民族对于罗马的统治的一种反抗形式。
天主教会有三个来源:他的圣教历史是犹太的,它的神学是希腊的,它的政府和教会法,至少间接地是罗马的。
在新教的理论里,灵魂与上帝之间是不该有任何尘世的居间人的,这一变化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
真理不再需要请权威来肯定了。
于是很快地就发展起来了一种趋势,在政治方面趋向于无政府主义,而在宗教方面则趋向于神秘主义。
近代哲学始于笛卡尔,他基本上肯定为可靠的就是他自己和他的思想的存在,外在世界是由此而推出来的。
这只是那个通过贝克莱、康德直到费希特的总的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到了费希特遂认为万物都只是自我的流溢。
这是不健康的;从此之后,哲学一直在企图从这种极端逃到日常生活的常识里去。
主观主义一旦脱缰以后,就只能一泻到底而不能再被束缚于任何界限之内了。
自从公元前600年直到今天这一全部漫长的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可以分成希望加强社会约束的人与希望放松社会约束的人。
幸福并不就是善,而唯有“崇高”或者“英雄主义”才是值得愿望的。
他们对于人性中的非理性部分有着一种同情,因为他们感到理性是不利于社会团结的。
就像所有经历了漫长时期而留存下来的争论一样——每一方都是部分正确而又部分错误的。
社会团结是必要的,但人类迄今为止还不曾有过单凭说理的论辩就能加强团结的事。
每一个社会都受这两种相对立的危险的威胁:一方面是由于过分讲纪律与尊敬传统而产生的僵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主义与个人独立性的增长而使得合作成为不可能,因而造成解体或者是对外来征服者的屈服。
自由主义的本质就是企图不根据非理性的教条而获得一种社会秩序,并且除了为保存社会所必须的束缚以外,不再以更多的束缚来保证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