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正式拥有国际货运包机航线
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及其地缘政治影响

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及其地缘政治影响作者:汤玉梅来源:《地理教育》2017年第11期摘要: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包括向东、向南和向西三条主线,向东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向南构建重庆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公路货运通道,向西开通重庆到欧洲的铁路联运通道。
它以重庆为中心,构建起辐射我国南方、东南亚及西北的大物流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地缘政治;影响一、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简介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包括向东、向南和向西三条主线。
向东是指利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经宜昌、武汉、南京、镇江等航运到上海。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在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打造为中西部地区物流转口主枢纽。
到2020年,重庆的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900万标箱,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货物比重达到60%以上。
向南也称为重庆东盟国际物流通道,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
东线线路于2016年4月通车,全长1 500千米,班列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口岸最终抵达越南河内,单面运行时间约45小时,与航空货运时间相当,与海路运输相比则缩短约20天。
中线从重庆出发,经广西凭祥、越南、老挝,最终抵达泰国曼谷,线路长2 800千米,全程运行时间约98小时,较海运单程运输时间节约了26天,于2017年7月通车。
西线从重庆出发,经云南瑞丽口岸出境,直达缅甸仰光,线路全程2 800千米左右,还未开通。
向西是指利用南线欧亚大陆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 179千米。
西线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占据中欧班列主导地位,于2011年通车。
重庆国际物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的一个标志,它开启了第三条亚欧大陆桥,也被称为“新丝绸之路”。
它以重庆为中心,构建起辐射我国南方、东南亚及西北的大物流圈,改写了中国西部地区外贸企业出口南亚、中亚和欧洲的方式,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东流、南下、北上”的传统格局。
物流节点城市-重庆

物流节点城市——重庆2009年国家出台的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中,重庆被定位为九大物流区域之一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
物流业发展优势:1、便捷的交通是重庆物流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重庆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很快。
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在铁路方面:重庆拥有成渝铁路、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宜万铁路六条电气化铁路干线。
另有铁路支线达万铁路、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万南铁路(綦江万盛至南川)。
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货运专列正式开通全线运行。
在公路方面:公路桥梁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326国道和城万快速通道。
截至2014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400公里,居西部第一。
在水运方面:重庆的朝天门码头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
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
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重庆的水运,顺长江东行,万吨级的轮船可顺江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
逆长江西行,1000吨左右的轮船可到四川宜宾。
在航空方面: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
重庆全市现有三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重庆黔江舟白机场。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现在分别有国内航班的T2A、T2B和国际航班的T1等三个特大型航站楼,2007年开工了第二跑道,并于2010年底建成使用。
自此,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目前中西部唯一正常运行双跑道的机场,也是目前中西部唯一有轨道交通接入的机场。
2、良好的经济基础为重庆物流业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汽车、化工、医药、纺织产业发达;同时,重庆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商贸口岸,辐射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重庆还拥有幅员广阔的农村,农业、林业、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
重庆多式联运发展研究

摘要:在大力提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情况下,地处重要节点的重庆,其货运发展迎来了良机。
2011年以来,随着“渝新欧”铁路的正式开通,重庆货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其中,多式联运作为新型综合运输模式而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分析重庆货运以及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并针对重庆对内对外发展多式联运体系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多式联运;货运;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1-0288-02一、引言地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非凡Y 形节点上的重庆和其他内陆城市比拟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从国家战略布局的观点来看,重庆特殊的区域地理位置肩负着更大使命。
不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1]。
四种重要运输的运输方式在重庆都得以实现,为重庆发展多式联运体系的提供了先决条件。
从最近的国务院对重庆的规划来看,重庆隶属于成渝城市群,向北承接关中平原城市,南部与贵州接壤,东边与华中城市相连接。
地理位置极其优越的重庆,在国家“两横三纵”战略中扮演者重要的支点作用。
在2030年之前,重庆铁路网络将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增加建成“米字型”高铁网络结构。
重庆的国际大通路(渝新欧)途径内陆陕西到至阿拉山口出口,一路经过多个亚欧连线国家,最终抵达杜伊斯堡,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起点。
航空运输方面,到2020年重庆的国际(地区)航线将超过100条,将实现通用航空功能市域全覆盖。
这样的整体趋势作用下,发展便捷、高效重庆特色的多式联运体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重庆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辐射范围内的地区发展现代高效的运输体系。
二、重庆多式联运现状分析(一)重庆货运状况分析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推动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直线上升。
重庆的国家级战略地位也逐渐得到凸显。
国货航正式开通上海—金奈—重庆—上海货机航线

新开郑州通达美国的货运快速通道——国货航开通郑州—芝加哥货运航线9月9日10时19分,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货航”)CA1053航班B2457飞机从郑州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上海,标志着国货航正式开通郑州—上海—芝加哥货运航线。
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国货航总裁姚军出席首航仪式并讲话。
河南省省长助理安惠元等河南省、郑州市有关领导,国货航副总裁邹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首航仪式。
国货航郑州—上海—芝加哥货运航线,计划每周三、周日执行2个班次,均采用B747-400货机执行。
从郑州起飞的时间是4时10分,经停上海后直飞芝加哥,到达芝加哥的时间是美国当地的16时20分。
该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加大了郑州机场的国际始发运力,为郑州开辟了直达美国的货运快速通道,同时借助国货航的上海货机枢纽和全球航线网络,郑州的货物也可以通过上海快速中转至欧洲、日本、亚太等全球各地。
郑州—上海—芝加哥货机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国货航以上海为枢纽的货机航线网络,优化了国货航在全球的航线网络布局。
该新航线的开通,也显示出国货航对郑州航空货运市场的重视,可以为郑州提供常态化的货机运力,提升郑州航空货物运输的速度,以推动郑州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郑州航空货运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
随着富士康等大型企业陆续进入河南,郑州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吞吐量快速增长,即使在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航空货运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郑州国际机场的货邮吞吐量排名依然从2010年的第21位升至2011年的第17位,年增长超过20%,这种持续增长的势头在今年表现的更为突出,今年1~7月,郑州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完成72135吨,同比增长45.33%,货运增速在全国主要机场中位居前列。
作为中国唯一载旗飞行的货运航空公司,国货航始终以“成为进出中国客户首选的货运航空公司”为发展愿景,不断拓展航线网络和运营品质,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重庆市物流发展概况

重庆物流业发展优势1、良好的经济基础重庆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纺织产业发达;同时,重庆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商贸口岸,辐射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产值已达到全市GDP的42.1%;重庆还拥有幅员广阔的农村,农业、林业、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良好发展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2、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2.1、公路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四射格局,即围绕重庆主城区建成环线高速公路,向西建成成渝高速公路直达成都,向东建成渝长、长万高速公路经万州直达上海,向北建成渝合高速公路经合川直达四川南川、邻水,向南建成渝黔高速公路经贵阳直达广西北海。
2010年前后,重庆市将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即沿主城区的两条环线高速公路,从重庆主城区出发,连接两条环线并覆盖重庆"三大经济发展区",分别辐射到市外周边省区的8条高速公路,总里程为2000公里。
除前文提到的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5条高速公路外,另外5条为重庆至四川遂宁、重庆至长沙、万州至湖北刘家垭口、垫江至湖北利川和200公里国家西部公路通道重庆绕城高速公路。
2.2、水路重庆内河航运在西部各省中独具优势,境内航道网络沟通70%的区、县(市),是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沟通东中部地区的水上通道。
重庆有大小通航河流30余条,通航里程3004KM,六级以上航道里程为1108KM,占通航里程的37%,其中,三级航道680KM,四级航道95KM,五级航道247KM,六级航道86KM。
有上百个港点分布在3000余KM航道上,吞吐能力50万吨以上的港区共15个,其中长江干线12个,主要为主城区、万州、涪陵、江津等港区。
有码头泊位1351个,货运综合通过能力为5371万吨。
有1000吨级以上泊位329个,其中货运泊位211个,综合通过能力2682万吨。
重庆政府会同交通部联合批准的《重庆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提出"以\三主(长江、嘉陵江、乌江)三干(渠江、小江、大宁河)\为骨架,\两大港区(重庆主城港区、万州港区)\为中心,结构调整为主线,数字航运为基础,市场调节为导向,2010年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发展总目标。
邮政速递的发展历程

2010年的7月15日,对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和中国快递业来说,都是非比寻常的一天。
3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邮政正式开办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了我国快递业的先河。
由此,在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特快专递”。
3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员工挥洒汗水、辛勤创业,使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从横空出世到迅速发展壮大,谱写了我国快递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
30年来,中国邮政速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由开办初期的几万件、几百万元,发展到2009年业务量近5亿件、业务收入近150亿元的规模;服务范围由最初的6个城市,发展到国内通达2800多个县及以上城市,国际通达近25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快递专业网络。
节点一:速递元年一件邮件改写历史相对于经历了百年沧桑的中国邮政,刚满30岁的中国邮政EMS可以用“年轻”二字来形容。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正式开办国际特快专递业务。
据当时的北京邮政速递局员工刘宪文回忆,业务开办之初,并没有在社会上进行宣传,员工们也只是从文件中学习业务知识,对邮件到底长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直到半个月后,收到了由新加坡发来的第一个非测试性元号总包,虽然里面只装有一件邮件,但他们却十分兴奋,对着邮件端详来端详去。
“投递,迅速投递!”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才醒过神来,一拥而上挤进了局里一辆破旧的吉普车。
当他们带着这件国际特快专递邮件,敲开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收件人的房门时,收件人连声称赞:“好!好!好!邮件速度真快啊!”从那以后,各国各地区的EMS邮件纷至沓来,中国邮政在国内揽收的EMS邮件也逐渐多了起来。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邮政EMS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业务量收年均增幅分别达到90%和86%,业务覆盖面扩大到国内近2000个县(市)和全球220个国家及地区,统一的特服专号、邮件跟踪查询网、专业机构相继建立,中国邮政EMS业务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邮政的重要业务之一。
论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特点

论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特点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一个主要物流枢纽。
这个园区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完善的设施为特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
首先,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地处中国西部地区,是连接中西部及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和中转站。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使其成为物流行业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基地。
其次,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交通便利。
园区周边交通网络完善,拥有铁路、高速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交通工具。
园区内设有货运专线和快速联络通道,能够快速连接重庆市内及周边城市。
其三,园区设施完善。
园区内设有现代化的物流仓储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和货运设备。
同时,园区还设有物流培训中心,为物流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
综上所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特点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完善,这些特点吸引了众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并推动了物流业在西部地区的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 让重庆成为世界物流版图的圆心

新亚欧大陆桥:让重庆成为世界物流版图的圆心作者:龙在宇高红梅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1年第2期文龙在字高红梅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让重庆完成了从内陆到“桥头堡”的华丽转身。
一座城市,终于获得了它本应有的地位与殊荣。
这条纵贯欧亚的大动脉,改变了世界物流格局,使得以重庆为中心,辐射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的大物流圈初现雏形,多年来困扰中国发展的“马六甲困局”也得以大大缓解。
摊开一幅世界地图:重庆的位置就在中心千百年来,受制于崇山峻岭的阻隔,重庆的中心位置却难以彰显。
重庆的货物要出口到国外,甚至不得不经历“南辕北辙”的痛苦。
从重庆出发,沿着西北方向直线距离不过10000公里就是欧洲。
但在过去,重庆的货物却只能先向东运输到上海,装船后再南下穿越马六甲海峡,而后转向西北前往欧洲。
这一绕,多出来足足2万公里路程。
位于世界中心的重庆,在全球经济布局中竟只能处在边缘末梢!白白消耗掉的路程与时间,已成为重庆经济发展不能承受之重!此时,一条铁路的出现,让重庆的中心位置终于名副其实,中国南方乃至整个东南亚的物流格局也因此为之一变。
这条影响深远的铁路,就是新亚欧大陆桥。
横空出世:货物运抵鹿特丹港只需12天,运到时限比海运缩短24天如今,每天都有装满各种物资的铁路集装箱车皮,在重庆铁路西站“集合”,统一发往新疆。
这批货物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后,将发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汽笛长鸣,火车缓缓驶出站台。
从重庆出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阿拉山口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的渝新欧铁路就此横空出世。
借由杜伊斯堡这个交通枢纽,从重庆运出的货物可直达欧洲各大港口。
据悉,经这条通道到欧洲的货物,“坐”的都是“五定”班列,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中途不用停靠等候重新装卸换车,这将大大减轻货物的“车马劳顿之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正式拥有国际货运包机航线
21 日,重庆市经信委传来两份捷报:伴随宏碁华硕组合班列近日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渝新欧班列成功实现三大突破;11 月27 日,重庆本土国有物流企业渝美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将首次正式开行香港南宁重庆香港货运包机航线,标志着重庆正式拥有了由本地物流企业开行的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打破了
航空货运领域长期被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完全垄断的局面。
专家分析认为,铁路、航空在助力重庆造出海的同时,还将改写中国传统商贸格局、推动重庆产
业结构调整。
重庆市经信委21 日通报,11 月16 日15:20,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全程独立操作的宏碁华硕组合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与以往不同的
是,本次的组合班列实现三大突破:成功试用国际货约/国际货协统一运单、成
功实现多品种货源组合运输、成功操作沿途卸货三个第一。
突破一:
统一运单节省近8 小时
了解到,该班列于10 月31 日从沙坪坝团结村铁路中心站始发,经达
州、西安、兰州、新疆阿拉山口快速换轨转关,又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
俄罗斯、波兰,之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运行时间为16 天。
成功试用国际货约、国际货协统一运单,是本次班列的亮点之一。
市物
流办副主任周树林表示。
多年来,国际铁路组织一直在积极推动国际货约、国
际货协统一运单,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成功,此次渝新欧班列成功使用统一运单,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的创举。
目前,国际铁路采用两种运单。
在此次班列前,从重庆到波兰的马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