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人体的奥秘——比 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按比分配教学课件

1+2+3
答: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0度、60度、90度。
它是直角三角形。返回Fra bibliotek按比分配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归一法:把比看作平均分的份数,先把各部分的份数
相加求出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总份数”求出
一份的量(归一),最后用“一份的量×各部分对应
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他物质的比是7∶3 。
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是70千克。
7 + 3 = 10
70÷10×7= 49(千克)
70÷10×3= 21(千克)
答:爸爸体内的水分有49千克,其他物质有21千克。
返回
按比分配
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 成年人体内水分与其
他物质的比是7∶3 。
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是70千克。
70×
7
= 49(千克)
7+3
3
= 21(千克)
70×
7+3
答:爸爸体内的水分有49千克,其他物质有21千克。
返回
按比分配
课堂练习
1.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
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规范解答
= 0.1 (千克)
2×
+
= 1.9 (千克)
2×
+
1
其他物质: 30×
= 6(千克)
4+1
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
多少千克?
答:明明体内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质有6千克。
返回
按比分配
比较两种解题方法,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人体的奥秘——比 人体中的比:“三庭五眼”

首先,我们在面部正中作一条垂直的通过额部-鼻尖-人中
-下巴的轴线;
通过眉弓作一条水平线;通过鼻翼下缘作一条平行线。
这样,两条平行线就将面部分成三个等分:从发际线到眉间连线;眉间到鼻翼下缘;鼻翼下缘到下巴尖,上中下恰好各占三分之一,谓之“三庭”。
而“五眼”是指眼角外侧到同侧发际边缘,刚好一个眼睛的长度,两个眼睛之间呢,也是一个眼睛的长度,另一侧到发际边是一个眼睛长度。
这就是“五眼”。
这是最基本的标准。
我们再看,在垂直轴上,一定要有“四高三低”。
“四高”:第一是,额部,第二个最高点,鼻尖。
第三高,唇珠。
第四高,下巴尖。
“三低”分别是两个眼睛之间,鼻额交界处必须是凹陷的;在唇珠的上方,人中沟是凹陷的,美女的人中沟都很深,人中脊明显;下唇的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共三个凹陷。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课时比的意义青岛版

前比 后
比
项号 项
值
试一试 求比值。
15∶5 = 15÷5 = 3
0.5∶15
= 0.5÷15
=
1 30
6∶4 = 6÷4 = 1.5
0.8∶4.8 = 0.8÷4.8 =
1 6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
整数表示。
想 一 想 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 人体的奥秘
——比
•比的意义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地方用到过“比”? 比高低,比长短,比多少等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学上特定的“比”。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赵凡的头部长与身长有怎样的关系呢?
头部长:25cm 身长:160cm
01 25÷160= 5 32
160÷25=6.4 02
头部长是身 长的 5
2400∶3 = 2400÷3 = 800
客机的飞 行速度。
4.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35 : 105 =35÷105 =1
3
8 :10 35 21 = 8 10 35 21
= 12 25
6 : 2.5 =6÷2.5 = 12
5
0.4 8 =0.4÷8
=0.05
1.35 : 0.9 =1.35÷0.9 =1.5
比 分数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1 比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
关系。
2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
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3 比的后项不能为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人体的奥秘——比的认识》︳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人体的奥秘——比的认识》︳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以《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人体的奥秘——比的认识》︳青岛版》为主题,为你们呈现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比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值,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2. 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值;3. 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值。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教学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身边的一些比例关系,并求出它们的比值。
答案:如手指的长度比、身高比等。
2. 小明的身高是1.6米,小红的身高是1.2米,他们的身高比是多少?答案:1.6:1.2 = 4: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人体的一些比例关系来引入新课,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比例概念的直观理解,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理解比的概念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将通过示例和练习来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教学重点。
作业设计紧密结合课堂内容,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选择题,也有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人体的奥秘》教案(word版)

第四单元人体的奥秘——比单元备课一、教材内容分析《比》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为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安排在除法之后接着学习,还是比较妥当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节:第一节讲: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及简化比;第二节讲: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重点是,比的意义和性质,难点则是利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单元学习目标比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名词,虽然,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乍开始学生的思维不能完全适应,需要充分的感受。
1.内容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这一部分是需要反复强调练习的,要慢一点,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楚地感知。
(3)学会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难点和重点,需要在实际问题中多加练习。
(4)弄清楚比值和最简比的区别与联系,会解决实际问题。
2.发展性目标(1)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三、单元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
难点:比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1.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比、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完成比的教学。
在比的应用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学会解答方法。
2.提供丰富现实的素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比”包含了同类量比较和非同类量比较两种,教师可借助信息窗中提供的人体各部分的比,学生理解同类量比较中比的含义。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四人体的奥秘——比说课稿青岛版六三制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人体的奥秘——比》。教学内容涉及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简单计算以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答案:平均脚长 = 1.6米 / 4 = 0.4米
2. 题型二:比例应用
问题:小明家的客厅长6米,宽4米,他想用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客厅,需要多少块地砖?
答案:客厅面积 = 6米 × 4米 = 24平方米
地砖面积 = 0.5米 × 0.5米 = 0.25平方米
需要地砖数量 = 客厅面积 / 地砖面积 = 24平方米 / 0.25平方米 = 96块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比例知识,使学生能够:
1. 理解比例的概念,运用比例关系分析生活现象,提高数学抽象和模型构建能力;
2.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人体的奥秘——比”课题,设计问题,如“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理解比例的意义”等,启发学生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跟踪学生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资料,初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 思考预习问题:尝试回答预习问题,记录疑问。
- 设计有趣的例子或故事来引入比例的概念,如人体比例的奥秘。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四人体的奥秘__比黄金比之美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制定方案 先确定我们要研究哪些内容吧。 收集有关黄金比的资料。 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黄金比”。
可以观察动物、植物、艺术品、生活用品等。
我们还要确定具。
实践探究
我们测量数据……
课本宽与长的 比是(0.618∶1 )。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 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 0.618 ∶ 1 时 , 给 人 的 感 觉 是 最美的。这个神奇的比被称 为“黄金比”。
当芭蕾舞演员踮起脚来,下半身和 身高的比非常接近黄金比,所以看 起来特别美。
在生活中真有这样神奇的比吗?
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这种神奇的比 几乎无所不在,从动植物到人类、 从数学到天文现象、从日常生活到 艺术创作……
四 人体的奥秘
——比
“黄金比”之美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
1. 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了解什么是黄金比,感受 黄金比的神奇魅力,感受数学之美。
2. 根据黄金比的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学会针 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进而 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
3. 在活动中,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我照的相片中,天空部 分与照片宽的比符合黄 金比。
根据黄金比的知识, 黄金比真神奇啊。 同学们可以课下再进 行一些创意设计。
蝴蝶的身长与双 翅展开后的长度 比约是(0.618∶1)。
我的手掌宽与 手长的比约是 ( 0.618∶1 )。
我们上网查阅资料,到图书馆……
交流讨论
公元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了一串神 奇的数:1,1,2,3,5,8,13,21……计 算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比值会越来越接近 黄金分割0.618。
我知道在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的 比值接近0.618,例如肚脐为头顶 至脚底的黄金分割点。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人体的奥秘——比 知识点

四人体的奥秘——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比的后项不能为0。
连比时,先求出相同量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出另外两种量的数,最后把几种量的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7(5×8) ∶48∶(7×6)40∶48∶42化简:20∶24∶214.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12∶20读作:12比20比和比值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6.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化简整数比:找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前项、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2)化简分数比:找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前项、后项同时乘最小公倍数,比前项比号(∶) 后项(不能为0)比的基本性质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用语言描述: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值。
二、按比分配1.意义。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作按比分配。
2.解决按比分配应用题的方法:(1) 转化法:分率()()转化比转化倍数一般是把几个数的比转化成几个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几个数。
(2) 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来解答:找出已知数量部分的份数; 求另外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体的奥秘——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
两个数的比。
比的后项不能为0。
连比时,先求出相
同量的两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再根据比的基本
性质计算出另外两种量
的数,最后把几种量的
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比是一个式子,表
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
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
数的形式。
7
(5×8) ∶48∶(7×6)
40∶48∶
42
化简:20∶24∶21
4.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12∶20读作:12比20
比和比值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6.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化简整数比:找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前项、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2)化简分数比:找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前项、后项同时乘最小公倍数,
比前项
比号
(∶) 后项
(不
能为
0)
比的基
本性质
比表示
两个数
的关系
用语言描述: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值。
二、按比分配
1.意义。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作按比分配。
2.解决按比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1) 转化法:
分率()
()
转化比转化倍数
一般是把几个数的比转化成几个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几个数。
(2) 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来解答:
找出已知数量部分的份数; 求另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