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兑损益计算方法word精品

合集下载

汇兑损益计算方法【范本模板】

汇兑损益计算方法【范本模板】

<转〉我国境内的企业一般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可以外币计量,但在会计期间终了时需要按照人民币汇率折算成人民币,以反映企业的真正经济利益流动情况。

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

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税前扣除。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第一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

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本文介绍此情形下会计上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

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

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综合差额法。

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

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汇兑损益计算和会计分录

汇兑损益计算和会计分录

汇兑损益计算和会计分录
汇兑损益是指由于外币兑换率的波动而产生的损益。

在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经营中,经常会涉及到不同币种之间的货币兑换,而汇率的波动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为了正确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会计准则规定了对外币货币兑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

汇兑损益的计算是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外币财务项目的价值在本国货币计价下的差额来实现的。

当外币兑换率发生变动时,持有外币货币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这就会导致汇兑损益的产生。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不同时期的外币货币折算成本国货币,然后比较两个时期的折算差额,即可得出汇兑损益的数额。

接下来是会计分录的部分。

在会计处理上,汇兑损益通常是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的。

当发生外币兑换业务时,需要进行会计分录来正确反映汇兑损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以外币兑换为例,如果企业持有外币资产或负债,当汇率发生变动时,需要根据新的汇率重新计算外币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并将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的会计分录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要确保在财
务报表中正确地反映汇兑损益的影响。

总的来说,汇兑损益的计算和会计分录涉及到外币兑换的价值变动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企业在处理汇兑损益时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会计原则,以最大程度地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汇兑损益的会计账务处理模板

汇兑损益的会计账务处理模板

汇兑损益的会计账务处理模板汇兑损失: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贷: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汇兑收益: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借方红字,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借方蓝字。

1、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借银行存款(人民币,实的数字)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贷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2、购汇时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3、每月月末调整汇率时,若月初汇率低于上期汇率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银行存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应收账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贷预付帐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贷应付账款(外币)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贷预收账款(外币)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这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在此主要讨论此情形下计算汇兑损益的方法。

方法:综合差额法。

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

计算公式: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
展开全文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
2014-12-05 08:51:05 点击:307 来源:会计实战基地
关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期末汇总损益。

上期应收账款余额为600万美元(6.2),本期收回上期应收账款10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6.3,期末汇率为 6.4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100*6.3=630
贷:应收账款 100*6.2=620
财务费用 10
则应收账款期末汇况损益,
方法一:(600-100)*6.4-(600*6.2-100*6.3)=110
方法二:(600-100)*6.4-(600*6.2-620)+10=110
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理解:
方法一的规律是:不管当期收回或支付的款项的原始汇率是多少,总是以当日即期汇率计算。

方法二的规律是:以分录中的金额参与加减计算,得出汇总损益后,再加减分录中的财务费用。

最终计算结果是相等的。

汇兑损失与汇兑收益如何计算

汇兑损失与汇兑收益如何计算

期末汇兑损益=(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期末汇率-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发生额
此处外币账户余额是指用外币的计算的账户余额。

比如银行存款100(美元)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余额是指用报表本位币,比如银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币)
举个例子应收账款上期2008年末余额100 美元,08.12.31.汇率8,2009.12.31 汇率9,09年发生应收账款借方10美元,即期汇率8.5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100+10)*9 - (100*8+10*8.5)出来正负代表汇兑收益损失。

汇兑损益例题

汇兑损益例题

汇兑损益例题(最新版)目录1.汇兑损益的定义与概念2.汇兑损益的产生情形3.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4.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5.汇兑损益的税务处理正文一、汇兑损益的定义与概念汇兑损益,又称汇率损益,是指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一种折算差额。

根据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汇兑损益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

二、汇兑损益的产生情形汇兑损益主要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1.兑换外币:企业持有的外币货币资金在兑换成本位币时,由于汇率波动导致兑换成本与兑换所得本位币金额的不一致,从而产生汇兑损益。

2.期末调整: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按期末汇率进行调整时,由于汇率变动导致项目金额与原记账金额的不一致,从而产生汇兑损益。

三、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通常如下:1.期末汇兑损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 - 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期末汇率2.期间汇兑损益:期间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期末汇率 - 上期汇率)四、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科目:1.银行存款:企业外币银行存款在期末进行调汇时,产生的汇兑损益记入银行存款科目。

2.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企业外币应收、应付账款在期末进行调汇时,产生的汇兑损益记入相应科目。

3.财务费用:企业其他外币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在期末进行调汇时,产生的汇兑损益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4.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如果是资本金的汇兑损益,则记入资本公积 - 股本溢价科目。

五、汇兑损益的税务处理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在税前扣除。

汇兑损益例题

汇兑损益例题

汇兑损益例题
摘要:
一、汇兑损益的概念
二、汇兑损益的计算方法
三、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
四、汇兑损益的实例分析
正文:
汇兑损益是企业在进行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而产生的。

它包括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两种类型。

要计算汇兑损益,首先需要确定外币账户余额和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

然后,根据期末汇率计算出汇兑损益。

计算公式为:汇兑损益= 期末汇率* (外币账户余额+ 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

在会计处理方面,汇兑损益应计入财务费用下的二级科目。

具体来说,企业需调汇的科目,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借方登记损失,贷方登记收益。

以下为两个汇兑损益的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企业在外币交易中,收到客户支付的10000 美元,当时汇率为1 美元=6.5 人民币。

企业将其兑换成人民币并记录在银行存款中。

后来,汇率变动为1 美元=6.6 人民币。

此时,企业需要计算汇兑损益。

根据公式,汇兑损益= 6.6 * (10000 * 6.5 - 10000) = 6600 元。

会计处理为:借:银行
存款6600 元,贷:财务费用6600 元。

实例二:某企业在期末调整外币报表时,发现应付账款中有一笔10000 美元的款项,当时汇率为1 美元=6.5 人民币。

后来,汇率变动为1 美元=6.6 人民币。

此时,企业需要计算汇兑损益。

根据公式,汇兑损益= 6.6 * 10000 * 6.5 - 10000 = 46900 元。

汇兑损益例题

汇兑损益例题

汇兑损益例题
汇兑损益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外币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
生变化所产生的损益。

下面是一个汇兑损益的例题:
假设某公司在年初购买了一批原材料,总价值为100,000美元,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6.5人民币。

在年末,该公司决定出售这
批原材料,而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6.8人民币。

请计算该公司
的汇兑损益。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购买原材料时的成本:
购买原材料时的成本 = 100,000美元× 6.5人民币/美元 = 650,000人民币。

然后,我们计算出售原材料时的收入:
出售原材料时的收入 = 100,000美元× 6.8人民币/美元 = 680,000人民币。

接下来,我们计算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 = 出售原材料时的收入购买原材料时的成本。

= 680,000人民币 650,000人民币。

= 30,000人民币。

根据计算结果,该公司的汇兑损益为30,000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汇兑损益是根据汇率变动而产生的,而不是实际的货币流动。

在这个例题中,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该公司在出售原材料时获得了更多的人民币,从而产生了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的计算对于跨国公司或者经营跨国业务的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财务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境内的企业一般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可以外币计量,但在会计期间终了时需要按照人民币汇率折算成人民币,以反映企业的真正经济利益流动情况。

汇兑损益是指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在向记账本位币折算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折算差额。

按照折算差额产生的正差和负差,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规定,汇兑收益要计入收入总额,而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资产成本和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部分外,可以税前扣除。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
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
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
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

第一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

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本文介绍此情形下会计上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

1 .剔除分算法。

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

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
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X (期末汇率—期
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X (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
的市场汇率)一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X (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 .综合差额法。

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

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X期末汇率一(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X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
的每笔外币金额X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一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X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例如: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外汇汇率进行折算,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

2007年5月31日的市场
汇率为1美元=7.25元人民币,该日有关外币账户期末余额如下:银行存款10000 美元,应收账款50000 美元,应付账款20000美元。

该企业6月份发生以下外币业务(不考虑有关税费):(1 )6月10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币
资本50000 美元,并已存入银行,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 美元=7.24
元人民币;(2 ) 6月15日,对外销售产品一批,价款共计2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0元
人民币,款项尚未收到;( 3) 6 月25 日,以外币存款偿
还5 月份发生的应付账款20000 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 美元
=7.21元人民币;(4) 6月30,收到5月份发生的应收账款3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20元人民币。

先用剔除分算法、后用综合差额法计算该企业各货币性外币账户6 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

( 1 )银行存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损失为2300 元。

10000X (7.20 - 7.25 ) +50000X (7.20 - 7.24)-20000 X ⑺20 -7.21) =- 2300
或70000 X 7.20 - (10000 X 7.25+50000 X 7.24 -
20000 X 7.21+30000 X 7.20) =- 2300
( 2)应收账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损失为2500 元
50000X ⑺20 - 7.25) =- 2500
或40000X 7.20 - (50000X 7.25+20000X 7.20 -
30000 X 7.20) =- 2500
( 3)应付账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收益为800 元。

20000X (7.20 - 7.25)-20000 X (7.20 - 7.21)=- 800
或O X 7.20 - (20000 X 7.25 - 20000X 7.21)=-
800
从以上的计算过程可知,两者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税法规定计算汇兑损益时,采用的汇率为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

中间价是银行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价,无论是买入价还是卖出价,均是立即交付的结算价格,都是即期汇率。

为了减少汇兑损失,防范汇率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在具体进行外币业务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进口业务尽量使用可兑换货币中的软货币,也可采用即期外汇买入的办法;出口业务尽量使用硬货币,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可以通过银行押汇提前收回资金。

(2)及时调整进出口业务结构。

在不考虑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的差额、进出口关税税率高低等因素下,当人民币汇率低时应减少原材料进口,尽量在国内购入,同时增加产品出口;当人民币汇率高时应多进口原材料,增加内销量,减少出口量。

(3)选择正确的结算方式。

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应考虑能促进业务发展、降低结算成本、结算方式的安全以及缩短结算时间等因素。

(4)根据资产选择和组合理论,多元化资产结构可以分散风险,对于有外币银行存款的企业可以按实际业务的开展情况,选择两种以上的外币存款,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业务的需要,减少各种外币的兑换费用。

另一方面可以淡化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外币价值不稳定造成
的汇率风险。

(5 )积极参加金融市场交易业务,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等手段进行交易,避免金融风险,减少损失,增加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