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五章 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

社会学研究中的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学研究中,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它们涉及到性别在社会中的构建和表达,以及个体如何在社会中扮演特定的性别角色。
本文将探讨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影响。
一、性别的社会构建1. 性别的概念性别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生理上的性别,而是指社会对个体的性别特征和角色的构建与界定。
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期待和角色,形成了性别二元论的观念。
2. 社会性别的形成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个体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机构和社会交往中学习到了关于性别的行为规范和性别角色。
这些规范和角色塑造了人们对性别的认同和表达方式。
二、性别对社会的影响1. 性别与社会地位性别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上,男性在社会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而女性则受到性别歧视和限制。
这种性别不平等和角色刻板印象对社会的发展和公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性别与社会关系性别也对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工作场所、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中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与性别相关,也会影响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方式。
三、性别的研究方法1. 性别的定性研究社会学研究中经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来探索性别与社会性别角色的相关问题。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在社会中的表达和影响。
2. 性别的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也在性别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来研究性别在群体层面上的差异和变化。
四、性别与社会变革1. 性别与现代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性别角色和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参与等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社会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也得到了挑战和改变。
2. 性别与社会运动性别和社会性别角色的研究对社会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性别不平等的认识和反思,鼓励人们参与到争取性别平等的行动中,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社会性别学第五章 两性之间:

第二节 亲密关系
感言:这一在20世纪80年代曾感动过一代 人的意境还能让你感动吗?为什么?
第二节 亲密关系
阅读罗尼卡· 肖芙斯托尔的诗: A· 爱并不意味着依靠,伴侣并不表示安全, 你开始知道,吻不是契约,礼物也不是承诺。 如果你要的太多,阳光也会灼伤你, 因此你种植自己的花园,装饰自己的灵魂, 而不再等待别人送你鲜花。
第二节 亲密关系
一、爱情“姓”什么:诠释爱情 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精神性和还是 生理性的? 二、爱情为什么:理想爱情模式的探索 讨论:梦与爱情童话的解读 分析比较“灰姑娘”的故事和中国古代 “富家千金垂青落难公子”“私定终身后 花园”和“始乱终弃”的模式。
第二节 亲密关系
阅读资料:亚瑟王时代的一个童话 理想的两性亲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堂练习一:请一个同学朗诵舒婷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如果我爱你——决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只是像清泉/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只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
第二节 亲密关系
参与式讨论: (1)你还认同两性交往中必须遵守“男主动、 女被动”的两性交往模式吗? (2)“多媒体”带来的变化——你相信网恋吗? 你更喜欢面对面的互动还是网上的交流? 经过友谊,下一个青春驿站就是爱情,正值恋爱 季节的同学少年,将怎样看待和建立两性之间的 亲密关系呢? 请同学们写下:最感人的爱情故事/最理想的两性 关系 讨论:你还相信纯真的爱情吗?
二、交往中的表达差异 女性主义研究指出,造成男女关系紧张的一个重 要原因,来自两性成长过程中的性别隔离。 一般认为,女性敏感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男 性不善于表达情感和关系。女孩比男孩有更多的 亲密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男孩和女孩社会化的差异,使 得男女在表达情感方式上有所不同。 男女各自建造和表达亲密的方式都有价值,在情 感表达方面,无论男女,都要学会用男女“两种 语言”说话。
2016年新版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生命历程

(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
一、儿童期阶段(0—14岁) 1、学习走路、说话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读、写、算等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建立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概论系统,内化一般的社会道德标
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前三个时期对一生人格的发展至为重要,一生的人格在这三个
时期基本确定下来。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自我认同危机理论
1)婴儿早期——信任与不信任的危机(0—1岁)。主要社会
化任务是与父母建立信任关系。
2)幼儿时期——自主自治与怕羞怀疑的危机(2—3岁)。主
要社会化任务是培养自主感。
全球第一。
1、三个“钟” 老龄化,当人民变老时,影响他们的生物、心里与社
会的过程。生物钟、心里钟和社会钟。
视力衰退,因为眼球晶状体失去其弹性 听力丧失,首先是高频音调 皱纹,因为皮肤的皮下组织越来越脆弱 肌肉块消退,并且伴随着脂肪的堆积,尤其是腰部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 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群人的称谓,因而要理解社会就得从个人入手,个人的行为及 其主观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具有决定意义。
3、调和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把个人和社会看
成是一个统一体,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必须借 助于个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才能发展。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并
五、社会化的过程 六、社会化与人格的形成 七、社会化的中介
是社会决定个人,还是个人决定社会?——社会学界的争论 1、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简单相加的总和,它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与社会

社会学视角下的性别与社会性别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性别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性别认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和对性别不平等的反应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性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性别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性别的社会建构性别并非天生的,而是社会对个体生物性别的解释和赋予的意义。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于不同性别个体的期望和规范,通过这些期望和规范,个体在社会中被赋予了某种性别身份,并在此基础上承担相应的角色。
社会学家认为,性别是一个在不同历史和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建构。
性别角色的构建基于社会的刻板印象和性别二元对立观念。
男性被定义为强壮、独立、理性,而女性则被定义为柔弱、依赖、情感。
这种固化的性别角色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性别不平等与社会结构性别不平等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性别二元对立的观念下,男性被赋予了更多权力和特权,而女性则经常面临性别歧视和压制。
性别不平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领域:女性普遍面临工资低于男性、职位晋升机会少等问题。
性别不平等造成了女性经济地位的下降和对经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2. 教育领域:尽管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在现代社会增加,但性别不平等仍然全球存在。
女性在科技、工程、数学等领域的参与率低于男性,进一步影响了女性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3. 家庭与家务劳动: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使得女性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和抚养子女的责任。
这种不平等分工使得许多女性面临着工作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困境。
三、性别与社会身份认同性别对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性别得到了某种社会身份,这种身份对于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参与资源分配和被认可程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性别身份并不等同于个体的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的主观体验和认同感。
有些人的性别认同与他们出生时被赋予的性别一致,被称为“顺性别”。
而有些人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赋予的性别不一致,被称为“跨性别”或“非二元性别”。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 母 有意的 有 意 的 子 女 无 意 的 无意的
教
养
模
仿
感
化
熏
陶
• 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可 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阶段 (6、7岁-11、12岁) 二是中期阶段 (11、12岁-14、15岁) 三是后期阶段 (14、15岁-20左右)
•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 环境条件之一,特点有: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 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 习机构。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 机构。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 水平)
情感(感觉与感情)
(一)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self)
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 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是 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 顿· 库利(1864—1929)提 出的。
人
本我(id)
格
超我 自我(ego) (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与“超我”都是 由它逐渐分化而来的。“本我”是同肉体 联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 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 行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 心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 任其泛滥就将不可收拾。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 个过程。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 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 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 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 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 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 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社会学探究性别议题

社会学探究性别议题在社会学的视角下,探究性别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性别作为社会中的一种差异,不仅仅涉及到男女的生理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平等和歧视。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性别议题的一些关键点。
一、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的发展并不是生物学上的必然过程,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社会中,男性被赋予领导和支配的角色,而女性则被认为应该被支持和照顾。
这样的性别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中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表现方式。
二、社会中的性别歧视虽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一些措施来预防性别歧视,但在现实生活中,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例如,在很多行业中女性的就业机会受到限制,工资也低于男性同行;在家庭中,女性被认为应该承担家务和育儿的责任。
这种性别歧视导致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
三、性别认同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性别认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认同是基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的经历和体验。
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对自身的性别感到困惑或者不满,这可能会导致身份认同、偏见和歧视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性别认同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和复杂的议题,需要处理的方面非常多。
四、性别与性取向性别和性取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性别是指社会文化中所赋予的男女角色,而性取向是指个体对异性、同性或两性的爱和吸引力。
在一些文化中,强制性取向为异性恋,而对于其他性取向可能会存在歧视和排斥。
这种歧视会导致社会中对于性别和性取向的探讨变得非常困难。
五、性别的多样性性别的多样性是指性别分类体系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在传统的二元性别分类体系中,只有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而忽略了那些不符合这种分类的人群。
例如,在社会中存在着非二元性别的人群,这些人群可能会遭受到歧视和排斥。
综上所述,性别议题在社会学研究中有着非常多的关键点。
无论是性别与社会文化,还是性别歧视、性别认同和性别多样性等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理解。
社会性别的概念及特点(优.选)

2011级社会学陈钊(18号)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社会性别概念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19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1.关于生理性别。
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别,指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或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的生理特征,简称性别。
生理性别一般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的。
2.关于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及其制度造就或建构的。
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二)社会性别差距和对妇女的歧视消除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距和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
1.关于社会性别差距。
社会性别差距指任何领域内,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社会发展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工资报酬与福利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
2.关于对妇女的歧视。
反对和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人权、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
所谓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
对妇女的歧视,是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歧视。
(三)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终极目标。
1.关于社会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性别与社会制度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性别与社会制度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对男女所规定的不同的行为角色、社会角色、社会诉求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社会制度则是一个社会的组织机制,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社会性别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社会性别的形成社会性别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对个体进行的一种性别社会化过程。
个体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中,都会接收到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和性别标准。
从小学到青年成年,不同阶段都会受到不同的社会性别期望和标准的塑造。
而这些期望和标准会影响到个体的认同、自我形象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
社会性别的塑造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制度安排、社会认知和文化传统等。
在政治制度上,女性往往会受到性别歧视。
在经济制度上,女性通常会面临着更多的贫困、就业歧视等问题。
在文化制度上,通过媒体、教育等传递出的信息,也会对女性形成不同的标准和期望。
这些都加剧了女性身份认同和自我评价的负向性。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性别问题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于性别问题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性别平等被确立为重要的政策和目标。
政策和实践中,国家和社会努力维护着男女之间的平等,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例如,在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获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性别比较突出。
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女性通常受到更多的歧视、不公平对待和不平等待遇。
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化的特点,追求效率和成本效益,反而加剧了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在社会交往领域,女性常常被赋予“弱势”和“不重要”的角色,不能够参与到社会交往的实际运作中来。
而这种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排斥,会加深社会性别问题。
对于社会性别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制度上出发。
改善经济条件和社会权利地位,改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抵制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建立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
这些都需要广泛关注和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并必须积极推进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O
C
I
O
L
O
G
Y
• 法国在1968年五月风暴运动留下的最重要遗产也许是 社会道德风气的彻底改变,与40年前相比,法国人当 今的性生活观和夫妻行事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差 别。而今,妇女普遍避孕节育、个个寻求欢乐权、二 人世界的限制被打破、妇女获得解放、同性恋关系得 到社会认同、黄色淫秽问题被一般性看待,连初小学 生都“坦率追求性爱”。密特朗总统前高级顾问雅克· 阿达里提出未来婚姻观的关键是“多元情爱、多头结 合和多边忠贞”,声称人类社会尚需打破这最后一个 禁忌,便可迈入男女间广施“博爱”。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在所有社会中,都有一些性规范支持某些行为而不 鼓励或谴责另外一些行为。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学 习这些规范。 • 文化不同,人们接受的性行为类型也各异,从这一 点上我们也可以知道多数性反应是习得的而不是先 天具有的。克利安· 福特(Ford)和弗兰克· 毕齐(Beach) 于1951年分析了两百多个社会体中的人类学证据, 结果发现,在怎样看待“自然的”性行为和性引诱 模式上他们有着惊人的差异。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英国人对性行为的态度(1998)
始终不 对 男女婚 前性行 为 婚外性 行为 未成年 人性行 为 同性性 行为 8 大多数 情况下 不对 8 有时候 不对 12 很少不 对 10 根本没 错 58 其他 合计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不同时代的女性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宋明理学的兴起与性的压抑:《水浒传》(成书于 明朝中前期)中的好汉几乎不涉及性,对女性的性 开放持极端批判态度(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 • 明末心学的兴起、社会拘谨的松动化以及社会的解 放运动 • 明末性解放与《金瓶梅》等文艺作品的出现 • 秦淮名妓柳如是最后嫁给了老夫子钱谦益,可见当 时对妓女的接受度非常高了
教学内容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社会学及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 人的社会化 家庭与亲密关系 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8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9章 现代社会中的教育 第10章 环境与风险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Copyright © 2013
‹
O
L
O
G
Y
• 北魏花木兰(鲜卑族少女)的性别:勇敢、 强健、尚武(能骑马、处事果决、吃苦耐劳 ) • 唐朝女性的性别塑造:开放、丰腴、马球运 动(杨贵妃) • 林黛玉的性别塑造:病态、柔弱、保守(明 清程朱理学的产品)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情。性实在太复杂了,以至于不能完全将之归于生
物学意义上的特性,必须从人类赋予其上的社会意 义的角度来理解。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二、社会对性的影响
• 传统认知:性是与生殖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曾经是依据婚姻关系背景下的异性恋和一夫一妻制 来“界定”。 • 现代认知:性已经变成了每一位个体探求和构建的 一个生活向度,在一种广泛多样性的背景下对不同 形式的性行为和性取向的接纳。 • 在所有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是异性恋——他们寻求 异性,投入感情,获得性的愉悦。异性恋在每一个 社会中都是婚姻和家庭的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在现时代,对于性问题是传统态度与更为自 由的态度并存,有些人则宽恕甚至鼓励婚前 性行为,并对不同的性活动模式持容忍的态 度。大多数西方国家在过去的30年间对待性 的态度都变得比较宽容。现在色情材料对于 多数成人来说简直是唾手可得。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性与生育技术
• 避孕技术与性:没有避孕技术的话,性行为 的后果是不可控的 • 分娩:超声波检测以及羊膜穿刺术 • 遗传工程:干预胎儿的遗传构成 • 堕胎:伦理问题、保守团体、母体还是婴儿 优先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碧姬· 芭铎(Brigitte Bardot,1934年9月28日-)法国电影 女明星,昵称“BB‖,有时也被称为“性感小猫”。 • 芭铎出生于巴黎,少女时便以美貌闻名,被时尚杂志ELLE 发掘担任模特。1952年,她身着比基尼出演首部电影《穿比 基尼的姑娘》,一举奠定自己性感女神的地位,也使得比基 尼迅速流行。同年,她开始与罗杰· 瓦迪姆同居。1956年, 她出演瓦迪姆的电影《上帝创造女人》 ,大胆暴露的表演 使得她在美国的知名度急剧上升,一时与玛丽莲· 梦露风头 无两,被视为性解放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西方文化中的性
近两千年来,西方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主要受基督教的 影响。除非是生育必须的,其他一切性行为都是值得 质疑的 修女和传教士更是被严格禁止,只能终生侍奉上帝 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改革时期 启蒙运动时期 维多利亚时期的男人可以有情人,女人则不被允许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有许多具有不同性体验和性倾向的小群体 • 朱迪斯· 罗博(Lorber)把人类的性认同区分 为10种之多,即异性恋的女人、异性恋 的男人、同性恋的女人、同性恋的男人、 双性恋的女人、双性恋的男人、易装癖的 女人(经常打扮成男人样子的女人)、易装 癖的男人(经常打扮成女人样子的男人)、 变性女人(变成女人的男人)和变性男人(变 成男人的女人)。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 通识核心课程
社会学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社会学》教学团队 主讲人:姜春林 Email: chunlinj7873@ 2013 年 4 月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60年代的精神是叛逆的,60年代的文化是叛逆的,60年代 的生活也是叛逆的。 在60年代的西方,有相当一部分年轻 人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 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 会的叛逆,这些人被称为“嬉皮士”(Hippie),由嬉皮士 参加的,以文化的反叛和生活的反叛为主要内容的反叛运动 被称作“嬉皮士运动”。 • 嬉皮士运动是在反叛的自我意识的推动下开始了通向未知天 地的旅程的。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 纽约等地以奇装异服和怪异行为反抗传统的比尼基分子。这 些人鼓吹远离社会,提倡“新生活”、“新文学”和“新艺 术”,他们吸大麻,听爵士乐,反对传统的两性观念,并创 造了“hip‖这个词,开嬉皮士文化之先河。
研究项目。金赛和他的合作研究者面临着来自宗教组织的谴 责,报纸和国会也痛斥他的研究是不道德的。但他还是坚持 了下来,最终记录下了18000人——这些是美国白种人口中 有代表性的样本的性生活史。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 研究结果:40年代和50年代的美国,70%的男人找 过妓女,84%的男人有婚前性体验,40%的男人期 望他们的妻子在结婚时是处女;90%以上的男性有 过手淫,将近60%的男人有过某些形式的口交。女 人中约50%有过婚前性体验——尽管大都是跟她们 未来的丈夫;60%的女人有过手淫。 • 美国的新解放运动可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
Copyright © 2013
‹#›
S
O
C
I
O
L
O
G
Y
三、中西方文化中的性
• 中国历代性观念 • 陈寅恪 :杨贵妃的处女膜与唐朝的性观念 • 唐朝性观念非常开放:杨贵妃入宫前并非处女 ,且身份是唐玄宗的儿媳。 • 唐朝的性观念之所以开放与李唐王朝的统治 者来自鲜卑族密不可分。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