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散文之部第4单元项羽之死训练-落实提升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跟踪训练(2)+.doc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跟踪训练(2)+.doc

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年级跟踪训练科目:语文编者:王玉英审核人:梁晓霞《项羽之死》2一、基础知识(艺体生必做)1.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 ) ②( ) ③( )①A.盖.以此得名也 / 力拔山兮气盖.世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徙倚久之.而归 /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A.汉皆已得楚乎./ 若非吾故人乎.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 项王瞋目而.叱之D.过夕乃.可饮 /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③A.灭六国者.六国也 /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C.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 岸土赤而壁.立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2.下列加粗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①( ) ②( )①A 期山.东.为三处 B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千里D..C江东虽小,地方汉军皆披靡..②A 左右.. C 骓不逝兮可奈...皆泣,莫能仰视 B 吾知公长者何. D 吾骑此马五岁..3.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两组是( ) ( )A.此项王也/赤泉侯为骑将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不忍杀之,以赐公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此山当是其一也/是何楚人之多也4.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垓下(gāi) 乌骓(zhuī) 数阕(què) 田父(fù)B.麾下(huī) 属垣有耳(shǔ) 唱和(hè) 刈旗(yì)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 坐骑(qí)D.舣船(yǐ) 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5.对下列加粗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D.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6.对加粗实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B.直.夜溃围南出直:当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D.若.非吾故人乎若:你7.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消逝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平明..,汉军乃觉之平明:天亮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服:臣服8. 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壁:修筑营垒,退守B.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吾为若德.德:感激9.下列加粗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身.七十余战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歌.数阕,美人和之C.令诸君知天亡.我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马童面.之10.下列加粗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1. 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B. 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C.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若.非吾故人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2.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④D. ②⑤⑥二、能力提高训练13、本文三个场景分别展示了项羽什么样的思想性格?(写出2~3个关键词语)①垓下之围之“霸王别姬”:②东城快战之“溃围、斩将、刈旗”:③乌江自刎之“拒渡、赐马、赠头”:项羽之死2参考答案:1.①D(大概/超过;用,介词/率领,动词;音节助词/取独;却,表转折)②A(表疑问;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写,吟,动词;表顺承/表修饰;才/仅仅,只)③D(代词,的人/定后标志;军队,名词/古时表行政区划;驻守,动词/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丢失,损失)2. ① D ② C3. AB(A判断句,定语后置。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4.3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 (1).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4.3 项羽之死 Word版含答案 (1).doc

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之 面:面对 【解析】 卒:最终。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王乃.大惊曰平明,汉军乃.觉之B.⎩⎪⎨⎪⎧以.故汉追及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 汉军围之.数重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解析】 C .均为代词,代指项王军队。

A.副词,于是,就/副词,才;B.介词,因为/介词,把;D.介词,替/与“何”连用,表反问。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 B .项王则夜.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 D 项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A 、B 、C 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解析】 “败北”古今都是战败、失败的意思。

A 项,“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区域。

B 项,“山东”古义是崤山以东地区,或一般山的东面;今义指山东省。

C 项,“左右”古义是身边的侍从、护卫;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②支配,操纵。

③身边跟随的人。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C .汉骑追者数千人D .所当者破【解析】 D 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跟踪训练(3)+.doc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跟踪训练(3)+.doc

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年级跟踪训练科目:语文编者:王玉英审核人:梁晓霞《项羽之死》3一、延伸阅读项羽之死3参考答案品味人生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飞不到高空。

想象力是翅膀,客观实际是空气,只有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显着成绩。

2、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

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生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3、真正痛苦的人,却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是当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落寂。

4、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5、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

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无聊赖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也许,幸福是你历经艰辛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

关键的是,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

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6、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7、淡淡素笺,浓浓墨韵,典雅的文字,浸染尘世情怀;悠悠岁月,袅袅茶香,别致的杯盏,盛满诗样芳华;云淡风轻,捧茗品文,灵动的音符,吟唱温馨暖语;春花秋月,红尘阡陌,放飞的思绪,漫过四季如歌。

读一段美文,品一盏香茗,听一曲琴音,拾一抹心情。

8、尘缘飞花,人去楼空,梦里花落为谁痛?顾眸流盼,几许痴缠。

把自己揉入了轮回里,忆起,在曾相逢的梦里;别离,在泪眼迷朦的花落间;心碎,在指尖的苍白中;淡落,在亘古的残梦中。

在夜莺凄凉的叹息里,让片片细腻的柔情,哽咽失语在暗夜的诗句里。

9、用不朽的“人”字支撑起来的美好风景,既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执着吟哦,也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怀;既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放气魄。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练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练习

《项羽之死》检测题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垓.下(ɡāi) 乌骓.马(zhuī) 数阕.(kuí) 美人和.之(hè)B.麾.下(huī) 五千骑.(qí) 田父.(fù) 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 能属.者(zhǔ) 溃.围(kuì) 瞋.目叱之(chēn) D.披靡.(mǐ) 怜而王.我(wànɡ) 潦.缩(lǎo)十余创.(chuànɡ)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故汉追及.之。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及.抛江过其下。

C.望尘莫及.。

D.始见庐山及.大孤。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消逝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C.平明..,汉军乃觉之平明:天亮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服:臣服4.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D.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5.对加点实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B.直.夜溃围南出直:当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D.若.非吾故人乎若:你6.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修筑营垒,退守B.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D.吾为若德.德:感激7.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B.田父绐.曰:“左”绐:欺骗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C.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D.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直.夜溃围南出直:当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

高中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Word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Word含答案

第18课项羽之死本文通过写项羽在与刘邦决战失利的最后阶段的言行,表现了他的英勇顽强的斗志、拔山盖世的气概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透露了他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愧自耻心理,对他在幸存与尊严之间选择后者的举动,表现出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一代史圣司马迁他是个史官,而历史是公正的,他无法不说出事实,无法违背作为一个史官的神圣使命。

于是,他挺身而出,说出了别人都不敢说出的事实,说出了将让他一生蒙受耻辱的事实,也说出了一个让他成为伟大史圣的事实!他,受了腐刑,原本他可以选择死亡,选择解脱。

腐刑,对于当时有自尊的读书人来说是比死亡还要难受的耻辱,而他却选择了它,不是怕死,而是为了对父亲的许诺,为了《史记》。

他的生命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历史!于是乎,官场中少了一个热忱的青年,却正有一个奇迹在被创造!从此,他,冷峻地注视着历史,超脱在风云变幻之外,默默地躲在现实的阴影中,他只为了一个目标活着——完成《史记》,他的全部生命与激情都凝聚在了笔上,他没日没夜地写作,任凭历史的狂涛怒吼如何翻滚,都不能震撼他那重如泰山的铁笔!他的力量来自“真实”,那是任何君主都要感到害怕的。

现在,该轮到历史来审判一切了!他所以要在屈辱中活下去,哪怕沉浮在臭粪中也不放弃生命,是因为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不能不为后世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历史,正是由于有了司马迁这样的人才被一代代传承下去,帝王时代总被更替,而司马迁作为一个洞穿历史的巨人却成了一座千古不倒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比泰山更永垂不朽!修身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赏读: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赏读: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

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跟踪训练(3)+.doc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项羽之死》跟踪训练(3)+.doc

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年级跟踪训练科目:语文编者:王玉英审核人:梁晓霞《项羽之死》3一、延伸阅读项羽之死3参考答案赠送语录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2、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温暖的水域,也许偶尔会被水草缠绕,但因为彼此温暖的呼吸,相信都不会是死结。

如果我说我爱你,我一直爱你,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4、恋爱就是这么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从开始到慢慢进行,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思议百转千回。

5、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6、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照射在脸上的温暖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

7、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蓦然回首,青春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

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

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8、人犹如深海里浮浮沉沉,一波一波的海水带着压力冲过来,要将自己深深地淹没,再淹没。

9、爱情如果只剩下同情,就算回到身边,又有何意义?10、友情其实和爱情一样,很多的时候,距离才可以让彼此懂得。

11、爱一个人不是要拥有他,只要在远方默默地注视他,也就心满意足。

12、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13、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14、结婚时,会说“我愿意”。

愿意什么呢?不是愿意爱你,而是愿意只爱你。

不是愿意和你在一起,而是愿意只和你一起。

不是愿意得到你,而是愿意为你而放弃别人。

不是愿意接受幸福,而是愿意给你幸福。

这句“我愿意”,是个天大的承诺,代表唯一、忠诚和责任……你愿意么?15、希望的未来那么遥远,不想面对的将来总是不期而遇,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幻想,以及对未来残酷认识不足,使人产生上面判断,对影响未来主要因素的变化判断准确,就能把握事物未来结果,采取行动应对,能使未来向好,既便困难到来,也会有所准备使损害最小,应对未来有效手段是立足当下,采取行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4单元第3课 《项羽之死》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4单元第3课 《项羽之死》 含答案

项羽之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标: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刘邦在逆境中沉着冷静的性格,吸取项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够理智的教训.二、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显示:项羽图片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他几千年来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多媒体显示: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二)补充讲解多媒体显示: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训练: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训练:散

[基础巩固层次(A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之 面:面对 【解析】 C 项,“卒”,终于。

【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项王乃.大惊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不忍杀之,以.赐公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解析】 B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A 项,代词,你。

C 项,语气助词,呢。

D 项,介词,把。

【答案】 B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 B .项王则夜.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D项,名词用作动词。

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解析】A项,古:土地方圆;今:某一个区域。

B项,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

C项,古:身边的侍从或护卫;今:方位名词。

【答案】 D5.下列对文言句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以“也”表判断,后一句可翻译为“不是……的错误”)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麾下骑从者壮士八百余人”)C.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省略主语和“以”的宾语)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我为何渡”)【解析】D项,“为”,句末语气词,与“何”组成“何……为”这一固定结构(固定句式),表反问。

【答案】 D[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次(A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之 面:面对 【解析】 C 项,“卒”,终于。

【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项王乃.大惊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不忍杀之,以.赐公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解析】 B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A 项,代词,你。

C 项,语气助词,呢。

D 项,介词,把。

【答案】 B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 B .项王则夜.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D项,名词用作动词。

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解析】A项,古:土地方圆;今:某一个区域。

B项,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

C项,古:身边的侍从或护卫;今:方位名词。

【答案】 D5.下列对文言句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以“也”表判断,后一句可翻译为“不是……的错误”)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麾下骑从者壮士八百余人”)C.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省略主语和“以”的宾语)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我为何渡”)【解析】D项,“为”,句末语气词,与“何”组成“何……为”这一固定结构(固定句式),表反问。

【答案】 D[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

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

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

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

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东。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B.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C.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D.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的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割鸿沟而西者为汉”与“鸿沟而东者为楚”结构一致,二者之间应断开,各自内部不用断开,排除A、C两项。

根据文中“又”字判断,彭越、田横、齐王信都是“击楚”者,“往往苦楚兵”“绝其粮食”的主语都是彭越,故B项断句不当。

选D。

【答案】 D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C.项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

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年多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解析】D项,《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答案】 D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违背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解析】B项,汉王历数项羽各种罪行的目的不对,原文中没有对应的语意,属主观臆测。

【答案】 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译文:(2)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译文:【答案】(1)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2)项王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

【参考译文】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没决出胜负,青壮年苦于军旅(征战),老弱疲于转运粮饷。

汉王与项羽同时来到广武涧隔着水谈话。

项羽打算与汉王单独挑战(以决胜负)。

汉王数落项羽说:“当初与项羽一起受命于怀王,说好先进入关中且先平定关中的人就可以在关中称王,而项羽你背负盟约,最终在蜀汉立我为王,这是你的第一宗罪。

项羽你假冒怀王命令杀了卿子冠军,推重自己,这是你的第二宗罪。

项羽你救赵之后,应当还军(向上级)报告,而你擅自胁迫诸侯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宗罪。

怀王约定(我们)进入秦地后不要肆意践踏抢掠,而项羽你烧掉秦的宫室,挖了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缴秦人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宗罪。

至于强横地杀掉秦的降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宗罪。

在新安用诡计坑杀秦军子弟二十万,把他们的将领封了王,这是你的第六宗罪。

……项羽你暗中派人在江南弑杀义帝怀王,这是你的第九宗罪。

你作为臣子而杀害君主,残杀已投降的俘虏,处理政事不公平,主持盟约却不守信用,天下所不容,简直是大逆不道,又算是你的第十宗罪。

我凭借正义之师带领诸侯诛杀你这个凶恶的危害人民的家伙,让受过刑的罪人就能杀掉你项羽,何苦竟与你单独挑战呢!”项羽大怒,俯身用弩射中汉王。

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脚叫道:“敌人射中我的脚趾了!”汉王因创伤卧病,张良执意请汉王起身行走慰劳军队,以安定士卒,不要让楚军乘机取胜。

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汉王病愈后,向西入关,到栎阳,摆酒慰问当地父老,留四天后,又去军营,在广武驻军。

关中的部队又渐渐出动(袭击楚军)。

这时,彭越率领部队驻扎在梁地,往来困扰楚军,断绝楚军粮食供应。

田横也前往参与。

项羽屡次攻击彭越等人,齐王韩信又前来袭击楚军。

项羽害怕了,就与汉王立约,把天下(疆土)从中间分开,鸿沟的西面割给汉,鸿沟的东面给楚。

项王把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归还给汉王,军中都欢呼万岁,于是各自返回,分离而去。

[语言表达层次(C)]10.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三个人物,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廉颇《项羽之死》中的项羽要求:(1)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且要用到上面提到的三个人物。

(2)对人物形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概括,且使用因果或假设分析。

(3)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题题干限制较多,因而审清题意尤为重要。

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就意味着“人性是有缺点的”是中心句,所写的内容必须围绕这一点来展开;要求对人物形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概括,就意味着要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荆轲、廉颇、项羽的人性缺点。

其他的要求如因果或假设分析、排比的修辞手法等也要正确运用。

【答案】人性是有缺点的,纵其功高盖世,也无法遮掩白璧上的微瑕。

荆轲虽然谋略周详又忠心耿耿,但他鲁莽草率,自己所约之人未至,恐太子丹见疑,便草草入秦,以致事业未成;廉颇虽然武力高强又战功显赫,但他心胸狭窄,想与蔺相如比功劳比地位,若非闻蔺相如一言,恐怕两虎共斗,势不俱生;项羽虽然英勇过人又所向披靡,却刚愎自用,最终丢失霸业,乌江自刎。

人性的弱点,人皆有之,我们不能苛求完美,但要将人性的弱点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这就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在做事时尽力摆脱这些弱点,不被其左右,方能成功。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画横线部分的句式,使之与前文句式一致,语气一致。

(字数可增减,标点可改变)【导学号:46162057】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写给他朋友的那封著名的《报任安书》中,讲述了他受刑的原因,受刑后痛苦的内心,支持他顽强生活下去的信念和追求。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信中说,他之所以忍辱偷生,是因为在他看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如果伏法受诛抗争圣上的戏弄,回击流俗的讪笑,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须知著述“草创未就”,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决不可就此轻生。

况且那些留下传世之作的圣贤人物,都经历过厄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