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药理学》

合集下载

《药理学》课程标准2

《药理学》课程标准2

《药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药理学》在医学课程中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等为基础,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又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它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桥梁学科。

药理学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总论和各论。

总论涉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规律,为学习药理学各论打下基础,各论则论述各类药物的作用和应用的具体知识,重点阐明各类药物中代表性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并阐述各类药物中其他药物的特点。

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

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在让学员正确掌握药理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员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通过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为学员能在临床实践中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培养具有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海军临床医学本科、麻醉学本科和全科军医五年制学员。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规律,各类药物中代表性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应用,熟悉各类药物中其他药物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医学专业研究、新药研发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二)分类目标1.理论课教学(1)掌握药理学总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规律及内在联系;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2)掌握各类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较肯定的作用机制、重要的(或特征性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合理用药有指导意义的体内过程及参数。

(整理)药理学课程标准

(整理)药理学课程标准

农村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标准医学系:刘长凤一、课程名称:药理学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设置36学时。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科学,阐述了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过程,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理学》在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基础上研究药物的作用,并为临床学科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药理学是基础一些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科。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在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常见病的用药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应激处置能力;与残疾人、员工、上级的沟通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正确开处方的能力。

五、分类目标1、说出药物、药物学基础的概念,说出用药注意事项,解释药物的基本作用、防治作用、副作用、超敏反应、毒性反应、停药反应。

2、比较常用掌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说出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主要不良反应。

3、了解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及抗高血压药的治疗地位和分类。

掌握利尿药(氢氯噻嗪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等)、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可乐定、甲基多巴、哌唑嗪、肼苯哒嗪、长压定等抗高血压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适应证及主要的不良反应。

4、了解利尿药的分类及各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

掌握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掌握甘露醇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5、掌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熟悉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抗炎机制、体内过程、用法,了解盐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

药理学课程标准(护理).

药理学课程标准(护理).

《药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学时:54前导课程:正常人体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源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研究护理人员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地位和任务,其不仅介绍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还着重阐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禁忌症、药物护理用药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其主要任务是使本专业学生具备必需的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医学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及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围绕培养目标,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注重药物与临床接轨,与专业工作的岗位实践相吻合,内容满足有用、适用、够用,标准通过“能”“会”进行描述。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3、熟悉药物的分类、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二)能力目标1、具备对个人、家庭、社区的药学服务对象开展用药咨询的药理基础知识。

2、具有对常见病病人用药期间的病情变化与药物作用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选用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

3、具有学习药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药理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具有高尚、灵活、开放的人文精神。

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服务对象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

2、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的编写及选用理论课教材:朱波主编的《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二)教学建议1、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过程引入CBL(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讲授、演示、自学、实验等形式进行,结合挂图、药品展示、典型病例治疗介绍和护理用药讨论、增加图表等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药理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包括:1. 掌握药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药物作用机制;2.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应用注意事项;3. 具备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和应用药物的能力;4.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包括药理学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脏系统药物等。

要求学生对不同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成果等。

同时,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药物作用机制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药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为保障教学质量,本课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库等。

同时,积极拓展网络资源,建立药理学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此外,鼓励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促进教学相长。

六、课程师资要求与培训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包括:具备丰富的药理学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熟悉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

药理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药理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药理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药理学是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内容。

为了确保药学专业学生在药理学方面的学习和掌握达到一定的标准,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旨在明确药理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期培养具备扎实药理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药物治疗等内容,为后期药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方式及其相应的药理学原理;2. 理解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对受体的激活或抑制效应;3.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动力学和药物药效学等;4. 理解和熟悉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为药学实践提供基础支持;5.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的作用机制:深入探讨药物与生物体内受体的结合方式、激活或抑制效应等,着重解析药物对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影响。

2. 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的半衰期、药物代谢酶等概念。

3. 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介绍不同类型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心脏药物等,重点分析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4. 药物安全与评价:介绍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5. 药物研究与开发:介绍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包括临床前药物评价、临床试验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要求1. 强化理论教学,突出实践应用。

药理学理论知识要与相关的药物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药理学知识的能力。

2. 拓宽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72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免疫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开设单位:医技学院药理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用法、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和联合用药等。

其任务是为临床口腔医生工作中能正确开具处方、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作出用药监测、用药指导、用药咨询等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定位《药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以医疗机构的口腔医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设置教学内容。

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心血管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重点应用设置课程单元,以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旨在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备问合理用药能力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口腔医师岗位的工作需求。

药理学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基础等课程,掌握有关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药理学教学奠定了基础。

药理学为后面的《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院、社区、老年福利院等行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云南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

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14个学习项目。

课程内容的选取既突出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药理学课程代码:0299061B1建议课时数(含考核):48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1、前言(1)课程的性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等。

其任务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的必考科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能在临床实践中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培养具有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奠定基础;以及为适应职业变化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 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药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海西建设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

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15个学习项目。

这些学习项目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临床常用的药物品种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的选取既突出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助理执业医师)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48学时。

(3)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以助理执业医师基本职业技能为主线,培养具有规范的从事医疗卫生保健的岗位工作能力,以适应今后医疗工作的开展,并能取得助理执业医师执业资格。

2、课程目标(人文素质或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1)知识教学目标①识记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②学会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③理解药物的分类、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④知道药理基础理论的新进展;⑤具备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药理知识和技能。

药理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精选全文完整版

药理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药理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药理学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程开设学时:总计114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实训34学时。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考试/查:考试课适用专业(群):药学承担任务教研室:药理教研室1.课程性质课程的性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

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其任务是为学生在临床中合理用药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药学研究及新药研制与开发打下必要的药理学基础。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医院药房及社会药房(简称药店)从事药学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担任医药代表及相应管理职位,或从事市场调查、市场推广、客户服务、公关策划等营销策划工作;在药品经营企业从事采购、配送及仓储管理等工作,或自主创业、从事药品经营或开设连锁药店。

从事这些岗位工作,都要求从业者对药物的分类、管理非常熟悉,对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了解。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核心专业知识。

各种药学类职业资格考试(如执业药师、从业药师、医药商品购销员资格)及药学类培训,都将《药理学》作为重要的专业课或设立为独立的考试科目。

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其理论研究进展为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在教学教程中,药理学是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理解药物的作用。

药理学必须严肃认真地根据客观事实和规律阐明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重要的最近发展,使学生获得各类药物作用规律及作用特点的知识,了解如何正确应用药物防治疾病,并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及开发他们的智能。

通过《药理学》学习,为药学工作中的药物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以后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及药学岗位知识和执业药师考试以及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实施性教学大纲
(供高职药剂专业用10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

着重介绍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使药学人员在能合理使用药物,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疗效,最低不良反应。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药学人才所必需的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业的能力大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教育目标
1.能理解药物的主要作用、用途和用法。

2.能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2.初步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

3.具有对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检查、通过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使其初步具有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敬业、创新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学时分配
五、说明
(一)大纲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本大纲适用于高职药剂专业用。

2.本大纲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理论知识基础模块。

共108学时。

(二)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各专业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学时要求,从选学模块中适当选取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应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现代教学技术。

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程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对在学习上有创新的学生特别给予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