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考
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想 、政 治 和 品德 教 育 ” 《 国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德 育 大 纲 ( 行 ) , (中 试 》 19 9 5年 ) 如今 , 育 _ 涵盖 了对 学 生进 行 政 治 、 想 、 德 和心 。 德 T作 思 道
展 的一 个 代 名 词 。在 我 国 。0后 通 常被 代 指 国 家依 法 执 行 计 划 生 8 育 后 所 出生 的一 代 人 . 因为 没 有 兄 弟 姐妹 之 间 的爱 护 和 潜 在 竞 争 而 . 常 认 为 他 们 较 前 代 人 更 自我 膨 胀 , 自我 为 中心 。 由 于 8 通 更 O 后 所 经 历 的 特 殊 历 史 背 景 .他 们 在人 们 眼 中一 度 没 有 很 好 的 印 象 . 些 年 网络 等 媒体 上 到 处 是 “ 视 ”0后 的 现象 , 早 歧 8 如被 称 为 “ 最 没 责 任心 的一 代 ” “ 自私 的一 代 ” “ 叛 逆 的 一 代 ” 然 而 随 着 ,最 ,最 。
学 德 育 工作 的通 知 ) 9 8年 ) 后 又 提 出“ 育 即思 想政 治 和 品德 18 ; 德 教 育 ” 《 国教 育 改 革和 发 展 纲 要》 9 3年 ) 其 后 申明 “ 育 即思 (中 19 ; 德
1德育 主体 之新 :8 “ O后 ” 的教师 与“o后” 9 的学生
( )8 1 “ 0后 ” 的教 师 。 0后一 词 来 源 于社 会 学 家 们讨 论 社 会 发 8
而 作 为 承 担 重 要 教 育任 务 的大 学 ,须 更加 重视 德 育 工 作 , 注 意 到教 育 对 象 的 新 变 化 。 了解 这 部 分 教 育 对 象 的新 特 点 , 出有 做 针对 性 的引 导 , 改变 单 纯 的说 教 和 单一 的教 育 模 式 。 苏 霍姆 林 斯 基 说 过 :只 有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去 进 行 自我 教 育 的 教 育 才 是 真 正 的 “ 教 育 ” 而在 德 育 工 作 中发 现 学 生之 新 , 针 对性 的进 行 教 育 , 有
新学期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新学期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在新学期的小学德育工作中,可以有以下几个思路。
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进行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做好事的乐趣,提升
他们的道德素养。
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事物,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可以
通过阅读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体会故事中的道德含义,明确好与坏、
美与丑的区别,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加强班级小组活动:利用班级小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可以组织班级小组进行各种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学会与他人
和谐相处。
4. 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家长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教育。
可以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向家长介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家庭为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
基地。
5.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通过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让他们学
会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培养自律的好习惯。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主动改进自己。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班级活动和家
庭教育的配合,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促进其全面发展。
提高德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提高德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提高德育质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提高德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1. 建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明确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这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引导,使德育工作更加具体和有效。
2.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重要力量,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注重德育教师的培养和引导:德育教师是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力量。
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给予德育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4. 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进行评价和激励。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道德表现、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5. 加强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校应注重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可以通过开设德育专题课程、组织德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6. 增加德育实践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善良和温暖。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更好的道德素养。
7. 增强师生互动和沟通: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和沟通。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8. 倡导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学校应倡导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让学生明白道德与学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形势下德育教改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德育教改工作的几点思考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尤其是跨世纪的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其德育之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用传统的单一训教模式作为开展德育的主要手段日显捉襟见肘。
不断探索德育教改,走出一条适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改革之路势在必行。
一、了解当代青年学生当代青年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接收新鲜事物快,有拼劲,重视信息,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有正义感,可塑性强。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他们又面临着各种考验。
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百家争鸣的理论观点,千姿百态的经济流动,有待他们判断真伪,鉴别优劣,确定自身人生价值取向。
而阅历浅、思想单纯、免疫力低下等特点,又往往使他们的认识陷入误区。
但在学校,课堂上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与课余后继教育的脱节等,已跟不上当代青年学生思想上变化的节拍,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和育人宗旨。
正视德育困境,积极探索教改已时不我待。
二、新形势下的德育内容培养思想过硬、品德优良的德才兼备的跨世纪青年,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明确几点具体工作方向。
(一)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启蒙教育,以确立其正确的世界观。
(二)跨世纪青年应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三)跨世纪的中国青年必须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历史及国情,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由来和必然性,能够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学习科学文化的主动意识。
(五)鼓励青年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使他们学会自觉履行及遵守日常的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并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不断完善品格修养,自觉抵制错误思潮、消极价值观、腐朽道德观的侵蚀。
(六)增强对青年学生的普法教育,教会他们既会履行法律义务,又会应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并保护自己。
三、科学施教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依赖于丰富的教育手段的实施。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引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的关键期,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举足轻重。
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现状以及一些改进的思考。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系统的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公民。
2.培养社会责任感:中小学德育工作还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学生可以深刻体验到社会的需要和自己所能贡献的力量,从而培养出真正的社会责任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工作不仅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课外拓展课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发展的多样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重视程度不高:德育工作在很多学校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校往往更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导致德育工作的实施较为薄弱,成效不显著。
2.方法不够创新:德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采用传统教育方法,缺乏创新和活力。
学生对于板书和口头讲解的接受度低,需要更多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德育工作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来进行指导和实施。
然而,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德育工作往往只是由班主任兼任,缺乏相关培训和专业知识。
这限制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为了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有以下几个思考点:1.加强领导层的支持:学校领导需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
他们应该制定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新时期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真诚守信 明辨事理 修己立德 笃行道义
珍重生命 谦恭有礼 亲敬自然 博爱公正
一、要从多层面分析反思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既不能凭空而来,也不能局
限于学 校已 经 开展 的 德 育 工作,而 要 基 于 新 时代 对 学 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从社情、校情、学情 三个层面分析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状,发现问题,分 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到开展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和有利 契机。
例 如:天 津 市 静 海区 第七 中学成 立了以校 长 为组 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思政课教师以及班主任等为成员 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德育工作纳入“一把手”工 程,并做到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学校德 育工作,分析学生情况,明确学期工作思路。又如:黑龙 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通过“六会”(年级组长会、 年级班主任工作例会、全校班主任培训会、班级工作案 例剖析会、班科任会诊会、家长会)研判学生中出现的 新情况与新问题,并且针对性地提出德育管理“三节”
二、要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与办学理念深度融合 当前,中小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顶层设计时,往往
是结合重点时段、配合重大活动、突出重点目标、体现 重点内容,却忽视了作为立德树人关键环节的德育工作 需要与学校办学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古往今来,无论是 高等院校还是中小学校,无论是百年老校还是新建学 校,其办学理念均承载着历任校长、教师和学生对本校 办学的价值追求和育人理念,体现了对学校的办学目标 定位。办学理念可以说是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大方向而制定的学校发展的小方向,是基于学校特有的 校情学情、基于学校的历史和现实而作出的价值选择, 是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在学校工作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和 展现。[1]
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存在问题与思考

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
中学德育工作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合格接班人的起点。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但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学校德育工作滞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
一、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的原因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学校。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最早接触的社会就是学校。
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今后成长至关重要。
但由于在家长高期望、高考分数、就业压力、社会竞争等种种原因之下,现在的学校(特别是普通中学)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主要原因是: (一)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升学期望值过高,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许多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考试成绩在全县(市)排名较后而受到教育局或学校制度的处罚,有的学校以学生考试成绩高低为教师排名次,实行末尾淘汰制。
这样一来,一是造成了学校罚老师,老师罚学生现象,造成学生情绪对立、师生关系不和谐,德行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二是造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许多教师只抓本学科的成绩,不重视学生的组织纪律和思想品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不能形成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学校管理和教师思想上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在重重教学的压力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不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强,党支部、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等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实效不强,法纪教育办法不多,形式单一,效果差。
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老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难以量化的,看不见,摸不着,短时间也显示不出来,只要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不出什么大问题,以后的事就与学校和老师无关了;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德育工作上。
关于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往来 奔波 ,以至 大汗淋漓 ,而那些 “ 之骄 子”们 却喝着冷 先 ”为宗 旨, 天 培养 良好师德 ,做好学生榜样 。 饮 ,悠然 自 ,如旁观者一般 。这样 的 “ 得 人才” ,我们能安 社会 主义 的全面发 展 ,离不 开精 神文 明的进 步。精神 文 明建设不是空 洞的 ,它就在我们 的身边 ,就在 我们 的一举 心 的将祖国的建设重任交付给他们 吗?
“ 玉不琢 ,不 成器 。人不学 ,不知 义” ,这些 学生应 该
一
动 中, “ 于细微 处见精神” 。我们必须 积极行 动起来 ,发
教育艺木
关于德育工作 的新思考
朱书音 华北水利水 电学院 思想政 治教育专业 河南郑 州 4 0 1 50 1
摘要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随着社会 的全 面发展 ,德育教育的重要 性越 来越 明显。百年树人 ,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是 个长期的 、艰苦的过程 ,德 育工作 者必须紧密联 系实际,培养富有时代精神和崇高道德品质 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其核心问题是 “ 培养什么人 ”的问题 。 关 键 词 :德 育 ;思 考
二、进行道德法律教育,做高尚的人
首先 ,弘扬传统道德 ,树立 “ 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 八
五 、以身施教 、以德 育人
法国作 家罗曼・ 罗兰说过 : “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 中,总 榜样 ! ! 榜样 没有榜样 , 辱观 。以 “ 八荣八耻”为主要 内容 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 。明确 得 自己心 中有 阳光 。”卢梭说 过 : “ 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 向和行 为准则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你 永远 不能成 功地教 给孩 子 以任何东 西 。”所 以 ,师者 , 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 将法 律作为行为准则 ,我 同 表率也。教师的优秀品格如 阳光般 沐浴着学生的一生 ,学生 社会主义法律是中 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 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 总把 教师看 做学习、模仿的对象 。教 师需要 从小 事做起 , 从 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要教会 学生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 自我做起 ,率先垂范 ,以高 尚的人格感染 人 ,以整洁的仪 表 法律实践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 维方 式 ,树立法律信仰 ,自 影响人 ,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 ,以丰富的学识导人 ,只有这 亲其 师 ,信其 觉遵法守法 , 运用法律武器维 护 自 合法权益 ,敢于同违 样 .才 能保证 教书育 人 的实效 ,学生 才会 “ 并 身 道”。进而 “ 乐其道” 。 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具体 、形象 、生动的教科 书。 三 、 自立 、自律能 力 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 ,导致学生 在生活 、学习等方面 自 教 育者 的一举一 动 、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 起着潜 移默化 的作 爱 立能力差。我们 经常可以从报纸 、书刊上读到这样的消息 : 用 。因此 ,教育工作者必须 以 “ 岗敬业 、管理严谨 、尊 师 各 大 中专院校新 生报道之际 ,家长们扛 包夹物,忙前忙后 。 爱生 、文明勤俭、修身勤学 、师德垂 范、团结协作、创优 争 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统一要求和做法, 忽视层次;
注重先进性,
忽视基础性;
注重示范性,
忽视生成性;
注重前喻性,
忽视同喻性。
(1)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意 识要求创新
民族精神教育:
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着眼于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 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 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形 成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弘扬中培育民主精神的时代内涵。
4 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 会学习,适应可见领域综合化的要求;
5 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和特长; 6 具有掌握交往的工具,进行国际交流 的能力等。
1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必须加强沟通 意识;
2 知识更加实用化,应该保持持续和 广泛的学习;
3 应该更加关注人文学科; 4 面对知识发展越来越快,学科划分
越来越细,应该对知识郑重选择;
5 在不定变化的大环境中,应该具有 主动意识,把学到的知识释放出去。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 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 讨论时讲话中指出;
一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是要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三是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对德育的新要求之六:
家庭成长环境的复杂化
家庭成长环境的复杂化:
• 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 • 家庭成长环境日趋小型化、封闭化。 • 父母疏于管理,父母行为不端,结交朋友
不当的孩子大量增加。 • 父母对教育子女的目的、要求、方法不当。 • 单亲家庭、残缺家庭、留守家庭、富裕家
庭、贫困家庭、非道德家庭以及农民工家 庭的出现,给他们的子女成长带来诸多问 题。
主要内容:
国家意识:国家观念、国情意识、 国家安全、国家自强
文化认同:民族语言、民族历史、 革命传统、人文传统
公民人格: 社会责任、诚实守法、 平等合作、勤奋自强
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意义: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 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 风,科学创新的方法。”
——周济部长的座右铭
三 、 工作要突破 德育要创新
新老德育理念比较:
注重政治思想教育, 忽视心理品德教育;
注重理论概念教育, 忽视实际行为指导;
注重教忽视个性;
注重防堵,
忽视引导;
注重抓大,
忽视抓小;
谢谢!
3、面对电脑、网络背景下长大的一代, 需要改变教育方式,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贴近未成年人的要求,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科学性,适合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要求,使 德育真正具有实效性。 4、我们如何运用我们的评价机制促进家 长关心孩子道德成长,共同构建学生快乐 成长的社会氛围,吸引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实现“生 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想。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 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 求
对德育的新要求之二:
我国加入WTO,我国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让每个人都要经受新 的考验
对德育的新要求之三:
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倾向, 使学生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
对德育的新要求之四:
独生子女的教育提 出新的要求
对德育的新要求之五:
学校德育的发展跟 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3)民族精神教育需要创新
民俗文化教育 民族节庆教育 乡土国情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专项教育活动创新的原则:
在导向上:
❖ 坚持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 建设的主要方向。
❖ 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 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 坚持知行统一,强调体验,培养真情实感。
一、研究新情况 思考新问题
社会形态:农业→工业→信息化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文化领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使
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特别使处于弱势的 发展中国面临严峻挑战。
学习方式:从学校学习→网络学习→继
续学习→终身学习
组织形式:单位人→社会人,
家庭、单位→学习型组织
对德育的新要求之一:
目标: 进行生命与健康、安全、成长、价 值、关怀的教育,学习和掌握必要 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 义和价值,培养尊重生命、爱惜生 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 生命,学会对他人的关怀、接纳包 容,欣赏他人,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要创新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是旁观者;道德 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的。
民族精神教育专项教育活动创新的原则:
在内容上:
❖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 的原则。
❖ 加强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 ❖ 重视仪式教育,形成学校特色。
闸北的做法:
❖ 以校为本,创设适合校情的德育活动模式; (校本化)
❖ 以课堂为主要情境,创设适合学生思想道 德成长的氛围;(课程化)
❖ 以全员育人为目标,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和 自身素质。(专业化)
二、熟悉新要求 探索新思路
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 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 践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1 具有积极进取精神; 2 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 应能力,乐于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 想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 3 具有与他人合作,对科学和真理执著 的追求;
学生有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和自己对现 实道德的默会性。
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可能比正面学习更有 成效。
教育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学生个体建构和集体建构同样重要。 关键:引进体验学习、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
1、在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大背 景下,德育要拓宽思路,整合力量, 利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为 青少年成长服务。 2、利用二期课改,聚焦课堂,就学 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经验, 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