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分法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研究

基于变分法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研究
基于变分法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研究

基于变分法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研究

【摘要】目的:医学超声图像中斑点噪声的存在,降低了图像质量,本文着重讨论医学超声图像的去噪问题。方法:针对超声图像的斑点噪声,本文基于全变分正则化模型,首先对超声图像进行对数变换,将乘性斑点噪声转化为加性噪声,再对对数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全变分正则化处理,最后通过指数变换重构超声图像。结果:子宫超声图像去噪实验中,将全变分法与常用的中值滤波和小波变换去噪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全变分法的去噪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其余方法。结论:采用基于全变分正则化的方法,不仅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医学超声图像的斑点噪声,而且保留了清晰的边缘细节信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超声图像处理;斑点噪声去噪;全变分正则化模型

0 引言

与X光透视、CT、MRI等医学成像方法相比,医学超声成像因非侵入无创伤性、成像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目前普遍应用的医学成像技术。超声诊断作为一种理想的无损检查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报道,近十年,世界医学超声仪器的数量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

[1]。然而,由于成像机制的限制,超声图像存在固有的斑点噪声,极大地降低了超声图像质量,增加了图像特征分析的难度,影响了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因此,超声图像中对斑点噪声的抑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超声图像去噪方法常见的有中值滤波[2]、直方图[3]和小波变换[4]等。基于小波域的去噪方法,以其良好的时频特性,广泛运用于超声图像去噪。该方法主要基于图像中有用信息和噪声之间的频率特性存在差异的假设,进行频域分析去噪。但实际上假设条件并不总是成立,图像中的有用信息部分和噪声往往在频带上存在重迭。基于小波域的去噪方法容易丢失部分高频分量――图像中的细节和边缘等有用信息,限制了图像质量的提高。最近的研究表明,全变分正则化法对稀疏或梯度稀疏图像的重构效果显著,很好地保留了图像的边缘信息。Rudin等人首次将全变分去噪法引入到图像处理中[5]。由于全变分正则化在边缘检测中的巨大应用价值,近几年研究人员提出很多基于全变分的去噪算法[6-7]。针对超声图像的去噪特殊性,本文提出基于全变分正则化的超声图像去噪方法。首先对超声图像进行对数变换,将乘性噪声转化为加性噪声,再对对数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全变分正则化处理,最后通过指数变换重构超声图像。本方法去除斑点噪声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

1 变分法原理

变分法本质上为泛函的极值问题。设F(x,y(x),y′(x))是独立变量x,y(x),y′(x)在区间[x0,x1]上的已知函数,且二阶连续可微。变分法的基本问题为:在边界条件为y(x0)=y0,y(x1)=y1时,求使得泛函这样求泛函极值的问题转化为求解在满足边界条件y (x0)=y0,y(x1)=y1下的定解问题。

2 基于变分法的超声图像去噪

超声图像一般由原始图像和乘性噪声构成,但乘性噪声不便于处理。对超声图像进行对数变换,可将其中混有的乘性噪声转变为加性的高斯噪声n[8],即

u0=u+n(3)

其中u0和u分别为混噪图像和原始图像的对数变换。

基于全变分的图像去噪,目的是要还原图像u,使得它的全变分值小于u0的全变分,但又尽量接近u0。该方法基于含噪声图像的变分值显著高于无噪声图像的变分值,使用最优化的方法使含噪声图像的变分值最小化就可以降低图像的噪声。基于全变分正则化的图像去噪模型为

上面的能量泛函方程由两项组成:第一部分即为正则项,是对图像能量的估计,起到平滑的作用;第二部分是保真项,表示被噪声污染的图像和原图像图像之间的距离,使含噪声图像与去噪后图像距离不被缩小,即是对高频突变部分图像的补偿。参数λ起到平衡正则项与保真项的作用,随

着λ的增大,求出的u越接近u0。该能量泛函对应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为:

其中,1/?荦u为扩散系数,表示朝图像中各个方向的扩散能力。从该方程可看出,在边缘处,?荦u较大,扩散系数较小,因此沿边缘方向的扩散较弱,从而保留了边缘;在平滑区,?荦u较小,扩散系数较大,因此在平滑区的扩散能力较强,从而去除了噪声。全变分正则化法实际上是对图像的高频边缘部分进行了补偿,因此该去噪声方法具有良好的边缘细节保留效果。

3 实验与分析

本节将全变分法应用于超声图像去噪实验分析,并与中值滤波、小波变换方法去噪方法进行效果对比。图1(a)为原始含噪的子宫超声图像,图像大小为256×256像素,取自剑桥大学网页[9]。图1(b)为中值滤波去噪结果,图1(c)为小波去噪结果。可以看出,中值滤波和小波变换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去噪效果,使噪声部分平滑,但导致图像高频部分丢失,图形边缘特征不明显,对目标区域的可分辨性较低。图1(d)为利用本文的全变分正则化方法进行去噪处理,可以看出,采用本文的方法不仅有效地去除了医学超声图像的斑点噪声,而且增强了目标区域内轮廓边缘的清晰度,在分辨效果上体现了明显的优越性。

(a)原始含噪图像(b)中值滤波(c)小波变换(d)

全变分法

图1 去噪前后的子宫超声图像

在该实验中,以超声图像中目标区域的均值与标准差之比(the mean-to-standard-deviation ratio,简称MSR)来作为衡量去噪图像质量的性能指标。MSR值越大,去噪效果越好,图像质量越高。从图1中,截取感兴趣的目标区域:方形区域1和矩形区域2。表1所示为不同去噪方法所得图像目标区域内的MSR值,通过比较可知全变分法的MSR值最高。

表1 不同去噪方法所得目标区域的MSR比较

注:最佳结果由黑体表示.

4 结论

医学超声图像中人体组织结构明确的边界是医生诊断

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去除斑点噪声的同时须保留边界信息。相对于中值滤波、小波变换等图像去噪方法,全变分正则化去噪方法更适合用于医学图像处理,它能够在去除斑点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留高频的图像边缘信息。本文从理论推导和实验分析两个角度,验证了全变分法应用于超声图像去噪的可行性。但医学超声图像中斑点噪声的形成受多因素影响,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全变分正则化方法在医学图像中的应

用效果,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验来进一步完善该方法,这是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邢立伟.心脏B超的医学图像处理[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2:12-13

[2]关新平,赵立兴& 唐英干.图像去噪混合滤波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10:332-337.

[3]刘培锋,刘红秀.超声图像预处理方法的改进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86-688.

[4]郭敏,马远良,朱霆.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及增强方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435-1437.

[5]Rudin L I,Osher S,Fatemi E. Nonlinear total variation based noise removal algorithms[J]. Physica D,1992,60(1-4):259-268

[6]吴亚东;孙世新;张红英,等.一种基于图割的全变差图像去噪算法[J].电子学报,2007,35,265-268.

[7]马少贤& 江成顺.基于四阶偏微分方程的盲图像恢复模型[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0,15,26-30.

[8]H. Rabbani,M. Vafadust,P. Abolmaesumi,and S. Gazor.Speckle noise reduction of medical ultrasound images in complex wavelet domain using mixture priors[J].IEEE Trans. Biomed. Eng.,2008,55(9):2152-2160.

[9]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363697188.html,/~rwp/stradwin/[OL].

[责任编辑:曹明明]

实验一图像去噪

实验一图像去噪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临床治疗,成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如今,医学图像在医疗诊断中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核磁共振,超声,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以及其他的成像技术等,都是无侵害的器官体外成像的有效手段。这些技术丰富了正常的何病态的解剖知识,同时也成为诊断和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不同的成像机理,医学图像往往存在时间、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的矛盾。医学成像收到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舒适度,系统的要求等等,需要快速成像。图像中的噪声大大降低了图像的质量,使一些组织的边界变得模糊,细微结构难以辨认,加大了对图像细节识别和分析的难度,影响医学诊断。因此医学图像的去噪处理既要能有效的去处噪声,又要能很好的保留边界和结构信息。本实验通过对测试图像加不同类型的噪声,然后分别用各种滤波法处理,然后以定量分析各种滤波方法的特点。 一.实验原理 1.噪声的分类 根据噪声的统计特征可分为平稳随机噪声和非平稳随机噪声两种。根据噪声产生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两类。外部噪声主要有四种常见的形式: (1)光和电的基本性质引起的噪声。如电流可看作电子或空穴运动,这些粒子运动产生随机散粒噪声,导体中的电子流动的热噪声,光量子运动的光量子噪声等。 (2)由机械运动引起的噪声。如接头震动使电流不稳,磁头或磁带抖动等。(3)设备元器件及材料本身引起的噪声。 (4)系统内部电路的噪声。 而在图像中,噪声主要有三个特点: (1)叠加性 (2)随机性 (3)噪声和不同图像区域之间的相关性。

医学图像中,典型的噪声有:高斯噪声,锐利噪声,指数噪声,均匀噪声,脉冲噪声等等。 2.去噪的方法 人们根据实际图像的特点、噪声的统计特征和频谱分布规律, 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去噪方法, 其中最为直观的方法是根据噪声能量一般集中于高频、而图像频谱则分布于一个有限区间的这一特点, 采用低通滤波来进行去噪的方法, 从本质上讲, 图像去噪的方法都是低通滤波的方法, 而低通滤波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消除图像噪声的同时, 也会消除图像的部分有用的高频信息, 因此, 各种去噪方法的研究实际是在去噪和保留高频信息之间进行的权衡。 图像平滑处理视其噪声图像本身的特性而定, 可以在空间域也可以在频率域采用不同的措施。空间域里的一些方法是噪声去除, 即先判断某点是否为噪声点, 若是, 重新赋值, 如不是按原值输出。另一类方法是平均, 即不依赖于噪声点的识别和去除, 而对整个图像进行平均运算。在频域里是对图像频谱进行修正, 一般采用低通滤波方法, 而不像在空域里直接对图像的像素灰度级值进行运算。在空间域对图像平滑处理常用领域平均法,中值滤波和秩统计滤波。 2.1 多帧平均法 根据噪声空域随机性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压缩噪声,增强有用的信息。设噪声为加性噪声,即: g(x,y)=f(x,y)+n(x,y) 式中个g(x,y)为输出图像,f(x,y)为有用信息,n(x,y)为噪声。被测物保持不动,得到M帧图像,进行叠加后,除以m,使m>M,得到平均图像。 2.2 空间域滤波器 2.1.1 均值滤波 均值滤波是将一个像素及其邻域中所有像素的平均值赋给输出图像中相应的像素, 从而达到平滑的目的。其过程是使一个窗口在图像上滑动, 窗口中心位置的值用窗内各点值的平均值来代替, 即用几个像素的灰度平均值来代替一个像素的灰度。其主要的优点是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 但其代价是会造成图像一定程度的模糊。为解决邻域平均法造成图像模糊的问题, 可采用阈值法、K 邻点平均法、梯度倒数加权平滑法、最大均匀性平滑法、小斜面模型平滑法等。它们

医学影像工作原理及图像获取方式

医学影像工作原理及图像获取方式 2.2医学超声影像工作原理 超声是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通常是指频率高于20 kHz的高频振动机检波,应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频率一般在1MHz至几十MHz之间。自1958年商用超声成像产品问世以来,超声医学设备以其实时性、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尤其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心血管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观察有其独到之处而成为在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成像设备之一。 超声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不但可以穿透人体,而且可以与身体组织相互作用。超声波穿过人体时要经过折射和反射,这可发生在超声波经过的任何交界面上,其作用就如同光束经过一个非均匀物质一样。超声波的波长很短,从而易于窄脉冲波束的实现,因此超声换能器可以做得小而紧凑。 超声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分为诊断与治疗两个方面:超声诊断采用的是较高频率(多在2MHz以上)与较低声强的超声波,高频可提高对组织的分辨率,用以获得清晰、细致的声像图,而低声强则可降低对组织损伤的副作用。超声治疗采用的是较低频率(通常<1MHz)与较高声强的超声波,低频超声增大对组织的穿透率,而高声强(特别是聚焦后)超声可对组织产生生物效应,用于选择性破坏局灶性病变。 2.2.1超声设备与种类 超声诊断主要应用超声良好的指向性和与光相似的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Doppler)效应等物理特性,采用不同的扫查方法,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并在组织中传播,当正常组织或病理组织的声阻抗有一定差异时,它们组成的界面就会发生反射和散射,再将此回波信号接收,加以检波等处理后,显示为波形、曲线或图像等。由于各种组织的界面形态、组织器官的运动状况和对超声的吸收程度等不同,其回波有一定的共性和某些特性,结合生理、病理解剖知识与临床医学,观察、分析、总结这些不同的规律,可对患病的部位、性质或功能障碍程度做出概括性以至肯定性的判断。 超声诊断仪由主机和探头构成,均包括发射、扫查、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等五个部分。超声诊断仪的种类很多,而且互有交叉,按照显示回波方式和空间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A型(Amplitude Mode)超声 A型超声是最早出现的一维超声诊断技术,它将声束传播位置上的组织按距离分布的回波信息在显示器上以幅度调制的形式显示,并从回波的幅度大小、形状及位置进行诊断,回波强则波幅高,回波弱则波幅低。常用A型法测量界面距离、脏器径值以及鉴别病变的物理性质,它是现代各种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 2.B型(Brightness Mode)超声 B超是把组织的一个断层面上的超声回波信息以二维分布形式显示出来,组织内的散射、反射回波信息以辉度调制方式显示,回波强则光点亮,回波弱则光点暗。光点随探头的移动或晶片的交替轮换而移动扫查,由于扫查连续,可以由点、线而扫描出脏器的解剖切面,它是二维空间显示,又称二维超声。 按其成像速度的不同,可分为慢速成像和快速成像,慢速成像只能显示脏器的静态解剖图像,由于每帧图像线数甚多,图像清晰,扫查的空间范围较大。快速成像能显示脏器的活动状态,也称为实时(ReaITime)显像诊断法,但所显示的面积较小,每幅图像线数与每秒显示的帧数相互约制,互为反比。按照扫描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电子线性扫描、电子凸阵扫描、机械扇形扫描和相控阵扫描等。 3.M(Motion Mode)型超声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1-(2)1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1-(2)1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总题数:34,分数:34.00) 1.左心室等容舒张期是指 A.二尖瓣早期充盈E峰时限 B.二尖瓣充盈E、A峰总时限 C.此期内室压降低,心室容量不变 D.二尖瓣晚期充盈A峰时限 E.心室射血开始至心电图T波终点时限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正常M型超声心动图心室波群可反映以下哪种结构的运动情况 A.主动脉根部 B.左房后壁 C.三尖瓣 D.肺动脉瓣后叶 E.室间隔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3.剑突下区声窗不能检查哪个切面 A.四腔心切面 B.肺动脉长轴切面 C.左室短轴切面 D.双心房切面 E.主动脉弓短轴切面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B.心室率过快 C.左室流出道梗阻 D.左心室阻力负荷过重 E.心肌变性、坏死、纤维化致收缩力降低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5.2DE检查单纯二尖瓣狭窄时,以下哪项指标与本病不符A.左房、右室增大 B.二尖瓣前叶舒张期呈圆隆状 C.左房和左室明显增大 D.二尖瓣多普勒频谱E峰明显增高 E.二尖瓣跨瓣压差明显增高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6.下述哪项指标不反映左心排血功能 A.左室容积 B.每搏输出量 C.射血分数 D.心输出量 E.心脏指数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7.观察主动脉弓短轴,可用哪个声窗 A.胸骨旁 B.剑突下

第三章生物医学图像去噪

第三章生物医学图像去噪 1.写出对下列图像分别用3 3的均值、中值、0.2-截断均值滤波之后的结果图像 6 5 10 0 0 4 4 7 3 8 3 5 4 9 6 5 6 1 7 4 2 9 2 2 4 3 8 6 8 3 10 3 4 1 5 7 2.自制一幅测试图像,在一个黑背景下,有不同形状,不同灰度的物体(每个形状的灰度值一致),在图像上面叠加高斯噪声(均值为0,方差为2,用imnoise 函数),产生一幅测试图像,计算该图像与原图像的均方根误差,通过同样的方法,产生五幅、十幅测试图像,将这些图像相加,计算结果图像与原图像的均方根误差,比较误差有何变化? 3.学习Matlab中的ordfilt2和wiener2函数,写出这两个函数的用法。对上述题目1的噪声图像,用Matlab函数分别进行均值、中值、理想低通、Butterworth 低通、Wiener滤波,计算不同滤波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的均方根误差,并进行对比分析。 4.编程实现一种自适应邻域滤波方法。 5.选取自己拍摄的照片几张,包括个人生活照,夜景照片和风景照,分别叠加上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用matlab编程实现wiener滤波,精细的LLMMSE,适应性邻域LLMMSE进行比较,并计算MSE。 6.选取一张医学成像照片,先低通再高通(推荐使用高斯滤波器),然后再尝试先高通再低通的顺序,观察成像的不同并说明原因。 7.选取一张8比特灰度X光成像照片,对其进行1,10,100轮的高斯高通滤波器(D0=30)。请注意观察在多少轮滤波后图像不再发生变化。 8.不同的医学图像比如说超声和X光片是否产生的噪声种类不同,相应的去噪方法是否也不同?

基于变分法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研究

基于变分法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研究 【摘要】目的:医学超声图像中斑点噪声的存在,降低了图像质量,本文着重讨论医学超声图像的去噪问题。方法:针对超声图像的斑点噪声,本文基于全变分正则化模型,首先对超声图像进行对数变换,将乘性斑点噪声转化为加性噪声,再对对数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全变分正则化处理,最后通过指数变换重构超声图像。结果:子宫超声图像去噪实验中,将全变分法与常用的中值滤波和小波变换去噪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全变分法的去噪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其余方法。结论:采用基于全变分正则化的方法,不仅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医学超声图像的斑点噪声,而且保留了清晰的边缘细节信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超声图像处理;斑点噪声去噪;全变分正则化模型 0 引言 与X光透视、CT、MRI等医学成像方法相比,医学超声成像因非侵入无创伤性、成像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目前普遍应用的医学成像技术。超声诊断作为一种理想的无损检查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报道,近十年,世界医学超声仪器的数量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

[1]。然而,由于成像机制的限制,超声图像存在固有的斑点噪声,极大地降低了超声图像质量,增加了图像特征分析的难度,影响了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因此,超声图像中对斑点噪声的抑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超声图像去噪方法常见的有中值滤波[2]、直方图[3]和小波变换[4]等。基于小波域的去噪方法,以其良好的时频特性,广泛运用于超声图像去噪。该方法主要基于图像中有用信息和噪声之间的频率特性存在差异的假设,进行频域分析去噪。但实际上假设条件并不总是成立,图像中的有用信息部分和噪声往往在频带上存在重迭。基于小波域的去噪方法容易丢失部分高频分量――图像中的细节和边缘等有用信息,限制了图像质量的提高。最近的研究表明,全变分正则化法对稀疏或梯度稀疏图像的重构效果显著,很好地保留了图像的边缘信息。Rudin等人首次将全变分去噪法引入到图像处理中[5]。由于全变分正则化在边缘检测中的巨大应用价值,近几年研究人员提出很多基于全变分的去噪算法[6-7]。针对超声图像的去噪特殊性,本文提出基于全变分正则化的超声图像去噪方法。首先对超声图像进行对数变换,将乘性噪声转化为加性噪声,再对对数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全变分正则化处理,最后通过指数变换重构超声图像。本方法去除斑点噪声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 1 变分法原理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第一部分名词解释+试题含答案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f):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则Z=ρ·C。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称折射。 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波激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11、吸收与衰减: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对声能的此种作用即为吸收。这种在介质中传播时出现的声波衰减称为吸收衰减。而声波在前向传播过程中因发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象使声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种现象称为距离衰减。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声的频率、介质的黏滞性、导热性、温度及传播的距离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2、换能器:能使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变的装置,又称探头。 13、正压电效应:某些特异性的材料,在外部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引起材料内部原来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偏移,在材料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表面电荷,即由机械力的作用产生了电场,这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效应称为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1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1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总题数:50,分数:50.00) 1.造成超声波频移信号混迭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不恰当地移动零线 ?B.超声波发射脉冲重复频率过低 ?C.红细胞高速运动 ?D.超声波入射角度过大 ?E.检测深度调节不当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频谱多普勒不能直接测量的参数是 ?A.收缩期峰值速度 ?B.舒张期最低速度 ?C.加速度时间 ?D.搏动指数 ?E.减速度时间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搏动指数是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平均速度后通过计算机计算出采的参数。 3.关于血液流动的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通过二尖瓣的血流容量等于通过三尖瓣的血流容量 ?B.通过主动脉瓣的血流容量等于通过肺动脉瓣的血流容量 ?C.通过二尖瓣的血流容量等于通过主动脉瓣的血流容量 ?D.通过三尖瓣的血流容量等于通过欧氏瓣的血流容量 ?E.通过肺动脉瓣的血流容量等于通过三尖瓣的血流容量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关于超声造影的用途,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能够增强血流频移信号 ?B.能够显示管腔边缘 ?C.能够增强显示淋巴管壁结构 ?D.能够增强显示浅表小器官血流 ?E.能够显示输卵管腔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超声造影不能够增强显示淋巴管壁结构。 5.37℃时,人体软组织内的超声声速平均为 ?A.1540km/s ?B.1540m/s ?C.1545km/s ?D.1545m/s ?E.1560m/s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血液、脑、脂肪、肾、肝、肌肉等,它们的声速均不同,平均声速约1540m/s,活体的声速与温度有关。 6.纵波是指

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提取特征等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计算机的发展;二是数学的发展;三是广泛的农牧业、林业、环境、军事、工业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需求的增长。 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所需要的设备包括摄像机、数字图像采集器(包括同步控制器、模数转换器及帧存储器)、图像处理计算机和图像显示终端。 图像是人类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必然涉及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也将随之不断扩大。 接下来,就讨论一下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自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领域可以用图像的形式揭示更多有用的医学信息,医学的诊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已越来越离不开医学图像的信息处理。 目前的医学图像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B超扫描图像、数字X 光机图像、X 射线透视图像、各种电子内窥镜图像、显微镜下病理切片图像等。由于人眼识别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图像需要依靠计算机的帮助。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对这些图像的分析以及处理,会变得更加快捷,分析的结果也会更加精准。

与其他领域的应用相比较,医学影像等卫生领域信息更具独特性,医学图像较普通图像纹理更多,分辨率更高,相关性更大,存储空间要更大,并且为严格确保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其压缩、分割等图像预处理、图像分析及图像理解等要求更高。 首先,对于一个病例,要进行图像采集,由于采集到的图像因试验测量系统和测量者个人因素存在较多噪声,所以要先通过预处理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和灰度变换处理等使其变得较为清晰。预处理完成后再利用中心路径提取算法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图像处理。 先对图像二值化,二值形态学的运算对象是集合给出一个图像集合和一个结构元素集合利用结构元素对图像进行操作。然后做中心线的提取等。 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像的采集预处理以及二值化和计算排除了人为测 量的不精确性和误差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正电子放射层析成像、单光子辐射断层摄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及其它医学影像设备所获得的图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组织容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定位、解剖结构学习、治疗规划、功能成像数据的局部体效应校正、计算机指导手术和术后监测等各个环节。 医学图像处理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使医学图像的质量和显示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不仅可以基于现有的医学影像设备来极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4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60,分数:60、00) ??(分数:1.00) 1、为避免混叠,脉冲重复频率至少应该就是最高多普勒频移得几倍?A、1B.2 C、3?D、4 E。5? A。 B. √ C。 D. E、 解析:[解析]脉冲重复频率(PRF)就是探头在每秒时间发射超声脉冲群得次数,因为在发射超声得间歇期才能收到频移回声信号,所以能测量得最大频移f d与PRF得关系就是f d=PRF/2,PRF=2fd,即为了避免混叠,脉冲重复频率至少应该就是2倍得最高多普勒频移。 2、超声得横向分辨力与下述哪项因素最相关 A。超声波长(λ)或频率(f)?B.扫描声束 C.探头厚度方向上得声束宽度及其聚焦性能 D、超声脉冲宽度 ??(分数:1。00) E.声场得远近及其能量分布? A. B。 C。√ D. E. 解析: 3、人体不同部位诊断用超声照射强度规定(ISPTA,美国FDA),下列哪个部位不宜超过20mW/cm2?A.心脏 B、血管 C。肝脏?D.眼部 E.胎儿 ??(分数:1、00) A。 B. C、 D。√ E. 解析:[解析]不同人体软组织对超声辐射得敏感程度不同。胚胎与眼部组织属敏感器官。FDA规定眼部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为17mW/cm2,胎儿ISPTA为94mW/cm2,心脏ISPTA为430mW/cm2,脉管ISPTA为720mW/cm2。 4.超声探头得核心部分就是?A。探头表面得匹配层?B、探头表面得保护层 C.探头背衬材料(背材)?D、探头得高频电缆(施以2~10MHz高频电信号) E。压电材料 ??(分数:1.00) A、 B。 C.

CT图像去噪算法的研究

CT图像去噪算法的研究 【摘要】CT图像数字化后,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形成含噪图像。本文主要是介绍常用的图像去噪算法。 【关键词】图像去噪;图像分割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成像作为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医学临床诊断与研究的影像技术具有多功能、多参数、多平面成像、高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和高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等优点。但是由于在CT扫描获取图像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引起的局部区域不清晰的现象。给CT图像的分析和利用带许多的困难,因此,探讨一种能消除CT图像噪声的方法有着广泛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含有噪声的图像使得图像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被淹没其中,图像去噪的目的就是要从被噪声污染的含噪图像中尽可能的恢复出原始图像,也就是说,在滤除噪声的同时要尽可能的保留原始图像的特征和细节。早期去噪的方法诸如中值滤波,维纳滤波,基于直方图的滤波等等,其处理效果已远不能满足医学诊断需求。后来出现了小波去噪的方法,在对医学图像去噪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因小波方向性不足,对图像细节保留的更高要求不能满足。 2.Contourlet变换 Contourlet变换是一种多方向的、局部的、多分辨率的图像表示方法,其继承了Curvelet变换的一些优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Contourlet变换是Curvelet变换的另一种实现形式。Contourlet变换的基的支撑区间呈“长条形”结构,并且这种“长条形”结构的长宽比随尺度而变化。Contourlet变换首先用拉普拉斯金字塔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这样可以用来捕捉点奇异,然后用方向滤波器组将同一方向上的奇异点合并成一个系数。Contourlet变换的最后结果实际上是用类似于线段的基结构来描述原图像,这也是把它称为Contourlet变换的原因[5]。 采用基于Contourlet变换对医学X-CT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基于Contourlet 变换的去噪技术是近年来图像去噪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Contourlet 变换将多尺度分析和方向分析分开进行,首先用拉普拉斯金字塔(LP,Laplacian Pyramid)变换进行多尺度分析捕捉点奇异,接着使用方向性滤波器组(DFB,Directional Filter Bank)将分布在同一方向上的奇异点合成为一个系数,捕捉高频分量(即方向性)。 在LP分解中,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下采样,得到一个低通输出(原始信号的近似信号);然后对低通输出信号进行上采样和滤波,得到一个预

医学影像学-超声

医学影像学-超声 声影→在超声波传播途径内,因反射体对超声的反射、折射、吸收导致超声能量衰减,使其后方呈一回声缺少的条状暗区,结石、骨骼、疤痕组织、钙化灶等后方均可形成声影。 尾随声影(彗星征)→胆囊内胆固醇沉着及眼球等部位的异物等。 声晕→围绕肿块周围出现的低回声带,肝内以恶性肿瘤常见,甲状腺内以腺瘤常见。 靶环征→①多数情况:胃肠道病变(如肿瘤或炎症)。②少数情况:肝内转移性肿瘤。 ⑵球形,类椭圆形及不规则形。 ⑶囊壁强回声反射,病灶后方增强,侧方声影。 ,但常有发热、疼痛,壁厚,内伴有坏死物质产生的强回声反射。 ⑵无回声暗区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 沿门静脉分布,与胆管相连。 ⑵当病变出现液化坏死:无回声暗区,低回声、高回声等交错在一起,病灶边缘仍模糊不清。 ⑶完全液化后:无回声暗区扩大,内伴细小光点及斑片状高回声周边回声稍强。 ⑷少数患者可见肝脓肿破溃入胸腔及门静脉,肝静脉内栓塞的征象。 “蛋壳样”钙化,后方伴声影。 肿瘤病史,壁较厚,血流丰富,ATP升高,超声导向穿刺有助诊断。 ⑵低回声型→少见,易和肝癌混淆,病灶以低回声为主,内伴有线状强回声反射,病灶周边回声较强,形成菲薄的高回声圈,偶尔也可发现与外围小血管有相连征象,肿块呈不规则类圆形。 ⑶混合型→常较大,肿块轮廓不规则,边界欠清晰,部分边缘仍可见包膜样强回声反射,病变内回声强弱不等,可见 从边缘回声、AFP、肝炎病史判断。 ⑵回声强度表现: ①低回声型→以小肝癌常见,肿块<2cm。 ②强回声型→肿块稍大,多伴声晕。 ③混合型→肿块常较大,内伴有出血坏死形成回声杂乱。

④等回声型→较少见,肿块与肝组织回声强度相似,此型易漏诊。 ⑶小肿块球形多见,大肿块轮廓多不规则,边不清,回声强弱不均或呈结中结样改变,有时在大的肿块外周伴有子结节。 ⑷肿块可导致肝体积增大,形态失常,或局部肝包膜隆起(驼峰征),肝内血管移位(如抬高或压低),门静脉或肝静脉内栓塞,肝内胆管局限性或广泛性扩张,肿块周边出现声晕。 肝实质回声均等,内见多发低回声、高回声团,边界不清,回声不均,要考虑转移性肿瘤,结合病史 “牛眼征” 。 低回声团,前者易伴钙化。 ②肝包膜锯齿状改变。 ③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大,分布不均,血管网走行不清,可伴有强回声或低回声结节。 ④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内径增宽>1.3cm,侧枝循环形成(附脐静脉、食道胃底静脉、脾肾静脉)。 ⑤伴脾肿大及腹水,或肝癌及门静脉栓塞。 肝豆状核变性、糖原贮积症、白血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肝炎,以及某些化疗药物和抗生素作用,对 ①胆囊腔内强回声团。②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③改变体位强回声团移动。④合并炎症时囊壁增厚, ⑵充满型结石→ ①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WES):仅见一条半月形的强回声带,后方伴声影,或在结石与囊壁间呈现一线状暗带。 ①胆囊明显增大。②胆囊颈管及囊壁内结石改变体位不会移动。 )引起胆囊呈实体样变。 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

ebnnuqc医学_图像处理技术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 Guo Ge Tech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摘要:随着医学成像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从二维医学图像到三维可视化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对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在比较各种技术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纹理分析 1.引言 近20 多年来,医学影像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结果使临床医生对 人体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也更高。20 世纪70 年代初,X-CT 的发明 曾引发了医学影像领域的一场革命,与此同时,核磁共振成像象(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超声成像、数字射线照相术、发射型计算机成像和核素成像等也逐步发展。计算机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作为这些成像技术的发展基础,带动着现代医学诊断正产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新的医学成像方法的临床应用,使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将各种成像技术得到的信息进行互补,也为临床诊断及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象去发现病变体,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至于准确的确定病变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及与周围生物组织的空间关系,仅通过观察二维切片图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象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诊断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它在医疗教学、手术规划、手术仿真及各种医学研究中也能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对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图像分割、纹理分析、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 2.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 2.1三维可视化概述 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步骤大体相同,如图.。从#$ /&’(或超声等成像系统获得二维断层图像,然后需要将图像格式(如0(#1&)转化成计算机方便处理的格式。通过二维滤波,减少图像的噪声影响,提高信噪比和消除图像的尾迹。采取图像插值方法,对医学关键部位进行各向同性处理,获得体数据。经过三维滤波后,不同组织器官需要进行分割和归类,对同一部位的不同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以利于进一步对某感兴趣部位的操作。根据不同的三维可视化要求和系统平台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三维体绘制,实现三维重构。

医学图像去噪算法效果对比报告(有代码)

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现实中的数字图像在数字化和传输过程中,常受到成像设备与外部环境噪声干扰等影响,成为含噪图像。完全去除或减少数字图像中的噪声称为图像去 噪技术。 现实中的医学图像在采集、转换和传输中,常常受到成像设备与外部环境噪声干扰等影响,产生降质,大多数的现实医学图像都是含噪图像,医学图像噪声对医学图像分析、医学图像压缩的影响很大,因此医学图像去噪是医学图像预处理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医学图像去噪是图像预处理中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其作用是提高医学图像的信噪比,突出医学图像期望特征。因此,具体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两种噪声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改进中值滤波算法对受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污染的图像进行了去噪,并对去噪效果进行了对比。 1.2 医学图像现代医学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医疗设备的协助,而其中的医疗成像设备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设备,贯穿了从医疗诊断、手术导航、术后效果评判等全流程。而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成像技术给医患提供了更丰富、更精确的成像效果。但是不同的成像技术一般都基于其成像原理而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存在着其特定的局限,完美而通用的成像技术手段现在仍未出现,不同的成像技术在不同的应用情景下会有优劣,对不同组织器官的成像也各有千秋。1.3 噪声类型噪声是电路或系统中不含信息量的电压或电流。在医学成像系统与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干扰源(噪声源),如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接入、大功率用电、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医学图像处理综述 墨南-初夏2010-07-24 23:51:56 医学图像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成像机理的医学影像。广泛使用的医学成像模式主要分为X射线成像(X—CT)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NMI)和超声波成像(UI) 这四类。 (1)x射线成像:传统x射线成像基于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密度不同。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不同形成x射线影像。(例如人体中骨组织密度最大,在图像上呈白影,肺是软组织并且含有气体,密度最低,在照片上的图像通常是黑影。)常用于对人体骨骼和内脏器官的疾病或损伤进行诊断和定位。现代的x射线断层成像(x—cT) 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是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其速度已经快到可以对心脏实现动态成像。其缺点是医生要在病人接收剂量和片厚之间进行折衷选择,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的还需进一步提高。 (2)核磁共振成像(MIR)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才进入市场,这种成像设备具有在任意方向上的多切片成像、多参数和多核素成像、可实现整个空问的真三维数据采集、结构和功能成像,无放射性等优点。目前MRI的功能成像(fMRI) 是MIR设备应用的前沿领域,广泛应用于大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并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提供功能信息。MRI 受到世人的广泛重视,其技术尚在迅速发展

过程中。 (3)核医学成像(NMI ) ,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和正电子断层成像(PET) 为主,其基本原理是向人体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使带有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子进入人体内要成像的脏器或组织通过测量其在人体内的分布来成像。NMI不仅可以提供静态图像,而且可提供动态图像。 (4)超声波成像(Ultrasonic Imaging ) ,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平面成像的功能为主,加上血液流动的彩色杜普勒超声成像功能在内,在市场上已经广泛使用。超声成像的缺点是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但是,它的动态实时成像能力是别的成像模式不可代替的 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象去发现病变体.这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至于准确地确定病变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及与周围 生物组织的空间关系,仅通过观察二维切片图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象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

超声科简介

超声科简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超声科简介 一、科室简介 超声医学世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年轻而又重要的分支,随着超声新技术的采用何日臻完善,它与临床科不断融合发展,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我院超声科现已拥有先进的大型彩超机:GE-LOGLQ-400、NEUSOFT-FLYING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东芝-240、SIUI-CTS-310C、LANDWLND黑白B型超声诊断仪三台。大型红外线乳腺诊断仪一台。彩色多普勒数字超声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性能超声波成像系统。本系统具有专门的血流数据取样集成处理芯片,显示的多普勒信息具有低噪声和清晰频谱信息,以优化测量重要的血流参数,显示处理器灵活多样,可获得图像参数和显示格式的最佳设置。采用超声图文工作站对报告及档案实行电脑化管理,并与医院医疗网络接轨。可开展多种超声诊断及治疗项目。包括腹部、妇产、泌尿、心脏等多个专业。科室还拥有现有工作人员共5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人员3人。科主任黄霞曾于被甘肃省超声医学会聘为甘肃省超声医学会常务理事荣誉称号。 二、医疗业务 已开展的超声诊断技术包括:常规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及经直肠超声、超声导向穿刺等;治疗项目包括:囊肿、脓肿、包裹性积液、恶性肿瘤的超声导向穿刺抽吸或注药治疗,胆道、尿道梗阻的穿刺置管引流等。

超声检查可应用于心血管、腹部、妇产、体表小器官及软组织、胸腔等多种脏器及结构。具体应用范围如下: 1.腹部: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腹膜腔及腹膜后、腹部血管、部分胃肠道病变等。 2.心脏及大血管。 3.妇产:子宫、附件、胎儿等附属物。 4.体表小器官及软组织:甲状腺、乳腺、眼睛、唾液腺、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皮内及皮下肿物、关节、外周血管等。 5.胸膜腔、婴儿颅内等。 6.胃肠显影诊断等。 三、学科水平及开展的新技术 本科在下列领域有较高的水平: 1.肝、胆、脾、胰、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胎儿等疾病的诊断。 2.甲状腺、乳腺、眼睛、睾丸、附睾、精索、关节及软组织等疾病的诊断。 3.心脏瓣膜性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4.超声导向胸、腹腔穿刺置管等治疗。 四、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包括: 1.胸腔、纵隔的超声检查及导向穿刺活检,为肺及纵隔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2.经阴道超声及生理盐水宫腔造影,提高了子宫及输卵管疾病的确诊率

图像去噪的发展历程与方法简介

图像去噪的发展历程与方法简介 1 图像去噪的概念 2 图像去噪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图像去噪传统方法 2.2全变分去噪的提出 1 图像去噪的概念 图像去噪指的是利用各种滤波模型,通过传统滤波、小波、偏微分方程等多种方法从已知的含有噪声的图像中去掉噪声部分。图像去噪从整个图像分析的流程上来讲属于图像的预处理阶段,从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角度来说属于图像恢复的技术范畴,它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像恢复问题是图像处理中最基本的问题,图像恢复以图像退化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退化现象的某种先验知识来重建、恢复原来的图像。其中图像退化的原因主要是源于图像的获取和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对图像进行去噪是对图像作进一步处理的可靠保证,如果对含有噪声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图像融合等处理后的结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另外,由于不同的成像机理,得到的初始图像中都含有大量不同性质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存在影响着人们对图像的观察,干扰人们对图像信息的理解。噪声严重的时候,图像几乎变形,更使得图像失去了存储信息的本质意义。显然,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是正确识别图像信息的必要特征。 在对有噪声图像和模糊图像恢复时,除了去除噪声外,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保护图像的重要细节(包括几何形状细节如纹理、细线、边缘和对比度变化细节)。但是噪声的去除和细节的保护是一对矛盾关系,因为噪声和细节都属于图像信号中的高频部分,很难区分出它们,所以在滤除图像噪声的同时,也会对图像的特征造成破坏,致使图像模糊。为了抑制图像中的噪声,更好地复原因噪声污染引起的图像质量退化,有必要寻找更好的去噪方法,保证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还能保持边缘和纹理信息。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模型和方法。 图像是人类视觉的基础,而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手段,图像恰恰又客观的反映了自然景物,成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人类本身的重要源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图像也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而所谓的数字图像,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矩阵或是一个二维数组,在计算机上表示的方式。每个像素取值为0~255的整数。取值越大,表明这个格子越亮;反之,这个格子越暗。而数字图像所载有的信息就是每个像素的取值。

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

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 【摘要】目前超声科室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制约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本文从科室命名、建制架构、业务管理、学科建设等几方面谈谈超声医学科的建设构想,展现超声医学科室的发展蓝图。 【关键词】超声医学科室建设构想 近年来随着超声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发展,超声学科已经从早期单一的病情诊断发展到后续治疗以及超声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因此,成立独立、综合的超声科室已是发展的必然。下面就超声科室建设管理规范的个人构想,包括科室命名、建制架构、业务管理以及学科建设等问题,共同展望超声学科的未来。 1 科室命名 超声医学在临床的应用发展系统化、规范化。以前的超声科室称为b超室,名称不规范,应用局限大,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来超声科室逐渐扩展应用范围,独立建成超声(三维、四维彩超)诊断室、超声影像室等,但也仅仅受限于常规超声检查工作。随着超声医学的深入发展,许多先进仪器、先进技术的出现使超声医学在临床的应用领域上不断突破自我。因此,成立一个系统、完整的超声科室,包括临床上与超声有关的各项检查、治疗等工作以及相关的教研实验等,将其命名为超声科。 2 建制架构 建立超声科室,使其独立、规范,并在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

基础上,开展学科业务及教研工作,以便于科室的科学管理。随着超声医学的不断发展,应用于临床的新项目、先进技术不断更新,新的诊疗小组、教研中心等也应运而生。但是目前超声科室多而力量分散,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其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学科业务发展没有整体规划,设备闲置浪费,不能发挥整体优势。因此,建设统一完整的超声科室进行综合管理,实现人力、物力的最大效益势在必行。鉴于临床医学上涉及超声的各项诊治工作,形成科室框架,按工作性质分为:检查组、治疗组、教研组;按工作内容分为:检查室、治疗室及实验室。专业科室随着超声学科的深入发展,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专业科室实行领导负责制,由科室主任担任全科的领导工作。科室主任及科室成员实行医院聘用制。科室还设有副主任、诊断组长、治疗组长、教研组长,共同进行行政与业务管理。超声仪器根据医院患者就诊的数量来配置,一般由超声医师和超声技师来操作,超 声医师负责操作、超声诊断工作,而超声技师则协助超声医师完成诊断信息的录入及报告的输出,并负责超声仪器的保养和维护等工作。超声科还需要增加数名护士,负责患者术前治疗准备以及术后留院观察和护理等工作。超声科除了超声诊断仪器,还有电脑网络系统等,必须有专业的器械工程师来负责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检修等工作。另外,为了保障就医环境和秩序,还需要设置专职导医与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应由高(正、副主任医师)、中(主治医师)、初(医师、医士)三级医师组成,可参考以下构成比例:省级为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