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

合集下载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精选17篇)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1今天晚上和老公一起看张以庆导演的《幼儿园》记录片,在看的时候我想了很多。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没有生孩子之前看到那些孩子第一次离开妈妈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泣和独自流泪的样子,虽有心疼但心里总会想,老师这么爱你们,到幼儿园还有这么多小朋友和你们一起玩,有很多家里没有的玩具和食物,为什么还要哭得那么伤心呢?还不太理解家长为什么送孩子来上学看到孩子哭泣时依依不舍的样子,当时就在想,家长就不能狠点心说走就走开,或许孩子也不会这么长时间的伤心,老师也能轻松一点。

今天看到纪录片里一个小男孩刚入园时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泣,那种不安的眼神,那份要妈妈的坚持,我的心里很酸。

我就在想3年后我的宝宝入园时发生这种状况我是否还能那么的坦然,是否还能那么轻松的离开?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我不能,我舍不得。

这时,我能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去感受,感受孩子当时离开妈妈的那份不安和焦虑,感受到妈妈离开孩子的那份不舍和不放心。

宝宝百天的时候我和老公把宝宝抱到我们幼儿园,再看到星星班的那群孩子现已升为月亮班,看到孩子见到我叫我小语老师的那种兴奋,我的眼睛湿润了。

孩子是那么的纯真,给予我感动!回想过去的一年里对他们的一些严厉,我的心里很是内疚。

我想我再回到教育岗位的时候,我将会多了更多的宽容与关怀,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宝宝的到来让我成长,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会面临更多新的问题,这也是我的功课,需要我去学习和调整。

不仅要调整我的时间,更要调整我的心态。

不仅要学习怎样做好一个妈妈,更不要忘记学习做好一个妻子,因为我先是成为一名妻子之后才成为一名妈妈的。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篇2通过观看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8个场景深深感染着我,分别如下:1、孩子由最初上小班时的哭闹不止,到升到中班后的训练有素,可谁知两个简单画面的剪切,里面包含了我们幼儿教师多少的辛勤汗水和无私付出啊!2、有一个孩子,想把自己的小椅子放好,可是他努力了好多好多次却都没有成功,但是孩子丝毫没有放弃,一次次的尝试,让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也深深感觉孩子是那么的无助,帮助每个生命,该是多么重要啊!3、独特的马玉兰,本应也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可是被无情贴上标签后的她,竟是显得那么的不和谐,老师的一句引导有时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啊!4、周五放学了,可是还有一个孤独等待的孩子,迟迟没有人来接,那弱小的背影,那极度渴望的眼神,都让我们心酸不已。

纪录片《幼儿园教育》观后感精选6篇

纪录片《幼儿园教育》观后感精选6篇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精选6篇篇一: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幼儿园》是一部记录片,反映的是幼儿在园里真实的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得当。

记录片中,有幼儿哭闹——吃饭——午睡——户外活动——洗澡——上课——晚休——离园等镜头,都有教师参与。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离园”和“洗澡”的镜头。

离园时,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第一个来接自己。

影片中记录了一个幼儿从开始放学到最后自己一直是一个人默默的等待着,手里拿着自己的小书包做在阳台上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的父母可能来的方向。

然而,老师却一直没有出现在镜头之中。

我认为,在放学后应该用一些非集体性质的小游戏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玩搭积木——插塑等,让幼儿感觉不到等待自己的父母是那么的无聊,看到别的小朋友走了会那么失望和伤心。

这样玩自己的能很好的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从中得到乐趣。

其次,是给幼儿洗澡的镜头。

一保育员坐在淋浴一旁的凳子上,幼儿在一边排着队等着自己被“虐待”.依我看,在着里我们可以放一些小玩具(防水),浴室环境也可以稍微装饰一下,可以让幼儿自己坐稳了洗澡,在玩乐中洗,静静地一个或两个小朋友一起相互帮助,洗完后让老师检查,看谁洗的最干净,最符合老师的要求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洗澡,而且还可以得到乐趣等体验。

我认为对于幼儿而言最重要的是教他们怎样保护好自己。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身上负着的不仅只是教育儿童,还好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把努力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幼儿都学会自我保护,关爱他人。

清楚地记得,影片最后打出了这样的一行字:“毕业第二周,袁老师产下一男孩,三年之后,她的孩子也会上幼儿园……”仔细品味一下这段文字,不禁陷入沉思。

这充分说明了,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这一代一代的人的深远影响。

时代在变,人在变,环境也要改变。

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方法也要不断改变,不断吸取新鲜血液。

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幼儿自身的需要,把工作做到实处,不要只打个“花架子”!要有真学识,才能把下一代教育的更好!所以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是不容小视的,我们要加油!篇二: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看完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与怀念。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1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幼儿园》的片头出现这样一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正是我们自己。

为整部纪录片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的时间里,就讲述了这群孩子从刚入园吵闹着要回家,到慢慢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最后毕业离开幼儿园的成长过程。

镜头里每一个孩子都有着那样鲜活的面孔,那样清澈见底尚未被尘世污浊的眼睛,每一个动作都是最真实的反应,每一句话都在表达最纯真的内心。

这样的他们怎么能不让人心灵感到震撼?《幼儿园》这部纪录片从内容上来看的确让人感动,而作为一部获奖的影片,它的拍摄手段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这部片子里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仅仅凭借几段音乐去过度连接大量散乱的画面,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拍摄者对观众感情的干扰和误导,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首先纪录片里的配乐让我尤为印象深刻。

一首《茉莉花》在全片中共出现了五次。

这首歌的旋律柔美并富于变化,被运用在孩子们不同的阶段,配合着画面引发人们心底的无尽无奈何感伤。

这样的安排不仅增加了电影细腻悠长的抒情意味,而且也使得电影主题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

除了配乐外,《幼儿园》也巧妙的运用了同期声。

通过采访和现场拍摄交叉剪辑,我们可以看见孩子前后的巨大变化。

比如片子的开始是小班入托第一天孩子们哭喊吵闹的声音。

此时插入幼儿园心算班优等生的心算回答,接着声音又换回小班,一个孩子大声哭泣,另一个被拖进幼儿园办大门时吵嚷着的声音。

当然,每部影片最重要的支架就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

这些画面都是从众多镜头中精心删选出来的,每一个镜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中以室内镜头为主,主要以一些中、近景和特写镜头,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和情绪变化。

相对而言,室外的镜头运用的较少,并且都做了虚焦处理,比如拍摄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唱歌的场景,孩子的身影模糊成一片,只听见他们做游戏时喊的口号和高兴随性的笑声。

这种朦胧的表现手法,正是导演某种主观寓意的传达。

《幼儿园》观后感汇集精选5篇

《幼儿园》观后感汇集精选5篇

《幼儿园》观后感汇集精选5篇在幼儿的生活经历中,从家庭到幼儿园是一次较大的环境变迁。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幼儿园》的读后感”,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吧!《幼儿园》观后感样文一:在这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上看了一部纪录片《幼儿园》,再现了我们曾经拥有却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从开始的哈哈大笑到后来平静中我有些被感动,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当初的选择。

妈妈说幼儿园时的我哭了一个星期,每次吃饭的时候妈妈都偷偷来看我,可是我总是一声不响,饭也不吃,一个人坐着哭,片子里的小朋友拉着妈妈哭着喊着要回家。

又联想到填报大学专业时,本来想选择学前教育的我因为成绩达不到二本分数线,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今天的会计专业,可是这半个学期的通识课依然让我看到了学前教育的魅力。

片子的开始的那句“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简单的一句话却触发感慨,幼儿园,它是我们最初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独立的开端,那里充满了最真实的泪与笑、最放肆的吵与闹、最纯净的歌声与舞蹈。

张以庆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

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

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当我们已不再是孩子,看这部影片,可笑之余,忽然觉得我们跟孩子的距离并不远。

片子一开始,就有一个心算小天才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整个短片中不断地穿插着他在算着不同的心算题。

与之对应的是,开学了,孩子们要适应跟爸妈分离,哭得嗓子都哑了,第一次吃饭,吃的一腿一地孩子委屈的哭,第一次午睡,边睡边叫着妈妈,第一次被爸妈以外的别人洗澡,一边任凭肥皂水在脸上流淌,一边哭着要跑,第一次在别处的夜晚睡觉,被老师叫起来撒尿;要自理了,一遍遍地坚持自己穿好衣服,摆不好那把椅子就重复的摆,执着的摆,耐心地不断地自己给自己系鞋带,穿不上衣服,不肯服输偷着哭泣;适应幼儿园生活了,小朋友之间开始有互动了,一起笑着做游戏,或者哭着打来打去,甚至打到出血,和好和打斗就在一瞬间转变;学习着本领,背诗、学日语、说英语、了解着时事,同时从大人的言行中感受着世故,孩子们就这样一点点地在幼儿园里长大、被同化。

《幼儿园》观后感汇总7篇

《幼儿园》观后感汇总7篇

公开课那天,天气很冷,到达教室时,好多小朋友和家长都到了,小朋友们各自找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顽耍呢,儿子也找了一个多米诺玩具玩起来,幼儿园公开课观后感。

没一会儿,就到集体活动时间了,大二班的小朋友在两《幼儿园》观后感汇总 7 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幼儿园》观后感公开课那天,天气很冷,到达教室时,好多小朋友和家长都到了,小朋友们各自找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顽耍呢,儿子也找了一个多米诺玩具玩起来,幼儿园公开课观后感。

没一会儿,就到集体活动时间了,大二班的小朋友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分成 2 个小组,在操场跑步,做操。

儿子本来排在后面,时不时的想挤到前面去,虽然时时有点你挤我挤,小朋友们还是紧跟老师,不掉队。

跑完步,就是做操,老师在前示范,小朋友跟做,大多跟得有模有样,无非儿子好像不大行,虽然站在第一排,好多动作没跟上。

总的来说,小朋友们都表现不错,热火朝天的,倒是在旁边观摩的家长们都冻得直吸鼻子。

早操后就是今天的重点了,讲故事和学本领时间。

首先是苏老师看图讲故事。

讲的是熊伯伯在新年给森林里的小动物送礼物的故事。

故事设计得层层迭进,先是给小松鼠送小绒帽,让小朋友回答理由。

儿子开始好像没进入状态,不举手也不吱声,无非到第二个问题,大白鹅过冰冻的河时,就开始抢答了。

苏老师把故事讲得很好,互动的地方也不少,小朋友们也很活跃。

之后是讲如何将一大堆礼物送给其它森林里的小动物了,有大象,有兔子,有长颈鹿,有河马。

需要小朋友们分组讨论并推荐代表讲解为什么这样送。

之后,就是顾老师的数学课了。

先是讲 7/8/9 三个数的拆分,从随意到有规律,让小朋友们自己总结回答。

小朋友都回答得很踊跃,学得很开心。

后面就是练习加减法,由新年送礼物引出,通过三道数学题,让小朋友们算出自己的幸运号码,并从幸运袋里抽取奖品。

因为有礼物,小朋友们特别积极,这成了今天公开课的高潮。

小朋友们在做完后就纷纷拿给自己的家长看。

我问儿子,检查了没有,儿子说检查了,肯定对,很自信的样子。

电影幼儿园观后感

电影幼儿园观后感

电影幼儿园观后感篇一: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大同,明天见!——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在旋律悠扬的歌曲中,纪录片缓缓开始,幼儿园孩童的小小身影渐渐映入眼帘,他们的笑声、哭声、嬉闹声融入心底。

我想,看过张以庆导演执导的这部《幼儿园》纪录片的人,一定都会觉得仿佛回忆了一遍自己的童年。

而身为武汉本地人的我,听到小孩们偶尔飚出的武汉话,拼凑起儿时模糊的碎片,更是觉得里面的某个小朋友就是我。

就像题记写的:“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张以庆导演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中国武汉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记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

幼儿园的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的成长是缓慢的。

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

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

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孩子们进入幼儿园,从此离开家庭,开始接触外界社会。

这一切和他们原来的生活都大相径庭,每一寸土地都是未涉足的,每一缕阳光都是新鲜的,每一个人都是陌生的。

离开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庇护,发泄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哭泣,那个小朋友第一天被爸爸妈妈送来幼儿园,他对老师哭喊着:“老师别抢我!”很多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吃饭时眼泪鼻涕口水一起流。

两个男孩打架。

一个小孩被逼着喝药,苦的一直撅嘴,老师对他说“对着电视喝就不苦了”。

孩子们排队洗澡、打针时,都有小孩在哇哇大哭。

小男孩一遍又一遍穿不上自己的小衣服,没有帮助,又烦又燥,最后止不住的打喷嚏。

最让我心痛、甚至留下眼泪的是陈志朋那小小的身影,一遍又一遍的前后张望妈妈的到来。

他那无助、委屈、难过的眼神,让我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以后我有了孩子,再忙也不会让他这样肝肠寸断的等我去接他,我一定早早等在门外接我的心肝小宝贝。

这部纪录片,其实是很多幼儿园的缩影。

《幼儿园》观后感2000字左右

《幼儿园》观后感2000字左右

《幼儿园》观后感2000字左右示例文章篇一:《〈幼儿园〉观后感》《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幼儿园这个小小世界里的大乾坤。

影片一开头,那些孩子哭闹着被家长送进幼儿园的场景,真让人揪心。

你看那一个个小脸蛋,挂满了泪珠,就像清晨被雨打湿的花朵。

有的孩子紧紧拽着家长的衣角,嘴里喊着“我要回家”,那声音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家长们呢,也是满脸的担忧和不舍,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狠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

这时候我就在想,幼儿园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不是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要把他们从熟悉的怀抱中夺走?随着影片的推进,孩子们开始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在课堂上,他们的表现千奇百怪。

有的孩子特别积极,老师问个问题,立马把手举得高高的,那小模样就像等待检阅的小士兵,眼睛里满是期待,仿佛在说:“选我呀,选我呀!”而有的孩子呢,则是东张西望,心思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像个小迷糊。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小男孩,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急得小脸通红,就像一个熟透的苹果。

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不知所措的时候呢?午餐时间到了,那可真是一场小小的“战争”。

孩子们有的狼吞虎咽,像是饿了好久的小馋猫;有的则是挑三拣四,把不喜欢的菜偷偷扔到桌子底下,还以为老师看不到呢。

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她把自己碗里的青菜一根一根地挑出来,旁边的小男孩看见了,还很“正义”地对她说:“老师说不能挑食。

”小女孩白了他一眼,说:“我就不喜欢吃青菜。

”这就像我们大人世界里,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只不过孩子们表达得更加直白。

这时候老师就像一个指挥官,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营养均衡。

午睡的时候也特别有趣。

有的孩子一沾枕头就睡着了,还发出轻微的呼噜声,那小模样可爱极了。

可有的孩子呢,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

有个小男孩甚至偷偷爬起来,想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有没有睡着。

这让我觉得,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像一把火,永远都在燃烧,哪怕是在该睡觉的时候也停不下来。

张以庆《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10000字

张以庆《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10000字

张以庆《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10000字《张以庆〈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10000字》篇一看完张以庆的《幼儿园》这部纪录片,我的内心就像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的湖水,泛起了层层涟漪。

纪录片里的幼儿园,本应是一个充满童真和欢笑的地方。

可是,在张以庆的镜头下,我看到了太多复杂的东西。

那些孩子们,小小的人儿,却有着超出年龄的懂事与懵懂。

就像有个小男孩,他在被老师批评的时候,那小脸蛋上的表情,就像一只被雨淋湿了羽毛的小麻雀,可怜巴巴的。

我当时就在想,也许他只是不小心犯了个小错,却要承受那种被否定的感觉,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呢?在我们的印象中,幼儿园的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每天就是玩玩游戏,唱唱歌。

但这部片子里的孩子,已经开始面临社交压力了。

比如说那两个因为抢玩具而争吵的孩子,他们涨红的小脸,互不相让的态度,就像两只斗架的小公鸡。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世界也不是那么纯粹的美好,他们也会有矛盾,有竞争。

这就像是我们成年人世界的一个缩影,只是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加直白和单纯。

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幼儿园,也有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我特别喜欢一个小玩偶,可是另一个小朋友也想要,我们就开始争。

当时我心里可委屈了,就觉得那是我的,凭什么要给他。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多幼稚啊,可这也是孩子的天性。

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相似的场景,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既觉得熟悉又有些心酸。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也给了我很多思考。

幼儿园的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是要规规矩矩地让孩子听话,还是应该更多地尊重他们的天性呢?我觉得可能两者都要有吧。

就像园丁修剪树木,不能过度修剪,把孩子的个性都剪掉了,但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任由杂草丛生。

这部纪录片没有什么特别跌宕起伏的情节,就像是一首舒缓的叙事诗,慢慢地讲述着幼儿园里的故事。

但正是这种平淡中的真实,让我看得入了神。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孩子的世界,那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情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精选6篇篇一: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幼儿园》是一部记录片,反映的是幼儿在园里真实的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得当。

记录片中,有幼儿哭闹——吃饭——午睡——户外活动——洗澡——上课——晚休——离园等镜头,都有教师参与。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离园”和“洗澡”的镜头。

离园时,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第一个来接自己。

影片中记录了一个幼儿从开始放学到最后自己一直是一个人默默的等待着,手里拿着自己的小书包做在阳台上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的父母可能来的方向。

然而,老师却一直没有出现在镜头之中。

我认为,在放学后应该用一些非集体性质的小游戏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玩搭积木——插塑等,让幼儿感觉不到等待自己的父母是那么的无聊,看到别的小朋友走了会那么失望和伤心。

这样玩自己的能很好的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从中得到乐趣。

其次,是给幼儿洗澡的镜头。

一保育员坐在淋浴一旁的凳子上,幼儿在一边排着队等着自己被“虐待”.依我看,在着里我们可以放一些小玩具(防水),浴室环境也可以稍微装饰一下,可以让幼儿自己坐稳了洗澡,在玩乐中洗,静静地一个或两个小朋友一起相互帮助,洗完后让老师检查,看谁洗的最干净,最符合老师的要求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洗澡,而且还可以得到乐趣等体验。

我认为对于幼儿而言最重要的是教他们怎样保护好自己。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身上负着的不仅只是教育儿童,还好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把努力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幼儿都学会自我保护,关爱他人。

清楚地记得,影片最后打出了这样的一行字:“毕业第二周,袁老师产下一男孩,三年之后,她的孩子也会上幼儿园……”仔细品味一下这段文字,不禁陷入沉思。

这充分说明了,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这一代一代的人的深远影响。

时代在变,人在变,环境也要改变。

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方法也要不断改变,不断吸取新鲜血液。

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幼儿自身的需要,把工作做到实处,不要只打个“花架子”!要有真学识,才能把下一代教育的更好!所以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是不容小视的,我们要加油!篇二: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看完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与怀念。

是啊,这就是曾经的我们。

在那一个个幼小的儿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回忆。

虽然少不了离别的泪水,在刚开始进入如此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是多么无助,在挣扎中看着父母离去的背影,面对周围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陌生面孔,就只有停不住的哭泣声相伴。

可是,这段时光是人生最美也是人生第一寄居的场所。

它是一个给人开始脱离父母的锻炼机会。

是的,在这里我们没有父母可以依靠,没有人会喂我们吃饭,没有人帮我们穿衣服,穿鞋子。

我们开始靠你自己去实践它,或许刚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可能我们会哭泣没有人帮忙,可能我们会失去了耐心,可是慢慢的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幼儿园让小小的心灵开始独立。

幼儿园同时也是开启我们启蒙之路。

我们同周围的和自己一样还是刚擦完泪水的同龄人齐口同唱儿童歌谣,同跳着幼嫩的舞步,学习看似简单可在我们看来却需要花费我们大把时间去磨练的阿拉伯数字,拿着画笔开始我们人生的一场色彩世界。

我们在其中收获或多或少,却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与同龄人嬉戏的快乐。

我们和恕不相识的同龄人成为了朋友,我们彼此描述着彼此的父母,我们彼此告知自己所知道的,我们同吃着一碗饭,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却彼此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友情。

直到毕业我们没有像现在一样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

当我们真的意识到时,它已经远去了,再也无处可寻。

那时的简单是再也不可能重演的了。

当多年后,我们去重寻那个曾经庇护过我们童年的幼儿园时,或许建筑依旧,可物是人非了。

当我们再看到那一个个新的幼小面孔时,眼眶不禁湿了,在他们身上看到曾经自己刚开始到这里的恐惧,可是又是那样纯洁、单纯。

踏入幼儿园,每到一个角落十几年前的一幕幕又在眼前上映着,不知不觉得仿佛自己回到了过去,可是猛得又被拉回了现实。

人生是如此匆忙,就连回忆也不允许自己久留。

所以,从这一刻起就抓住它吧,被再让自己仅仅活在回忆中了。

篇三: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幼儿园》的片头出现这样一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正是我们自己。

为整部纪录片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的时间里,就讲述了这群孩子从刚入园吵闹着要回家,到慢慢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最后毕业离开幼儿园的成长过程。

镜头里每一个孩子都有着那样鲜活的面孔,那样清澈见底尚未被尘世污浊的眼睛,每一个动作都是最真实的反应,每一句话都在表达最纯真的内心。

这样的他们怎么能不让人心灵感到震撼?《幼儿园》这部纪录片从内容上来看的确让人感动,而作为一部获奖的影片,它的拍摄手段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这部片子里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仅仅凭借几段音乐去过度连接大量散乱的画面,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拍摄者对观众感情的干扰和误导,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首先纪录片里的配乐让我尤为印象深刻。

一首《茉莉花》在全片中国共产党出现了五次。

这首歌的旋律柔美并富于变化,被运用在孩子们不同的阶段,配合着画面引发人们心底的无尽无奈何感伤。

这样的安排不仅增加了电影细腻悠长的抒情意味,而且也使得电影主题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

除了配乐外,《幼儿园》也巧妙的运用了同期声。

通过采访和现场拍摄交叉剪辑,我们可以看见孩子前后的巨大变化。

比如片子的开始是小班入托第一天孩子们哭喊吵闹的声音。

此时插入幼儿园心算班优等生的心算回答,接着声音又换回小班,一个孩子大声哭泣,另一个被拖进幼儿园办大门时吵嚷着的声音。

当然,每部影片最重要的支架就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

这些画面都是从众多镜头中精心删选出来的,每一个镜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中以室内镜头为主,主要以一些中、近景和特写镜头,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和情绪变化。

相对而言,室外的镜头运用的较少,并且都做了虚焦处理,比如拍摄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唱歌的场景,孩子的身影模糊成一片,只听见他们做游戏时喊的口号和高兴随性的笑声。

这种朦胧的表现手法,正是导演某种主观寓意的传达。

观众在观看这些镜头时,就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导演的用心。

纪录片《幼儿园》以独特的表现手段给我们别样的体会,它充分调动镜头、画面、音乐等手段为我们献上了一部深刻的电影作品,让我们不仅看到一个真实的无异于成人世界的幼儿园,而且更让我们学习到了拍出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各种技术手段。

篇四: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这部纪录片前后观看了有四五遍了,然而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与收获。

体会最大的就是,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的不足,离开了实践的理论必将浮于空洞。

纪录片一开始便呈现给我们,幼儿第一天入园的情景,哭声一片,简直有惊天动地之势。

在校内上分享了这一视频,很多朋友都说看到这些孩子哭的实在是太可怜了,心里真不是滋味。

可能因为学了这个专业,我反而没这么深切的体验,更多的将这看做是一个正常现象。

一些幼儿有分离焦虑症,哭闹不适应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幼儿,是真的当成正常现象置之不理么?我想不然。

毕竟声嘶力竭地哭,对幼儿的健康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们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幼儿。

首先我觉得纪录片中教师对幼儿采取的欺骗策略是不正确的,骗他们不哭就打电话给妈妈,或叫妈妈来接他们,这只能起一时作用,等幼儿发现妈妈没有来会哭得更厉害。

我们要做的应是努力引导幼儿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跟幼儿一起逃避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来分散他们的焦虑情绪,比如幼儿喜欢小动物,让他去饲养角喂喂小动物,让幼儿玩玩喜欢的游戏,以逐渐转移其注意力。

之所以哭闹焦虑,归根结底还是幼儿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幼儿园可以办亲子班,让家长陪同幼儿来园一段时间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还可以允许幼儿带其心爱的玩具来园。

我们队这样的幼儿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恐吓威胁,适当的时候抱抱幼儿,亲抚他们也能使他们平静下来。

幼儿多方面尚未发展全面,就更多的需要我们的帮助。

纪录片中第一顿饭,小女孩将饭菜泼了一身,怯怯地叫着老师“泼了”。

此刻的老师应当立即去帮助幼儿处理一下,提供适当的帮助并鼓励她学会自己用餐。

夕阳下,昏黄的教室中,一个小男孩在一排凳子前反复尝试,怎么也不能将自己的椅子倒扣上面。

他翻来覆去地尝试着,这时老师在后面提示“反过来,掉个面”,小男孩听到声音后急切扭头并立刻将椅子转了个面,然而仍旧没有成功。

画面定格在小男孩无止境的尝试中。

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个情景都会心酸,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心里是多么渴望得到帮助。

对于一个理解能力尚处于象征性段的幼儿,言语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亲身示范一下呢?纪录片中还有很多,另外从纪录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小中大班幼儿的差别,小班幼儿主要与老师的沟通较多,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是很少的。

到了中班,同伴交往增多,伴随而来的冲突和攻击性行为也在增多。

纪录片中有一个中班的小男孩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连续打伤几个同伴后,老师威胁将其送回小班。

这种做法实际是很不理智的,老师应当做的是引导幼儿化解冲突,而不是带领其他幼儿去孤立打人的幼儿。

更不能随意给幼儿贴标签,说他就是个坏孩子,幼儿有攻击性行为必然是有其原因的,老师应了解原因帮助幼儿去克服。

期待的作用是强大的,只要我们相信每个幼儿都是好的,他们都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否则就会造成“5+2=0”的现象,即幼儿园5天加上家里的2天等于零。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父母才是影响幼儿最大的人。

纪录片中关于“爱”的一个调查不禁让人心寒。

“你有没有想对谁说我爱你呀?”“没有”“妈妈对你说过爱你么”“没有”“你为什么不好意思说”“我觉得那个恶心”……诚然中国传统文化重于含蓄内敛,但是何以我们的孩子如此冷漠?又是什么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觉得爱是个恶心的东西?还有个小男孩说:“我爸爸妈妈都很忙,我妈妈忙着去医院做美容,我爸爸忙着接人家吃饭……”,也许我们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孩子不会这样想,他们内心可能充满了失落与孤独。

对于他们而言,父母的爱是无可替代的。

片中还有一个等妈妈来接的小男孩,前瞻后顾的神情,噙满泪水的眼睛,等待的焦急与失落。

对于他而言,看着同伴一个个被父母接走,心里该是多么彷徨。

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也该深刻的反思,不要一味斥责幼儿园的失职,想一想作为父母自己做的够不够。

培养一个幼儿需要一个社会的力量。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或者社会,都应给我们的孩子以爱和尊重,套用一句常说的话,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未来的我作为一名幼师,我相信我不会忘记自己今日所看所感,不会忘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定努力为孩子,做到最好。

篇五: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通过观看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8个场景深深感染着我,分别如下:1、孩子由最初上小班时的哭闹不止,到升到中班后的训练有素,可谁知两个简单画面的剪切,里面包含了我们幼儿教师多少的辛勤汗水和无私付出啊!2、有一个孩子,想把自己的小椅子放好,可是他努力了好多好多次却都没有成功,但是孩子丝毫没有放弃,一次次的尝试,让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也深深感觉孩子是那么的无助,帮助每个生命,该是多么重要啊!3、独特的马玉兰,本应也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可是被无情贴上标签后的她,竟是显得那么的不和谐,老师的一句引导有时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啊!4、周五放学了,可是还有一个孤独等待的孩子,迟迟没有人来接,那弱小的背影,那极度渴望的眼神,都让我们心酸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