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课程复习题

合集下载

大学电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电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电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化学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哪种效应?A. 光电效应B. 热电效应C. 电磁感应D.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D2. 电化学腐蚀中,阳极材料发生的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电离反应D. 聚合反应答案:A3. 电化学中,法拉第常数的单位是:A. 库仑B. 摩尔C. 伏特D. 安培答案:A4. 以下哪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最强?A. 稀硫酸B. 稀盐酸C. 稀硝酸D. 蒸馏水答案:A5. 在电化学中,电池的电动势(E)与电池反应的哪个参数成正比?A. 反应物的浓度B. 反应的熵变C. 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D. 反应的摩尔数答案:C6. 电化学中的Nernst方程描述的是:A. 电池的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B. 电池的电动势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C.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流的关系D.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答案:B7. 电化学腐蚀中,阴极材料发生的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电离反应D. 聚合反应答案:B8. 电化学中,电解液的pH值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是:A. 无影响B. 影响电池的电动势C. 影响电池的电流D. 影响电池的寿命答案:B9. 电化学腐蚀中,金属的腐蚀速率与金属的哪种性质有关?A. 硬度B. 密度C. 电导率D. 电化学活性答案:D10. 电化学中,电池的内阻与电池的哪个参数有关?A. 电池的电动势B. 电池的电流C. 电池的电压D. 电池的电解质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化学腐蚀中,金属的腐蚀速率与金属的______有关。

答案:电化学活性2. 电化学腐蚀中,阳极材料发生______反应。

答案:氧化3. 电化学中,法拉第常数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库仑4. 电化学中,电解液的pH值影响电池的______。

答案:电动势5. 电化学中,电池的电动势(E)与电池反应的______成正比。

答案:吉布斯自由能6. 电化学中,Nernst方程描述的是电池的电动势与______的关系。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化学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以下哪种现象?A. 氧化还原反应B. 光合作用C. 热力学第一定律D. 电磁感应答案:A2.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多少?A. -0.059 VB. +0.059 VC. 0 VD. 0.059 V答案:C3. 以下哪种物质在电化学中常用作电解质?A. 纯水B. 纯乙醇C. 氯化钠溶液D. 纯氢气答案:C4. 电化学腐蚀中,阳极发生的反应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B5. 电化学中,法拉第定律描述的是?A.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B. 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C. 电流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关系D. 电流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答案:D6. 电化学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通常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A7. 电池的电动势是由什么决定的?A. 电池的体积B. 电池的质量C. 电池的组成材料D. 电池的形状答案:C8. 以下哪种电解质溶液不导电?A. 硫酸溶液B. 氯化钠溶液C. 蒸馏水D. 醋酸溶液答案:C9. 电化学中,电解质溶液的pH值通常如何影响电极电势?A. pH值越高,电极电势越高B. pH值越高,电极电势越低C. pH值对电极电势无影响D. pH值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不明确答案:B10. 电化学腐蚀中,阴极发生的反应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电化学中,______是电子的来源,而______是电子的接受者。

答案:阳极;阴极2.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措施之一是采用______。

答案:牺牲阳极3. 电化学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反应和______反应的组合。

答案:氧化;还原4. 在电化学中,______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答案:电动势5. 电化学腐蚀的类型包括______腐蚀和______腐蚀。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1、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A.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正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阴极所发生的反应2、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作阴极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3.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4.(2004年广东,11)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A.NaOHB.H2SO4C.AgNO3D.Na2SO45.(2004年天津理综,12)图11-13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11-13A.a电极是负极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2004年江苏,16)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 2(s )+H 2O (l )+2e -====Mn 2O 3(s )+2OH -(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8.(2006江苏.14)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考核试卷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考核试卷
10.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电池的封装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没有影响。()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是如何在正负极之间移动的。
2.描述锂离子电池在过充和过放状态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20.以下哪个不是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A.高能量密度
B.低自放电率
C.无记忆效应
D.价格昂贵
(答题区域结束)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A.锂离子从负极材料中脱嵌
A.过充
B.过放
C.短路
D.所有的上述情况
11.锂离子电池在存储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完全充满电状态存储
B.完全放电状态存储
C. 30%-50%电量存储
D.可以随意存储
12.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是多少?()
A. 50%
B. 70%
C. 85%
D. 95%
13.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是指什么?()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脱嵌实现充放电。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移动到正极,嵌入正极材料中。
2.过充时可能发生正极材料结构变化和电解质分解,影响电池性能和安全;过放可能导致负极锂离子过度脱嵌,电池内阻增加。
5.为了防止锂离子电池过充,电池管理系统中会设置______。()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答案)考试形式:闭卷答题时间: 120 分钟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100%(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极化:有电流通过电化学装置时,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势的现象。

2. 零电荷电势:电极表面剩余电荷浓度为零时所对应的电极电势。

3. 稳态扩散:电极反应有溶液中粒子参与时,该粒子会沿着某一方向产生一定的净流量,当此过程中溶液内各点浓度均保持恒定,不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稳态扩散。

4. 交换电流密度:在平衡电势下,外电流密度为0,此时电极上正逆反应的绝对电流密度相等,都等于交换电流密度。

二、比较下列各组概念,说明其区别与联系。

(每题5分,共15分)1. 理想极化电极理想不极化电极答:电极电势可以极化到任意值的电极是理想极化电极;电极电势只能维持平衡电势的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

二者都是一种理论近似,实际中都会有偏差,但有近似符合的实际电极。

2. 阴极阳极答:电化学装置中有电流通过时,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阴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

一个电极电势负移就是阴极,电势正移就是阳极。

3.双电层扩散层答:电极表面存在电势梯度的液层是双电层;双电层外存在浓度梯度的液层是扩散层。

二者都是电极表面附近的液层,但双电层内是反应区,扩散层内是液相传质区。

三、回答下列问题。

(每题8分,共40分)1. “恒电流极化时,反应物粒子在电极表面的浓度随时间不断下降,当其降到零时,因无反应粒子,则反应将被迫停止。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反应粒子消耗量达到极值,且会发生电位阶跃有新的粒子参与反应。

2. 当电极表面有特性吸附时,是否一定会形成三电层?为什么?答:不一定。

如果电极表面带负电,特性吸附粒子为负离子,则不会形成。

3.“当电极处于零电荷电位时,表明电极的电极电位为零。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电极表面剩余电荷浓度为零并不是电势为零。

电化学原理习题课-资料

电化学原理习题课-资料
电极反应:(-) AgAge
(+) Ag eAg
02.3F RT lo1g0 (.4)0 02.3F RT lo1g0 (.7)2
E 2 .3 R[T l1 o 0 .4 g) 0 (lo 0 .1 g 0 .7 () 2 0 .0V 44 F
设计电池时要写对电池组。
0(P|S t 2 n , S4 n)0.15 V4
E 0 0 ( P |F 3 , t F 2 e ) 0 e ( P |S 2 , t S n 4 ) n 0 . 7 0 . 1 7 0 . 5 6 1 V 4 1
所以,E E 0 2 .3 RlT o c S2 g n c F 23 e 0 .6 1 0 .0 75 lo 0 9 .0 g 1 0 (0 .0 1 )21 0 .6V 5
2 F cc 2 S4 n F 2 e
2 0 .0 ( 1 0 .0)2 01
问题:
2.3RT
① 200C时, F 0.0581 250C 时,2.3RT 0.0591
同时第6章习题F4也有类似情况。
②能斯特方程“+”“-”号, 平衡电位——氧化态、还原态 电动势——反应物、生成物
③活度计算公式
所以电极表面带正电。 ①当电极在零电荷电位时电极表面无双电层结构,界面层
中正负离子浓度相等,电位为0,如下图所示。

0
C+=C—
a 0
X
X
②电极在平衡电位时,其双电层结构示意图和双电层内离 子浓度分布与电位分布图如下图。
a
a 1
注意:①画图紧密层厚度为d; ②外电位写法为ψ1 ,而不是φ1。
子平均活度系数 0.544

电化学原理考试试题

电化学原理考试试题

电化学原理考试试题电化学原理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相关的反应过程和规律。

以下是一套关于电化学原理的考试试题,希望能帮助您检验和巩固对这一知识领域的理解。

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 只有①B 只有②C 只有③D ①②③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3、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 2 mol 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锌片溶解了 1 mol,铜片上析出 1 mol H₂B 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C 锌片溶解了 1 g,铜片上析出 1 g H₂D 电解质溶液的 pH 不变4、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B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 在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D 电解池中发生的反应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A CuCl₂(CuO)B NaOH(NaOH)C NaCl(HCl)D CuSO₄(Cu(OH)₂)6、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提供给 02 mol 电子时,停止通电。

若此溶液体积为 2 L,则所得电解液的 pH 是()A 1B 8C 13D 147、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B 化学腐蚀的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C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D 在金属表面涂油漆可以防止金属腐蚀,这是因为隔绝了氧气和水8、下列有关电化学防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在被保护的金属上连接一种更活泼的金属B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是将被保护的金属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 3e⁻= Fe³⁺D 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9、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₃CH₂OH 4e⁻+ H₂O = CH₃COOH + 4H⁺。

电化学原理试题(1)

电化学原理试题(1)

电化学原理试题(1)第六章电化学极化1. 简述三种极化的概念,哪⼀种极化严格来讲不能称为极化。

电化学极化:当电极过程为电化学步骤控制时,由于电极反应本⾝的“迟缓性”⽽引起的极化。

浓度极化:当电极过程由液相传质步骤控制时,电极所产⽣的极化。

电阻极化:由电极的欧姆电阻引起的电位差。

电阻极化严格来讲不能称为极化2. 简述电化学极化最基本的三个动⼒学参数的物理意义。

1) 对称系数:电位偏离形式电位时,还原反应过渡态活化能改变值占F 的分数。

物理意义:反应改变电极电位对还原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1—)反应改变电极电位对氧化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程度。

对称系数是能垒的对称性的变量,是由两条吉布斯⾃由能曲线的斜率决定的,⽽且曲线的形状和斜率是取决于物质的化学键特性。

在CTP动⼒学中,可以⽤来推测过渡态的构型,研究电极反应的放电机理。

2)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K:当电极电位等于形式电位时,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称为标准速率常数。

物理意义:在形式电位下,反应物与产物浓度都为1时,K在数值上等于电极反应的绝对反应速度。

a.度量氧化还原电对的动⼒学难易程度;b体现电极反应的反应能⼒与反应活性;c.反应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3)交换电流密度J。

:在平衡电位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绝对电流密度相等,称为交换电流密度。

物理意义:a.度量氧化还原电对的动⼒学难易程度;b体现电极反应的反应能⼒与反应活性;c.反应电极反应的可逆性;d.表⽰平衡电位下正逆反应的交换速度。

3.为什么电极电位的改变会影响电极反应的速度和⽅向?4.写出Butler-Volmer公式在不同过电位范围下的近似公式。

5.简述J0对电极性质的影响。

6. J0描述平衡状态下的特征,为何它却能说明电化学动⼒学中的⼀些问题?7. 如何⽤稳态法测量三个动⼒学参数。

8. 在谈到⼀个CTP的不可逆性时,我们有时说它是过电位较⼤,⽽有时⼜说它是电流密度较⼩,这两种说法有何区别和联系?9.电解H2SO4⽔溶液,Ni阴极的过电位为0.35 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电化学复习题1.当由诸分步步骤串联组成的电极过程达到稳态时,各分步步骤的进行速度应相同,但同时,我们又说存在“最慢步骤”,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如何统一?不矛盾。

电极过程各个分部步骤是串联进行的,要想单独研究某一分部步骤,必须首先假定其它步骤进行的速度非常快,处于准平衡态,这样才能使问题得以简化。

电极反应的速率大小取决于反应中受阻最大而进行最慢的步骤,最慢的步骤称速度控制步骤,其动力学特征就反应了整个电极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当电极过程的进行速度达到稳态时,这些串联组成连续反应的各分步均以相同的净速度进行。

但,各分步的反应活化能有大有小,相应的反应速率系数必然有小有大。

对串联的电极过程来说,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受最慢步骤(活化能最大)控制,表现出该“最慢步骤”的动力学特征。

2.平衡电极电势是如何建立的,以C U│C U SO4(a=1)为例说明。

当电极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没有宏观净反应,但此时微观的物质交换仍然再进行,只是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度相等.因此平衡电势下反应体系的ia和ic相等.Cu溶解趋势,Cu2+沉积趋势二者达到相平衡。

3.测量微分电容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双电层的微分电容可以被精确地测量出来。

经典地方法是交流电桥法,所谓交流电桥法,就是在处于平衡电位或直流电极化地电极上叠加一个小振幅地交流电压,用交流电桥测量与电解池阻抗相平衡地串连等效电路地电容值和电阻值,进而计算出研究电极地双电层电容。

微分电容是随电极电位和溶液浓度而变化的。

在同一电位下,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微分电容值也增大。

如果把双电层看成是平行板电容器,则电容增大,意味着双电层有效厚度减小,即两个剩余电荷层之间的有效距离减小。

这表明,随着浓度的变化,双电层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4.试分析双电层电容为什么等于紧密层电容和分散层电容的串联?静电作用和粒子热运动的矛盾作用下,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将由紧密层和分散层两部分组成,即把双电层的微分电容看成是由紧密层电容C紧和分散层电容C分串连组成的。

5.电池中的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化均是在“电极/溶液”界面上进行的,为什么电池的电动势不等于两个“电极/溶液”界面电势的代数和?液体接界电势发生在两种电解质溶液的接界处。

当两种不同电解质的溶液或电解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溶液相接界时,由于电解质离子相互扩散时迁移速率不同,引起正、负离子在相界面两侧分布不均,导致在两种电解质溶液的接界处产生一微小电势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势,也叫扩散电势,电池的电动势不等于两个“电极/溶液”界面电势的代数和.6.试画出GCS双电层模型的物理图象和电势分布情况(设电极带正点荷),并讨论推得GCS双电层理论的处理方法和主要结果。

一、双电层方程式的推导(1)假设离子与电极之间除了静电作用外没有其他相互作用;双电层的厚度比电极曲率半径小得多(2)忽略离子的体积,假定溶液中离子电荷是连续分布的因此,可应用静电学中的泊松方程,把剩余电荷的分布与双电层溶液一侧的电位分布联系起来。

(3)将双电层溶液一侧的电位分布与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联系起来,以便更明确地描述分散层结构的特点。

二、.对双电层方程式的讨论(1)当电极表面电荷密度q和溶液浓度c都很小时,双电层中的静电作用能远小于离子热运动能。

(2)当电极表面电荷密度q和溶液浓度c都比较大时,双电层中静电作用远大于离子热运动能。

(3)根据斯特恩模型,还可以从理论上估算表征分散层特征的某些重要参数。

上述的讨论表明,斯特恩模型能比较好地反映界面结构的真实情况。

但是该模型在推导双电层方程式时作了一些假设,例如假设介质的介电常数不随电场强度变化,把离子电荷看成点电荷并假定电荷是连续分布的,等等。

这就使得斯特恩双电层方程式对界面结构得描述只能是一种近似的、统计平均的结果,而不能用作准确的计算。

斯特恩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缺点是对紧密层的描述过于粗糙。

它只简单地把紧密层描述成厚度d不变的离子电荷层,而没有考虑到紧密组成的细节及由此引起的紧密层结构与性质上的特点。

7.如果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惰性电解质,则电极过程中的液相传质步骤主要有哪种形式的传质形式所决定,分析说明?扩散传质形势决定。

对于电化学体系,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因此可以忽略反应粒子的电迁移,这时液相中传质为扩散与对流的串联。

由于对流区内的对流速度远远大于扩散速度,所以扩散传质为整个液相传质的控制步骤。

8. 为什么在电极表面上反应粒子浓度几乎等于零时仍有电流通过,且能得到最大的电流值——极限电流。

C i s →0时,浓度差最大,扩散速度最大,I 趋近最大极限值,扩散速度决定了电流速度,叫“扩散极限电流密度”。

9. 实验测得铜在C U SO 4溶液中的阴极稳态极化曲线如下图曲线1——0.05mol/LCU SO 4 不搅拌 曲线2——0.1mol/LC U SO 4 不搅拌 曲线3—— 0.1mol/LC U SO 4搅拌I 1<I 2<I 3,且2I 1=I 2判断该阴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是什么?为什么?极限电流和浓度成正比,受搅拌影响极限电流不同,有平台 出现,阴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是扩散步骤。

对于电化学体系,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因此可以忽略反应粒子的电迁移,这时液相中传质为扩散与对流的串联。

由于对流区内的对流速度远远大于扩散速度,所以扩散传质为整个液相传质的控制步骤。

10 若有电极反应O+e -=R ,假设反应产物R 不溶,电极反应速度受液相扩散步骤控制。

已知Co 0=1mol/L ,Do=10-5cm 2/s , (dxdc0)x=0 = 9×10-3mol/cm 2 测的η浓差= -58mv (20℃)试求①扩散层有效厚度δ有效。

②反应物的表面浓度Co s 。

③稳态扩散电流密度Iδ有效=(C i o -C i s )/ (dci/dx) x=0C i s / C i o =1- I/Id11在恒电势暂态极化条件下,假设电极反应O+e -=R 纯粹由扩散控制,分别求算平面电极和球状电极上不同瞬间(t=0.1 ,0.5 ,1,2,3,5,10,秒以及t →∞)的阴极极限扩散电流。

(已知Co 0=1.00mol /L .s=0.02cm 2 D 0=10-5 cm 2/sec )并画出电流时间曲线 若使球状电极上的超过平面电极上10%,需电解多长时间?12推导在某一电极电势下的电极反应速率常数与标准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

i 0=nFK 0aC R exp(平ϕβRT nF)=nFKaC R Ka=K 0aexp(平ϕβRTnF) i 0= nFK 0cC 0exp(平ϕαRTnF -)=nFKcC 0 Kc=K 0cexp(平ϕαRTnF -) K 称为电极反应速度常数.13根据混合控制动力学,分析在下列情况下导致出现超电势的主要原因①Id >> I >> i 0 ②Id ≈ I << i 0 ③Id ≈I >> i 0 ④ I << i 0 , Id①Id >> I >> i 0 ,ηc =RT/αnF ln(I/i o )+RT/βnF * ln IId Id- (Id-I ≈Id)上式简化为ηc =RT/αnF ln(I/i o ),这说明电极反应只出现电化学极化,完全由电化学极化所引起。

②Id ≈ I << i 0,从数学角度:I<<i 0,I/i 0<<1,ln(I/i 0)<<为负值,Id ≈I, lnIId Id-为正.无法判断应忽略哪一项,从电化学角度:I<<i 0 ,近似于平衡态,由电化学极化产生的过电位很小,可以忽略右方第一项。

由于推导时的假定I>>i 0 不再成立,不能用右方第二项计算浓差过电位,而应用:ηc = RT/nF* ln IId Id-, ηc 主要由浓差极化引起。

③Id ≈I >> i 0 ,在较小时电化学极化的影响往往较大;I →Id 时则浓差极化变为决定超电势的主要因素。

④ I << i 0 , Id ,ia ≈ic ≈ i0电化学步骤平衡态几乎未遭到破坏。

又I<<Id,Co s ≈Co 0,扩散步骤 也近似处于平衡态, 电极极化程度很小,ηc →0,过电位η很小,趋近于零14反应O+ne -=R, 根据电化学极化曲线方程式 I=i 0[exp(CRT nFηα) — exp(C RT nF ηβ-)] 说明在I >> i 0和 I << i 0 时电化学步骤的基本动力学方程I>> i 0时,电化学步骤的平衡受到严重的破坏,因而η的数值很大,得到半对数的极化曲线I<< i 0时,电化学步骤的平衡几乎没有被破坏因而η很小,得到线性极化曲线。

a. 当Id.>>I.>>i 0 时ηc =RT/αnF ln(I/i o )+RT/βnF * ln IId Id- (Id-I ≈Id)上式简化为ηc =RT/αnF ln(I/i o ),这说明电极反应只出现电化学极化,完全由电化学极化所引起。

b. 当Id ≈I<<i 0 从数学角度:I<<i 0,I/i 0<<1,ln(I/i 0)<<为负值,Id ≈I, lnIId Id-为正.无法判断应忽略哪一项.15 恒电流暂态极化条件下,试推导出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共存时 的动力学方程16外电流(I )与超电势(η)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半对数关系各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由此能否说明 电化学极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力学特征?I 0大,I-η一般为线性关系 I 0小,I-η一般为半对数关系17测的电极反应O+2e →R 在25 ℃ 时的交换电流密度为2×10-12A /cm 2,α=0.46,当在-1.44V 下阴极极化时电极反应速度是多大?已知电极过程为电子转移步骤所控制,未通电时电势电极反应的电位为:-0.68V按照题意,该电极过程为电化学极化,且阴极极化值Δj为Δj=j-jI=0=-1.44-(-0.68)=-0.76V由于极化相当大,故可判断此时电极反应处于塔菲尔区, 所以已知n=2,a=0.46,i0=2×10-12A/cm2,所以 =-0.87i=0.135A/cm218根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分布情况推导有Ψ1效应时的动力学方程,并根据分析I >> i0对不同氧化态物种还原时的表达形式。

19用旋转圆盘电极测定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共存时电子转移步骤动力学参数的依据是什么?有何限制?切向流速Vф=ωr, 扩散层厚度δ=Di1/3ν1/6y1/2U0-1/2δ∞ U0-1/2即δ∞(ωr) -1/2,δ∞r1/2r1/2(ωr)-1/2=ω-1/2=常数旋转圆盘电极的特点:电极表面各点上扩散层的厚度均相同,因而扩散电流密度也是均匀的.判断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a. 如果Ic-1-ω-1/2成线性关系,并且通过原点,则为扩散控制步骤.b. 如果Ic-1-ω-1/2成线性关系,但直线不通过原点,则为混合控制过程c. 若Ic-1-ω-1/2无关,则此过程为电化学(电子转移)控制.20对于在低极化作用范围内的铜阳极溶解过程,实液测定到中间价粒子C U+,并测的C U+离子浓度随ηa增大而指数性上升,请写出铜阳极溶液的反映历程,并判定其中的控制步骤,推出稳态阳极极化曲线的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