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消费心理学概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第一章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概论一、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1、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案)2、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共性)3、游客的心理趋势二、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发展性三、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访问法第二章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基础一、心理过程(一)认识1、感知: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2、记忆:识记、保持、再现3、想象:再创造和组织4、思维:分析和综合(二)情感:个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三)意志: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
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兴奋型胆汁质快活泼型多血质慢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2、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专门能力3、性格: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心理实质1、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物质2、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3、实践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脑—实践—客观现实张三旅游黄山第二节行为一、关于行为的理论行为是表现;心理是依据。
行为是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列温提出:B=f(P·E)注:behaviour:行为,personality:个性;environment:环境二、旅游行为的两个要素:旅游心理、旅游环境四、旅游消费的决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三章知觉与旅游消费第一节:知觉的基本原理一、知觉的选择性1、知觉对象的特性:绝对感觉限阈2、主体本身的特性:主体的生理条件、主体的意识倾向二、知觉的组织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三、知觉的解释性:依赖于刺激本身的清晰度、个体的经验、当时的动机和兴趣等。
注: 背景律(图形——场地原理)知觉可以理解为个体选择、组织、解释外界刺激,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
错觉: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等。
心理学1-3

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直接实验4、重要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流派(七个)1、构造主义心理学1)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即“构造主义心理学”。
2)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主要观点:内省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2、机能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代表人物:杜威。
3)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4)意识流:意识的连续性,意识像水流一样。
3、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给我一打儿童……)3)华生行为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pu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4)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内部心里活动的存在)★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2)含义是整体或“完形”3)主要观点:研究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4)格塔式知觉规律:格塔式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
5、精神分析学派1)创始人: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
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主要观点: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1)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库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库(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行为2、消费心理过程3、认识阶段4、情绪阶段5、意志阶段二、填空题1、对消费者行为的专门研究始于( 19)。
2、(19)时期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萌芽阶段。
3、(19)时期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萌芽阶段。
4、(19)时期是消费者行为研究呈加速发展时期。
5、消费者行为具有( 19)的特点。
6、消费心理过程包括( 19)三个阶段。
7、消费心理现象包括( 19)两个方面。
8、认识阶段包括(19)阶段和(19)阶段;具体包括( 19)。
9、情绪具有(感染性)和(两极性)的特性。
10、情绪发展过程分为( 19)等四个阶段。
11、广义的情绪包括(19)、(19)、( 19)。
12、( 19)是人的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化的过程。
13、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原则有( 19)。
14、消费者行为学的三种研究导向有( 19)。
1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有( 19)。
16、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包括(19)等五个阶段。
17、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因素包括( 19)。
三、问答题1、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2、试述消费心理过程。
3、简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4、简述研究消费者行为学的意义。
5、简述情绪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一、名词解释消费者决策、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问题认知、内部信息搜集、外部信息搜集、消费者不满、冲动性购买二、填空题1、()是消费者购买活动中的关键环节,2、按照决策的程度高低和参与的程度大小,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类型分为以下四类()3、从营销角度看,消费者问题的类型包括()4、从意识到某问题到是否采取行动取决于两个因素()5、产生问题认知的必要条件是()6、信息搜集的类型包括();()7、意识域包括()8、全部品牌域包括()9、内部信息类型包括()10、消费者通常运用的决策选择规则有()11、冲动性购买的特征()12、消费者不满的表达方式()13、产品处置过程中的主要决策方法有三类()14、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预期的因素有()三、问答题1、试分析三种决策类型的差异2、试述消费者决策过程。
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培训课程心理学概论

三、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尽量避免在研究中造成对被试可能的伤害 ●不能在对被试有危害的实验条件下进行
5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 一、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孕育阶段
古代西方 古希腊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 动机来源趋乐避苦) 德谟克利特 (朴素的唯物主义者 原子论思想) 柏拉图 (神学唯心主义者 现象世界 理念世界)
死的本能:恨和破坏的力量) 人格理论(本我:先天的本能和欲望
自我:意识的结构部分,外显的 超我:“道德化了的自我” 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 长处和不足 长处(扩大了心理学研究范围、探讨了人的精神现象) 不足(生物还原论倾向、忽视社会文化的作用)
7
●行为主义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标志建立 早期行为主义理论 (1913-1930)(研究能够观察到的并能客 观测量的刺激与反映,人类的各种行为均是经过后天的学 习而获得并能更改、增加或消除,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 间有一定的规律) 后期的新行为主义理论 三十年代起出现的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个 体所受的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间变量,中间 变量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包括以动机为本质 的需求变量和以能力为主的认知变量)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激进行为主义分支(强化训练是解释机 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 长处和短处 长处(客观精确的研究方法,清除唯心主义的不良影响) 短处(研究范围限定为外显行为,心理学内涵窄化)
1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的性质 ●社会学科的性质 ●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综合交叉的性质 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必要的心理科学依据 ●能指导人类更好地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消费者心理概述

消费者心理概述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经历的心理过程。
它涉及到消费者的需求、决策、态度、偏好以及他们在购买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
首先,消费者的需求是其进行购买的主要动力。
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分为基本需求和附加需求。
基本需求是指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必需品,例如食物、衣物和住所等。
附加需求则是指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消费者追求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社交需求、娱乐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
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消费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个人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等。
社会因素指的是消费者所属的社会群体、家庭和朋友的影响、媒体和广告的宣传等。
文化因素则是指社会的传统和价值观念、文化的认同和消费习惯等。
心理因素则是指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态度等。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一般包括需要识别、信息搜索、评估和选择、购买和后续行为等阶段。
消费者在识别需求时会通过自己的感知、经历和学习等来确定自己的需求。
在信息搜索时,消费者会通过媒体广告、口碑传播、亲友推荐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评估和选择阶段,消费者会对不同品牌、不同价格、不同特征的产品进行评估并做出选择。
最后,在购买和后续行为阶段,消费者会进行购买并评估购买后的满意度。
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会对其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消费者的偏好也是消费者心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喜好程度。
消费者的偏好受到个体特征、产品特征和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定位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从而提供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消费者的需求、决策、态度、偏好以及他们在购买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
了解消费者心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动机,从而提供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
第01章 消费者行为学概论

特定的社会文化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广告接受 (一)价值观与广告接受 (二)风俗习惯与广告接受 (三)教育文化背景与广告接受
三、文化心理与广告接受
(一)价值观与广告接受 “价值观”是指社会组织中的人们对本组织及其相关的人、事、物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的基本评价与共 同看法,以及这种评价和看法的取向和标准。 (二)风俗习惯与广告接受 一般说来,以下几方面的风俗习惯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1)种族习惯;(2)地域习 惯;(3)民族习惯;(4)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习惯。
研究作用
消费者行为学的作用是促使营销活动突破常识水平,使营销活动符合人 的心理规律,并有效地应用这一规律,使得营销或广告承诺能够顺利地进入 消费者的内心世界。
二、一个成功营销活动的心理学标准
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角度来看,一个出色的、能打动人心的营销活动,具有的基本特征
1
唤起消费者的注意
2
启发消费者的联想
图1-2 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的一个简单版本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CDP模型
第一阶段:需求确认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
第三阶段:购买前评估 第四阶段:购买 第五阶段:使用 第六阶段:用后评价 第七阶段:处置
第一阶段:需求确认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CDP模型
第一阶段:需求确认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
第三阶段:购买前评估 第四阶段:购买 第五阶段:使用 第六阶段:用后评价 第七阶段:处置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CDP模型
第一阶段:需求确认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
第三阶段:购买前评估 第四阶段:购买 第五阶段:使用 第六阶段:用后评价 第七阶段:处置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
消费者收集信息的核心内容即需要记 忆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用什么标准来评定此项产品的优劣? 需要考虑什么品牌? 这个品牌是否能满足起初的评定标准?
消费经济学第1章

这些都说明:消费经济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应 加强对消费经济学的研究。
2024/3/26
18
第三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关于消费需要与消 费需求的理论;2.关于消费环境的理论;3.关于消 费水平理论;4.关于消费结构的理论;5.关于消费 方式的理论;6.关于服务消费的理论;7.关于消费 市场的理论;8.关于消费信贷的理论;9.关于消费 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10.关于消费与社会 保障的理论;11. 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消费教育 的理论;12.关于消费调控和引导的理论。
(2)社会性,指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离社会而 孤立地进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过程。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经济、政治、文化、价值 观、消费观不同,消费的情况就不同。不同时期 的经济体制对消费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出现不同 的消费方式。
2024/3/26
6
第一节 消费概述
三、消费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关于消费结构的理论
要研究影响消费结构的各种因素,揭示消费结构的发展趋 势和规律性,寻求实现合理消费结构的具体途径。
五、关于消费方式的理论
要研究哪些因素影响消费方式;如何根据生产力水平去寻 求合理的消费方式;如何提高家庭消费的文化含量和文化 层次,使家庭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置商品和服务时所涉及的决策过程、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消费心理学的定义、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商业实践中的应用。
一、消费心理学的定义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置商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关注消费者如何感知、认知、评价和选择商品和服务,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受到个人心理、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二、消费心理学的理论1.理性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进行理性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2.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会出现认知不一致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不一致,消费者会调整自己的态度或行为。
3.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
4.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潜意识心理冲突的影响,如需求、欲望、恐惧等。
5.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家庭等。
6.情感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如愉悦、满意、信任等。
三、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或现场实验来观察和测量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态度。
3.观察法: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行为来了解其心理活动。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5.模型法: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解释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四、消费心理学在商业实践中的应用1.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将市场细分为不同的小市场,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产品设计: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观念,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
3.广告宣传: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提高广告效果。
4.价格策略: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支付能力,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心理的分类
• • • (1)本能性消费心理。 (2)社会性消费心理。 (3)本能性消费心理与社会性消费心理 的关系。 • 本能性消费心理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基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与反映 。社会性消费心理则是由人类特有的社会 性功能反映出的源于本能又高于本能的心 理活动,是以本能性消费心理为基础,以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为条件,具 有特定内涵的高级心理活动。
美国的速溶咖啡
• 最著名的测试是美国关于速溶咖啡的购买动机的研究。一开始, 速溶咖啡的上市并没有被消费者所接受,大家对这种省事、方便的产 品并不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曾用问卷法直接调查,结论是消费者不 喜欢这种咖啡的味道。然而,这个结论是没有依据的,因为速溶咖啡 与新鲜咖啡的味道是一样的。后来,心理学家通过角色扮演法,编制 了两种购物清单,一张上写的是速溶咖啡,另一张上写的是新鲜咖啡 。把这两种购物清单分发给两组妇女,请她们描写不同购物清单家庭 主妇的特征。测验结果发现,两组妇女对家庭主妇的评价截然不同。 • 购买速溶咖啡的主妇被大家看做是懒惰的、邋遢的女人,不是个好妻 子;而购买新鲜咖啡的主妇则被大家评价为是勤快的、有经验、会持 家的主妇。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美国妇女认为担负繁重的家 务是一种天职,而逃避劳动则是偷懒的行为,大家不接受速溶咖啡正 是基于这种深层的购买动机。后来,公司改变了宣传策略,改变口味 ,改进包装,减轻消费者的心理压力,产品随即成为畅销货。问题: • 为什么速溶咖啡的上市并没有被消费者所接受?
《消费心理学》课件
• •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申纲领
•
第1章 消费心理学概论
•
。 • • • • • • • • • • • • • 有一天,有位顾客走进他的店里,指着一件商品问: “这个多少钱?” “什么啊?”商人手贴着耳朵问。 “这个多少钱?” “什么?有多少?” “是多少钱!”顾客有些恼怒了。 “哦!这个多少钱啊?稍等一下。”商人对着里屋里的人喊:“老 板!这个柜台上的东西多少钱啊?” 里屋传出一阵带着睡意又不耐烦的吼声:“不是说了么!那里的商 品要80元!好了,别烦我!” “哦,好的!”商人回过身来对着顾客说:“您也听到了,老板说 要50元,不过我可以给您便宜点,40元拿走怎么样?” 顾客暗自窃喜,匆匆付过钱后一溜烟地走了。 辩证性思考: 1.这位成功的商人为什么要装聋作哑? 2.顾客为什么匆匆付过钱后一溜烟地走了?
有人问一位成功的商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他一辈子装聋作哑
消费
• 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 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 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随着社会生 产的发展与人类心理活动的日益复杂化, 其行为活动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发 展。消费心理学所研究的是消费者消费行 为中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规律 。对人类消费活动中的一般心理规律和行 为表现的研究,构成了消费心理学研究的 基本内涵。
研究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对购买行为的 影响和制约作用
• (1)消费者的气质、性格上的差异,如 何使他们分化为具有某些购买心理特征的 群体。 • (2)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估能力。 • (3)时尚商品、新潮商品、商业广告、 售货方式、店堂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
研究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的双向 关系
• (1)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各种社会因素和 自然因素。 • (2)商品设计如何适应消费者心理。 • (3)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企业营销中的 公共关系活动。
消费者
• 所谓消费者,是指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参 与消费活动的个人或集团,泛指现实生活 中的人。它具体包括以下含义。 • (1)从消费过程中考察消费者。 • (2)从消费品的角度考察消费者。 • (3)从消费单位的角度考察消费者。
消费心理
•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消 耗商品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人类 经济活动的发展进程中可知,人类的交换 行为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 高而日趋复杂化的。而今,在较高发展水 平的商品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消费生活 中的行为活动,主要是通过从社会总产品 中分配到的那部分由个人支配的货币收入 ,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或劳务并消耗其使用 价值后实现的。
消费者心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 1.研究角度趋向多元化 • 2.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 3.研究方法趋向定量化
研究消费心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遵循的4个原则
• • • •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联系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消费心理的研究方法
• • • •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访谈法 4.投射法 5.问卷法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1.在现代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各种特有的 心理现象 • 2.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发生的心理现象 • 3.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以特殊形式表现 出来的一般心理规律
美国罐头大王的发迹
• 1875年,美国罐头大王亚默尔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 ,说是墨西哥畜群中发现了病疫。有些专家怀疑是一种传 染性很强的瘟疫,亚默尔立即联想到,毗邻墨西哥的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是全国肉类供应基地,如果瘟 疫传染至此,政府必定会禁止那里的牲畜及肉类进入其他 地区,造成全国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于是,亚默尔马上 派他的家庭医生调查,并证实了此消息,然后果断决策, 倾其所有,从加、得两州采购活生畜和牛肉,迅速运至东 部地区,结果一下子赚了900万美元。 • 问题: • 美国罐头大王的发迹说明了什么问题?
消费者的心理调研
• • • • • 1.消费者研究 2.产品与消费者心理 3.价格与消费者心理 4.广告与消费者心理 5.销售服务与消费者心理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 (1)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 控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2)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组织生产 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 争能力。 • (3)有助于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进行个 人消费决策,改善消费行为,实现文明消费。 • (4)有助于推动我国尽快加入国际经济体系,不 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