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之美

合集下载

语文到底有多美的演讲稿

语文到底有多美的演讲稿

语文到底有多美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语文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题目是“以语文到底有多美”,我将从语文的魅力、语文的功用和语文的乐趣三个方面来阐述。

我想谈谈语文的魅力。

语文是我们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它包含了文字、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能够让我们用最精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正是因为语文的存在,我们可以读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语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接下来,我想探讨一下语文的功用。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无论是数理化、历史地理,还是艺术音乐,都需要语文作为载体来进行学习和交流。

语文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语文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我们能够了解到社会的发展动态、世界的变化趋势,更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想分享一下语文的乐趣。

语文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实际上它也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乐趣。

阅读名著、欣赏诗词、写作文章,都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进入文学的世界,与伟大的作家们对话,感受到文字的美妙之处。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生活的点滴,培养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语文的乐趣在于它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享受到思考和创造的快乐。

语文的美在于它的魅力、功用和乐趣。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养。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更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和人类智慧的辉煌。

因此,让我们珍惜语文,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感受,让语文之美在我们的心中绽放。

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书香满园语文之美尽在其中

二年级语文书香满园语文之美尽在其中

二年级语文书香满园语文之美尽在其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在二年级的学习中,语文课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习题训练等方面,介绍二年级语文课程的特点及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阅读是拓展语文视野的重要途径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阅读训练是重中之重。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还能拓展自己的语文视野。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寓言故事,了解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道理的寓意;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感受到奇幻世界的魅力;通过阅读诗歌,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抒发情感的力量。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写作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写作训练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过写作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合理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作文中,学生可以描述自己的家庭、朋友、体验等,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在议论文中,学生可以通过论证和举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通过写作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习题训练是巩固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习题训练是巩固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习题训练,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默写词语、组词造句等习题,来巩固词汇的记忆和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语法练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过习题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

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阅读、写作和习题训练是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语言的滋养和启迪;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习题训练,学生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语文经历感悟总结范文

语文经历感悟总结范文

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贯穿了我的学习生涯。

回首过去的岁月,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过了无数个日夜,历经了无数次的挑战与磨砺。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对语文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一、语文之美,在于其意境深远语文之美,美在诗意,美在哲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领略了古人的智慧,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从《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句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

语文之美,让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二、语文之实,在于其功底扎实语文功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从小学到高中,我在语文老师们的指导下,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在阅读中,我学会了欣赏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扎实的语文功底,让我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游刃有余。

三、语文之用,在于其启迪人生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文让我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用语文去感悟生活、启迪人生。

四、语文之路,在于其持之以恒语文之路,漫长而曲折。

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我遇到过挫折,也尝到过成功的喜悦。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语文之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五、语文之感悟,在于其传承文化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份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总之,语文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语文,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语文之美作文

语文之美作文

语⽂之美作⽂ 语⽂是最具魅⼒的⼀门课程语⽂之美⽆处不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语⽂之美作⽂,⼀起来看看吧。

语⽂之美作⽂篇⼀ 读语⽂,我读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政治理想;读语⽂,我读出了古仁⼈“不以物喜,不以⼰悲”的阔达胸襟;读语⽂,我读出了⽂天祥“⼈⽣⾃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的壮志豪情;读语⽂,我读出了刘禹锡“沉⾈侧畔千帆过,病树钱头万⽊春。

”的慷慨激昂⽓概;读语⽂,我读出了龚⾃珍“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精神;读语⽂,我读出了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的济世情怀……语⽂的美丽,⽆处不在! 语⽂之所以美丽,她记述着历史,让⼈记住历史,她陶冶着⼈们的情操,升华着你我的情感。

语⽂给我们记载了⼀个有关于范仲淹的故事叫《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在⼀个贫苦家庭出⽣,在他两岁的时候,⽗亲因患病去世了,这给这个本不富有带来了巨⼤的打击。

这时,母亲带着范仲淹艰苦的⽣活着,迫于⽆赖,她改嫁到常⼭的朱家,也带着⼉⼦。

范仲淹长⼤以后,知道了⾃⼰的⽣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部学舍求学读书,他⽇⽇夜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他竟然没有脱去⾝上的⾐服上床睡觉,有时夜⾥感到昏昏欲睡,他就把⽔浇在脸上,他常常⽩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头偏西才吃⼀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下了造福的志向!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对范仲淹有着更深的敬意,并激发我学习向上的动⼒,我认为,在我们这如花般的岁⽉⾥,在我们这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应该倍加努⼒学习,成为有⽤之才。

同时,也使我爱上语⽂,迷上了历史⼈物事迹。

这就是语⽂的魅⼒,语⽂的杰作,她事⼈类的⼤功⾂,我鉴定了她的美丽! 语⽂之美作⽂篇⼆ 我轻声地问语⽂:“语⽂是什么?”语⽂回答:“是“春如旧,⼈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的思念,是“⾏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的艰难抉择,是“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语文之美领略语文之美的力

语文之美领略语文之美的力

语文之美领略语文之美的力语文之美,是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语文是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具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领略语文之美的力量。

一、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表达能力语文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语文,我们能够把复杂的思维转化为准确、简明的语言,传递给他人,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

语文的表达能力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二、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情感表达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喜怒哀乐。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能够深入人心,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语文之美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字唤起读者的感情,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思维启迪语文学科强调思维的训练和启迪,通过阅读和写作,可以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素养和见识,培养我们审美能力和判断力。

写作则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和整理,通过用语言组织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我们的思维敏锐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文化传承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媒介和工具,通过语文我们能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传递文明。

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文化的遗产,通过语文的学习和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语文让我们能够与先贤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五、语文之美的力量在于人格塑造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

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文雅的语言与他人交往,学会了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了欣赏、鉴赏和创造美。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和人格。

语文之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智慧,启迪我们的思维,加深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塑造我们的人格。

感受语文之美

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语文的美主要体现在真挚感人的情感美、丰富多彩的形象美、扣人心弦的故事美和摇曳多姿的修辞美。

因此,语文课上,我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在语文园地中汲取养分,提升语文品位。

一、情感美打动学生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情感体现不同。

议论文的观点明确,情感分明。

有的义正词严,悲愤交加,如《纪念刘和珍君》;有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如《我有一个梦想》;有的幽默诙谐,劝人警世,如《我若为王》。

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有激励人和鼓舞人的力量。

因此,教师准确把握每一部作品的感情,并把这些感情科学、到位地传达给学生,并与学生形成共鸣,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形象美感染学生语文教材中的形象丰富多样,有优美而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如《西地平线上》神奇辉煌的落日,《神的一滴》中神秘清澈的瓦尔登湖,《荷塘月色》中婀娜多姿的荷塘;有奇异迷人的动物世界,如《松鼠》中机灵乖巧、拖着毛绒绒大尾巴的松鼠,《聊斋志异》中精怪狡猾的狼,《马说》中“食不饱,力不足”的千里马等。

学生通过这些形象能开拓视野,受到感染,接受教育。

语文教材中更有形象生动、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比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李白……学生受到这些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的美好激情与行为。

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指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教材《守财奴》对葛朗台的形象描写就具有这样的功效:“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

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文本细读,体验语文之美

文本细读,体验语文之美

文本细读,体验语文之美语文是一门非常美妙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思维的方式。

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语文的美,体验到它的魅力。

细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想法。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画面,将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与作者产生共鸣。

细读一篇文章也要注重细节的把握。

细节是构成一个完整文章的重要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细小的描写,比如人物的形象特征、环境的气息等等。

这些细节的出现,不仅让文章更加生动,也让我们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隐藏在细节中的含义,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细读一篇文章还需要注重诗意的体验。

语文中的诗意是一种美的体验,是一种对文字之美的感受。

通过细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到语文的美。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品味文章中的词句与句子的音韵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与文字的交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美,让美与心灵相互交融,产生一种独特的体验。

细读一篇文章,需要耐心和毅力。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考和思维的过程。

通过细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让自己更加出色。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一些重要的细节和信息,将其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衡量,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细读一篇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的美,体验到其中的魅力。

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容,把握其中的细节,感受其中的诗意,并培养自己的思考和阅读能力。

感悟语文之“美”

感悟语文之“美”

感悟语文之“美”标签:语文教学;美;蕴含;情境一、蕴含之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名著属于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

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等等,能使人随处感受语文之美。

1.发现自然美。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当它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人化的自然”时,便成为审美对象。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景物描写的精美文章,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美丽的大自然。

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能够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摒弃狭隘的功利观念,激起纯洁无暇的审美情感,净化心灵,于不知不觉间升腾起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圣情感,使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品味语言美。

汉字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更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精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来培养审美情趣。

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感的语言,古代诗歌那么严格规定诗词的韵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借助声音的艺术力量,使诗词变得更有魅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精美语言的魅力,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感知生活美。

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反映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冷漠、自私不可避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和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两篇散文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浓浓的爱意,对执着、慈爱的父亲的敬意;對勤劳、善良母亲的谢意。

4.感悟艺术美。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文学家能够把生活里看似平凡的语言变成一种蕴藏着深刻真理、震撼人心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去感悟文章的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其中蕴含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华文集
感受语文之美
曾经听过一场语文课,老师在课前这样说:“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你觉得最舒服的姿势听我讲课,我则会走到你们中间,因为语文就是你我精神上平等的沟通与享受。


这是我听到过的,对语文的最佳诠释。

每一个小孩子的童年,都在和语文打着交道。

摇头晃脑地背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舔着棉花糖,认为自己在吃天边的云朵;蹲在田间地头,咿咿呀呀地和蚂蚁对话;躺在麦草垛上,想着怎样把月宫的玉兔抱下来玩耍……这时候的语文,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新奇与热情,不杂一丝尘滓。

这时的语文,最美。

然而,长大后,现实的严峻戳破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泡影,快节奏的生活里似乎永远是忙不完的事情。

我们,很少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寻找一份静谧,驰骋想象。

我们变得浮躁了,语文,也渐渐失去了她的美,似乎,变苍老了。

所幸还有那么多文人墨客,依然固执地守护着语文的美。

还好还有陶渊明愿意看那依依墟里烟,还有林和靖愿意嗅那浮动的暗香,还有刘墉愿意听一听心灵的声音,还有史铁生愿意在地坛等待节日的降临。

还好,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去感受语文。

是的,感受语文。

感受语文,不必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必学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不必似易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去感受语文,只需要在夏日的晨曦中看一滴露珠轻轻划过荷叶,越滚越圆;只需要在秋阳与西风中,静待一片秋叶完成它的使命,落叶归根;只需要在某个午后,将路边花坛里的一株蒲公英吹成若干个纷纷扬扬的“降落伞”;只需要在黄昏时分登上高层建筑,一个人静静地看一场日落,我们,同样可以获得陶渊明一般的悠然自得,李白般飘逸洒脱,易安般温婉简约。

语文是最美的存在,体悟方能感受其妙趣横生。

如果你说,吟诵着唐诗宋词,在明清小说中遨游,相互间用文言文交流,信手写下一个个方块字,作成一篇文章的时候,你,就是在学语文了。

那,我要说,我宁愿去倾听一朵花开的声音。

因为,只有守护住那心灵中的一方净土,去观察,去体悟,才是真的,在用心感受语文。

作者:高二(4)班崔晨茜
小编:蒙佳欣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