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0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说课稿
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以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四季风光为描绘对象,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展现了祖国河山的秀美与壮丽。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册教材中,它处于一个从简单描述事物向细腻描绘事物转变的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内容本文以四季为时间线索,分别描述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文章开头总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然后分别详细描绘了每个季节的景色,最后再次总结,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1. 春季:树木抽出嫩芽,山花烂漫,小溪流淌,生机盎然。
2. 夏季:树木茂盛,阳光透过绿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动物们活跃在林间。
3. 秋季:层林尽染,果实累累,丰收的季节。
4. 冬季:雪花飘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小兴安岭宛如一个冰雪世界。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会写本课的生字词,如“嫩、芽、斑、驳”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特点。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描绘的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变化。
通过提问和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思考中学习,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绘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硕果和冬天的静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
(2)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仿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小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分享朗读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3.精讲细读(1)学习第一段,感受春天的生机。
①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这句话,理解“美丽的大花园”的含义。
②学生交流对春天小兴安岭美景的感受。
(2)学习第二段,感受夏天的繁茂。
①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个绿色的海洋”这句话,理解“绿色的海洋”的含义。
②学生交流对夏天小兴安岭美景的感受。
(3)学习第三段,感受秋天的硕果。
①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小兴安岭是个丰收的季节”这句话,理解“丰收的季节”的含义。
②学生交流对秋天小兴安岭美景的感受。
(4)学习第四段,感受冬天的静谧。
①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冬天的小兴安岭是个宁静的世界”这句话,理解“宁静的世界”的含义。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说课课件(共30张PPT)

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冬天的美丽景色?从中可以 发现什么?
雪花、紫貂、黑熊、松鼠 白雪皑皑、天很冷、风很大
通过对景物和字词的把 握,感受冬季白茫茫的 景色,领略冬天独特的 美丽。
三、深入研读,品析语句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提问学生在本段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问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色? 从最后一句话中读了什么?
白桦、栎树、松柏、落叶、 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
物产丰富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 考,感受小兴安岭秋季 的美丽之处及丰富物产。
三、深入研读,品析语句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 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 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 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 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 会写“脑、严”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 季景色的词句
3.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激发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 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01 说理念
目
02 说教材 03 说学情
录
04 说目标
05 说方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板书
说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 想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 20 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将小鹿拟人化,生动地展现了小鹿的活泼可爱。
本文结构清晰,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独特美景,每个季节的描写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如春天的树木、积雪、小溪,夏天的树木、浓雾、野花,秋天的树木、落叶、山葡萄、榛子,冬天的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较难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对于如何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感受景物的美,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融、侧”等 13 个生字,会写“脑、袋”等 13 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 26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3、能找出文中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4、学习作者按季节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中的段落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按季节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课件(共19张PPT)

➢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
雾里。
➢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三)总结延伸
春天的景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特点: 生机勃勃
夏天的景物:树木、雾、太阳、野花 特点:一片茂盛
PART 02
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 阅读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 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 文的生字词和基本结构,知道了本 篇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 写的。并且在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 中已经有过赏析描写景物的句子的 能力,只是还需要加强。
PART 03
说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课文中春天和夏天所描写的景物,并概括出春天和
(四)布置作业
➢ 熟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 写一写你的故乡在春天和夏天时有什么样的风景。 ➢ 预习课文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PART 05
说板书设计
谢谢观看!
PART 05
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认识小兴安岭
(二)赏析词句,品味小兴安岭的美
1.自由读课文 2.品味语言 ①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②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3.迁移应用 小组讨论夏天的小兴安岭具有什么特点
➢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
美丽的小兴安岭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目录
CONTENTS
01 说教材 02 说学生 03 说教学目标 04 说教法学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PART 01
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 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 文章用准确的字词和比喻拟人的修辞 手法描写了小兴安岭的四季风光,环 绕“美丽”这个词,按照“春、夏、 秋、冬”的顺序赞美了小兴安岭,表 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爱好之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说课稿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说课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表现了北国大地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森林资源。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还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首先,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兴安岭的四季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2.在欣赏课文优美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中,增强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2.引导发现法: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提问,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理解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表达技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和总结四个环节。
(一)导入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2分钟)2.提问导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第【1】篇〗图片说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小兴安岭》,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内容,本单元一共四篇课文,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之前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章的能力。
但由于方法和技巧不够熟练,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力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好情境,用直观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概括文中四季美景,学习作者刻画景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感染熏陶,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归纳作者写景抒情的手法,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
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的主题适宜创设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联系实际,体会情感。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自主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等。
目的是搭建起文本与学生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知、感悟。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在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曾经去哪里旅游过?预设学生会说曾去过张家界和桂林,从而引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每逢假期,你们都去哪儿旅游呢?那里的景色怎么样?湖南张家界,那里芳草鲜美,奇美无比;旅游胜地——桂林,那里的山千姿百态,漓江的水明洁如镜,让人见识了什么叫“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第1篇】今天展示的这节阅读教学课,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组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从激趣导如入手,再从细读课文、深入读文、总结全文几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本环节主要是利用播放精美的媒体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大饱眼福,从而激发起学生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精美的课件中欣赏到祖国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风光。
二、细读课文这个环节学生细读课文后,结合课件,图文结合,说说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学生陶醉在美丽的图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深入读文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学生品读、精读美文佳句,结合美丽多彩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媒体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精美的图文之中,走入画卷细细品味美文美境,浓浓感受大自然的美。
真正领会句子的含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这个环节利用媒体课件再现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美丽的课件,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也再次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本环节使用幻灯片展示精美的作业设置,要求学生整理积累本课的所思所得加以应用,延伸到课外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法:“情景教学法”、“比较法”、“欣赏法”、“展示法”等。
如:播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
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
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
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
美丽和丰富的物产。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是这一重点的典型范文,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可以进行充分的体会。
教学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本着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语言美、景色美的特点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本课。
1.情境教学法: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的美景。
他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中拟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教材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
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3.先扶后放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说学法
1.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在教学中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特别注意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赏读法”“合作探究”。
放手让学生学习。
2.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小兴安岭的录像资料和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的局限,创设了情景,拓展的教育信息的表现力,使情感熏陶、审美鉴赏得到最佳的体现。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学生感悟,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用。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重点放在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
整个教学,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初探:发现美——再探:讨论美——深探:赞赏美——拓展: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探究初成。
我这样创设: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
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
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吗?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让我们一直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地娓娓导入,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然后,我鼓励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互相交流,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课文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于是,我营造了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师生探究“春天美”。
鼓励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春季的哪些景物,画出自己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
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
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小鹿的快乐生活。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引导朗读,读出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合作探究“夏天美”。
描写夏天的自然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
我谈话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
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
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识,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
最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画面。
既激活了创新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放手探究,“秋天美”“冬天美”。
有了上两部分的学习经验,这两部分可以放手学生独立阅读与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进行思考、交流。
学生自学、反馈、小结段意后再指名朗读,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冬天动物的有趣,再想象出图中没有画出的景色,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步:实时总结,完善美。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引读最后一段,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小兴安岭,感情得到升华。
第四步:拓展延伸,憧憬美。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观察校园内的景物四季的变化写一写。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布置作业:
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理解新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