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整合课 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 教案

活动三:对比里程表
1.出示里程表一
A地---B地
16千米
A地---C地
50千米
A地---D地
78千米
问: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试试画图表示
2.出示问题1:
一辆里程表读数为“0千米”的新车,从A地 出发开到B地,这辆车的里程表读数会变成( )千米, 开到C地时里程表的读数是( ),开到D地时的读 数是(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
学科
数学
单元
第三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整合
课题
加与减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学习
目标
1.通过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2.强调计算的准确度,加深对里程和里程读数的理解,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探究
问题
三次“加与减”的学习的异同与启发
里程和里程读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应用
作业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里程表的知识应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计算并比较
1.计算后独立思考再全班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三:对比里程表
1.学生独立思考,画图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口答问题1,并说明理由。
3.学生小组完成后汇报交流问题2.
活动四:总结梳理
学生谈感想
活动一:计算并比较
1.出示3组计算题,学生计算后对比回答:
①三次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相同?
②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启发?
2.教师小结
活动二:生活中应用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2019年秋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课时:里程表(练习)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完成书27面的第一题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2)分别算出乐乐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
(3)乐乐家下半年(7——12月)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2、计算
950-902 328+396+204 468+376-168
567+433 900-281-430 850-(162+88)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教师出示题目:淘气一家开车去古都旅游。
他家距古都1000千米,第一天行驶255
千米,第二天行驶了240千米,第三天行驶了305千米。
(1)三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还要行驶多少千米能到古都?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赵叔叔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一周行驶的里程如下。
星期一:28千米
星期二:27千米
星期三:31千米
星期四:29千米
星期五:28千米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632千米,算一算,赵叔叔星期五晚上到家时
的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连加和
连减法的意义, 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
应用。
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安排 : 7课时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1课时
运白菜(三位数连减) 1课时
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里程表(一)(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课时
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课时练习二 1课时
1、教学重难点:
2、能根据实际情况, 正确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
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图示理解数量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
4、能运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火车或汽车里程表的实际问
题。
5、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及教学反思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例如,在“运白菜”一节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剩余白菜的数量。
2.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解决每个问题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 捐书活动1课时2 运白菜 1课时3 节余多少钱1课时4 里程表(一) 1课时5 里程表(二) 1课时6 练习二 1课时捐书活动。
(教材第17~18页)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w .重难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课件。
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与减(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与减(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与计算法则: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加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 减法的概念与计算法则: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减法,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3. 加减法混合运算: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理解其运算顺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2. 新授:讲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教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巩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加法的概念与计算法则。
2. 减法的概念与计算法则。
3. 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通过观察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实例,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内容部分,特别是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理解和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第3单元的第7~11节内容,具体包括: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解答: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加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加起3. 逢十进一减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减起3. 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当十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家长协助,让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将过程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导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我选择了以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解环节是知识传授的核心。
在这个环节中,我详细讲解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运算规则,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板书设计是课堂知识的直观呈现,我简洁明了地展示了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方便学生随时回顾和记忆。
小学数学三年级《加与减》整合课教案

学 科
数学
单 元
三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整合课
课 题
《加与减》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体验计算过程,探究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快乐,丰富热爱数学的情感,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
目标
1、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3.计算顺序、竖式计算、进位(满十进一)、退位(借一还十)、验算(逆运算)……
4.自我挑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活动二:
1.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活动三:
1.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举手发言。
5.自我挑战:
活动一:知识回顾
1.听算,对答案。
2.第三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
练习二的练习题。
实践应用
抄一抄家里的汽车里程表读数,算一算它一天跑了多少千米?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
2.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知识回顾
1.学生进行听算,并集体订正。
3.在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自我挑战:你能用竖式计算下面的算式吗?1215+2386+45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
板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整合课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计算好方法:竖式计算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计算验算、改错、估算节余多少钱三位数混合
里程表(一)算两点间距离
教学后记
由于我上的是第八周的周一的第一节课,升旗回来已经上课十分钟了,导致后面的时间严重不够,仅仅只完成了知识梳理,理出框架,但是还没有理前后知识的联系。
练习也只做了一个,就下课了。
总体课堂的层次显得比较浅显,没有深层次的高阶思维的碰撞和出现,感到很遗憾。
改进方法:在以后的整合课中,把知识梳理放到课前的作业来完成,这样可能会节约很多时间,就有时间去拓展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笑笑家的电表读数如下表:(单位:千瓦时)
4月底
5月底
6月底
7月底
8月底9月底6Fra bibliotek8668
715
753
795
840
要计算笑笑家6,7月共用电多少千瓦时,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A、715+753B、753-668C、795-715
《里程表(二)》
2、商店上午卖出电视机278台,上午比下午少卖出56台,商店这一天一共卖出多少台电视机?(先画图表示题意,再列式计算)
画图:
列式:
《里程表(一)》
把实际生活中的里程问题抽象为直观的线段图来解决
1、笑笑和妈妈去北京郊区游玩,下面是汽车到达几个地点时里程表的读数。(单位:千米)
(1)从中关村到怀柔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将具体的汽车里程表(水表、电表等)抽象成直观的线段图来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用量=结束读数-初始读数
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知识)
你还能想到别的知识点吗?试着写出来。
一本书有652页,淘气第一天看了124页,第二天看了236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完?(用两种方法,只列式,不解答)
方法一:列式
方法二:列式
《节余多少钱》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同一问题多种策略;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1、从成都开往西安的火车上有乘客968人,到绵阳站下车259人,上车276人,这时火车上的乘客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你是怎么想的?这时火车上有乘客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计算)
《加与减》整合课 学案
课题
知识点
应用
《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估算(先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再计算它们的和)
估算213+189+78时,可以把213估成( ),把189估成( ),把78估成( ),估算结果是( )。
《云白菜》
三位数连减(连续减两个数等于减这两个数的和);验算;解题方法多样性;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