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附参考答案■01古诗应用题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系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海布下,仰望海布顺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10.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干,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
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
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表达了离别之情。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
(擢:伸出,抽出。
)B.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之后。
)C.今夜月明人尽.望。
(尽:都。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盈盈泣涕朝露中庭B.俗韵白霜蜡烛忧思C.倾斜尘杂脉脉札札D.轻烟嘉宾皎皎诸候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皎皎..(明亮)河汉女B.纤纤擢.(洗)素.(白)手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4.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B.迢迢牵牛星(遥远)C.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D.盈盈一水间(形容饱满)5.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二、填空题6.理清脉络。
1.《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分别以________、七夕节和________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写作背景。
七夕节是为纪念__________而设的节日,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织女的悲伤与无奈,但是又希望人们是希望的,因此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体现。
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营造了_____________的环境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7.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积累运用题(含参考答案)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积累运用题一、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2._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3.____________________,又送君归去。
4.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5.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
6.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
7.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
8.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9.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10.晓看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
14.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15.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7.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
18.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20.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24.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儿童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蕴含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春天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送别友人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dà mò yàn shān qiān chuí wàn záo qīng bái qīng qiūfěn gǔ suì shē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写出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________②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③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④要留清白在人间________⑤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李贺在《马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诗句是________。
(2)《石灰吟》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通过对石头不畏“________”和“________”,即使“________”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名句是:________。
(3)《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________的高傲风骨。
4.课文综合回顾。
古人借诗表达意愿,表明志向。
诗人李贺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建功立业的意愿;诗人于谦以“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身无论经受怎样严峻的考验,依旧视若等闲的态度;诗人郑燮以“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顽强、高洁的心志。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的词语的意思。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________(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48分)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分)学完了这些古诗,我收获颇多:我知道了好雨“当春乃.(nǎi nái)发生”的喜悦,领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sūshū)”的清爽,感受到了“客舍.(shèshě)青青柳色新”的明丽,明白了江上渔者“出没.(méi mò)风波里”的辛苦,了解到了“钟山只隔数重.(zhòng chóng)山”的距离,体会到了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的思乡之情。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20分)1. 下列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D.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晓看红湿处.最是一年春好处.B. 少.壮不努力谁道人生无再少.C. 时.鸣春涧中好雨知时.节D. 岂因.祸福避趋之因.风飞过蔷薇3. 下列古诗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 《马诗》——李贺B. 《泊船瓜洲》——范仲淹C. 《春夜喜雨》——杜甫D. 《游园不值》——叶绍翁4. 下列对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B. 小/扣柴扉/久不开C. 谁道/人生/无再少D. 若/有人/知春/去处5. 下列对诗词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夸张)B.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C.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比喻)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拟人)6. 【新题型】《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弘扬诗词文化的电视节目,节目中有“看画猜诗”的环节。
如果你是参赛选手,当看到这幅图画时,你应该答出的诗句是()A.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杜甫B. 王之涣C. 王勃D. 李白2. 以下哪首诗是王维所作?A. 《望庐山瀑布》B. 《登鹳雀楼》C. 《使至塞上》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4. 下列哪个词是李清照的号?A. 易安居士B. 东坡居士C. 桃花庵主D. 沧海一声笑5. 以下哪个朝代的诗人最多?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杜甫的名句。
()2.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3. 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
()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柳宗元的《江雪》。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唐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2. 请简要介绍李白的诗歌风格。
3.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主题思想。
4. 请简要介绍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
5. 请简述宋代词的主要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唐代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
2. 请举例说明宋代词人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
3. 请举例说明唐代诗人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4. 请举例说明宋代词人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来描绘景物。
5. 请举例说明唐代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哲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10课《古诗三首》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 捶( ) 凿( ) 焚( )洛( ) 锤( ) 函( ) 烫(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4)诗句的意思是(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默写练习题(含答案)

古诗文默写练习题1.《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 曹操的《观沧海》: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陶渊明的《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 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一、默写《七步诗》,并填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里写到了(2)种事物,分别是(萁)(豆)。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
持:用来。
泣:哭泣煎:残害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反问)句。
这是(曹植)对(曹丕)说的,它的意思是(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4、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豆),把曹丕比喻成(萁)。
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迫害亲兄弟),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二、读《鸟鸣涧》,完成填空。
1、《鸟鸣涧》是(唐)朝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写的。
全诗写了这个季节(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景色,突出了一个“(静)”字。
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时而,偶尔)。
2、这是一首(山水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三、读《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
写到:“寒
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平明”的意思是(清晨);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的品质。
我还能默写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读《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练习。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诗圣)”。
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全诗运用(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天生气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快乐)之情。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两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一首明写(石灰),实质要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竹石),赞扬了它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吟颂,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尔”的意思是(你)。
六、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闻”的意思是(听说)。
全诗围绕(欣喜若狂)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开头的表现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欣喜若狂)。
七、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是(清)朝(龚自珍)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二百二十)首。
其中“九州”的意思是(中国);“生气”的意思是(生气勃勃的局面);“恃”的读音是(shì),意思是(依靠);
“喑”的读音是(yīn),意思是(哑);“万马齐喑”是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
“究”的意思是(终究,毕竟。
);“抖擞”的意思是(振作精神)。
八、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苏轼是(宋)朝的诗人。
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写的(哲理)诗《题西临壁》有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词牌)名。
这首词还有“序”,是:(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
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下阙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感情。
九、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这首词王观起首用(水)比喻(美人流动的眼波),用(山)比喻(美人蹙起的眉毛)。
然后进行(设)问,“(欲问行人去那边)”?然后回答:“(眉眼盈盈处)。
”这是指(山水交汇)的地方。
接着,作者感叹:(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最后,作者嘱咐(鲍浩然):(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十、附加题:1、李白被称为“(诗仙)”,默写两首他写的诗。
1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录)(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21、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把《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看谁能生动描写诗意,又写得优美动人。
在前往黄四娘家的过程中有一条小径,小径边开满了花儿。
阳春三月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瞧,迎春花的枝条乱蓬蓬地垂挂着,明艳艳的金黄色耀人眼花;月季也不甘示弱,开放出一朵朵迷人的小花,远远望去,漂亮极了;还有山茶花,它开得那么耀眼,鲜艳,在阳光下烁烁闪耀。
千万朵饱满的花儿压得枝都低了。
这美丽的景色怎能容花蝴蝶们错过?它们恋恋不舍地在花丛中飞舞,嬉戏。
只见近处的花丛中有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大蝴蝶,一会儿翩翩飘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花上。
简直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花朵变成了花朵缀在枝头,还是花朵生出翅膀飞了起来。
成群的蝴蝶时聚时散,绚丽多彩的翅膀为春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飞落在碧绿树枝上的几只小黄莺“叽叽喳喳”地唱着,那声音婉转动人,没有统一的台阶,没有整齐的节奏,然而那声音却非常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