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无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无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场所,其中无菌操作是进行细菌培养和实验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无菌操作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无菌操作技巧1. 装备准备: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确保使用的设备、培养基和试剂已经通过灭菌处理或经过严格的检验。
实验人员应佩戴好实验手套、口罩和实验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细菌污染。
2. 洁净台操作:洁净台是进行无菌操作的常用设备,其工作区具有无菌环境。
操作前,将洁净台表面进行消毒,并打开超净工作区。
将需要使用的实验器具放入超净工作区,避免非无菌环境的物品进入。
3. 手部消毒:在进行任何无菌操作之前,务必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
用流动的无菌水洗手,并在洗手过程中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4. 灭菌操作:无菌操作中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和试剂应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灭菌器和丙酮消毒等。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可根据实验需求和操作要求来确定。
5. 操作技巧:在进行培养基的接种和分液操作时,需要掌握良好的操作技巧。
倒取试剂和培养基时,保持容器口朝下,避免空气中的细菌和灰尘进入。
高浓度细菌悬液的接种时,注意液面的稳定性,避免液体接触到容器内壁。
6. 快速操作:无菌操作需要迅速完成以减少细菌接触空气的时间。
尽量缩短培养基被外界污染的时间,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
二、实验室安全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 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在实验室进行无菌操作时,尽量减少其他人员的进出。
同时,避免与其他实验室设备和培养基等接触,以避免细菌的交叉污染。
2. 注意环境卫生:实验室环境的卫生状况对无菌操作至关重要。
保持实验室处于整洁干净的状态,定期清洁工作台、试剂架等实验室设备,并保持洁净台周围无其他杂物。
3. 垃圾处理:无菌操作后,将废弃物和使用过的培养基、试剂等正确分类处理。
将具有生物危险的废弃物进行灭菌处理后再进行丢弃,以防止细菌的扩散和传播。
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1. 引言无菌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技术操作,旨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本文档旨在提供无菌操作的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2. 规程以下是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循的规程:2.1 准备工作- 在无菌室内进行操作,确保环境清洁和无菌。
- 洗净双手并穿戴合适的无菌手套和个人防护装备。
2.2 准备试验器材- 所有试验器材应经过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 使用已经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器材。
2.3 消毒操作区域- 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 确保操作台面无菌,并进行适当的消毒。
2.4 打开培养皿- 对培养皿的外表进行消毒处理。
- 打开培养皿时,尽量减少周围环境和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2.5 液体传递- 使用无菌移液器和无菌吸管进行液体传递操作。
- 避免直接接触试管或培养皿的口部。
2.6 摇荡和混合- 使用无菌方式进行试管的摇荡和混合操作。
- 避免摇荡时造成液体溅出和微生物扩散。
3. 注意事项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与非无菌物体接触,如皮肤、衣物、工作台等。
- 避免喷嚏、咳嗽或大声说话,以防微生物扩散。
- 严格遵循操作顺序和规程,减少错误和污染的可能性。
- 定期检查设备和器材的清洁和状态,确保其无菌性。
- 注意药品和试剂的保存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物品。
4. 总结无菌操作是保证实验准确和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通过遵循规程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高质量和可重复性。
任何操作都应着重于无菌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以上为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您的实验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检验科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检验科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环境要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人员流动,防止尘埃飞扬导放污染;操作台面清洁、平坦、干燥、物品摆放合理。
2、医务人员准备: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修剪指甲,并洗手。
必要时穿无菌衣、胾无菌手套。
(二)操作中保持无菌
1、无菌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面向无菌区,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不得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2、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摄)。
未经消毒的物品、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若已有污染或怀疑污染应立即更换或重新灭菌。
3、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标志明显,摆放有序。
2、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并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摆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新灭菌。
3、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不得暴露于空气中。
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无菌操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实验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污染因子的存在,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操作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无菌操作的原则:1.空气无菌: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应控制在最低限度。
实验室应采用特殊的手术间或实验室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的无菌。
2.操作器材无菌:操作器材及实验用品应用无菌盖或经高温高压灭菌后使用,以保证操作器材的无菌。
二、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1.消毒准备:进入实验室进行无菌操作前,应对实验员和器材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实验员需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实验服、手套和面具等防护设备。
2.操作台面无菌:操作台面应先用酒精或其他适当消毒剂进行彻底清洁,并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0-30分钟,保证操作台面的无菌性。
3.灭菌器材准备:无菌操作中的各种器材应事先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灭菌后的器材应放在无菌条件下保存,以免再次被污染。
4.医用手套的使用:在无菌操作中,医用手套是必不可少的防护装备。
在每次操作前,应先检查手套有无损坏,确保手套完好无破损。
同时,更换手套时应注意避免手套与无菌区域以外的物体接触,以防止交叉污染。
5.减少空气污染: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普通空气接触无菌物质的机会。
操作时应避免突然移动,以防止引起气流对无菌物体的污染。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口述和呼吸,以减少口腔和鼻腔中的微生物进入实验区。
6.混合液体无菌操作:在制备无菌培养基或混合液体时,应在无菌台下进行操作,操作手法应快速而准确。
同时,在混合液体时,要注意不要让混合液体溅出,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7.管子和培养器皿的打开和关闭:在打开和关闭管子和培养器皿时,应尽量轻柔,不要产生气流和震动,以防止微生物扩散。
8.反应体系封闭:在无菌操作中,要尽可能将反应体系封闭,避免静置时的气泡运动带来的气流污染。
使用无菌操作时,尽量选择常规实验室使用的无菌试剂。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感染。
以下是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无菌器具
和无菌溶液。
无菌器具应保持干燥和密封,无菌溶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药典的要求配制并且在使用前进行热灭菌。
2.个人卫生: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穿着干净的无
菌衣物(如无菌手套、无菌帽、无菌口罩等),并应进行手部消毒。
不得搔抓、咳嗽、打喷嚏等。
3.操作环境:无菌操作室中应保持干净并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禁止吸烟、喷洒空气杀菌剂等破坏无菌环境的行为。
4.器具准备:无菌器具应在无菌操作室内进行包装,并且应使
用双层包装(如双层塑料袋或锡箔袋)。
在使用前应先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或被污染。
5.操作过程:无菌操作时,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无菌器具和媒介,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和液滴,并且操作尽量缓慢、轻柔,避免剧烈摇晃或震荡。
6.维持无菌状态: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操作区域是
否有污染。
如果发现污染,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重新准备无菌器具和无菌溶液。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7.操作结束:无菌操作结束后,应将使用过的无菌器具和媒介全部彻底清理和灭菌处理。
污染的物品应放入指定的废物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处置。
总的来说,无菌操作需要严格控制操作环境、个人卫生和器具准备等方面,以确保操作过程中不引入外来微生物的污染。
这样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降低对人体和设备的潜在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定义和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定义和注意事项无菌操作(aseptic technique)是一种在实验室、医院或其他科研领域进行操作时使用的技术,旨在防止和控制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无菌操作的目的是确保实验或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从而实现可靠的实验结果或手术疗效。
以下将对无菌操作的定义、注意事项和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无菌操作的定义:无菌操作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室操作方法,旨在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它包括通过使用无菌器械和设备、遵循无菌原则以及采取恰当的工作方式、姿势和动作,以保持实验环境的无菌状态。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1.环境准备:实验室或手术室内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并且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确保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
必要时,可以使用无菌罩或无菌帷幕来隔离工作区域,防止外界的微生物进入操作区域。
2.消毒处理:使用无菌消毒剂对工作台面、手术器械和培养基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通常使用酒精或70%的乙醇来擦拭工作台面或器械表面,而培养基则需要经过高温高压的灭菌处理。
3.个人卫生: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进行彻底的个人清洁和卫生,包括洗手消毒,穿戴无菌实验服或手术袍,并佩戴口罩、手套和帽子等。
4.注意环境温度:微生物生长的温度是常规实验室操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温会杀死细菌,而较低的温度则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因此,在无菌操作时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5.严格遵循操作步骤:无菌操作通常包括对培养基、微生物和器械等的处理。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无菌环境的保持。
遵守无菌原则,例如不触摸无菌培养基的内壁或密封膜等,这些细微的细节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6.不交叉污染:在无菌操作中,必须避免使用已经沾染细菌的器械或设备。
当需要开封新的器械或设备时,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此外,不同的实验材料和培养基也应分开处理,以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1.空气过滤:通过使用高效过滤器或无菌过滤器,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微生物,从而保持实验室或手术室的无菌状态。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支配准则及注意事项之阳早格格创做无菌支配准则:1、环境要浑净,举止无菌支配前半小时,须停止浑扫大天等处事.预防没有需要的人群震动,预防灰尘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用紫中线消毒一次.2、正在实止无菌支配时,必须粗确东西的无菌区战非无菌区.3、实止无菌支配前,先戴帽子、心罩、洗脚,并将脚揩搞,注意气氛战环境浑净.4、夹与无菌东西,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支配间四、举止无菌支配时,凡是已经消毒的脚、臂、均没有成曲交交触无菌东西或者超出无菌区与物.5、无菌东西必须保存正在无菌包或者灭菌容器内,没有成表露正在气氛中过暂.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搁置.无菌包已经挨开即没有克没有及视为千万于无菌,应尽早使用.凡是已与出的无菌东西虽已使用也没有成再搁回无菌容器内.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程序搁置正在牢固的柜橱内,并脆持浑净搞燥,与非灭菌包合并搁置,并时常查看无菌包或者容器是可逾期,其中用物是可适量.7、无菌盐火及酒粗、新净我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搞棉球、纱布块等,没有成拆得过谦,免得与用时碰正在容器表里被传染.无菌支配技能及注意事项1、玻璃器皿的消毒战浑净⑴新买玻璃器皿的处理新买玻璃器皿应用热肥黑火洗刷,流火浑洗,再用1%~2%盐酸溶液浸泡,以与消游离碱,再用火浑洗.对付容量较大的器皿如试剂瓶、烧瓶或者量具等,经浑火洗净后应注进浓盐酸少许,缓缓转化,使盐酸充谦容器内壁数分钟后倾出盐酸,再用火浑洗.⑵传染玻璃器皿的处理①普遍试管或者容器可用3%煤酚黑溶液或者5%石冰酸浸泡,再煮沸30分钟,或者正在3%~5%漂黑粉澄浑液内4小时,有的亦可用肥黑或者合成洗涤剂洗刷使尽管爆收泡沫,而后用浑火浑洗至无肥黑为止.末尾用少量蒸馏火浑洗.②细菌培植用的试管战培植皿可先止集结,用1kg/cm2下压灭菌15~30分钟,再用热火洗涤后,用肥黑洗刷,流火浑洗.③吸管使用后应集结于3%煤酚黑溶液中浸泡24小时,逐支用流火反复浑洗,再用蒸馏火浑洗.④油蜡沾污的器皿,应单独灭菌洗涤,先将沾有油污的物量弃去,倒置于吸火纸上,100℃烘搞半小时,再用碱火煮沸,肥黑洗涤,流火浑洗.需要时可用两甲苯或者汽油去油污.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火浑洗,后用浑净或者密盐酸洗脱染料,再用浑火浑洗.普遍染色剂呈碱性,所以没有宜用肥黑的碱火洗涤.⑥玻片可置于3%煤酚黑溶液中浸泡,与出后流火浑洗,再用肥黑或者强碱性煮沸,自然热却后,流火浑洗.被结核杆菌传染或者没有简单洗净的玻片,可置于浑净液内浸泡后再浑洗.2、无菌器材战液体的准备将玻璃器具中的培植皿、培植瓶、试管、吸管等按上述要领洗净烘搞后,用一净净纸包佳瓶心并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拆进搞净的铝盒或者铁盒中,于120℃的搞燥箱中搞燥灭菌2小时,与出备用.对付于脚术器械、瓶塞、处事服以及新配造的PBS洗液,则采与下压蒸气灭菌法,即正在15磅的条件下,加热20分钟.而对付于MEM培植液、小牛血浑战消化液等需用G5或者G6滤器背压抽滤后使用.3、无菌支配历程正在无菌支配历程中,最要害的是要脆持处事区的无菌、浑净.果此,正在支配前20~30分钟要先开用超净台战紫中灯,并宽肃洗脚战消毒.正在支配时,宽禁喧哗,宽禁用脚曲交拿无菌东西,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止血钳、镊子等.培植瓶应正在超净台内支配,而且正在开开战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粗灯烧.对付于吸管应先用脚拿后1/3处,戴上胶皮乳头,并用酒粗灯烧烤之后再吸液体.4、时常使用浑净液的配造法⑴重铬酸钾浑净液:可根据分歧需要,采用下列的所有一种浓度.先将重铬酸钾溶于火中,再缓缓加进浓硫酸.注意,此时可爆收下热,应预防容器破裂.重铬酸钾浑净液除污力强,腐蚀性大,应预防交触皮肤战衣服.为预防吸支气氛的火分而蜕变,此液应贮存于戴盖的容器中.如浑净效力较好,可再加进少量重铬酸钾及浓硫酸,还可继承使用.曲到液体变蓝绿色,即没有克没有及再用.配造重铬酸钾浑净液时,宜用耐下温的陶瓷缸或者耐酸搪瓷或者塑料容器.使用玻璃器皿时,应特天注意预防爆收下热而破裂,切忌用量筒去配造.⑵磷酸三钠将其配成5%~10%火溶液,可用于洗涤玻璃器皿上的油污,但是时常使用腐蚀玻璃,使器皿表面朦胧、毛糙.⑶硝酸浑净液将其配成50%火溶液,可用于浑净微量滴定筒.⑷乙两胺四乙酸两钠(EDTA钠盐)将其配成5%~10%火溶液,可洗脱粘附于玻璃器皿内壁的红色重淀物.⑸尿素溶液尿素是溶解蛋黑量的良佳溶剂,适用于洗涤粘附有血液血浑等蛋黑量的吸管、试管等.。
无菌操作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器材、规范进行无菌操作等。
03
定期评估操作技能
定期对无菌操作技能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问题和
不足,确保操作技能的稳定和可靠。
提高对微生物污染危害认识
了解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充分认识微生物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以及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强化微生物污染防控意识
树立微生物污染防控意识,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范,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发生。
保持环境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
无菌操作室需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工 作,包括擦拭操作台面、清洗设备表 面等。
消毒处理
清洁后需对无菌操作室进行消毒处理 ,如使用紫外线灯照射、喷洒消毒液 等,确保环境达到无菌要求。
使用合格无菌器材和试剂
选用合格产品
购买和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无菌器材和试剂,确保其无菌状态 和有效性。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分类处理,分别放置
在不同的容器中,避免交叉污染。
安全处理
02
对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应采取安全处理措施
,如高压灭菌、化学消毒等,以确保安全无害。
及时清理
03
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操作区域和废弃物容器,保持环境
整洁卫生。
05
无菌操作后处理及评估
对操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正确保存
无菌器材和试剂需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保存,避免污染和失 效。
避免交叉污染和感染风险
分区操作
在无菌操作室内设立明确的分区,将 已灭菌和未灭菌的物品分开放置,避 免交叉污染。
减少人员流动
废弃物处理
对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及时 、正确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
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3、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4、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
无菌操作间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
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
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
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7、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无菌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1、玻璃器皿的消毒和清洁
⑴新购玻璃器皿的处理
新购玻璃器皿应用热肥皂水洗刷,流水冲洗,再用1%~2%盐酸溶液浸泡,以除去游离碱,再用水冲洗。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试剂瓶、烧瓶或量具等,经清水洗净后应注入浓盐酸少许,慢慢转动,使盐酸布满容器内壁数分钟后倾出盐酸,再用水冲洗。
⑵污染玻璃器皿的处理
①一般试管或容器可用3%煤酚皂溶液或5%石炭酸浸泡,再煮沸30分钟,或在3%~5%漂白粉澄清液内4小时,有的亦可用肥皂或合成洗涤剂洗刷使尽量产生泡沫,然后用清水冲洗至无肥皂为止。
最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②细菌培养用的试管和培养皿可先行集中,用1kg/cm2高压灭菌15~30分钟,再用热水洗涤后,用肥皂洗刷,流水冲洗。
③吸管使用后应集中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小时,逐支用流水反复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④油蜡沾污的器皿,应单独灭菌洗涤,先将沾有油污的物质弃去,倒置于吸水纸上,100℃烘干半小时,再用碱水煮沸,肥皂洗涤,流水冲洗。
必要时可用二甲苯或汽油去油污。
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水冲洗,后用清洁或稀盐酸洗脱染料,再用清水冲洗。
一般染色剂呈碱性,所以不宜用肥皂的碱水洗涤。
⑥玻片可置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流水冲洗,再用肥皂或弱碱性煮沸,自然冷却后,流水冲洗。
被结核杆菌污染或不易洗净的玻片,可置于清洁液内浸泡后再冲洗。
2、无菌器材和液体的准备
将玻璃器具中的培养皿、培养瓶、试管、吸管等按上述方法洗净烘干后,用一洁净纸包好瓶口并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装入干净的铝盒或铁盒中,于120℃的干燥箱中干燥灭菌2小时,取出备用。
对于手术器械、瓶塞、工作服以及新配制的PBS洗液,则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即在15磅的条件下,加热20分钟。
而对于MEM培养液、小牛血清和消化液等需用G5或G6滤器负压抽滤后使用。
3、无菌操作过程在无菌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工作区的无菌、清洁。
因此,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并认真洗手和消毒。
在操作时,严禁喧哗,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止血钳、镊子等。
培养瓶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对于吸管应先用手拿后1/3处,戴上胶皮乳头,并用酒精灯烧烤之后再吸液体。
4、常用清洁液的配制法
⑴重铬酸钾清洁液: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下列的任何一种浓度。
先将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再慢慢加入浓硫酸。
注意,此时可产生高热,应防止容器破裂。
重铬酸钾清洁液除污力强,腐蚀性大,应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
为防止吸收空气的水分而变质,此液应贮存于带盖的容器中。
如清洁效力较差,可再加入少量重铬酸钾及浓硫酸,还可继续使用。
直到液体变蓝绿色,即不能再用。
配制重铬酸钾清洁液时,宜用耐高温的陶瓷缸或耐酸搪瓷或塑料容器。
使用玻璃器皿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产生高热而破裂,切忌用量筒来配制。
⑵磷酸三钠将其配成5%~10%水溶液,可用于洗涤玻璃器皿上的油污,但经常使用腐蚀玻璃,使器皿表面模糊、毛糙。
⑶硝酸清洁液将其配成50%水溶液,可用于清洁微量滴定筒。
⑷(EDTA钠盐)将其配成5%~10%水溶液,可洗脱粘附于玻璃器皿内壁的白色沉淀物。
⑸尿素溶液尿素是溶解蛋白质的良好溶剂,适用于洗涤粘附有血液血清等蛋白质的吸管、试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