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250个字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250字(精选12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250字(精选1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读250字篇1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五回,周瑜火烧赤壁。
却说这周瑜看出诸葛亮足智多谋,便想置他于死地,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便是让诸葛亮三天内造出十万只箭,否则便要出罚他。
可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巧借东风,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周瑜一看这情形,自然没话可说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出了正义永远是胜利者。
这个故事中,我欣赏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讨厌周瑜的狡猾奸诈,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才智,才是对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250字篇2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250字篇3今天我读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它就是——《三国演义》。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它讲的是什么吧!它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它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也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今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这里的人物有关公,曹操,吕布,刘备,刘表,袁绍,诸葛亮,张飞……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故里之争花落东平,朱元璋曾对其满门追杀近来,围绕水浒故事主要发生地山东省阳谷、东平、梁山和郓城等地,引起了人们对这里的浓厚兴趣。
而不朽巨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的故里也自然成为人们探寻的焦点。
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忠义者皆有好报,叛逆者皆死于非命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250字篇4《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通用12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通用1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通用1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通用12篇)】,供你选择借鉴。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篇1今年寒假,我在爸爸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了《三国演义》的前二十五章。
我很欣赏关羽,我觉得是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都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他还是个有情义的人,华容道放掉曹操,足见他重情义。
他还有一匹重情义的马,在他被擒拿后,赤兔马绝食而亡。
要说关羽的不足,就是他有些自负,因为自负他才大意失荆州。
这就是我眼中的关羽。
我要学习关羽的重情义,珍惜与他人的友谊。
做人但不能太过自大,要谦虚,否则就酿成大祸。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篇2《三国演义》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四大名着之一。
这部名着由好多个故事情节组成,我最喜欢的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桃园三结义》主要讲了刘备、关羽、张飞偶然碰面,三人意气相投,重情重义,便结拜为兄弟,共同谋划恢复汉室,保卫国家的计划。
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后,相互帮助,相互督促。
他们一起从军,各自施展自己的才华,去报孝国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提点,要敢于指出朋友的缺点,劝他改正。
要包容朋友的过错,不能因小事而争吵。
朋友之间的义气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义气而做不法的事,而要为朋友做好事,这才是真正的义气。
我们同学之间,就是要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如果同学遇到什么困难,比如是同学摔了一跤,我们就要赶忙扶起他,而不是在一旁嘲笑,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讲义气。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篇3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火烧赤壁》令我喜欢。
东汉末期,曹操带着20万大军沿着长江,让孙权投降,曹操选择水战,将战船或三十一排,或二十一排,用链子拴在一起,曹操以为得计。
东吴统帅周瑜探知军情,决定用火攻,可是风向正朝着我们的战船,诸葛亮推算出冬至前后必有一场东南大风。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精选16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精选16篇)三国演义250字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要数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号称卧龙先生。
他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门后,便与刘备共同商讨国家大事,成为刘备的军师。
诸葛亮雄才大略,帮助刘备打了不少胜仗。
其中,最精彩的要数诸葛亮草船借箭了。
当时,周瑜一直很嫉恨诸葛亮比他高明,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谋害诸葛亮,于是便借请诸葛亮商量军情,故意为难他,说:“现在军中急缺十万枝箭,请先生快快造来。
”诸葛亮何等胆识,他毫不惧怕,反说:“三天,够吗?”周瑜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会如此信口开河,心想死定了,赶忙说:“你立个军令状吧!倘若违反,军法处置!”诸葛亮哈哈大笑,立下了军令状。
而后,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安排了三十名士兵。
前两天按兵不动,到了第三天,江面上雾气腾腾,大风东去,诸葛亮带领船队往曹营驶去。
曹操害怕中埋伏,命令射箭抵挡。
不一刻,草船被射满了箭,满载十万多枝箭荣归军营。
读到这,我仿佛看到了周瑜目瞪口呆,但又心悦诚服的样子。
不由得暗暗赞叹诸葛先生的足智多谋。
《三国演义》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她的文学魅力无时不在震撼着我。
使我受益匪浅,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篇2寒假期间,天下着雪,我只能呆在家了。
因为在家闷得慌,无意间就发现《三国演义》这种长篇小说。
我呆在家,一页一页的翻看起来。
当看到第一页图片时,我的眼球不经意地就被吸引住了。
当看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时,我心中是那么的自责。
刘备不畏艰辛,不着急,可我只要做一次就会不耐烦。
我那时就在幻想,我要是想刘备那样,不知我有多少事会成功!这本书,让人受益良多。
我们就应该看这些好书,不应该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书,只会让我们纯洁的心变得乌黑肮脏。
我喜欢这本书!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篇3今天我读了《牛郎织女》一文,出生家境不够好的牛郎好不容易取了一个仙女,可以过着男耕女织很幸福的生活,可是很讨厌的王母娘娘不近人情,故意把七仙女抓回去隔了一道天河,害的牛郎织女不能相聚,还是定时每年的七月七日通过喜鹊搭桥才能会面,还有那可怜的牛郎带着孩子见不到自己的母亲,让他们母女不能相聚,让孩子不能感受到人间最温暖的家庭关爱。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精选5篇)三国,是一个充满了纷争的年代,一个英雄与枭雄辈出的年代,作者罗贯中妙笔生花以《三国志》为基础,记载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刻画了两百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篇1】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巨着——《三国演义》。
读着这本书,“啃”着这些文字,就像是时光倒流,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三国鼎立的世界。
我仿佛看到“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场面,又仿佛看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的那颗诚心。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最后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军之乱,董卓揽大权,群雄大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智慧和谋略,周瑜的心胸狭窄,关羽的义气等等。
可以说,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罗贯中将他们刻画的栩栩如生,细细欣赏,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书本之中。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慧永远都会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这种例子举不胜数。
书中虽然把诸葛亮和庞统神化了,但却不能改变历史: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二者皆得,就可安天下,但事实却安不了天下。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作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听从谋士的计策,就不会被狡诈的曹操吊死在白门楼之上。
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跟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斩呢?读了《三国演义》,谈谈国家,魏国,曾经威风一时;蜀国,曾经功成不居;吴国,曾经称霸江东。
这么看来,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
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曹操统治的魏国在三国里是智谋最强的,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他们俩都有自己最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5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5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50字(精选5篇)读完《三国演义》,心中激动不已,对于书中每个角色都充满好奇,于是又去查寻了许多相关书籍,之后了解到书中每个着名人物都有其特点,《三国演义》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50字篇1在三国纷争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啊,有许多将领一战成名,如曹魏的夏侯渊,大败袁谭,大破马超;许褚,独战马超,渭河救主;蜀汉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
这些将领哪一个是等闲之辈,其中,我最喜欢关羽。
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骁勇善战。
手持青龙偃月刀,身披绿色大褂,骑着赤兔马,霸气侧露。
在历史上,吕蒙称关羽“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记安可不豫定?”诸葛亮夸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关羽的武艺非常高超,过五关,斩六将,总共打了七八百回,直冲曹营,谁也拦不住。
关羽还和吕布大战三百回合,能屈能伸,一下退,一下进,不分上下,最后张飞实在按捺不住了才和关羽一同大战吕布。
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重情义。
在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后撤向华容道,但诸葛亮早让关羽埋伏在那里。
曹操一路撤退,关羽突然冲出来,曹操见关羽想要杀自己,便开始叙旧往日之情,曹操曾收留关羽,并在过五关斩六将时放他一马,重情重义的关羽于心不忍,便放走了曹操。
这就是永远的武圣——关羽!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50字篇2《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着的其中之一,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
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周瑜千方百计想谋害诸葛亮,于是逼迫诸葛亮立军令状: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在第三天夜里,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营驶去,不一会儿,船上已经射满了箭。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个寒假,怀着对悠悠历史的向往,我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读完这本书,我被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
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曹操诡计多端、多疑,历史多以“奸雄”而论之,为何我不爱“英雄”而独爱“奸雄”呢?“奸雄”顾名思义奸而雄者。
曹操最被大家所诟病的无非两点:一是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以敝之拙见:第一点可从史书找反驳,第二点曹操之所以那么做是时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而且在董卓进京后群雄都无动于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难道这不是英雄所为吗?曹操为人诚实、亲民、从不阳奉阴违,这样的人在现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看到曹操的这些品质,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还好意思说他“奸”吗?马路上老人摔倒了,围拥而观、拍视频、发朋友圈已成常态,扶与不扶早已不是重点,甚至连报警都不愿动动手指。
如果我们都能像曹操一样挺身而出,那么社会的负面新闻会少之又少。
工作中领导提出一个并不完善的方案,拍马屁、阿谀奉承声声不断。
如果我们能像曹操一样直言进谏,那么公司的业绩会是蒸蒸日上。
说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辩,却总是不屑于去实践,结果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读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做一个现代“英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正值治世,让我们做能臣吧!《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寒假我品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1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就是《三国演义》,它是由明朝的罗贯中写的。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被评为“治世之能人,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和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我喜欢诸葛亮,是因为看过草船借箭和空城计。
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从曹操那里借走了10万多支箭,说明了诸葛亮对曹操很了解,知道曹操多疑,不会贸然出兵,所以才有把握去借箭。
但站在曹操的角度上想又会觉得曹操很谨慎。
空城计里,西城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留在城里,但是诸葛亮很平静的坐在城墙上弹琴,把司马懿吓跑了。
我觉得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
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等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
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用计把司马懿吓跑了,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地敬佩他。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ZZ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3《三国演义》中把一个个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的栩栩如生,让我过目难忘。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50字(优秀7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50字(优秀7篇)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50字篇1《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的经历。
书中的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三国归晋,读来无不使人不忍释卷,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的,同时三国的明争暗斗也从这里拉开序幕。
在三国武将如林、谋士如雨,我最看重一个人——曹操。
虽说诸葛亮用计出神入化,不过他没有曹操豪迈的诗情,也没有曹操严明的军纪,更没有曹操作战时的狠、勇猛。
曹操兵多粮足,大名威震江东,可谓谈得上豪杰也。
所以说曹操乃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曹操虽未能一统天下,但也在群雄中争得一席之地。
我如果生在那时,一定和他结交,并和他豪饮美酒,笑看天下英雄,畅谈统一中原的霸业,给他出谋划策,那就太痛快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50字篇2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是罗贯中写的。
一买到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故事中我认识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三顾茅庐的刘备、望梅止渴的曹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孙权hellip;hellip;我最喜欢的人还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蜀军的主要人物。
最主要的情节是空城计:说司马懿引军十五万,攻西城,西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诸葛亮传令把旌旗藏起来,四座城门打开,每个门派二十个军士扮成老百姓,打扫城门,自己在楼上弹琴。
司马懿一看觉得有古怪,就下令撤退。
诸葛亮转危为安真乃神也。
三国演义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知道做人要足智多谋,要胸心宽广,不要鲁莽!三国演义读书心得250字篇3《三国演义》里有很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关羽,最不喜欢刘备。
关羽他“义“字当头,对刘备忠心无二。
即使曹操给了他很多的好处,但他只认兄弟情义,坚决要回去。
他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就这一回就体现出了关羽非常好战,杀了六位大将。
我最不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他非常狡猾,比较虚伪。
刘备不讲义气,桃园三结义时,他口口声声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250个字读后感
三国演义250个字读后感《三国演义》里有很多人物,其中我最喜欢关羽,最不喜欢刘备。
关羽他“义“字当头,对刘备忠心无二。
即使曹操给了他很多的好处,但他只认兄弟情义,坚决要回去。
他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就这一回就体现出了关羽非常好战,杀了六位大将。
我最不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他非常狡猾,比较虚伪。
刘备不讲义气,桃园三结义时,他口口声声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但是他根本就没做到。
《三国演义》里的还有很多奸臣和忠臣,但关羽才是真正忠臣,我最喜欢他。
三国演义250个字读后感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三国演义读后感250字。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OO个人物形象。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以木偶退司马懿,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再说关羽,—个红脸,大胡子飘在胸前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
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放了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
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真是—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然说他是—个人才,非常聪明,而且善于打仗,但他有谋权篡位之心。
虽然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
这使我感觉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很大度。
但是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诸葛亮誓不两立。
他想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我特别爱看三国演义这本书,看完之后还想看,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250个字读后感《三国演义》,为我们刻画了性情各异的历史人物:神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诈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细的张飞,情深义重的关羽,以及谦逊亲民的刘备。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晓历史,后占未知。
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让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他死
后,还用计下退了司马懿,正所谓“死诸葛亮吓退活司马懿”。
曹操,我却不太喜欢。
尤其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杀了杨修、孔融、华佗。
尤其是华佗的被杀,使我国失去了非常宝贵的医疗技术。
我也不太喜欢张飞,虽然他很重义气,而且还粗中有细,但他性情爆燥、喜欢酗酒,而且还经常打骂士兵,最后也因此脑袋搬家。
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充满豪迈,也造就了英雄。
但老百姓却因战争生活朝不保夕,使我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国演义250个字读后感今天,我和妈妈在家一起读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全国这段历史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
小说除了着力渲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惊心动魂,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外,还成功地塑造一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比如: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身怀雄才大略却残暴奸诈的曹操,更以突出的笔墨描画出仁厚爱贤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勇猛刚正的张飞,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忠义情怀。
其中,我最喜欢“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它讲述了这样
一个故事:周瑜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成十万支箭诸葛亮并没抱怨时间太短,说三日就够了,周瑜大喜,让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就杀了他。
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将周瑜请上船它周围有很多船,船上插满了假的人,走到接近曹操的地方,曹操见人来了,怕对他有伤害,就叫人放箭,顿时,假人上插满了箭。
周瑜见了,更坚定了杀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