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积指数的主要测定方法_谭一波
水稻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

水稻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摘要:I.引言- 介绍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定义和作用II.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 公式推导:A = (π * r^2) / (2 * l)- 公式解释:A 代表叶面积指数,r 代表叶片半径,l 代表叶片长度III.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方法- 直接采样法- 间接光学测量法- LAI-2200冠层分析仪IV.叶面积指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 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的关系V.总结- 叶面积指数的重要性- 计算叶面积指数的意义正文:I.引言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是衡量植物叶面积密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植物叶片面积的总和。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叶面积指数的计算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稻叶面积指数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在水稻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II.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的计算公式为:A = (π * r^2) / (2 * l)其中,A 代表叶面积指数,r 代表叶片半径,l 代表叶片长度。
这个公式是通过对水稻叶片进行几何分析得出的。
III.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方法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采样法和间接光学测量法。
直接采样法是通过采集水稻叶片样本,然后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对叶片进行测量。
间接光学测量法则是通过遥感技术,如激光雷达、成像光谱仪等设备对水稻冠层进行扫描,然后根据扫描数据计算叶面积指数。
其中,LAI-2200冠层分析仪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IV.叶面积指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叶面积指数与水稻的产量密切相关。
水稻叶面积指数越大,说明水稻叶片对阳光的利用率越高,光合作用越充分,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此外,叶面积指数还能反映水稻生长的健康状况,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V.总结水稻叶面积指数是反映水稻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A = (π * r^2) / (2 * l)。
作物叶面积指数

作物叶面积指数
作物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衡量作物叶片覆
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描述了单位地面积上作物叶片的总面积与
该地点地面的比值。
叶面积指数是作物生长状况和光合有效辐射利用
率的重要参考参数,也对作物的生产潜力和光合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作物叶面积指数的数值通常介于0和无穷大之间。
数值较小时,
表示作物叶片覆盖程度较低,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相对较低。
数值较
大时,表示作物叶片覆盖程度较高,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相对较高。
叶面积指数还可以反映作物的生物量,因为叶片面积与生物量之间存
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测算作物叶面积指数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直接野外观测、遥感技
术和模型计算等。
其中,遥感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遥
感图像和影像处理技术,可以较快速地获取大范围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为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空间分布性。
在作物生长季
节内,叶面积指数一般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通常出现
在作物生长的中期。
不同作物的叶面积指数也存在差异,这取决于作
物的生长周期、生长速率和叶片结构等因素。
作物叶面积指数可以用于农田水分管理、作物生长模拟和农业遥
感监测等方面。
通过监测和分析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作
物的生长状态和生长势,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建议,提高
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植物叶面积测量方法综述

植物叶面积测量方法综述植物叶面积是指植物叶片的总表面积,是植物生长和光能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植物叶面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生长状况、光能利用效率以及植物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本文将对常用的植物叶面积测量方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植物生态学和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直观、常用的测量植物叶面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几何法几何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测量植物叶面积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根据叶片的形状和尺寸,通过几何计算得到叶面积。
常用的几何法有叶片直径法、矩形法、三角法等。
但几何法需要对叶片的形状进行简化处理,不能完全准确地测量叶面积。
2. 手工测量法手工测量法是一种精确测量植物叶面积的方法,适用于叶片形状复杂、片数较少的情况。
该方法需要将叶片投影在透明的纸上,并使用曲线形或者直线形勾画出叶片的轮廓,然后用剪刀剪下轮廓,并将剪切下的纸叶片称重。
最后根据纸叶片的质量和比例关系计算叶面积。
3. 数字影像法数字影像法是一种利用数字相机或扫描仪对叶片进行影像捕捉,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叶片面积计算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量植物叶面积,并且适用于叶片形状复杂、片数较多的情况。
常用的数字影像法有Photoshop软件测量法、ImageJ软件测量法等。
二、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测量植物叶面积时不直接观测或测量叶片本身,而是通过叶片的一些特性或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叶面积。
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有以下几种:1. 特征因子法特征因子法是利用特定的叶片特征(如叶长、叶宽、叶片长度与宽度之比等)与叶片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叶片形状相对规则、片数较多的情况。
2. 系统积分法系统积分法是一种将植物叶片分成若干小块,对每一小块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求和得到整个叶片的面积的方法。
常用的系统积分法有格点法、网球法、扫描法等。
三、自动测量法自动测量法是利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植物叶面积自动测量的方法。
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

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
叶面积指数=
单株叶面积(厘米2)×亩基本苗
666.67(米2)×10000
计算叶面积指数(或系数)的方法很多,现仅介绍两种:
一、称重法具体方法:在需要测定的地块中,取有代表性的植株25~30株,再从中随机取5株,摘取全部绿叶片,量其叶片总宽度或者量取最上部完全展开叶总宽度A(量叶的中部最宽处),然后从叶片中间截取5厘米长的样段,并将样段与余叶分别烘干至恒重,采用干重法换算。
单位重量叶面积(厘米2/克)=
样段叶总宽×样段长
样段干重总样株叶面积=单位重量叶面积×总样株叶干重
总样株叶面积
平均单株叶面积(厘米2)=
样株数
二、长、宽乘积法具体方法:在需要测定的地块中,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10株,量出每一绿叶长和宽,按下列公式计算单株叶面积。
平均单株叶面积=
∑(长×宽)1.2×样株数。
生态过程 叶面积指数

生态过程叶面积指数一、简介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是描述植物叶片分布密度和叶片覆盖程度的指标。
它是衡量植被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叶面积指数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生长状况、光能利用效率以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等。
本文将从叶面积指数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生态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叶面积指数的定义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值。
通常用LAI来表示,LAI的计算公式为:LAI = 叶片总面积 / 地表面积叶片总面积是指垂直于地表的单位面积上所有植物叶片的总面积,包括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地表面积是指垂直于地表的单位面积。
三、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方法叶面积指数的测量可以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实地采集样本叶片,然后测量叶片的面积,再将所有叶片的面积相加得到叶片总面积。
最后将叶片总面积除以地表面积,得到叶面积指数。
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可以直接测量每片叶片的面积。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并且对植物进行采样可能会对植物造成损伤。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利用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来推测叶面积指数。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的反射光谱信息,通过光谱曲线和数学模型的分析,可以估算出叶面积指数。
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测量速度快,可以覆盖大面积的植被。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校正模型和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四、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因素叶面积指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养分、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
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叶面积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进而增加叶面积指数。
而干旱和寒冷的气候条件则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和叶片的发育,导致叶面积指数降低。
2. 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
充足的土壤养分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叶片的生长和发育,增加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的主要测定方法

叶面积指数的主要测定方法作者:庞书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2期[摘要]叶面积指数是农业生产当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精确的叶面积指数测量方案,能够对具体的田间生产情况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做出综合分析。
本文主要的工作在于对目前常见的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实地测量理念,对有限长度平均法所代表的间接测定方法进行综述,随后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对技术条件下传感器直接测量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促进测定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田间测量;有限长度平均法;传感器测定中图分类号:TP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122-01前言农业生产当中,通过测定农作物的叶面积指数方法能够对农作物植被所具有的结构参数属性进行探究,其中农作物叶倾角、茎叶比以及叶形等参数,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而在测量当中所获得的聚集指数CI还可以作为评定空间分布是否呈现均匀性的重要依据,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判断之中。
为了能够提高叶面积指数测定的精确性,通常需要借助间接测定法对直接测定结果进行反演。
一、叶面积指数有限长度平均法(一)有限长度平均法的测定策略在农业生产田间测量当中,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比尔定律,对叶面积指数和叶间隙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进行描述。
开展测量书,需要对测量角度的天顶角、冠层孔隙率等数据进行有限统计,并借助垂直方向上的平均投影面积计算,获取受到叶倾角分布情况作用下的等效叶面积指数。
等效叶面积指数的计算结果再经过聚集效应的估算,实现转化,最终获得真实的叶面积指数量化数值[1]。
实际的测量计算当中,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垂直观测法或者57.5°倾斜观测法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角度的获取,其中垂直观测法主要应用于数据获取精确度要求较高,信号不易饱和等测量环境,而57.5°倾斜观测法则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叶倾角分布之中。
作为重要的辅助参数,叶面积指数测定当中的叶倾角分布数值,一般需要采用手工测量方法进行获取,虽然目前技术环境中雷达测量、摄影测量得到了实践认可,但是应用范围仍然较为狭小。
水稻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

水稻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摘要:I.引言- 介绍水稻叶面积指数的概念- 说明计算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必要性II.水稻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 公式推导- 公式解释III.影响叶面积指数的因素- 水稻品种- 生长阶段- 环境条件IV.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方法- 直接采样法- 光学测量法V.叶面积指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产量- 品质- 抗病性VI.总结- 叶面积指数在水稻种植中的重要性- 提高叶面积指数的方法正文:I.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面面积上植物叶片面积的总和,是衡量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计算水稻叶面积指数对于指导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II.水稻叶面积指数计算公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的计算公式为:LAI = 叶片面积/ 地面面积。
其中,叶片面积是指水稻叶片的总面积,地面面积是指水稻所占的土地面积。
III.影响叶面积指数的因素1.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叶面积指数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叶片较宽的品种叶面积指数较高。
2.生长阶段:水稻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会随着生长阶段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增长较快。
3.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进而影响叶面积指数。
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
IV.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方法1.直接采样法:通过采集水稻叶片样本,然后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叶片面积,最后计算叶面积指数。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操作繁琐,误差较大。
2.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仪器(如LAI2200冠层分析仪)测量水稻叶面积指数。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精度较高,但设备投入较大。
V.叶面积指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产量:叶面积指数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叶面积指数越大,水稻光合作用面积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从而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品质:叶面积指数与水稻品质密切相关。
叶面积指数适中的水稻,养分积累较为均衡,有利于提高稻米的品质。
叶面积指数测定仪是怎样测量出叶面积指数的

叶面积指数测定仪是怎样测量出叶面积指数的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在田间试验中,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与最终产量高低密切相关。
计算公式常用叶面积指数(LAI)由下式中求得:叶面积用直尺测量每株各叶片的叶长(Lij)和最大叶宽(Bij)。
式中,n为第j株的总叶片数;m为测定株数;ρ种为种植密度。
作用及意义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
叶面积指数可以反映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
当叶面积指数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
苹果园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一般不超过5,能维持在3~4较为理想。
盛果期的红富士苹果园,生长期亩枝量维持在10~12万条之间,叶面积指数基本能达到较为适宜的指标。
氮对提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率均有促进作用,而净同化率随施氮增加而下降。
施氮对大豆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
随施氮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的正效应可以抵消净同化率下降的负效应,从而最终获得一个较高的生长率。
因此,高产栽培首先应考虑获得适当大的叶面积指数。
在生态学中,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叶面积指数测定的主要方法直接方法直接测定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方法。
1、叶面积的测定,传统的格点法和方格法。
片的面积、长度、宽度、周长、叶片长度比和形状因子以及累积叶片面积等数据,主要仪器有:YMJ-A便携式叶面积仪、YMJ-C/YMJ-CH台式或便携式叶面积仪、YMJ-D手持式叶面积仪等. 此外,还有使用台式扫描仪和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的方法. 图像处理型叶面积仪由数码相机、数据处理器、处理分析软件和计算机等组成,可以获取叶片面积、形状等数据,主要仪器有:YMJ-C/YMJ-CH图象分析系统、TOP-1300叶片面积图像分析仪、YMJ-B图象分析系统、YMJ-D多用途叶面积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面积上的垂直投影面积或最大投影面积具有更 好的表达能力 ,因为植物光合有效辐射总截取面积 还反映了植物冠层的物理意义和生态内涵 [ 5, 11 ]. 叶 面积指数是一个无量纲度量的参数 ,其大小与植被 种类 、生长期 、叶片倾角 、叶簇和非叶生物量等因素 有关 [ 4, 6 ] ,还受叶面积指数定义和测定方法的影响.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6·
林业调查规划
第 33卷
足半格者不计 ,超过半格按一格记 ,最后合计叶片所 占的总格数作为叶面积.
The M a in M ethods for D eterm in ing L eaf Area Index
TAN Yi2bo, ZHAO Zhon g2hu i
( School of L 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 t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leaf area index (LA I) , and summ arizes the current m ain m ethods for determ ining LA I as direct and indirect ways as well as its individu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1 It concerns that the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LA I determ i2 nation in the future w ill be the combination of op tical instrum ent method w ith remote sensing method1 Key words: leaf area index; determ ination m ethod; remote sensing method; op tical instrum ent m ethod
收稿日期 : 2008- 01- 09 基金项目 :湖南省自然基金项目“城市主要绿化树种蒸腾耗水规律和分形特征的研究 ”(05JJ40127). 作者简介 :谭一波 (1981- ) ,男 ,广西南宁人 ,硕士研究男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气象学和森林生态研究.
(2)描形称重法. 在一种特定的坐标纸上 ,用铅 笔将待测叶片的轮廓描出并依叶形剪下坐标纸 ,称 取叶形坐标纸重量 ,按公式计算叶面积.
(3)仪器测定法. 叶面积测定仪可以分成两种 类型 [ 5 ] ,分别通过扫描和拍摄图像获取叶面积. 扫 描型叶面积仪主要由扫描器 (扫描相机 ) 、数据处理 器 、处理软件等组成 ,可以获得叶片的面积 、长度 、宽 度 、周长 、叶片长度比和形状因子以及累积叶片面积 等数据 ,主要仪器有 : C I - 202 便携式叶面积仪 、L I
准木所占地面面积. 任海先生 [ 12 ]在研究南亚热带森 林时认为该方法较准确 ,但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且费 时费力. 212 间接方法
间接方法是用一些测量参数或用光学仪器得到
叶面积指数 ,测量方便快捷 ,但仍需要用直接方法所 得结果进行校正 [ 16 ] . 21211 点接触法
点接触法是用细探针以不同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LA I = (M ×K) / ( C ×S ) 落叶收集法在落叶林的测量中得到了较准确的 结果 ,但是测量周期长 ,在常绿林中应用时会产生较 大的误差 [ 12, 13 ] . 21113 分层收割法 [ 12 ] 在群落中设置样地 ,并对样地进行调查 ,记录样 地中的树种组成 、树高 、胸径和冠幅等参数 ,找出具 有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的标准木 ,并进行整株收获 , 即从径基开始按每段 1 m 长分割 ,由底部向上逐段 收获叶片 ,将全部叶片摘下后称取总重 W ( g) ,最后 用十字分割法从中取出 500~1 000 g叶片称重和测 定叶面积 ,计算出比叶重 K ( cm2 / g) ,用下式计算叶 面积 : L = (W ×K) /S 式中 , W 为标准木总叶重 , K为比叶重 , S 为标
第 33卷 2008年
第 3期 6月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Vol. 33 No. 3 Jun. 2008
叶面积指数的主要测定方法
谭一波 ,赵仲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 :简要地介绍了叶面积指数的概念和研究的意义 ,总结了当前叶面积指数 (LA I)的主要测定方法有直接和间接 方法两大类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认为未来叶面积指数测定的发展趋势是光学仪器法和遥感法的相互结合.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测定方法 ;遥感法 ;光学仪器法 中图分类号 : S758. 5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3168 (2008) 03- 0045- 0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3期
谭一波等 :叶面积指数的主要测定方法
·47·
冠幅等容易测量的参数与叶面积或叶面积指数的相 关关系建立经验公式来计算. 研究表明 :叶面积指数 与胸径平方和树高的乘积有显著的指数相关性 [ 16 ] , 边材面积与叶面积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 17 ] ,林冠开阔 度与叶面积指数呈较好的指数关系 [ 18 ]. 经验公式法 的优点在于测量参数容易获取 ,对植物破坏性小 ,效 率较高 ,然而经验公式具有特定性 ,并不适合于任何 树种 ,因而该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5 ]. 21214 遥感方法
LA I
=
1 k
ln
(Q0
/Q )
式中 : LA I为叶面积指数 , Q0 和 Q 分别为冠层 上下部的太阳辐射 , k为特定植物冠层的消光系数 ,
一般在 013~115变化 ,其计算公式为 :
k
=
x
+
11744
x2 (x
+ tanθ2 + 11182)
-
01733
其中 x为叶倾角分布参数 ,θ为天顶角. 消光系
数 k与植物种类 、天顶角 、叶片倾角以及非叶生物量
有关 ,在确定时常需要根据经验公式获得 ,如关德新
等 [3 ]在研究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时 , 利用观测结果
反推消光系数 k 值. 本方法中消光系数如果能够准
确地加以测量 , 那么得出的叶面积指数也较
准确 [ 12 ] .
21213 经验公式法
经验公式法利用植物的胸径 、树高 、边材面积 、
刺入冠层 ,然后记录细探针从冠层顶部到达底部的 过程中针尖所接触的叶片数目 ,用以下公式计算.
LA I = n /G (θ) 式中 , LA I为叶面积指数 , n 为探针接触到的叶 片数 , G (θ) 为投影函数 , θ为天顶角. 当天顶角为 5715°时 ,假设叶片随机分布和叶倾角椭圆分布 [ 5 ] , 则冠层叶片的倾角对消光系数 K的影响最小 ,此时 采用 3215°倾角刺入冠层 ,会得出较准确的结果 ,用 以下公式计算. LA I≈ 111LA I3215 点接触法是由测定群落盖度的方法演进而来
2 叶面积指数测定的主要方法
211 直接方法 直接测定方法是一种传统的 、具有一定破坏性
的方法 ,通过直接测量叶面积得到的叶面积指数 ,可 作为间接方法的有效验证. 21111 叶面积的测定
(1)传统的格点法和方格法. 格点法是将采集 到的叶片平摊在水平面上 ,在叶片上覆盖一块透明 方格纸 ,然后统计在叶内的格点数和叶边缘的格点 数计算叶片的面积 ,不足半格者不计 ,超过半格者按 一格记. 方格法是在叶片下方放置一块方格纸 ,并用 铅笔描绘出叶片轮廓 ,数出叶片所占的格数 ,叶缘不
- 3000台式或便携式叶面积仪 、AM - 300手持式叶 面积仪等. 此外 ,还有使用台式扫描仪和专业图像分 析软件测定的方法. 图像处理型叶面积仪由数码相 机 、数据处理器 、处理分析软件和计算机等组成 ,可 以获取叶片面积 、形状等数据 ,主要仪器有 : W IND I2 AS图象分析系统 、SKYE 叶片面积图像分 析仪 、 Decagon - Ag图象分析系统 、W inFOL IA 多用途叶面 积仪等. 21112 落叶收集法
的 [ 12 ] ,在小作物 LA I的测量中较准确 [ 15 ] ,但在森林 中应用比较困难 [ 13 ] ,主要是由于森林植物树体高大 以及针叶树种中高密度的针叶影响了测定. 21212 消光系数法
该法通过测定冠层上下辐射以及与消光系数相
关的参数来计算叶面积指数 ,前提条件是假设叶片 随机分布和叶倾角呈椭圆分布 ,由 Beer - Lambert定 律知 :
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 , 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 、冠层结构变化 、植物群落生 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 ,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 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 ,并在生态系统 碳积累 、植被生产力和土壤 、植物 、大气间相互作用 的能量平衡 ,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 1~4 ] .
本方法适合于落叶林 ,一般先在样地内随机设 置一定面积 ( S )的凋落物收集网 ,将收集到的凋落 物烘干 ,分离出叶片来称重 ,得到落叶量 [ 12 ]. 再用十 字分割法从落叶中取出一定重量的叶片测出总叶面 积 ,计算出比叶重 K ( cm2 / g) ,即单位叶面积与叶干 重的比值 [ 14 ] ,结合落叶收集得到的单位时间单位面 积落叶的重量 M ( g /m2 ·a)以及生物量研究中得出 的单位时间落叶量所占样地总叶量的百分比 C,用 下式即可计算叶面积指数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