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电流效应解读人体触电的安全阈值_赵秋生
人身安全电流规定在(3篇)

第1篇一、引言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电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正确使用,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严格的人身安全电流规定,明确了人体承受电流的安全范围。
本文将从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安全电流规定、漏电保护器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电流的大小、作用时间、电流路径等因素。
以下是电流对人体影响的简要概述:1. 微小电流:人体对微小电流(1mA以下)没有感觉,但长时间接触可能引起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出汗等。
2. 低度危险电流:当电流达到1mA~10mA时,人体会感觉到轻微的刺痛,此时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较小。
3. 中度危险电流:当电流达到10mA~30mA时,人体会感到剧痛,可能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心脏停搏。
4. 高度危险电流:当电流达到30mA~100mA时,人体会立即发生严重伤害,如心脏停搏、呼吸困难、烧伤等。
5. 极度危险电流:当电流达到100mA以上时,人体将遭受极其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三、人身安全电流规定我国国家标准GB/T 13870.1-2008《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第1部分:通用部分》对人身安全电流进行了明确规定。
以下是主要规定:1. 人体安全电流: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接触电流不会引起伤害的电流值。
根据规定,人体安全电流不高于10mA。
2. 人体耐受电流:指在短时间内(如几秒钟),人体可以承受的电流值。
根据规定,人体耐受电流不高于30mA。
3. 人体致命电流:指足以导致人体死亡的电流值。
根据规定,人体致命电流为100mA以上。
四、漏电保护器的作用为了提高人身安全,我国规定在家庭、工业等场所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的作用如下:1. 及时切断故障电路: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漏电保护器可以迅速检测到电流泄漏,并切断电源,防止电流继续对人体造成伤害。
人体的安全电流

人体的安全电流①感知电流引起人体感知的最小电流。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
②摆脱电流人触电后,尚能靠自身摆脱的最大电流。
一般认为人体的平均摆脱电流为15mA,考虑在各种条件下不致有电击危急的平安电流,以5mA为宜。
③致命电流在很短的时间内危及人生命的最小电流。
当流经人体的电流达到50mA以上时就会引起心室抖动,有生命危急;到100mA 以上,足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致人死亡。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电流(mA)沟通电源(50Hz)直流电源通电时间人体反应人体反应0~0.5连续无感觉无感觉0.5~5连续有麻刺、痛苦感、无抽搐无感觉5~10几分钟内痉挛、剧痛,尚可摆脱电源针刺、压迫及灼热感10~30几分钟内快速麻痹,呼吸困难,不自主压痛,刺痛,灼热剧烈、抽搐30~50几秒到几分钟内心跳不规章、昏迷、剧烈痉挛感觉剧烈、剧痛痉挛50~100超过3秒心室抖动、呼吸麻痹、心跳停止跳动剧痛,剧烈痉挛、呼吸困难或麻痹分析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目的是找出平安电流的阈值,即低于这个值时可以认为是平安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
依据摆脱电流和心室抖动电流来确定的平安电流阈值是不同的。
在确定这个平安电流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平安电流及其相关因素:①时间因素即使是很小的电流,假如通电时间长了,也有可能引起心室抖动。
②电流的性质频率在50~100Hz的沟通电对人体的损害程度最为严峻。
我们平常所接触的沟通电正好就是在这个频率范围内。
③电流路径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而死亡;通过神经中枢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剧烈失调而致人残废;通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通过心脏会使心室抖动而停止跳动最终死亡。
实践证明,从左手到脚是最危急的路径,从右手到脚、从手到手也是比较危急的路径,从脚到脚相对而言危急性较小。
人体安全电压是多少

人体安全电压是多少人体安全电压是指对人体不会造成电击伤害的电压值。
一般来说,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电压和电流值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人体安全电压究竟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是由电阻决定的,而人体的电阻是不固定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皮肤的湿润程度、电流的路径等。
一般来说,干燥的皮肤对电流的阻抗较大,而潮湿的皮肤对电流的阻抗较小。
因此,对于人体来说,湿润的环境下对电流的耐受能力要比干燥的环境下要低。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不感知、感知但无危险、可能危险和危险。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小于1毫安的电流是不感知的,对1-5毫安的电流是感知但无危险的,对5-50毫安的电流是可能危险的,而对大于50毫安的电流是危险的。
根据上述标准,可以得出人体安全电压的一个大致范围。
一般来说,人体对电压的耐受能力是与电流成正比的,因为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电压=电流×电阻。
因此,人体对电压的耐受能力也是与人体的电阻成反比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大约在1000到100000欧姆之间。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阻固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因此人体对电压的耐受能力也大约在100到1000伏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范围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为人体的电阻是不固定的,而且不同人的电阻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人体对电压的耐受能力还受到电流的频率、波形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障人体安全,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措施。
综上所述,人体安全电压的范围大约在100到1000伏之间。
然而,为了确保人体的安全,我们在使用电器设备时仍然需要遵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规定,切不可掉以轻心。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加重视电气安全,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发生意外。
从人体电流效应解读人体触电的安全阈值_赵秋生

流 效 应 与 电 流 大 小 、电 流 种 类( 直 流 、交 流 )、电 流 电 流 通 路 为 手 到 手 或 一 只 手 到 一 只 脚 大 面 积 接 触
频 率 、流 经 人 体 途 径 等 因 素 有 关 。国 际 电 工 委 员 会 (5000~10000mm2)的人体总阻抗统计结果。
3 人体电压的安全阈值
流 电 压 称 为“ 安 全 电 压 ”,考 虑 到 这 会 给 人 带 来 误 解 ,
加到人体的电压不是造成触电伤害及死亡的最 误 以 为 5 0 V 以 下 电 压 是 绝 对 安 全 的 ,因 此 ,近 些 年 来
根 本 原 因 ,电 压 的 危 险 性 最 终 取 决 于 其 所 产 生 的 人 国 际 电 工 委 员 会( I E C )已 不 再 建 议 使 用“ 安 全 电 压 ”
电 压 ,因 此 ,考 虑 外 界 因 素 对 人 体 阻 抗 的 影 响 因 素 致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
时 ,应 主 要 考 虑 接 触 电 压 并 将 其 选 定 为 2 2 0 V 。
图 2 为《 电 流 通 过 人 体 的 效 应 》( G B / T 1 3 8 7 0 )
另外,从人体阻抗个体统计结果来看,要使所选 标准给出的电流途径从左手到双脚的人体电流与时
虑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直 接 影 响 人 体 阻 抗 的 各 种 因 素 ,二
经 过 人 体 电 流 会 在 人 体 中 产 生 各 种 效 应 。首 先
是人体阻抗个体差异形成的统计分布结果。
是 感 知 到 电 流 的 存 在 ,再 到 引 起 人 的 痛 感 、肌 肉 不 能
首先,接触电压是影响人体阻抗的最主要因素。 自 控 ,直 至 产 生 心 室 纤 维 性 颤 动 ,简 称 室 颤 。所 谓 心
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

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有:电流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种类、电流频率、电压高低和个体特征。
其中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为最主要因素。
一、电流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所用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1、感知电流和感知阈值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感知电流,感知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感知阈值。
概率为50%时,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2、摆脱电流和摆脱阈值在一定概率下,人体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摆脱电流。
摆脱电流与人体生理特征、电极形状、电极尺寸等因素有关。
概率为50%时,成年男性的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
摆脱阈值是电流效应中应注意的一个阈值。
当人用手握带电导体时,如流过手掌心肌肉的电流超过此值,手掌心肌肉的反应将是不由自主地紧握带电导体而不是摆脱带电导体,从而使电流得以持续通过人体。
导致此效应的最小电流称为摆脱阈值。
3、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室颤电流的最小值称为室颤阈值。
室颤电流是短时间作用的最小致命电流。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波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mA,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波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数百mA。
致命电流约为50mA,持续时间在1s以上。
二、电流持续时间1、电流持续时间越长,能量累积越大,室颤电流越小。
2、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与心脏波动周期特定相位重合的可能性越大,室颤的可能性越大。
3、电流持续时间越长,由于人体发热出汗和电流对人体的分解作用,人体电阻变得越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将越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就越大。
三、电流途径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没有绝对安全的途径。
1、不同途径的伤害1)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2)电流通过中枢神经及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强烈失调而导致死亡;3)电流通过头部严重损伤大脑,也可能使人昏迷不醒而死亡;4)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瘫痪;电流通过人体的局部肢体也可能引起中枢神经强烈反射而导致严重后果。
我国规定的人体安全电流(3篇)

第1篇一、引言人体安全电流是指通过人体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电流值。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路径、持续时间以及人体的电阻等因素。
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国制定了严格的人体安全电流标准。
本文将从人体安全电流的定义、影响因素、我国规定的人体安全电流标准以及相关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人体安全电流的定义人体安全电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体时不会引起生理反应、神经肌肉麻痹、心跳停止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电流值。
通常情况下,人体安全电流的参考值为10毫安(mA)以下。
三、人体安全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电流越大,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严重。
人体安全电流的参考值为10毫安以下,超过此值,电流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2. 通过人体的路径: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例如,电流通过心脏区域时,会对心脏造成严重危害。
3. 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越严重。
一般来说,短时间内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危害较小,但长时间接触高电流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4. 人体电阻:人体电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体质、皮肤湿润程度等。
人体电阻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小,相对安全。
四、我国规定的人体安全电流标准1. 工频交流电:我国规定工频交流电人体安全电流为10毫安以下。
当交流电流达到30毫安时,人体会感到麻木;当电流达到50毫安时,人体会失去意识;当电流达到100毫安时,人体可能发生心脏停搏。
2. 直流电:我国规定直流电人体安全电流为50毫安以下。
当直流电流达到100毫安时,人体会感到麻木;当电流达到200毫安时,人体会失去意识;当电流达到300毫安时,人体可能发生心脏停搏。
3. 频率:我国规定频率在50赫兹(Hz)以下的人体安全电流为10毫安以下。
当频率在50赫兹以上时,人体安全电流会相应降低。
五、相关防护措施1. 遵守电气安全规范:在电气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范,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对人体安全的电流值

对人体安全的电流值
对人体安全的电流值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电流的种类、频率、持续时间、人体阻抗、电流路径以及触电者的体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等。
一般来说,人体能够承受的安全电压为36伏,对应的安全电流为10毫安。
当人体电阻一定时,人体接触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对人体的损害也就越严重。
1毫安的电流通过时人体即有感觉,25毫安以上的电流人体就很难摆脱,50毫安即有生命危险,主要是可以导致心脏停止和呼吸麻痹。
然而,这些值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潮湿的皮肤、汗水、疲劳、药物使用等都可能降低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尽可能避免电流通过人体,以确保人的安全。
如果不幸遭遇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机理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机理人体阻抗的大小与哪些方面有关人体阻抗主要与电流路径、皮肤潮湿程度、接触电压、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以及频率等有关。
什么是交流电流的电击效应心室纤维性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
一个心动周期由产生兴奋期、兴奋扩展期和兴奋复原期所组成。
在兴奋复原期内有一个相对较小的部份称为易损期,在易损期内,心肌纤维处于兴奋的不均匀状态,如果受到足够幅度电流的刺激,心室纤维发生颤动和血压降低,如电流足够大将导致死亡。
什么叫感觉阈值当电流流过人体时,人身所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觉阈值。
对于15~100Hz交流电流为0.5mA。
106.什么叫摆脱电流人握电极能摆脱的电流最大值称为摆脱电流,对于15-100Hz交流电流为10mA。
高频交流电的电击效应是怎样的在工业企业和民用建筑中,有不少电气设备的使用频率超过100Hz,例如有些电动工具和电焊机,可用到450Hz;电疗设备大多数使用4000—5000Hz;开关方式供电的设备则为20kHz-1MHz;微波及无线电设备还有使用更高的频率的。
对于这些100Hz以上交流电流,人体皮肤的阻抗,在数十伏数量级的接触电压下,大致与频率成反比,例如500Hz时皮肤阻抗,仅约为50Hz时皮肤阻抗的1/10,在很多情况下,皮肤的阻抗可以忽略不计。
但因为是高频电流,对人体的感觉和对心脏的影响都比100Hz以下交流电小。
频率在10kHz 及100Hz之间时,阈值大致由10mA上升到100mA(有效值),频率在100kHz以上及电流强度在数百毫安数量级时,较低频率时有针刺的感觉,频率再高则有温暖的感觉。
频率在100khz以上及电流在安培数量级时,可能出现烧伤,烧伤的严重程度随电流流通的持续时间而定。
直流电流的电击效应是怎样的电流对人体的效应,例如刺激神经和肌肉,引起心房或心室纤维性颤动等,与电流大小的变化有关,特别是在接通或断开电流的时候。
电流幅度不变的直流电流要产生同样的效应,要比交流电流大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 别 注 意 的 是 ,在 C 2 曲 线 的 上 方( 触 电 时 间 关 系 。实 际 上 ,由 于 人 体 阻 抗 、电 流 回 路 阻 抗 等 具 有
5 0 0 0 m s 以 上 )对 应 的 人 体 电 流 为 5 0 m A ,这 正 是 一 般 不 确 定 性 ,所 以 ,很 难 给 出 流 经 人 体 的 实 际 电 流 。与
与 人 体 电 流 安 全 阈 值 相 似 ,这 里 得 出 的 5 0 V 人 体
此,应把50mA这个人体电流安全阈值理解为“相对安 电 压 安 全 阈 值 也 应 理 解 为“ 相 对 安 全 电 压 ”,因 为 这
全 电 流 ”。
一 电 压 也 不 是 绝 对 安 全 的 。人 们 一 度 把 5 0 V 及 以 下 交
题 ,必 须 从 人 体 触 电 安 全 阈 值 出 发 。
姆 至 数 万 欧 姆 。此 外 不 同 的 个 体 之 间 在 同 样 条 件 下
人 体 电 流 是 决 定 电 击 后 果 的 根 本 原 因 。人 体 电 也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表 1 和 图 1 为 成 人 在 干 燥 情 况 下 ,
电 压 ,因 此 ,考 虑 外 界 因 素 对 人 体 阻 抗 的 影 响 因 素 致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
时 ,应 主 要 考 虑 接 触 电 压 并 将 其 选 定 为 2 2 0 V 。
图 2 为《 电 流 通 过 人 体 的 效 应 》( G B / T 1 3 8 7 0 )
另外,从人体阻抗个体统计结果来看,要使所选 标准给出的电流途径从左手到双脚的人体电流与时
3 人体电压的安全阈值
流 电 压 称 为“ 安 全 电 压 ”,考 虑 到 这 会 给 人 带 来 误 解 ,
加到人体的电压不是造成触电伤害及死亡的最 误 以 为 5 0 V 以 下 电 压 是 绝 对 安 全 的 ,因 此 ,近 些 年 来
根 本 原 因 ,电 压 的 危 险 性 最 终 取 决 于 其 所 产 生 的 人 国 际 电 工 委 员 会( I E C )已 不 再 建 议 使 用“ 安 全 电 压 ”
流 效 应 与 电 流 大 小 、电 流 种 类( 直 流 、交 流 )、电 流 电 流 通 路 为 手 到 手 或 一 只 手 到 一 只 脚 大 面 积 接 触
频 率 、流 经 人 体 途 径 等 因 素 有 关 。国 际 电 工 委 员 会 (5000~10000mm2)的人体总阻抗统计结果。
体 电 流 。然 而 ,电 流 与 电 压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没 有 电 压 这 一 概 念 ,代 之 以“ 特 低 电 压( E L V )”。然 而 ,特 低 电
12
《安全》2012年第5期
安全科学技术
压( E L V )这 个 概 念 从 字 面 上 不 能 涵 盖“ 电 压 安 全 阈 值 ”或“ 相 对 安 全 电 压 ”的 含 义 。特 低 电 压 只 是 从 电 压 角 度 强 调 不 超 过 5 0 V 而 已 ,而“ 电 压 安 全 阈 值 ”则 更 强 调 了 电 压 的“ 安 全 界 限 ”这 层 含 义 ,强 调 了 其 作 为 衡 量电压是否安全的尺度。
情 况 下 选 定 的 人 体 产 生 室 颤 的 电 流 值 ,即 所 谓 室 颤 此相对应,由于电源及设备电压具有确定性,且又便
阈 ,换 言 之 ,5 0 m A 的 人 体 电 流 是 致 命 的 危 险 电 流 。然 于测量,因此,用电压来评价触电危险性比用人体电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在50mA电流长时间作用 流更具有可操作性。
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2012年第5期
从人体电流效应解读 人体触电的安全阈值赵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
【摘要】 人体触电的安全阈值目前还没有标准明确给出,然而在制定触电防护的安全标准时又无法回避,因此人 体 触 电 的 安 全 阈 值 是 以“ 潜 规 则 ”的 形 式 在 应 用 。本 文 以 现 有 人 体 电 流 效 应 数 据 为 基 础 ,分 析 明 确 了 触 电 危 险 评 估 时 人 体 阻 抗 的 标 准 取 值 、人 体 电 流 安 全 阈 值 和 人 体 电 压 安 全 阈 值 ,并 对 其 含 义 进 行 了 解 读 。此 举 有 助 于 人 们 深 入 理 解 现 有 标 准 对 触 电 防 护 措 施 所 提 技 术 要 求 的 含 义 ,从 而 更 科 学 正 确 地 应 用 各 种 触 电 防 护 措 施 。
11
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2012年第5期
线 C 2 代 表 的 是 5 % 的 人 产 生 室 颤 的 情 况 ,而 C 3 代 表 的 也 就 无 所 谓 电 流 。在 同 样 的 情 况 下 ,显 然 电 压 越 高 ,
是50%的人出现室颤的情况。
其 危 险 性 越 大 ,因 此 ,人 体 电 压 与 触 电 危 险 有 着 直 接
( I E C )对 人 体 的 电 流 效 应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 工 作 ,并 制 定 了 相 应 的 标 准 。我 国 引 进 I E C 标 准 ,制 定 了 等 同 标 准《 电 流 通 过 人 体 的 效 应 》( G B / T 1 3 8 7 0 )。该 标 准 是 触 电 防 护 的 基 础 性 标 准 。虽 然 该 标 准 给 出 了 人 体 阻 抗 、人 体 电 流 效 应 等 大 量 基 础 性 数 据 ,但 该 标 准 并 没 有 明 确 人 体 触 电 的 安 全 阈 值 ,即 触 电 的 安 全 与 危险的分界线。
虑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直 接 影 响 人 体 阻 抗 的 各 种 因 素 ,二
经 过 人 体 电 流 会 在 人 体 中 产 生 各 种 效 应 。首 先
是人体阻抗个体差异形成的统计分布结果。
是 感 知 到 电 流 的 存 在 ,再 到 引 起 人 的 痛 感 、肌 肉 不 能
首先,接触电压是影响人体阻抗的最主要因素。 自 控 ,直 至 产 生 心 室 纤 维 性 颤 动 ,简 称 室 颤 。所 谓 心
人体阻抗“标准值”保证所有人员的安全也是不合理 间 效 应 。从 曲 线 C 1 右 侧 的 区 域( A C - 4 区 )是 出 现 心
的 ,这 往 往 会 导 致 对 技 术 要 求 过 高 。实 际 上 ,只 要 保 室纤维性颤动的区域,即可能出现触电死亡区域,其
证 绝 大 多 数( 比 如 9 5 % 以 上 )人 的 安 全 就 可 以 了 。综 中 ,曲 线 C 1 代 表 的 是 人 群 中 开 始 出 现 室 颤 情 况 ,曲
表1 交流50/60Hz大接触面积的人体总阻抗ZT
接触电压 V
人体总阻抗ZT在以下百分数列时不超过的值,Ω
人数的5%
人数的50%
人数的95%
25
1750
3250
6100
50
1450
2625
4375
75
1250
2200
3500
100
1200
1875
3200
125
1125
1625
2875
1 人体阻抗的标准取值问题
10
《安全》2012年第5期
安全科学技术
Ω 6000
5000
人体总阻抗ZT
4000
3000 2000 1000
95%
50%
5%
0 200 500 700 1000
2000 接触电压UT
3000
4000
V 5000
图1 人体总阻抗统计分布
尽管人体总阻抗变化范围非常大(同一个体,不 合 考 虑 以 上 两 方 面 因 素 ,结 合 表 1 ,可 以 把 人 体 阻 抗
就越安全。然而,人体阻抗“标准值”也不是选得越小 出 触 电 是 否 安 全 的 结 论 。鉴 于 此 ,人 体 阻 抗 的“ 标 准
越好,这样会对防护措施提出过高要求,从而使评价 值”应明确选定一个标准值,即1000Ω。
结 果 失 去 意 义 。科 学 合 理 选 取 人 体 阻 抗 标 准 值 应 考 2 人体的电流安全阈值
4 人体触电安全阈值的“潜规则”形式应用 从 标 准 层 面 上 ,没 有 对 上 述 人 体 触 电 安 全 阈 值
给 出 明 确 规 定 ,但 在 触 电 防 护 标 准 中 以“ 潜 规 则 ”的 形式加以运用。
《 建 筑 物 电 气 装 置 第 4 - 4 1 部 分 :安 全 防 护 - 电 击 防 护 》( G B 1 6 8 9 5 . 2 1 - 2 0 0 4 / I E C 6 0 3 6 4 - 4 4 1 : 2 0 0 1 )对 各 种 供 电 系 统 提 出 了 故 障 情 况 下 设 备 外 露 可 导 电 部 分( 设 备 外 壳 )的 对 地 电 压 要 求 。
【关键词】 人体电流效应;人体阻抗;电流安全阈值;电压安全阈值
电气系统及其防护措施是否安全的判断标准建 大 ,数 值 变 化 范 围 较 大 。受 接 触 电 压 、接 触 面 积 、电
立 在 人 体 的 触 电 安 全 阈 值 基 础 上 ,研 究 触 电 防 护 问 流频率、皮肤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人体阻抗从数百欧
当接触电压达到一定值(如220V)时,人体皮肤接近 室 纤 维 性 颤 动 是 指 心 脏 在 人 体 电 流 的 作 用 下 ,出 现
击 穿 状 态 ,此 时 其 他 因 素( 如 皮 肤 的 湿 度 )对 人 体 阻 每分钟上千次的小幅抖动,而非正常的有力搏动,因
抗 的 影 响 明 显 减 小 ,此 外 2 2 0 V 也 是 人 体 常 见 的 接 触 此 也 就 失 去 正 常 的 供 血 功 能 。心 室 纤 维 性 颤 动 是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