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合集下载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各位考生大家好,2021年的高考已经临近,大家都进入了紧张而又忙碌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无法预测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会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回顾历年的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古语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评分标准有助于大家有针对性的补充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与能力对大家有百利而无一害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文题。

当然,这里的反复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既不是乱点题,也不是滥点题,不宜也不必过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五六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联,彼此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组合。

这样的点题设计既能使话题得以逐渐强化,升值,又可以让主旨不断呈现,深化,帮助你在紧张的考场上,成就佳作,获得高分。

文章有深度,出新意,这是"亮"的一个前题,但仅此还不够。

假使你的观点很深刻,很有新意,但表述上很含蓄,很朦胧,没让阅卷老师体会到,那么,等于没亮点。

有时还会因表述不清而被认为"怪"和"偏",反而弄巧成拙。

所以,文章要"亮"起来,文采是不可或缺的。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夫子的话在应试上也管用。

高考作文一定要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

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

这种点题之笔,就是诗歌中所说的“诗眼”,文章中所说的“文眼”,是整篇诗文精神的“团聚处”。

高考作文要非常重视点题之笔。

考场作文常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同学没有审准材料的含意就草率行文,有些同学审准了材料含意,却在行文时内容与题目没有实质的联系和契合,而是貌合神离。

议论文中,叙述完事例论据后,如果能紧扣文题进行适当地分析议论,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选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选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选201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科技与人文”。

以下是该年高考作文的阅卷评分细则及一篇优秀作文选的概要:### 阅卷评分细则:1. 内容分:考生的作文需要围绕“科技与人文”这一主题展开,考察考生对于科技与人文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内容应具有深度和广度,能够体现出考生的见解和观点。

2. 表达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无明显语病,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

3. 结构分: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有明确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4. 创新分:鼓励考生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包括但不限于独特的观点、新颖的论证方法或创新的表达形式。

5. 书写分: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 优秀作文选:正文概要:- 开篇:作者以科技与人文的对比引入话题,提出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人文关怀的缺失之间的矛盾。

- 发展:- 论述科技的积极作用,如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 探讨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强调科技的发展不应以牺牲人文价值为代价。

- 分析科技与人文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相互促进,实现和谐共存。

- 论证:- 举例说明科技如何帮助传承和发扬人文精神,如数字化保存文化遗产。

- 讨论科技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 结尾:作者呼吁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忘人文关怀,倡导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

- 创新点: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和谐共舞”的新颖视角。

评语:该作文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展现了作者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深刻理解,是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

江苏202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解读按什么标准划分

江苏202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解读按什么标准划分

江苏202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解读按什么标准划分高考语文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规定,作文写作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共四个等次,对文章的内容、表达和特征都作了细致的要求。

1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说明高考作文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最后一题或几题。

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满分为70。

且需要思想健康向上,不得透露考生真实校名,人名;并且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

2023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尚未公布,下面是往年的评分标准,供各位考生参考。

2高考作文开篇五大技巧1、修辞开篇,展示文采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在高考作文,你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

2、悬念导入,吸引读者高考作文在开始写之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3、故事先行,引人入胜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

举例中的“蚌育珍珠”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包含着一个经历艰辛困苦获得成功的道理。

4、引用开头,突出主题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谚语开篇,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当然,引用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

举例以引用诗词名句开篇,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意气”,增强了论证效果,突出了主题。

5、设问开头,引人深思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

看看下面的例题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考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评分标准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了解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对于备战高考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对作文的评分主要包括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

在内容方面,评分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题目,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以及是否能够合理展开论述。

在表达方面,评分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的丰富性、句式的多样性、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总体来说,作文评分注重考生的思想性和表达性,既要求考生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又要求考生能够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次,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评分也有着明确的要求。

在阅读理解方面,评分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写作方面,评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的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等。

总体来说,阅读理解和写作评分注重考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既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要求考生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最后,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还对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评分有着具体的要求。

在诗歌鉴赏方面,评分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是否能够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以及是否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评分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是否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是否能够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和解释。

总体来说,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评分注重考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既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和文言文的意思,又要求考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解释。

综上所述,江苏高考语文评分标准对考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着明确的要求。

考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应该认真了解评分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做到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取得优异的成绩。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满分70分。

以质赋分,建议作文切入分为55分,但作文均分不一定达到这一标准。

切入分不是起评分、平均分;要拉开评分档次,让有思想个性、感情真挚、语言表达好的文章得高分,质量低的文章得低分。

作文评分细则及说明1.关于基础等级评分的说明①内容:25分一类文(25—21)切合题意:凡是在整体上围绕主题行文的可视为“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可视为“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意境深远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可视为“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凡是行文真诚、恳切、感人的即可视为“感情真挚”。

二类文(20—16分)符合题意:凡是在整体上围绕主题,可视为“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凡是能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可视为“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凡是所选材料基本能够表达主题的可视为“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凡是行文朴实自然不造作的可视为“感情真实”。

三类文(15—11分)基本符合题意:在对主题的理解和表达上有偏差的,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的,视为“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虽有一些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的,可视为“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的痕迹,但总体尚自然的,可视为“感情基本真实”。

四类文(10—0分)偏离题意:凡是只有只言片语涉及到主题的,可视为“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一个明确主题或脱离规定话题选材立意的。

没有什么内容:凡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的。

感情虚假:凡行文矫揉造作的。

②表达:25分一类文(25—21分)符合文体要求:凡文体特征鲜明的。

结构严谨:凡是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前后一致,首尾呼应,段落划分恰当的。

语言流畅:凡是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合理,句意准确连贯,句式选择得当的。

字体工整:凡是字体书写美观的。

二类文(20—16分)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凡是文体特征明显的。

结构完整:凡是有头有尾,分段合理的。

语言通顺:凡是文从字顺,有1至2处语病但不影响语意表达的。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评分标准及范文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评分标准及范文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评分标准及范文2019年高考江苏作文题(70 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考题解读:调和共存百味纷呈2019 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题,从形式上来看,依然延续了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形式;从内容上说,材料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于理解和思考,同时聚焦社会,富有时代和文化气息。

材料从日常生活中对“味”的感知入手,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展开联想,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开放性、启发性,这也是江苏卷作文命题一贯的特质,体现了江苏卷在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方面对高标准的坚守。

同时,作文材料在承认事物具有个性的基础上,倡导互相调和、共存相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今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中的“味”看似是材料表述的原点,但究其本质,其只是作为喻体存在。

也就是说,材料的真正内涵,蕴藉于“味”之下,需要考生深入挖掘和揭示。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句间关系显示出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需要考生仔细推敲。

首句“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是材料的引子,以“物各有性”领起,紧接着以水和盐两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鲜明特性形象地对“各有性”进行诠释。

也就是说,第一句话承认了事物各有其特性,暗示事物之间具有差异性,世间万物总体而言具有多元性。

第二句话“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考生应该抓住“还是”二字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

也就是说,同类事物的简单叠加不会带来质变,简单的重复只会导致单调。

考生可以联系个体,也可以从群体、国家、文明与文化等角度展开联想,丰富这句话的内涵,为立意拓展空间。

第三句“酸甜苦辣成,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材料的核心,也与上文形成对比。

“调和”是关键词语,可引申为合作、交流、融合,是一种手段,而且对象是“五味”。

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doc

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doc

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一类文上】【一类文上】评分评分内容内容结构结构表达表达发展发展错别字错别字总分总分关前走,向父亲风湿病的膝盖前走,我在成长的路上探求着自己的价值。

我像你一样,外边寒酸;像你一样,风里来,雨里去。

我在自己的轨道上喘着粗气,随时准备接受快车兄弟们鄙视的眼光。

我对红灯毕恭毕敬,对绿灯心存感激,我在直道上志得意满,又在弯道上甩动自己笨重破旧的身躯,痛苦摇摆,喘着粗气。

我会因自己慢慢落后于时代的脚步而感到沮丧,会因快车兄弟们鄙视的目光而感到神伤,我却依旧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困惑着我的事都可以在我奔跑时随清风远扬,随水流激荡。

我明白,困惑又有何用?不如清醒地做好自己。

为人们贡献自己!我在成长的路上与大地亲吻,与花草言谈,与山峰拥抱,与浓雾私语,与树木对望。

我们充满欢笑,我以鸣笛示意,他们以怀抱回应。

我会在年夜送农民工兄弟回到故乡;我会在风雨中送走外出打工的孩子,并迎来他们父母希冀又担心的目光;我在大雪纷飞的夜里到达了终点站,却不会让自己停止奔波,我依旧在自己的奔波中成长。

你知道我的种种不好,我慢,身价低廉,随时准备给快车们让出轨道,但你却同样知道,我一定会到达你的那一站。

我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奔波,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永无止境,永无终点。

我,是一辆永驶成长之路的绿皮火车。

◇阅卷组意见:◇阅卷组意见: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也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精彩开篇,气度不凡。

这是一篇拟人化的散文,可以说文采飞扬,气度不凡。

文章以“我,是一辆绿皮火车”开篇,精彩独到,为下文深入开展创造了格局。

且取喻有心,含义深刻,一下子便把阅卷老师的心给抓住了。

描写细腻,颇具情怀。

将火车拟人化,娓娓动情,一路成长。

四季风物,人世真情,齐奔笔端,交汇融情,一派天朗气清,美美与共,令人悦目,温暖人心。

紧扣立意,语言精美。

选取独特的第一人称角度,紧扣立意,新颖独特,演绎成长的欢笑泪水。

炼字精准,长短句,修辞兼顾,语言精美,颇具功底。

江苏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江苏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一、审题今年作文材料与去年“烛光﹒蝴蝶”的性质不一样。

一为哲思,一为故事。

今年重“聚焦”,去年贵在“多元”。

表面看来,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究其本质是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极拷问,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有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可做如此解读:在物质层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是青年人所说的“青春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推导,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知觉”和“觉解”;只是一种“天真”,而不是“科学”和“理性”。

第三分句,悄悄转换了对象,变为“我们”。

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老”的信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现列简表示意如下:身体(可朽)青春精神(可不朽)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二、判分1.判分原则从考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批改执行细则提要(一)解透“绿色生活”:不能离开“生活”谈“绿色”,也不能离开“绿色”谈“生活”。

二者一旦融合,就有如下内涵:(1)热爱自然(情感层面);(2)护卫自然(实践层面);(3)顺乎自然(思想意识层面)。

特别注意:人生、社会之存在和变迁,均必须顺应自然之理;天行有常,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留心以下特例:1.“爱国主义”等,不能直接套入“绿色生活”。

可以这样“挂":国运兴衰与是否尊重自然规律密切相关;平等享用天地万物、尊重天地万物的正常发展,人心才得以和谐,社会才得以安宁,国家才得以兴旺。

用此种精神和心态来“爱国”,才可被喻为“绿色”。

这样写,正常判分。

如无“挂靠”,不得超过41分。

’2.“母爱”等,不能直接套入“绿色生活"。

可以这样“挂”:由于母爱,使我懂得了要热爱自然,要护卫自然,要顺乎自然(取三类中的一、二,即可)。

这种“母爱”,可以被喻为“绿色"。

如此议论或记叙,正常判分。

如无“挂靠”,不得超过41分。

3.“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等,不能直接套入“绿色生活”。

可以这样“挂":由于坚韧、有毅力、不畏艰辛,自己的心胸变得开阔了,能平静地、大气吞吐地、目光深远地对待荣辱、沉浮、成败、生死等等,这种人得天地之正气,他们的精神、意念和行为可用“绿色”来隐喻。

这样写,正常评分。

如无“挂靠”,不得超过41分。

4.“宽容”、“谅解”等,不能直接套入“绿色生活”。

可以这样“挂”:由于宽容、谅解,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和睦共处于自然天地,相生相得,相辅相成,自然发展,自由呼吸。

这样的宽容和谅解,可以被喻为“绿色”。

如此议论和记叙,正常判分。

如无“挂靠",不得超过41分。

5.其它如“科学”、“创造”等等(阅卷中还会冒出许多类似的东西),皆依上述逻辑推断,不得大而化之地判分。

(三)注重写作技巧:在切题的前提下,要特别注重考生的写作技巧。

“作文”考试,说到底还是看考生如何“作”文。

凡是写得精彩的,不要怕打高分,直至满分。

凡是写得不好的,必须把分数打下去,直至“六类卷”得分。

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拉开差距,这才是公平和公正。

1.开头戴“绿”,结尾挂“绿",中间是一篇背好了的其它内容的文章(包括前面提及的“直接套入”的种种),不得超过41分。

2.全文东拉西扯、听我“韶韶”、不断列举种种没有内在联系的东西(哪怕是写“环保")、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文章,应视为写作基本功很差,这样的作文不得超过41分。

(四)切记:阅卷速度要正常、平稳,不得一目十行。

匆匆扫描,这是有悖于阅卷职责的行为,电脑将准确地记下卷者所花费的分分秒秒。

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作文题目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

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审题“绿色生活”是已被公众约定的专用词汇。

在解读时,必须把“绿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要言之,“绿色生活”有三个重要内涵:①热爱自然;②护卫自然;③顺乎自然。

请注意:“自然"是关键词。

在涉及“精神层面”时,要特别注意"顺乎自然”这四个字,切切不可将所有的“好东西”都堆在“绿色生活”之上。

1.对“生活”的理解因“生活"的“面孔"之熟、含义之丰、范畴之广,故命题并未做任何提示和界定。

但就具体写作活动而言,必须明确:①“生活”是这道命题的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

②“生活”的基本义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区别;“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含经验)”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境况”等。

引申义虽然比较多,但必须由“生活"的基本义派生而来,如果是象征或比喻义也必须有相似处和关联点。

③“生活"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生活”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

2.对“绿色”的理解这个题目中的‘绿色”是一种隐喻。

“绿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特定的比喻义,即“提示语”中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命题中对“绿色”作了三个方面的提示,特别强调了“绿色”的理念涵义。

在今天这个时代,“绿色”早成了一个高频词,其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最终指向是“自然”。

由此推及,“绿色"还可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等含意。

3.对“绿色生活”的理解“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

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

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绿色生活”的写作必须将“绿色"和“生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不能只写“绿色”而无“生活”,也不能只写“生活”而无“绿色"。

“绿色生活”可实写,也可虚写。

“绿色生活"的写作难点在于:①人人有话说,如何才能说有意义的话。

②大家知道是真理,如何说出个性化的真道理。

③偌大的命题,如何精巧地切入和表现。

④要谨防掉进“浅薄”和“平庸”的陷阱。

“绿色生活",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说明文。

二、评分●凡是把“绿色生活”当作一个无所不包的“筐”,没有联系地把“宽容”、“坚强”、“奋斗”、“爱国”、“母爱”、“科学”、“创造”之类生拉硬扯到文章中去,最高赋分不得超过41分,如果结构混乱、语言平淡等则不超过27分。

●凡是文章随意乱写、无章无序,或穿靴戴帽、中间硬套,思想平庸、语言贫乏、不认真写作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

●凡是泛泛而谈环保之类,无新意,无分析或意蕴的,且写作能力一般的,最高不能超过45分。

●凡是简单演绎提示语,所写均为正确的废话,语言表达一般的,最高不超过42分。

1.基本原则评分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构思、语言、文体诸方面,须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评分必须从今年考生写作的实际出发,公平公正,分等分类赋分,确保一定的区分度。

2.赋分等级说明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文体写作提示‘·议论文写作:①能扣住“绿色生活”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语言智慧、幽默、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能扣住“绿色生活",提出有意义的中心观点,并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举例恰当,论据分析能扣上论点,综合运用论证方法,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富有概括力,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③能抓住提示语中关于“绿色”的几个观点或其中某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无明显的突出之处,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④虽然观点正确,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有弱项,比如观点与材料内在联系不紧密,只列举而不作富有逻辑的分析;或者,虽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文章的观点属于人云亦云的套话或论据材料也没有新意等;可视为四类卷赋分。

⑤形式上是一篇关于“绿色生活”的议论文,但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观点,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或者缺少论证等,可视为五类卷赋分。

⑥对认识浅薄、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结构混乱、随意组合不成章法的文章,可视为六类卷赋分。

·记叙文写作:①文章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或他人“绿色生活”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绿色生活”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绿色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均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文章以“绿色生活"为主体,故事情节生动,叙议得当,但主旨重在表达作者对“和谐”、“诗意”、“积极向上”等生活状态的体验或感悟,可按二类卷赋分。

③文章主体叙述的是与“绿色生活”相关的故事,且有一定的情节,引发的感悟只是提示语中的相关词、句的重复,且构思无明显新意,语言表达一般,可按三类卷赋分。

④有故事情节但无引人之处,有叙述和描写但无精彩之笔,立意主旨无新意,整体上语言平淡,表达上没有明显特色,可按四类卷赋分。

⑤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绿色生活”若即若离,且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可按五类卷赋分。

⑥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语言表达粗俗,前言不搭后语,文章主题不明,可按六类卷赋分。

4.个案处理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同时,文章提交专家组。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赋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赋分最高不超过13分。

一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采用“得分一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卷面较差的,最多扣1分。

2 01 0年6月1 0日附:作文分类赋分参照简表说明:评分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首先从构思立意、选材用材、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大的方面莱综合评价,确定其大致所在的类别,再根据文章细部的差异特点上下浮动。

切题准确,语言表达好,且立意、选材、结构方面多有突出之处,为一类卷。

符合题意,语言表达较好,在另外三个方面有一方面较为突出,为二类卷。

符合题意,立意正确,语言通顺、平实,结构基本完整,为三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