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和铝教学设计
镁和铝教案

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镁和铝【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
2.使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3.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使学生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5.使学生初步了解合金。
【教学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铝箔、氧气、粗铁丝、火柴、NaOH溶液、CO2、镁带、氯酸钾、氧化铁、铝粉、滤纸、蒸发皿、砂纸、带铁圈的铁架台、0.5 mol·L-1Al2(SO4)3、氨水、2 mol·L-1盐酸、氧化铝、沙子【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1.运用周期律知识讨论推断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途。
2.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归纳镁、铝的化学性质。
3.运用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讨论氢氧化铝的两性。
4.对于氢氧化铝的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引言]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其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
金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中,金属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我们了解金属的重要性质是很必要的。
[师]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金属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板书]1.冶金工业的分类方法黑色金属:铁、铬、锰(注意:实际上,铁、铬、锰均为银白色金属)有色金属: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其他金属,如常见的铝、镁等。
2.根据金属密度的大小轻金属:密度小于4.5 g·cm-3的金属。
如铝、钾、镁、钠等。
重金属:密度大于4.5 g·cm-3的金属。
如铁、铜、银、汞等。
3.根据地壳中的含量常见金属:如铁、铜、锡、镁、铝等。
稀有金属:如钽、锆、铌等。
[[生]物理性质1.常温时,除了汞为液体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
2.有金属光泽。
这种现象只有当金属为块状时才能表现出来,粉末状时呈暗灰色或黑色。
镁铝教学设计示例(二)

镁铝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铝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其反应实质。
2.掌握镁、铝与氧化物的反应。
3.的两性。
(二)教学过程1.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由学生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如何进行解释,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Mg与碱溶液不反应,Al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并产生可燃性的气体(),反应方程式为:说明点:(1)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除去,从而使铝暴露出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使反应得以进行。
所以事实上该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总反应为:(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氧化剂是水。
练习:回忆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注: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也是,所以若要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需要在方程式的两边各补上2个分子。
2.与某些氧化物反应(1)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演示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观察现象然后由学生分析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a.现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在集气瓶壁上有黑色固体生成。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说明了镁的强还原性。
c.该反应同时也说明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
思考题:镁在二氧化硫中能否燃烧?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与在二氧化碳中相似,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硫,但是生成的硫能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
,(2)铝热反应演示铝热反应,由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分析各种试剂的作用。
说明:a.在该反应中,镁条和氯酸钾是引燃剂,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氧气是氧化剂。
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镁条燃烧时,氯酸钾则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
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为液态。
b.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铬、二氧化锰等)组成的混合物c.应用:①野外焊接②冶炼难熔金属铝的重要化合物1.镁铝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镁:占地壳总质量的2.0%,在所有元素中为第8位,主要存在形式有:光卤石()、白云石()、菱镁矿()、硫酸镁、滑石、石棉等。
《镁和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镁和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关键词】化学教学设计镁铝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主要是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教材把镁和铝编排在同一节,就是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根据它们的原子结构特点,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相关的化学实验,用对比镁和铝的异同点的方法,学习掌握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镁和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原子结构特点。
②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的相似点、差异点以及用途。
③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的相似点、差异点以及铝跟碱的反应。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推断加实证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3.内容结构(略)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①铝跟碱反应的本质。
②镁和铝跟盐的反应。
5.活动特点(略)二、教学思路设计1.设计策略①淡化课堂内外的界线,抓好课前预习,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培养其“先行组织者策略”,使其能充分复习相关的旧知和预习新知,利于在课堂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②以学习目标为主线,以旧知检索、探究结果、结果原因探究和目标检测为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2.过程与方法3.学习延伸了解镁和铝及其合金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还有哪些用途。
三、课堂教学实录(一)激活思维,切入主题(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图片:人造地球卫星图、火箭发射图、波音767客机图。
)师:铝合金、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等领域中已广泛应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镁和铝的多彩世界,去了解和探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学目标。
)(二)师生互动,主题探究探究一:镁和铝的用途和原子结构特点1.镁和铝的用途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思考镁和铝有哪些主要用途。
镁和铝一等奖说课稿

镁和铝一等奖说课稿《镁和铝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镁和铝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镁和铝这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最为基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
金属镁和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所以学好这一节,对中学化学的学习,酸,碱知识点的巩固,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依据考试大纲,教材大纲,我设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镁,铝的物理性质及原子结构比较(2)掌握金属镁,铝的化学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与它们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3)掌握铝的几类重要化合物及其制备,用途(4)复盐。
明矾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5)与铝及其化合物两性有关的计算和图像分析(6)合金及其特点(定义、熔点等)2,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3,思维目标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辨证统一的思想4、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心理学,在这个年龄,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完全形成,还须借助实验现象来学习新的内容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镁,铝的化学性质——镁和铝的最外层电子数目较少,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同时由于镁的原子半径略大于铝的原子半径,所以镁的还原性略强于铝。
(2)铝的特性——铝单质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和强碱进行反应。
(3)三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既可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2.难点铝的特性及氢氧化铝的两性。
3.疑点(1)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其本质是铝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可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从而促使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反应的氧化剂为水而不是氢氧化钠(2)对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理解四,说程序,说教法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程序:1.联系实验问题,引入新课先将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在将铝和盐酸反应,让同学们观察实验,再联系初中所学的,金属只能和酸反应,但未提到金属和碱进行反应,从而引出两性金属铝。
【精品资料】镁和铝教学设计-精品资料

《镁和铝》教学设计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陆亚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记住镁、铝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它们的主要用途3.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2)能力与方法1、通过位、构、性的关系和镁、铝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分析对比和归纳能力;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及规律的认识;培养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2、学会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将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进行相互转化。
3、通过学生自己验证镁和铝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4、采用对比教学法,将学过的金属钠同镁和铝作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镁、铝的位、构、性关系的分析,加深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2、通过演示实验和设问,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3、通过对镁和铝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归纳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4、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史料,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镁、铝的化学性质。
难点:镁铝与氧化物的反应。
疑点: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人类的发展史中、金属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中,金属仍然在当今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生活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引导〗所以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好金属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金属?〖讨论回答〗碱金属元素、铁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镁和铝〖板书〗第一节镁和铝一、镁和铝原子结构〖引导思考〗1、镁和铝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几周期?第几族?2、画出镁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在化学反应中其核外电子容易发生什么变化?表现出什么性质?3、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镁铝金属性、还原性的强弱。
人教新课标化学高二年级《镁和铝》教学设计之一

4-1-1 镁和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的通性。
了解金属在物理性质方面的某些特性。
(2)掌握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铝跟氢氧化钠溶液、酸反应的性质。
(4)了解镁和铝及金属合金的重要用途。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掌握金属分类的一般方法。
提高根据不同角度对金属进行分类的能力。
(2)通过镁和铝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提高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金属单质性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金属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加深化学研究和人类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铝热反应实验、铝在纯氧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等实验,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培养正确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本节的重点是铝的特性。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1.下列叙述中所描述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C)单质具有金属光泽的元素(D)第三周期中,原子的最外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2.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对角线关系,它们性质相似,如它们的单质在氧气中反应都不生成氧化物。
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A)硫酸锂难溶于水(B)氢氧化锂加热不分解(C)锂遇浓硫酸不发生钝化(D)碳酸锂加热分解成氧化锂和二氧化碳3.定向爆破建筑物时,应同时定向切断钢筋和炸碎水泥,除要用适宜的炸药外,还需用()。
(A)氧炔焰(B)铝热剂(C)液氧(D)电弧4.199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华诞,各大中城市都举行了焰火表演。
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工业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冷却剂中冷却。
下列可作为冷却剂的是()。
①空气;②O2;③Ar;④H2;⑤N2;⑥H2O。
(A)①②(B)③④(C)③⑥(D)③⑤5.将5.1g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2mol·L-1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的这种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人教新课标化学高二年级《镁_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镁、铝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1、金属原子结构如何决定金属键?2、金属键如何影响金属的物理共性和差异性?讲解:1、金属原子半径大离子键最外层电子数少2、延展性——金属原子层间相对滑动,由于金属键作用而不断裂物理共性导电性——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热性——受热时,电子加快运动和碰撞,通过碰撞传热差异性:熔沸点不同——金属键强弱不同——原子核对电子吸引不同原子半径不同二、镁、铝及其化合物1、镁和铝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两性)2、有关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问题。
3、有关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及铝盐和偏铝酸盐的相互转化4、离子共存问题5、硬水软化问题[例题1]:已知Mg3N2是黄绿色固体,极易与水反应,MgO和Mg(OH)2都是白色固体。
(1) Mg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物质生成?以何者为主?你是如何判断的?(2) 1molMg在干燥的空气中燃烧完全,生成物的质量 40克(填>、<或=)(3) *镁在空气中燃烧有时有白烟生成,下雨天更明显,何故?(会考不要求)解答:(1)以MgO为主,由实验观察所得:白色固体粉末(2) Mg —— MgO Mg ——1/3 Mg3N 224 40 24 100/3〈 40 所以小于40克*(3)水解原因:+ H-O-H Mg(OH)2 + NH3[例题2]:(1)Al3+与以 : 反应生成AlO2-盐AlO 2-与 以 : 反应生成Al 3+盐(2)下列图象表示的是Al(OH)3、Al 3+盐、AlO 2-盐、酸、碱(纵坐标表示沉淀量)解答:(1)复习量的关系Al(OH)3Al 3+盐 AlO 2-盐 Al(OH)33OH - OH - 3H + H + 4OH - 4H +。
镁和铝的性质教案

镁和铝的性质教案学科:化学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镁和铝的一般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2.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镁和铝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镁和铝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镁和铝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展示板。
2.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教学过程:Step 1:温故知新(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金属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Step 2: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展示板介绍镁和铝的一般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包括外观、密度、熔点、化学符号等信息。
Step 3:物理性质的讨论(10分钟)给学生准备一些物理性质的问题,让他们互相讨论并提出答案。
例如:1.镁和铝的密度和熔点分别是多少?2.镁和铝的颜色是什么?3.镁和铝在常温下是固体还是液体?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
Step 4:实验演示(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展示镁和铝的一些性质。
例如:1.用火烧镁带来感受镁的高燃点和亮度。
2.用酸和碱与镁反应,演示镁与酸碱的反应性质。
3.用火烧铝,并与氧化铁反应,演示铝的燃烧性质和氧化性质。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镁和铝的一些化学性质。
Step 5:化学性质的讨论(10分钟)给学生准备一些化学性质的问题,让他们互相讨论并提出答案。
例如:1.镁和铝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什么?2.镁和铝可以与氧反应生成什么?3.镁和铝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什么?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学生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Step 6:应用领域的介绍(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展示板介绍镁和铝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例如:1.镁合金用于制造轻便的汽车零部件。
2.铝可用于制造飞机、汽车和建筑材料。
3.镁可用于制造荧光粉和火柴头。
通过介绍应用领域,引导学生理解镁和铝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7: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重点复习重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镁和铝”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镁和铝》这一节是高二化学中无机部分的最后一章中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兼有理论知识,内容广泛但教学要求层次不是很高。
符合高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原则。
在初中化学里,学生曾学过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在高一化学中,学生也曾学过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同时,在学习本章以前,学生已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理论知识。
因此,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其次,通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基本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简单运用实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简单实验能力等)。
可见,这样的编排也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从而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较为开放的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的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潜能,并通过精心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镁、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科学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责任感,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镁、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菜单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意图:
[第二课时]汇报展示、交流共享
[引言]在初中我们就知道镁铝是二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影
子。
镁铝与我们的关系究竟密切到何种程度?他们的性质又活泼到什么地步?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上节课同学们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了四个组就镁铝分别进行了调查、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汇报展示、交流共享彼此的成果。
首先,请调查组同学派代表汇报。
[交流实录]
一、“生活中的镁铝”汇报展示
调查组展示“生活中的镁铝”(过程略)
代表小结:镁铝确实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镁铝。
我们有必要对他们了解得更多,就请性质探索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收获。
二、“镁铝与非金属——氧气”汇报展示
[实验员]将光亮的镁带(已用砂纸处理过)与普通镁带对比展示,询问现象
[同学]一个表面光亮,一个表面发黑
[讲解员]纯净的镁就是银白色的,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气缓慢氧化而变黑生成氧化物的保护膜。
[实验员]将已用砂纸处理过的铝片与普通铝片对比展示,询问现象
[同学]一片表面光亮,一片表面较暗淡,差异无镁显著。
[实验员]将这二片铝取为大小相同再分别加入相同条件的盐酸中。
对比展示,请同学观察现象
同时解说:一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一片仅在断面处有一些气泡。
[讲解员]这说明铝在空气中也能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的保护膜。
[板书结论]1、常温下镁铝都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的保护膜。
[实验员]完成镁带、铝箔、铝粉在空气中的点燃实验
[板书结论]2、在空气中镁、铝(粉)可以点燃,铝箔不行。
还原性:镁大于铝
[同学]提出问题:铝箔不行,为什么铝粉行?你们是如何得出镁的还原性比铝强?
[讲解员]解说(略),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镁为什么比铝活泼。
[师生点评]铝粉的燃烧很精彩,极有创意。
而且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了镁为什么比铝活泼,探索从表象延伸到了事物的内部深处。
三、“镁、铝与酸、碱”
[实验员]完成三个对比实验:冷浓硫酸与镁铝,稀盐酸与镁铝,强碱与镁铝
现象(略)
[结论]1、冷浓硫酸使铝钝化,而镁不会。
2、稀盐酸均能与镁铝反应,相同条件下产生气泡的速度镁更快。
3、铝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氢气,而镁不行。
[同学] 提问:你们怎么知道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是氢气,而用点燃的木条来检验?
[解说员]回答(略)
[师生点评]1、实验设计合理。
对比实验注意到了条件一致:相同浓度的盐酸,相同大小的镁铝。
因此结论让人信服。
2、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运用上学期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从化合价的角度对铝与强碱反应进行分析。
而且氢气的检验方法准确。
[交流探讨]那一个对比能说明镁比铝活泼?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过程略)
[结论]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镁比铝快可以说明镁比铝活泼。
铝与强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四、“镁铝与氧化物——CO2、Fe2O3”
[实验员]完成一个对比实验:镁与二氧化碳反应。
完成一个性质实验:铝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用盐酸检验了生成的铁。
现象、过程(略)
[结论]1、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反应式(略)。
2、铝与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式(略)。
[师生点评]本组实验操作复杂,该小组代表演示得非常好:操作规范、流畅,现象清晰、明了。
而且对实验现象观察仔细,分析透彻,结论准确。
[交流探讨]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什么?镁在空气中点燃发生了几个反应,生成哪几种产物?铝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的特点是什么?该反应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过程略)
[教师介绍]铝热反应的应用。
[小结]首先,感谢代表们的精彩汇报。
为了能在本节课上做好演示实验,代表们在实验室进进出出,反复实验,力求实验现象明显。
如,第二组同学为了能作好检验氢气的实验(效果好、时间短),前前后后实验了二十多次。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他们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通过代表们的汇报及同学们的探讨我们对镁铝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第一,从理论上更清楚地认识到镁比铝活泼的原因。
并且从两个不同角度(且展示了实验事实)加以了证明。
第二,镁活泼到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所以,将镁在空气中点燃发生的反应就比较复杂(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能反应),产物较多。
第三,铝尽管不如镁活泼,但铝仍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
它可以在高温下与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置换出铁等金属单质,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可以利用这类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
第四,铝还有其特性。
在常温下就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氢气。
其实质是由于氢氧化铝有两性,能溶于强碱溶液中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