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易错字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知识梳理归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知识梳理归纳卧剥bō蛱蝶jiá翁媪ǎo 相媚好mèi易错字:稀疏sū shū杂兴zá zhá锄豆chú cú卧剥bāo bō亡赖wáng wú蛱蝶jiájiā翁媪ǎo yùn 相媚好méi听写生字:住宿.、徐.州、篱.笆、稀疏..、渔翁.、锄.头、无..、茅檐..、杂.兴、蜻蜓赖.、卧剥..(书写提示:“蜓”的右边是“廷”,不要写成“延”,“檐.”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其中右下部分“言”的横画长短及间距安排要合理。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新市:今湖南省攸县北。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阴:树荫。
急走:奔跑。
寻:找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二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 蛱蝶:蝴蝶。
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简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古诗易错字汇总

三年古诗词易错字汇总(二)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风正一帆悬5.绿杨阴里白沙堤6.烽火连三月7.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8.惟有乳下孙9.如闻泣幽咽1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11.帘旌不动夕阳迟1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14.折戟沉沙铁未销1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9.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0.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2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26.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27.衡阳雁去无留意2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9.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30.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1.八百里分麾下炙32.弓如霹雳弦惊33.在河之洲34.辗转反侧35.蒹葭萋萋,白露未晞36.盈缩之期,不但在天37.养怡之福,可得永年3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9.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4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4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3.一山放过一山拦4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4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4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48.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4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5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5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5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53.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5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5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5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5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58.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59.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60.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61.休将白发唱黄鸡62.夜阑卧听风吹雨63.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6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6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7.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6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6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7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72.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7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74.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7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76.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77.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7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7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80.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81.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82.瑞脑消金兽8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8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85.满眼风光北固楼86.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87.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常考易错字词专讲专练

三年级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生字高频考点及讲解鸳yuān鸯yāng惠h u ì崇chóng豚t ún减jiǎn易错点讲解➢ 字音字形易错点及形近字辨析语境识字:满地芦芽短,青梅连成串。
泥融燕子忙,鸳鸯戏水间。
溪上泛轻舟,共享春恩惠。
➢一字多义辨析崇:①高:崇山峻岭|崇高 ②尊重:崇敬|尊崇|推崇泛:①漂浮:泛舟 ②浮浅,不深入:空泛|浮泛|泛泛之交 ③广泛,一般地:泛论|泛指|泛称减:①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减少|减排 ②降低程度,衰退:减退|减肥|减色➢ 字源故事➢重点字笔顺笔画➢文学体验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贺《李凭箜篌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贺《李凭箜篌引》高频考点练习一、正确书写1.鸳笔顺:核心基础:★★★★★2.崇笔顺:易错指数:★★★★★3.泛笔顺:核心基础:★★★★★二、选择题4.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鸳鸯崇拜霉花B.小溪卢牙融画C.减少广泛海豚易错指数:★★★★5.“泥融飞燕子”的“泥融”是指()易错指数:★★★6.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融化(lóng)鸳鸯(yuā n yā n g)B.惠崇(chóng)蒌蒿(gā o)C.河豚(téng)燕山(yān)D.燕子(yàn)黄鹂(lí)易错指数:★★★★★三、填空题7.比一比,再组词。
隔( ) 暖( ) 燕( )融( ) 暧( ) 雁( )核心基础:★★★8.结合语境,写词语。
慵懒的yuān yāng()睡在沙滩上,lú yá()刚长出来,嫩嫩的。
易错指数:★★★★我发现:“融”字左下里面的笔划是、、、;“崇”字是结构,下面是一个“ ”字。
易错指数:★★★★★10.选字填空。
芽牙发( )树( )刷( )( )齿惠思( )想( )念贤( )实( )梅海大( )腊( )杨( )( )水易错指数:★★★四、问答题请你阅读《惠崇春江晚景》,回答问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易错字词

一、在课文中常出现易错字词1、句中的“州”,读音是“zhōu”,指的是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
可与句中的“舟”进行对比,它的读音是“zhōu”,指的是一种船。
2、在古诗中常出现的另一个易错字词是“君”,读音是“jūn”,指的是对他人的尊称。
但在口语中,也会出现读音为“jūn”的情况,指的是一种植物。
3、还有一个易错字词是“独”,读音是“dú”,指的是单独、独自的意思。
而常将其误写成“犊”,这是另一个字,读音为“dú”,指小牛。
二、易错字词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理解错误1、在课文《登鹳雀楼》中,“独自”被误写成“犊自”,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产生偏差。
2、在《夜泊牛渚怀古》中,“独”被误写成“犊”,也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3、还有一些学生在阅读《望洞庭》时,会将“州”误写成“舟”,这也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句意的理解出现偏差。
三、解决易错字词的方法1、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特别强调易错字词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在阅读诗句时更加准确。
2、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字词的造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熟练地区分易错字词。
3、家长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朗读课文,对易错字词进行特别地标注和解释,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
四、结语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更加熟练地掌握易错字词,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时准确度大大提高。
学会发现和纠正错误,也是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愿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课程中,课文中的易错字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易错字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就容易在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中产生偏差。
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及时纠正并加以区分,以避免对诗歌理解产生错误。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易错字词的纠正进行进一步扩展。
易错字词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对诗句理解的偏差。
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如果学生将“独”误写成“犊”,就可能会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产生误解。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独”被误写成“犊”,那整个句子就成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春独渡牛渚间”,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会出现变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及易错字词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古诗词名句默写及易错字词归纳总结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及或急)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崖)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4、不可亵玩焉。
(亵的错写)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儋儋、耸)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蝉)7、长河落日园。
(圆)8、有约不来过半夜。
(夜半)9、化做相思泪。
(作)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古诗文默写常见错别字大致有两种情况:(一)错字。
大多出现在一些生难字上,例如澹、亵等。
出现的原因是字较难,学习时写得少,掌握不牢固。
(二)别字。
例如例句中的1、2、3、6中所出现的。
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理解字义,机械地记读音,随意性强而造成的别字。
这类错误远远多于错字。
因此,提高古诗文复习的有效性的策略是:弄清楚错别字出现的情况,找到学生的出错原因,“对症下药”。
应对措施1、拆分生难字,牢固掌握。
对于古诗文中出现的一些生难字在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亵”字可让学生拆分成“衣”+“执”,同时应让学生多写几遍,牢牢掌握。
2、理解意思,防止随便乱写。
很多学生在出现别字时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注意诗句的意思,随便乱写。
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及易错字的意思,引起学生注意。
例如,“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涟”很多学生容易写成“莲”,只要让学生理解了“清涟”是“清水”的意思,是三点水,不是草字头,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再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学生在写“生”字的时候经常误写为“升”,其实只要让他们理解,“生”是诞生的意思,“升”上升的意思,一轮皎月从东海孕育而生,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表现无限广阔壮丽之景,所以用“生”。
“崖”和“涯”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但只要让学生从字义上理解就能区分好这两个字,“崖”,高而陡(几乎垂直)的岩壁。
“涯”,水边,泛指边际、范围,限度。
3、进行常错字整理。
学生平时可以按照同音异形字、形似字、意思理解错误造成的错写、生僻字等情况对语文书上的古诗文做出整理,通过整理,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50首古诗词易错字

古诗词易错字提醒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5首古诗易错字及其解释

1—15首古诗易错字及其解释·《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天地广袤的样子),独怆然(悲伤的样子)而涕(眼泪)下!·《黄鹤楼》[唐] 崔颢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已(已经)乘黄鹤去,此地空余(剩下)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回来),白云千载空悠悠(飘浮的样子)。
晴川历历(清楚可数)汉阳树,芳草萋萋(草木茂盛)鹦鹉洲(水中高地)。
日暮(傍晚时分)乡(故乡)关(门)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碧蓝的)空尽(尽头),唯(只)见长江天际(边际)流(流淌)。
·《山居秋暝(夜晚)》[唐] 王维空山新(刚刚)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清澈的)泉石上流(流淌)。
竹喧(喧闹)归浣(洗衣)女,莲(莲叶)动下渔舟(渔船)。
随意春芳(美丽的花)歇(消散),王孙自可留(居住)。
·《过(拜访)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准备)鸡黍(黄米饭),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环绕),青(青翠的)山郭(城墙)外斜(倾斜)。
开轩(有窗户的小屋)面场圃(菜园),把酒话(谈论)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靠近)菊花。
·《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蓬草)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心情),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这里)去,萧萧(马鸣声)班(分开的)马鸣。
·《月下独酌》[唐]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饮酒)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月下人影)成三人。
月既(已经)不解饮(饮酒),影(月下人影)徒(徒然)随我身。
暂伴月将(和)影,行乐须(应该)及(趁着)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舞蹈)影零乱(散乱无章)。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约定)邈(遥远的)云汉。
·《客中作》[唐] 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8首古诗易错字及其解释

38首古诗易错字及其解释·《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春天的山涧)中。
·《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睡觉)不觉晓(破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装扮)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山中答问》[唐] 李白问余何事栖(居住)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深远的)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绝句》[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包含)西岭千秋雪,门泊(停泊)东吴万里船。
·《雨过山村》[唐]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召唤)浴蚕(水选蚕种)去,闲着中庭(庭院)栀子花。
·《清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连绵不断),路上行人欲断魂(魂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远远地)指杏花村。
·《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茅檐(茅草屋檐)长扫净(干净)无苔,花木成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域)手自栽(栽种)。
一水(溪水)护田将绿绕(环绕),两山排闼(门)送青来。
·《小池》[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怜惜)细(细细地)流,树阴(阳光下的树影)照水爱晴(晴天的)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映照着)日荷花别样红。
·《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木屐)齿印(烙印)苍苔,小扣(敲)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地)一径(小路)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树阴)。
儿童急(快速地)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刘长卿日暮(傍晚)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狗叫),风雪夜归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诗词易错字小学古诗词易错字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1.通假字。
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四年级下册”表示四年级下册。
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下同);“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而在《所见》(一下13课)和《夜书所见》(三年级上册9课)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和张籍的《秋思》(五年级上册5课)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亡:《清平乐•村居》(五年级下册5课)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ú”,不读“wáng”。
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
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
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
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2.词牌名。
词牌名的读音是古代词赋的“专利”,因而我们只能尊重古人的读法。
例如:卜:《卜算子•咏梅》(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八》“日积月累”)中的“卜”读“bǔ”。
因为,读“bǔ”的时候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是指“估计、预测”。
而读“bo”只用于“萝卜”一词。
“卜算”是同义黏合词,意思是“估算、预测”。
这里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唐代骆宾王写诗时喜欢用数字,大家都叫他“卜算子”,后来就以“卜算子”为词牌名了。
乐:《清平乐•村居》(五年级下册5课)的“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而“乐”读“yuè”,不读“lè”。
3.古代单音节词。
古诗词中,有的两个单音节词语连在一起,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比较典型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妻子”和“衣裳”。
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两个双音节词,“妻子”和“衣裳”的后一字“子”“裳”均要读作轻声。
但是在古代,“妻子”两个字分别表示“妻子”和“子女”;“衣裳”在古代也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是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是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
鉴于此,在本诗中的“子”“裳”作为单音节词,不能读作轻声,应分别读作“zǐ”“cháng”。
上例中的“卜算子”的“子”也是单音节词,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因而不能像现代汉语词尾的后缀词“子”那样读作轻声,也应该读作“zǐ”。
另外,还要注意叠声词的读法。
《春晓》(一下4课)中的“处处闻啼鸟”;《小池》(一下13课)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草》(二年级下册2课)中的“离离原上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二年级下册2课)中的“篱落疏疏一径深”;《夜书所见》(三年级上册9课)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游子吟》)中都有叠声词。
古诗词朗读中,不能像现代汉语把叠词第二个字读成轻声,而应该读成本音。
因为,有的叠字要单独表示意义,有的起重复强调的作用,而且五律或七律古诗中,各句字数相等,读来颇有节奏感,如果把叠字弱化后读得过轻,就可能给人少一个字的感觉。
因此,叠字一般不要弱化读轻声,而要读出该字的本音。
二、“特殊字”从今来源:在古诗词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字。
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节律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现代汉语规范音却未收录这个旧读音。
这时,我们就应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
我们知道,古诗词虽然讲究音韵节律,但是没有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样严密完善的记音系统,因而许多古读音追究起来十分复杂,有的已不能准确查考其读法了。
遇到此类特殊情况,我们应该统一到现代规范音的标准上来,这样更便于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斜”字的发音争议是此类问题的典型表现。
斜:《山行》(二年级上册4课)“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按照古代节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个字是“家”“花”,其韵腹都是“a”,因此首句的末字“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腹也应是“a”。
但是现代汉语中“斜”已没有“xi á”的音了,所以这个字只好依从今天的发音,读“xié”。
“青山郭外斜”(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过故人庄》)的“斜”也因为相同原因,念“xi é”。
还有,“斜风细雨不须归”(四年级下册23课《渔歌子》)中,“斜”也得念“xié”,如果我们非要将这句的“斜”读成“xiá”就显得太别扭啦。
三、多音字从义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误读音辨析中,除了会遇到旧读音的麻烦外,我们遇到读音困惑最多的当属多音字。
遇到多音字,我们要根据这个字词的意义来判断该读什么音。
例如:挑:《夜书所见》(三年级上册9课)中“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挑”有“ti āo、tiǎo”两个读音。
在“挑动”“拨动”的义项时念“tiǎo”。
这句诗的意思是儿童用竹棍等挑动泥土,翻找地里的蟋蟀,因此,本句中,“挑”字读“tiǎo”才是合理的。
重: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的“重”是多音字。
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花“重”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因而这里“重”要读“zhòng”,不能读“chóng”。
而张籍《秋思》(五年级上册5课)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王安石的“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中的“重重”也表示“很多层”的意思。
因而,这里的“重”要读“chóng”,而不能读“zhòng”。
为:王安石的《梅花》中有一句“为有暗香来”。
这里的“为”,有的认为该读二声,有的又认为该读四声,到底该怎样读呢?“为”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应该读“wèi”,不能读成“wéi”。
另外,这首诗里中的“墙角数枝梅”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指很多枝梅花,因此读“shù”,不读“sh ǔ”。
应: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应”字读法也比较混乱,有读一声的,有读四声的。
这个“应”字的读法当结合前两句诗意来确定。
诗的前两句说,大概主人是爱惜这青苔,担心被访客的木屐齿踩坏了,所以,客人虽在柴门前轻敲许久,但却无人应门。
这里,“应”解释为“大概”,也可理解为“应该”,表示揣测之意,含调侃意味。
所以这个字要读作“yīng”,不要读作“yìng”。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的“应”也同解,同读音,而在《小儿垂钓》(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应”,作“回应”之意,因而应读“yìng”。
间:《泊船瓜洲》(五年级上册5课)的首句是“京口瓜洲一水间”,其中的“间”是“间隔”之意,因而读“jiàn”。
这首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也是多音字,意思是“还乡,回乡”,因此读“huán”。
摘自小精灵儿童网站更:纳兰性德《长相思》(五年级上册5课)“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的“更”,有的版本标注为一声,有的标为四声,到底谁更恰当呢?“风一更、雪一更”表示一阵狂风又紧连着一阵暴雪,即整夜风雪交加。
因而“更”是表示刮风下雪的时段,而读“gēng”时就是表示时间段的,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可见,这里“更”读“gēng”才恰当。
而另一读音“gèng”,是在表示“更加”时的读法。
在《登鹳雀楼》中“更上一层楼”的“更”是副词,表示“更加”,所以这时该读“gèng”。
剥:《清平乐•村居》(五年级下册5课)“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有两个读音,只有在“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念“bāo”,而此处“剥”正好准确表达此义,因此,这个“剥”就念“bāo”,不能读作“bō”。
露:《小池》(一下13课)“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字的读音也较难区分。
人教社小语室专家认为,“露”在表示“显现”意义的时候有口语和书面语读法。
用于书面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成语读“lù”,用于口语的复音词中,读“lòu”。
只有少数的用于口语的“露白、露丑、露底、露富、露脸、露面、露头、露相、露光、露苗、露怯、露馅儿、露一手、露马脚、泄露、走露”时读“lòu“,其它的皆读“lù”。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是书面语单音词,单独作动词用,所以应读“lù”。
兴:《四时田园杂兴》(四年级下册23课)的“兴”,该读什么呢?“兴”,兴致也,因而读“xìng”。
古诗词教学的读音问题十分复杂,我们要多查字典词典和有关资料,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处理,从而准确把握其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