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日记三篇
个人扶贫日记范文三篇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编整理了个⼈扶贫⽇记范⽂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今天的天⽓很好,阳光明媚,下村⼜再次去⾛访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
在这⽚熟悉的⼟地上,⼀路上⽥地间⼀群群忙碌的群众,有的在地⾥拔花⽣、有的在割晚稻、有的⽥⾥放⽜,有的在⼟⾥挖红薯.......秋天丰收的喜悦,笑脸写在每⼀个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们,沿着弯曲的⼩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帮扶的贫困户王恩娣家门⼝,⾛进他家第⼀眼就看见她⽼公罗林长和⼩孙⼦在摘花⽣,他看到我起⾝招呼我。
我们拉了拉家常,问了问⽬前的⽣产⽣活情况,他告诉我⽼伴在帮别⼈割稻⼦,就⾃⼰和孙⼦孙⼥在家,现在⽣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我们⽼两⼝,真的很感谢。
听到贫困户的⼼⾥话我⼼⾥很⾼兴,⾃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贫困户没有把我忘记,还能喊出我的名字。
最后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努⼒,⽇⼦⼀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活⼀定会梦想成真的。
篇⼆ 10⽉25⽇上午8:10,我们⼈和卫⽣院精准扶贫医疗队5名队员在医院院内集合,带齐检查设备和常⽤药品,前往⼈和乡郭应村委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员家中开展健康义诊服务。
8:45,在当地乡村医⽣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因病致贫患者张新民的家中。
仔细了解患者⽬前的病情后,医务⼈员开始为他听诊、测⾎压,讲解健康养⽣知识,提出合理的康复⽅案,并交代了在⽇常⽣活当中应注意的事项。
离开时,张新民握着我们的⼿,连声表⽰感谢。
9:50,医疗队到达了因病返贫患者⾼庆华⽼⼈家中。
⾼庆华⽼⼈正坐在屋檐下听收⾳机,见到了我们5⼈,⽼⼈颤巍巍的站起来。
当知晓我们的来意后,⾼庆华⽼⼈激动得语⽆伦次,连声说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由于⽼⼈患脑⾎栓多年,常年卧病在床,⽣活不能⾃理,说话很费⼒,⽆法与外⼈正常交流,所以我们都⾮常理解⽼⼈的⼼情。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在我国长期的扶贫过程中,规模性扶贫开发工作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已经与我国现阶段的贫困形势不相符,需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完善扶贫政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个人,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个人篇1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
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
每次到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洗礼。
今天,又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我们到的是该乡政府所在地响水河子汉族村,这个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2000多口人。
今天由村里安排的十户村民家,都是在村里很典型的贫困户。
家庭状况各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特色,就是贫困。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这一会儿再说;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最大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赌博、玩“六合彩”,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
今天村里安排的十户贫困户,基本都是有病患的家庭。
徐某某,男,本人患有哮喘、心脏病;柳某某,女,三个女儿先后患病去世,一个人生活;周某某,男,年老体弱,患有心脏病、脑血栓,前列腺肥大,独自一个人生活;杨某某,男,本人患有脑血栓;艾某某,患有脑血栓;梁某某,夫妻二人都是智障;周某某,男,本人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赵某某,男,年老体弱,多年患有心脏病,一人生活;吴某,母亲患有脑血栓,卧病在床;张某某,一人生活,是肢体残疾人。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随记三篇

2018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篇一X月X日,今天我们所有都起得特别早。
早上7点,我们吃过早点迎着茫茫细雨驱车前往XX乡XX村入户走访,经过1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XX村,路边辣椒笑盈盈地望着我们,玉米涨红了小脸害羞地低着头偷偷地看我们,五星红旗在XX村的上空迎风飘扬。
居住。
篇二1月7日,房产管理中心主任***带着领导班子成员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乡*村的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
对韩保良、韩大山、韩保新、韩小勇等贫困户、留守户一一带去了食用油,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作为过节的礼物,询问了大家的生活难处,鼓励大家要努力生活。
对韩有福等致富户询问了致富经验,赞扬其带头模范作用,鼓励他们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来到贫困户的住地,走进了他们的房间,看了他们室内简陋的陈设,***主任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住的感慨不容易!,人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工作做的还是不够,我们还是不够体贴他不断的这样自责着,我知道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忙碌,好不容易今天可以休息,但一大早就嚷嚷着要去探望他们,他说年底大家都很忙,但是群众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
我们不能懈怠。
韩大山的家里是破旧的青砖房,门口大门是两块木板经历了岁月的摩挲已经露出道道刻痕,放佛是两个老仆人,多少年风雨不改的为他的主人守护那小小的庭院。
开门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地地道道的农民的脸,憨厚,淳朴中洋溢着满脸的微笑。
你们是政府的人?我认得你们。
韩大山,快过年了,准备年货了么?呵呵,呵呵!韩大山乐呵呵的接过***送给他的生活慰问品,挥动着手让大伙进他的屋子。
***仿佛发现了什么,把油从他手里拿了过来。
你的身体可又不好了啊,我来替你拿着吧。
还是收秋落下的毛病?***子着想。
***主任也多次向村里、乡里反应了他的情于现在连笑着把包装袋撕开递给了孩子。
孩子躲在韩大山的怀里,有些胆怯的接了过来。
出去的时候***拿出了爱心卡,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我们要走了,这是我的电话,记住,有什么事你就直接打给我,老韩,你的身体不好,遇到事情千万不要再一个人扛着了。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精准扶贫,解决实际问题,走向共同富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的民情,希望对你有帮助。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篇一】在确定帮扶贫困户对象时,按照统一安排,我在界岭村帮扶贫困户3户。
2015年8月的-天上午,我来到界岭村5组帮扶对象程家友家,他的贫困状况让我大吃一惊,老程一家住在两间低矮的小土屋里,室内潮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的贫困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老程75岁,老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活困难。
下午,我又来到在界岭村一组联系户王敦明家,我见到了他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妻子,他们全家三辈人住在破旧的危房中,儿子也大了,通过与王敦明聊天拉家常,我鼓励他振奋精神,把旧房拆掉,建一栋新房,并答应帮他联系城建、国土、农商行等部门,帮助他办理各种报批相关手续。
后来我又去了帮扶对象程家友家他家几次,帮助他家发展起了三箱蜜蜂,养了一头猪,联系医院帮助他患病的妻子到医院治疗,帮助解决1000元钱用于治病。
到去年下半年他的妻子因病重去世,我又安排好老程的后期生活。
今天下午,我来到在界岭村一组联系户王敦明家,他于去年年底建起了2间楼房,实现了当年脱贫的目标。
他的儿子王勇也考上了乡村教师,愿他家的好日子越来越好。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篇二】经过全乡干部的调查研究,加之我在双台乡工作的实践,我乡初步确立了精准扶贫具体目标。
1.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来抓,在罗家村、茅塔寺村、普渡村、水坪村等村,发展5000亩药材,7000亩核桃,2000亩烤烟。
2.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强身固体”的基本之策,抢抓交通建设,打通向山至水坪断头路,修通青山、花园等村入户入院路29公里。
3.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让贫困户“居者有其屋”,按照“三个一批”,即拎包入住一批、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根据搬迁户需求分批次有计划给予安置,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目前,全乡已确定集中安置点31个,全乡评定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436户,4211人。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篇一立冬过后,天气更冷了。
今天一早,我跟随驻村工作队长和村干部到一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村社干部那里我了解到,意外的疾病让他的半边身子几乎瘫痪,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儿子和年迈的父亲。
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他做点零工和妻子种田维持。
一进家门,看到的便是新建的宽敞明亮的房子。
他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原来住在老房子是打雷下雨都害怕,现在搬上来了,住着都不怕了,舒服极了,住着很安心,和城市差不多了”。
他家原先居住的地点属于C级危房,住房因山体整体滑动,出现了房屋倾斜及墙体拉裂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上半年,他家享受到了扶贫安居工程项目,在好政策的帮助下,搬离了原先居住的地点,住进了漂亮的“乡村小别墅”。
从我进到家里一直到我离开,他一共说了6个谢谢,即使在我没有给他带去半点帮助的时候他依然心怀感激,更让我惊讶的是他说起未来时那种激情和希望——“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帮我建了新居、建了猪舍,申请了项目入户,让我养了猪,我这个身子喂个猪还可以,猪卖掉就有钱了。
感谢你们对我的帮扶,寻找养殖大户帮带传授,还帮助我儿子申请贫困助学金。
没有党、没有政府、没有你们,我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
”那一刻,看到他行动吃力的身体却还满心斗志,我浑身一下子也充满了干劲。
看到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干劲,我突然觉得天气再冷,但我的心却是温暖的。
今天的走访让我收获很大,也使我深深地意识到,精准扶贫真的很重要,村民生活的改善确实离不开我们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举措、一次宣传甚至一个建议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要做的还很多,不能一味的只看、只听,而要把行动落在实处、落在村民看得见的实惠处。
(作者为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开南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二抬头望天空,繁星点点,苍山的轮廓模糊可见,耳边传来滋滋滋建筑机械作业的声音,不由自主,想起了村东头张大姐家危房拆除重建的情景。
优秀扶贫帮困日记三篇

精选扶贫帮困日记三篇篇一经了解,一家三口人,母亲刘明英84岁,体弱多病,佝偻着腰;大儿子李香全46岁,小儿子李香定44岁,两兄弟均未婚,弟弟李香定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在与我们交谈中,我们问大儿子李香全,怎么不出去打工挣钱娶媳妇,他说道,本来是可以出去打工挣钱的,但是家庭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一般出去走个亲戚都得半天之内回家,不敢走远,母亲和弟弟在家都得我照顾,更别说出远门挣钱了,我们三个人都是苦命人,只能在一起相依为命,他淳篇二;当我们抱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还有人连工作都找不到;……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完全取决于心然年过65口人,除了老伴,还有女儿女婿2.7亩自留地和自己开荒的7(400元/月)、计划生育金(80元/月)、养老保险金(80元/月)通过对联系户的走访调查,我得出的结论和村里给出的信息是一致的——因病致贫,这种情况在农村相当普遍,我们单位联系的12个农户,有11户是因病致贫,还有一户是因残致贫,说到底,也是因病致贫。
在现今的农村,村民种田不仅不需要缴费纳税,而且还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惠农政策,只要有脑力劳力,只要踏实肯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可以说,村民致贫的根源几乎都是因为病痛。
因此,完善和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于我而言,帮扶联系户任重而道远。
初来咋到,情况不明,我还不能拟出系统而有效的帮扶措施,当前,我除了帮助联系户不折不扣地落实扶贫政策外,还打算就近帮助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以便户主在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照看家人,如果经济形势向好,还可以帮助户主把7亩林果地以流转、租赁或入股的方式增加收入。
我深信,只要政策到位,只要协力并进,我的联系户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困境!到那时,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百姓脸上的笑容会更灿烂!篇三近日,地区人社局住金山路八道巷社区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干部,为辖区内平房区贫困户赵伟送去了天颐堂中医院捐助的3000元房屋维修费,为这个困难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精准扶贫帮扶记录范文(范文6篇)

精准扶贫帮扶记录范文〔范文6篇〕精准扶贫帮扶日志范文一:按照单位的安排,今天到城固县北山区双溪镇扶贫。
我们扶贫的这个村子,是地处秦岭主脉的南麓。
沿着大山的峡沟,朔河而上,大约间隔县城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我们要扶贫的村子。
看着两边的山脉,常青树夹杂着枯草,在大石山的身上,坚强地站在,我就想着这里的村民,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中和这些没有多少直接经济价值的杂灌共生?这里的消费条件太差了,大石山土壤贫瘠,不能生长可以换钱的经济作物,偏远和困难的交通条件,贫困就是自然的事情。
走了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间羊场小道,进了一个大山沟,总算看到了几台狭小的畦田,带路的村民组长告诉我们,这个组如今就十一户人家,有几户已经搬走了。
沿着山路继续,看到了在山坡上住着的人家,零散在各个稍有点平台的坡中,没有一户砖瓦房,全是土墙房,很旧,而且年代长远。
贫困,单从一眼望去,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连续走访了多户人家,看到的是土墙屋黑暗的光线,床铺上很旧的衣被,没有几样像样家具。
各户人家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但是贫困却是一样的。
好几户都是光棍户,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到这里。
各家都没有多少经济作物,没有几颗果树,只有生长不大的山林树木,也都不是换钱的东西。
土地面积人均也就几分地,而且产量不高,能填饱肚子也很不易了。
原来的小学也不存在了,这里没有学校、医疗、商店等等,社会化效劳在这里没有任何踪迹。
就是买一袋盐,到山下的河道路边商店去,来回几个小时。
更别说有个什么急病,无从及时的救治了。
看着这样的贫困状态,怎么扶?这真是一个问题。
精准扶贫帮扶日志范文二: 201X年5月6日星期日晴天沙坪村1-4组的农户大多沿着大黄公路两旁居住。
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组梁清德家里,家中三口人,低保对象。
梁的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只能养活自己。
梁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
在他家门口刚好遇到他用卫生纸捂着眼睛焦虑的站在门口,一问才知道是昨晚干活时铁丝刺伤了眼睛,我扒开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红肿的很大,无法睁开,忙建议他赶紧去镇上医院消炎治疗,眼睛不敢马虎,眼睛有问题,以后连干小活都成问题了。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一】2月20日晴天不亮我们几个人就全醒了,比平时在家醒得还早。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强卫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讲活动的要点,这是我们驻村后开的第一个会,虽谈不上正规,但要让参加会议的老乡们听得懂,听得明白,大家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想不到乡亲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刚吃了早饭,村委会里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会议首先从学习省委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开始。
读罢两封信的全文,大伙的感受很多,说得最多的是省委书记心里始终记挂着咱们农民。
大家还说,要切实按照强卫书记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紧密结合上庄村实际,认真规划,营造好科学发展的氛围,抓好乡村党建工作,加快上庄村的发展。
看着乡亲们被激发起来的热情,我们几个也给大伙表了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艰苦奋斗,用干部的辛勤劳动,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会散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压力也更大了,强书记的信不但对我们做好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五送五帮五推”活动注入了精神动力,也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结合这两天进村入户所掌握的情况,工作组按照万名干部下乡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标: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资源,找准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努力破解资金短缺、带动乏力的问题。
经过集思广益,大家梳理出当前的工作重点:认真制定好发展规划,选准选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破解生产力落后、难以增效的难题。
坚持旅游富民、商贸活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
大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努力破解规划不全、导向不明的问题。
科学发展规划,要符合地区实际,突出重点,规划一项,成一项,切实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日记三篇
导读:本文精准扶贫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下午,走近梁啟建的家,房子是旧式的泥瓦房,四周是泥围墙,外围看应该占地约有七十平方,似乎在诉说着主人家曾经的繁荣,大门开着,这是扇既有古典色彩而又充满沧桑的木门,在岁月的侵蚀下,千疮百孔,进了门,门内有个小院,约有三十平米,小院有一个三级台阶,台阶上又有一个木门,应该和前面的木门是患难兄弟,我们问了声:有人在吗?没有人回应。
陪同走访的村支书李泽佳就上了台阶,看了看情况,告诉我们,有人在家。
于是,我们就一起走了进去,眼前的一幕,令人吃惊,一个老人家正坐在一张破旧的木凳上,她的旁边,摆着两个碟子和一个碗、一根汤匙,还有一个看上去很显眼(白色,感觉挺新)的电饭锅,打开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
还末来得及和老人家说话,我们环顾其家中的情况,眼前一幕令我们震惊,一双鞋,已经感觉不出它还是鞋子了,鞋面上不知有多少破孔。
我心想,这双鞋应该可以进博物馆珍藏,富有纪念意义,鞋子旁边是张木板,木板上放着一把镰刀,看上去有点古老,一个勉强还能使用的竹篮子摆在旁边,里面还有一点绿色的植物叶子安静地呆着,木板的前面还是木板,不过应该算是床了,因为它上面挂着蚊帐,幸运的是,蚊帐还算半旧半新的,估计蚊子想进去,还得花点心思。
收回眼光,李支书和其他走访的驻村队员正和老人家
聊天,其实不能算,因为老人家耳背,沟通有点困难,我们问她中午吃什么,因为真看不出吃的是什么东西,黑呼呼的,全素的“健康食品",连油都见不到一丁点儿,李书记问她怎么没米饭,我们看到老人家用衣袖擦了擦眼角,老人哭了,嘀咕了一声,我们听不明白,李书记告诉我们说,老人家叫董叶兰,今年90岁了,刚才告诉他的是家里没米了。
原来,和她一起吃住的二儿子梁啟建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家一个人在家。
前两天老人家由于家中没米,向大儿子拿米,大儿媳妇不给,李书记说主要是婆媳关系较差。
我忍住心中的酸痛(那种想哭的感觉)用相机记录下了令人伤感的一幕幕。
要离开了,我悄悄地把一百元拿给村支书让他交给老人家,并决定每个月资助老人家一百元改善老人家的生活。
此刻,心里才感觉舒服了些。
但我知道,老人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是儿女的陪伴和关心。
篇二上午一大早,村支书李泽佳告诉我们,相对贫困户梁啟建昨天晚上回家了。
我们决定走访他,并按照要求做好入户资料的核查和登记。
到了他的家,李书记喊了一声,听到有人应,就推门进去了,一进门,梁啟建从里屋走了出来,看上去人有些腼腆,董叶兰老人家也在屋里,我们看见老人家脸上满满的笑容,很开心,一起去的同事和村支书就陪老人家唠叨。
我就向梁啟建了解情况,他说自己由于小学没毕业,文化低,目前只能在高要的一间私人厂打工,一个月一千多元工资。
因为收入不高,每个月也只能回来一、两趟给老人家三、四百块钱作为生活费,除了生活开支,没钱剩,没钱找媳妇,没钱修建房子,一直住泥瓦房,这个月没及时回家给母亲买米送钱,造成母
亲没米煮饭,心里也不好受。
我们建议他,母亲已经年老,要多回家看看,要和哥哥和姐姐商量照顾母亲的问题,兄妹们多轮流陪陪老人家,听老人家唠叨,让老人家过一个有人陪的晚年,同时,可以考虑把钱提前给亲戚,让他们帮助其母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他表示以后会多回来陪陪老人家。
篇三上午,走访董叶兰老人家,我们进去时,老人家正在吃饭,我们和她聊天,老人家很开心,边吃饭,边和我们聊天,并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发现,老人家的脸上,时不时露出笑容,这一刻令我心中很震撼,是啊,年迈的老人,或许生活过的很艰辛,但是她并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艰苦的生活已经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印记,但是,孤独才是她们真正渴望驱走的,只要有人陪他们聊天,听他们唠叨,他们的内心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
或许物质上的贫穷,并不足以令老人感到悲哀,她还可以自已去劳动争取,但孤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