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教案高中物理

交流电教案高中物理
交流电教案高中物理

第一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实验探究-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应用内化

方法: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及中性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教学器材】交流发电机、发电机模型、示波器、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灯泡接在干电池的两端,小灯泡发光(亮暗程度不变)。将小灯泡接在

手摇发电机的两端,转动手柄,小灯泡会一闪一闪的。

提问:为什么小灯泡会一闪一闪的?

猜想: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在不断的变化

提问:电流的方向改变了吗?

实验验证:将电流表串接入电路,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左右来回的摆动

结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做周期性的变化——交流电

过渡: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大都使用交流电。交流电有许多优点,今天我们学习交流电的

产生和变化规律

二.新课教学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提问:为什么发电机能够发电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结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电流。(动画演示,展示模型)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提问:1.线圈转动过程中,哪些边切割了磁感线?(ab,bc切割)

2.线框转到什么位置,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小,什么位置,

感应电动势最大,为什么?

由实验知: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感应电动势最小,

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原因: 基本思路:立体图——转化成平面图——标速度和磁场方向——定电动势大小

① 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导线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 应电流。

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3.在中性面处感应电电动势的大小,磁通量,电流的方向有何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

(1)E=0

(2).穿过线圈Φ最大

(3).线圈越过中性面,线圈中I 感方向要改变.线圈转一周,感应电流I 感方向改变两次

②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感应电动势最大

4.图(b )(d )处感应电动势都是最大的,电流方向是否也相同呢?(根据实验模型分析)(方向相反)

5.线圈在转动过程中电流方向是如何改变的?

引导学生分析:线圈越过中性面,线圈中I 感方向要改变.线圈转一周,感应电流I 感方

向改变两次

(二)、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1.数学表达式

过渡:上面我们研究了线圈在特殊位置时的电动势的大小,如果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任意时间t ,此时的电动势又为多少呢?(动画演示)

解题步骤:(1)立体图转化成平面图

(2)标出ab 边,bc 边的速度方向

(3)求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分解速度)

就整个线圈来看,因ab 、cd 边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相同,是串联,所以

又 εm =BS ω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 εm sin ωt

可见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做周期性变化。当线圈跟外电路组成闭合回路时,设整个回路的电阻为R ,则电路的感应电流的瞬时值为表达式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 i=I m sin ωt

过渡:理论分析是否正确呢?还需要用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将交流学生电源和示波器接成闭合回路,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标准的正玄函数曲线

2.交流电的图像

t Bl t l Bl BLV e cd ωωωωsin 2

1sin 22===t

BS t Bl e ωωωωsin sin 2==t R

R e i m ωsin ε==t Bl t l Bl BLV e ab ωωωωsin 2

1sin 22===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线圈平面跟中性面的夹角(或者表示线圈转动经过的时间t),纵坐标表示感应电动势e(感应电流I),根据数学知识画出函数图像.

思考与讨论:如果从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记时,还是正玄交流电吗?

总结:只有当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时,才是正玄交流电

正弦交变电流是一种最简单又最基本的交变电流,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其他的波形,他们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多种多样的(展示其他形式的交流电)

三、课堂练习:

关于交流发电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B、线圈从中性面开始旋转90o的过程中,e逐渐增大

C、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

D、线圈每旋转一周,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四、小结(幻灯片)

五、作业(幻灯片)

六、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交流电知识点概括

第一节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一、交变电流: 如图15-1 流。如图(b)所示。而(a)、(d)为直流其中(a)为恒定电流。 二、正弦交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1、产生:当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正弦交流。 2、中性面:匀速旋转的线圈,位于跟磁感线垂直的平面叫做中性面。这一位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切割边都未切割磁感线,或者说这时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线圈中无感应电动势。 3、规律: (1)、函数表达式: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则e=NBSωsinωt 。用εM表示峰值

εM =NBS ω 则e=εM sin ωt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I=R R e m ε=sin ωt=I m sin ωt ,电压u=U m sin ωt 。 4、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第二节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 ①瞬时值:对应某一时刻的交流的值 用小写字母x 表示,e i u

②峰值:即最大的瞬时值 用大写字母表示,U m Im εm εm = nsB ω Im =εm / R 注意: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峰值为 εm =NBS ω,即仅由匝数N ,线圈面积S ,磁感强度B 和角速度ω四个量决定。与轴的具体位置,线圈的形状及线圈是否闭合都是无关的。 ③有效值: ⅰ、意义:描述交流电做功或热效应的物理量 ⅱ、定义:跟交流热效应相等的恒定电流的值叫做交流的有效值。 ⅲ、正弦交流的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是ε= 2m ε I=2 m I U=2m U 。 注意:正弦交流的有效值和峰值之间具有ε= 2 m ε,U=22m m I I U =的关系,非正 弦(或余弦)交流无此关系,但可按有效值的定义进行推导,如对于 正负半周最大值相等的方波电流,其热效应和与其最大值相等的恒定电流是相同的,因而其有效值即等于其最大值。即I=I m 。 ⅳ、交流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指的是有效值;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 表的读数是有效值。对于交流电若没有特殊说明的均指有效值。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复习课(详细)

专题一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图像 1、将阻值为5Ω的电阻接到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源上,电源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路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25 Hz B C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2.5 W D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电阻两端的电压是5 V 2、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 =100sin (25t )V B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C .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D .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 =100 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为50 W 3、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 、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 =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 。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 ( ) A.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2cos100πt (A) B.通过R 的电流i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i R =2cos50πt (V) C.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2cos100πt (V) D.R 两端的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u R =52cos50πt (V) 4、如图所示,同轴的两个平行导线圈M 、N ,M 中通有图象所示的交变电流,则( ) A.在t 1到t 2时间内导线圈M 、N 互相排斥 B.在t 2到t 3时间内导线圈M 、N 互相吸引 C.在t 1时刻M 、N 间相互作用的磁场力为零 D.在t 2时刻M 、N 间相互作用的磁场力最大 5、在周期性变化的匀强磁场区域内有垂直于磁场的一半径为r =1m 、电阻为R =3.14Ω的圆形线框,当磁感应强度B 按图示规律变化时(以向里为正方向),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产生。⑴画出感应电流i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⑵求该感应电流的有效值。 /s -2s U -U

信息化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功》

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功》 设计人: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10级物理一班 王玉

【课题】《功》 【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功的公式W = Fs”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从力作用效果的角度导出功的一般公式W = Fscosα,突出了力有空间积累的效果。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与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开发。 【学情分析】 对于功的概念与应用,在前面讲了力的合成与分解、标量与矢量,所以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通过做功来了解某种能量的变化,从而研究这种能量,也就是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了,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从力对物体做功入手来开始感性认知,并用实验进行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问题情境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能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两种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功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ppt ,flash 【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力、位移、角度关系的物理方法,并学会比值定义法. 【教学难点】 1.探究思路的形成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2.用公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图像法、迁移法、归纳总结、讨论、合成与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能量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做功的过程,可见,功与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物理量。因此,在本章追寻守恒定律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功。 设问:为什么要引入功? 二.通过演示和事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请同学举例能量发生变化的例子。 利用Flash演示:射箭运动 通过学生举例和教师演示射箭运动的分析发现力对物体做功的确导致了物体能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

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 一、交变电流 1定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用符号“~”表示。 2特点:电流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是交流电最主要的特征,也是交流电与直流电最主要的区别。 3、正弦式交变电流 交流电产生过程中的两个特殊位置 图像

4、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4.1周期和频率 (1)周期: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交变电流的周期,用符号T表示,其单位是秒(s)。 (2)频率:交变电流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变电流的频率,用符号f表示,其单位是赫兹(Hz)。 5、解题方法及技巧 5.1正弦交变电流图像的信息获取 ? ? → ? ? ?? → ? ? ? ?→ ? ? 直接读取:最大值、周期 最大值有效值 图像信息 间接获取周期频率、角速度、转速 瞬时值线圈的位置 5.2交变电流有效值的求解方法 (1)对于按正(余)弦规律变化的电流,可利用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的关系求解,即E=、U、I= (2)对于非正(余)弦规律变化的电流,可从有效值的定义出发,由热效应的“三同原则”(同电阻、同时间、同热量)求解,一般选一个周期的时间计算。 5.3交变电流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区別 求一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时要用平均值,q It =。平均值的计算需用E t Φ ? = ? 和

E I R = 。切记122E E E +≠,平均值不等于有效值。 三、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 1、变压器的构造 如图甲所示为变压器的结构图,它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的。跟电源相连的叫原线圈;另一^线圈跟负载连接,叫副线圈。铁芯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图乙是电路符号。 2、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的互感现象。当在原线圈上加交变电流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它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场,穿过副线圈,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样原、副线圈在铁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互感现象,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3、能量转化过程 →→原线圈的电能 磁场能副线圈的电能 续表

高中物理交流电知识点概括

第一节 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一、交变电流: c )、(e )所a )律变化的。即正弦交流。 2、中性面:匀速旋转的线圈,位于跟磁感线垂直的平面叫做中性面。这一位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切割边都未切割磁感线,或者说这时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线圈中无感应电动势。 3、规律: (1)、函数表达式: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则e=NBS ωsin ωt 。用εM 表示峰值εM =NBS ω 则e=ε M sin ω t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I= R R e m ε=sin ωt=I m sin ωt ,电压u=U m sin ωt 。 4、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第二节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 ①瞬时值:对应某一时刻的交流的值 用小写字母x 表示,e i u ②峰值:即最大的瞬时值 用大写字母表示,U m Im εm εm = nsB ω Im =εm / R 注意: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峰值为 εm =NBS ω,即仅由匝数N ,线圈面积S ,磁感强度B 和角速度ω四个量决定。与轴的具体位置,线圈的形状及线圈是否闭合都是无关的。 ③有效值: ⅰ、意义:描述交流电做功或热效应的物理量 ⅱ、定义:跟交流热效应相等的恒定电流的值叫做交流的有效值。 ⅲ、正弦交流的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是ε= 2 m ε I= 2 m I U= 2 m U 。

信息化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教学条件的不断改进,信息化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运用到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使学生以往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易懂起来,从而为拓宽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图文结合的物理课件激发兴趣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而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物理讲解,没有各种配图的说明使原本丰富的物理知识变得索然无味,从而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将信息技术普及到高中物理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黑板展示课堂教学模式,制作丰富生动的物理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授课,强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程度。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对学生进行课堂教授,在进行问题导入时就可以通过图片引导,在屏幕上分别放置一张工人运沙子的图片、一张学生推墙壁的图片、一张田径运动场上起跑的照片,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图片内容分析其中存在的摩擦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将自己理解的摩擦力的图示画出来,然后让其余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有学生说:“在运送沙子的过程中,车轱辘与地面、人的鞋子与地面都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存在物体才能进行运动”。有学生说:“人在推墙时由于墙的重力太大,人给的推理小,因此脚下的摩擦力不足以引起墙的移动。”对于最后一张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也是脚下、和手的摩擦力使得人在起跑时获得不一样的初始速度。利用物理课件,教师还可以在备课时将重点内容进行不同颜色和加粗的标注,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到标红或加粗的字体,就会自觉重视学习的态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二、融入物理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微观和宏观的理论及实验,其中具备许多无法用眼睛分析理解的现象,如果学生的思维程度达不到要求就很难理解某些知识点,更谈不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以致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就能够突破这些难以捕捉和察觉到的界限,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进行可视化,并

高中物理交流电习题及答案

《交流电》习题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1.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小时,感应电动势最小 B.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小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C.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零时,感应电动势最小 D.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零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2.已知交变电流的瞬时值的表达式是i=5sin50πt (A), 从t=0到第一次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是:A.6.25秒B.1/200秒C.1/150秒D.1/100秒 3.如图1示的正弦交流电流,其流瞬时值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 2 4.如图2所示的交流电电流的瞬时值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时间t=0.0025秒时交流电电流的值为14.14安。 5.一单匝线圈面积为S,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其感应电动势e =εm sinωt,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εm=BSωB.ωt是线圈平面和中性面之间的夹角 C.εm=nBSωD.ωt是线圈平面和中性磁场方向的夹 角

6.图3为单匝线圈面积为S 在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感应电动势e =εm sin ωt, 感应电流 i =I m sin ωt (1) 在题中将线圈的转速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电动势的表达式为 A .e =εm sin ωt B .e =2ε m sin ωt C .e =2εm sin2ω t D .e =εm sin2ωt (2) 题中产生的最大感应电流为I m 要使感应电流的最大值变为2I m 可用的方法是: A .把磁感应强度变为2 B B .把转动角速度变为2ω C .用同样的导线做成一个面积为2S 的线圈 D .用同样的导线做成一个每边都是原长2倍的线圈 7.若上题中线圈是正方形边长为0.2m ,磁感应强度B =1T ,转动角速度 ω=500π rad/s ,线圈每条边的电阻都为R =10Ω,那么图示位置时 (1) 回路中的电流强度为 A .0A B .12.5A C .1.57A D .πA (2) bd 两点电势差为: A .0V B .500V C .62.8V D .125.6V 8.如图4所示,在磁感强度B =10T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cd, 其电阻 R =10Ω,初始放置时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已知线圈ab = 15cm ,ad =10cm ,线圈绕对称轴OO ’转动,且转速为50转/秒。求: (1) 线圈得到的感应电动势峰值是多大? (2) 如图规定感应电流方向abcd 为正方向,且开始时ab 边沿纸面向外的方向旋转,写出感应电流i 的表达式。 图4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直流电与交流电》

P UI P EI U E η== =外 专题四 电路和电磁感应 第一讲 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 何洁 知识主干 一、电功和电热 电功W =qU =UIt ;电热Q =I 2Rt. (1)对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热,即电流流经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 能,所以W =Q =UIt =I 2Rt =U 2R t. (2)对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和电解槽),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或化学能等),所以电功必然大于电热,即W>Q ,这时电功只能用W =UIt 计算,电热只能用Q =I 2Rt 计算,两式不能通用. (3)电流流经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流经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4)电源的功率与效率 ①电源的功率P :也称为电源的总功率,是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计算式为:P= IE ②电源内阻消耗功率P 内:是电源内阻的热功率,也称为电源的损耗功率,计算式为:P 内= I 2r . ③电源的输出功率P 外:外电路上消耗的功率,计算式为:P 外= IU 外 . ④电源的效率: ⑤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R 的关系: 因此可知当电源内外电阻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 当R 由小于r 增大到大于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非单调变化). 4.含容电路的分析技巧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与电容器并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为零(有阻无流,则无电压). 二、交变电流 22 2 2()()4RE E P UI R r R r r R ===-++外

信息化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功》

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 设计人: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09级物理二班 谈马平(40906056)

《功》教学设计 【课题】《功》 【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追寻守恒定律展开。探究守恒定律一定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而要进一步研究能量的转化,最终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功的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还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探究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五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学情分析】 对于功的概念与应用,在前面讲了力的合成与分解、标量与矢量,所以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通过做功来了解某种能量的变化,从而研究这种能量,也就是学生已经初步体验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了,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从力对物体做功入手来开始感性认知,并用实验进行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问题情境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也是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为教学线索的。从追寻守恒量谈到能量的转化,从能量的转化使学生明白引入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的基本动作和学生参与的互动实验,探究“功”的来历和做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两种特殊情况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通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探究功是标量;通过例题得出几个力做功和它们的合力做功的关系;通过例题的拓展得出αcos Fl W =的适用条件,并为以后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埋下伏笔。 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展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来历,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αcos Fl W = 只适用于恒力,l 应为对地位移。 (二)过程与方法

高中物理 交流电 专题

高中物理 交流电 专题 例1:给额定功率60W 、额定电压220V 的白炽灯加上如图所示的电压,恰使灯正常发光,则所加电压U 0的大小约为 ( ) A. 220V B. 310V C. 350V D. 440V 解:所加电压的周期为 20× 10 -3s = 8ms 设电灯的电阻为R ,加上图示的电压时的功率为P L , P L t 2 = (U 02 /R)t 1 +0 (式中t 1 = 8ms t 2 =20 ms) 由题意 P L = (U 02 /R)t 1/t 2= U 额2 /R =60W U 02 = U 额2 t 2/t 1 =2202 ×20/8 =1102 ×10 ∴ U 0≈350V C 例2:如图是一个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图,若A 、B 两点接交流电压U 时,五个相同的灯泡均正常发光,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 ) A. 5 : 1 B. 1 : 5 C. 4 : 1 D. 1 : 4 U -3 s

解:设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为I , 则原、副线圈的电流分别为I 和4I ,如图示。 所以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4 1 C 例3.如图所示,abcd 是交流发电机的矩形线圈, ab=30cm,bc=10cm, 共50匝, 它在B=0.8T 的匀强磁场中绕中心轴OO ′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转速为480r/min,线圈的总电阻为r=1Ω,外电阻为R=3 Ω,试求: 1. 若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沿abcd 的方向为正方向,画出交流电流的图象. 2.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4 转的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和通过导线截面 的电量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4.从图示位置转过180°过程中 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解: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有 e=E m sin ω t ,其中E m = NB ω S , 1 2 A B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6136933.html,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探究 作者:李悌福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11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就是借助信息手段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物理高效课堂,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出发,对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信息化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下,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重点在于对现代化信息的有效运用,通过互联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其中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分层教学,以及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物理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工具,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研究现状 高中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具有内容抽象系统、学习难度大的特点。突出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成为了高中物理课高效性的判断依据,也是高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对信息化教学较为提倡,但是对教师的培训、考核和问题研究显得份量不足。并且信息技术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成为了考验授课教师能力的重要方面。另外,对于教学资源的共享问题一直是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查阅资料进行备课的时候,对于一些有用的资源无法获取,造成课程内容的不完整性。 二、推进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物理,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命力和活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许多高中物理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有限,不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教学内容,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原本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交流电知识点概括,推荐文档

第一节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一、交变电流: c)、(e)所 a) 律变化的。即正弦交流。 2、中性面:匀速旋转的线圈,位于跟磁感线垂直的平面叫做中性面。这一位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切割边都未切割磁感线,或者说这时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线圈中无感应电动势。 3、规律: (1)、函数表达式: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则e=NBSωsinωt 。用εM表示峰值εM=NBSω 则e=εM sinωt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I= R R e m ε =sinωt=I m sinωt,电压u=U m sinωt 。 4、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第二节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 ①瞬时值:对应某一时刻的交流的值用小写字母x 表示,e i u ②峰值:即最大的瞬时值用大写字母表示,U mImεm εm= nsBωIm=εm/ R 注意: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峰值为 ε m =NBSω,即仅由匝数N,线圈面积S,磁感强度B和角速度ω四个量决定。与轴的具体位置,线圈的形状及线圈是否闭合都是无关的。 ③有效值: ⅰ、意义:描述交流电做功或热效应的物理量 ⅱ、定义:跟交流热效应相等的恒定电流的值叫做交流的有效值。 ⅲ、正弦交流的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是ε= 2 m ε I= 2 m I U= 2 m U 。 i o t i o t i o t i o t i o t 图151 a d ()) (b () c() d () e

高中物理选修3-2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 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一.交流电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其中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电流,正弦式电流产生于在匀强电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的线圈里,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二.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1.当从图12—2即中性面... 位置开始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而变的函数是正弦函数: 即e=εm sin ωt , i =I m sin ωt (ωt 是从该位置经t 时间线框转过的角度;ωt 也是线速度V 与磁感应强度B 的夹角;ωt 是线框面与中性面的夹角) 2.当从图12—1位置开始计时: 则:e=εm cos ωt , i =I m cos ωt . 3.对于单匝矩形线圈来说E m =2Blv =BS ω;对于n 匝面积为S 的线圈来说E m =nBS ω,对于总电阻为R 的闭合电路来说R E I m m = 三.几个物理量 1.中性面:如图12—2所示的位置为中性面,对它进行以下说 明: (1) 此位置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多. (2) 此位置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所以 e=εm sin ωt=0, i =I m sin ωt=0 (3) 此位置是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具体对应图12-3中的t 2,t 4时刻,因 而交流电完成一次全变化中线框两次过中性面,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频率 为50Hz 的交流电每秒方向改变100次. 2.交流电的最大值: εm =B ωS 当为N 匝时εm =NB ωS (1)ω是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其单位一定为弧度/秒,nad/s (2)最大值对应的位置与中性面垂直,即线框面与磁感应强度B 在同一直线上. (3)最大值对应图12-3中的t 1、t 2时刻,每周中出现两次. 3.瞬时值e=εm sin ωt , i =I m sin ωt 代入时间即可求出. 不过写瞬时值时,不要忘记写单位,如εm =2202V,ω=100π,则e=2202sin100πtV,不可忘记写伏,电流同样如此. 4.有效值:为了度量交流电做功情况人们引入有效值,它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而定的.就是分别用交流电,直流电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直流电的值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1)有效值跟最大值的关系εm =2U 有效,I m =2I 有效 (2)伏特表与安培表读数为有效值.(3)用电器铭牌上标明的电压、电流值是指有效值. 5.周期与频率:交流电完成一次全变化的时间为周期;每秒钟完成全变化的次数叫交流电的频率.单位1/秒为赫兹(Hz ). 四、最大值、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应用 1、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都有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和平均值的区别。 以电动势为例:最大值用E m 表示,有效值用E 表示,瞬时值用e 表示,平均值用E 表示。它们的关系为E =E m /2,e =E m sin ωt 。 平均值不常用,必要时要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直接求:t n E ??Φ=。切记12 2E E E +≠。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专题复习(有答案)

2015届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专项复习 知识梳理: 一、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 2.交变电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1)产生: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的线圈产生的是 交变电流. (2)规律(瞬时值表达式): ①中性面的特点: ②变化规律:(交变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 电动势: 电压: 电流: ③正弦(余弦)交变电流的图象 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 交变电流的最大值: (1)交变电流的最大值(m m I E 、)与 无关,但是转动轴应与磁感线 . (2)某些电学元件(电容器、晶体管等)的击穿电压指的是交变电压的最大值. 2.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1)有效值是利用 定义的.(即 ,则直流电的数值就是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2)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3)通常说的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强度以及交流电表的读数、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的值,都是指交变电流的 值.此外求解交变电流的电热问题时,必须用 值来进行计算. 3.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角速度:

(1)周期T: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2)频率f: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3)角速度ω:1s内转过的角度. (4)三者关系: 我国民用交变电流的周期T= s、频率f= Hz、角速度ω= rad/s. 4.交变电流平均值: (1)交变电流图象中图象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与时间的比值叫做交变电流的平均值. (2)平均值是利用来进行计算的,计算时只能用平均值. 三、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作用 电感是“通流、阻流、通频、阻频”. 电容是“通流、隔流、通频、阻频”. 四、变压器 1.变压器的构造图: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 理想变压器 (1)电压跟匝数的关系: (2)功率关系: (3)电流关系: (4)决定关系:

高中物理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

高中物理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 在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物理课堂的过程中,重点在于现代化、高科技信息的合理运用,进而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起一整套效率更高、科学性更强的教学体系。教师只有实现教学内容多种形式的充分演示,才能够实现学生对于高中物理兴趣的提升。可以说,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不可逆转的未来趋势与主流。 1.信息化教学对于高中物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中学生在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渠道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也就决定了学校也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过去单纯的参考书本中的内容变为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获取更多、更新的相关资料,满足学生日趋多样化的实际需要。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与热情。 同时,引入信息化技术也是出于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的考量。由于高中学生身处思维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发散求异思维,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

2.推进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2.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 只有确保广大教师的思想足够开放,才能使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可能,这就需要在结合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前提下,将传统教育理念的变革作为动力,实现教学体系与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应时刻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使信息技术真正的走入课堂,得到师生们的认可和支持。但在一线教学实验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部分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并不认可,对其在课堂中的引入和应用有所抵触,造成了他们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尝试时未能选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显着提升,这反过来又成为了他们对信息化教学不支持、不赞成的一项有力的“论据”.基于这种情况,学校领导应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在接受和认可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2.2 确保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清晰定位 在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物理课堂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教师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他们错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的主体与核心,这必然会导致课堂重心的偏移。这种偏移将会使广大师生放松了对于教材与学科本质的重要性的关注,错将信息技术这种辅助型工具当成了教学的主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正确把握课程本身与信息化技术之间的关系,确保轻重分明,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辅助手段,使其真正服务于教学。此外,教师必须掌握通过信息技术来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提供帮助的有效措施,这样才有可能处理好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二者更好地共同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学习热情的激发贡献力量。例如,如果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波的形成这一模块时只是一味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却不结合适度地讲解和阐释,必将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心偏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在将波形成的原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展示的同时还适当穿插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引导,才能使学生对这一课题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其不偏离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交流电总结

高中物理交流电总结知识要点: 1、交流电 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公式 图象 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最大值、瞬时值、有效值; 周期、频率 交流电能的传输——变压器——远距离送电 ? ? ? ? ? ? ? ? ? ? ?? ? ? ? ? ? 2、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①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从中性面开始旋转,在已知B、L、ω情况下,会写 出正弦交流电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相互转换。 (2)识记交流电的物理量,最大值、瞬时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频率; (3)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初级,次级线圈电压,电流匝数的关系。理解远距离输电的特点。 (4)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一、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1、产生: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线圈的对称轴作匀速转动时,如图5—1所示,产生正弦(或余弦)交流电动势。当外电路闭合时形成正弦(或余弦)交流电流。 图5—1 2、变化规律: (1)中性面:与磁力线垂直的平面叫中性面。 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位置时,如图5—2(A)所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但磁通量变化率为零。因此,感应电动势为零 。 图5—2 当线圈平面匀速转到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时(即线圈平面与磁力线平行时) 如图5—2(C )所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虽然为零,但线圈平面内磁通量变化率最大。因此,感应电动势值最大。 εωm N B l v N B S ==2·······(伏) (N 为匝数) (2)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 若从中性面开始,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 t m =ε ω·sin (伏)如图 5—2(B )所示。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i I t m =·sin ω(安) 若从线圈平面与磁力线平行开始计时,则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 e t m = εω·c o s (伏)如图5—2(D )所示。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i I t m =·c o s ω(安) 3、交流电的图象: e t m =εω·sin 图象如图5—3所示。 e t m =εω·c o s 图象如图5—4所示。 想一想:横坐标用t 如何画。 4、发电机:

高中物理交流电归纳

高中物理交流电归纳知识要点: 1、交流电 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公式 图象 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最大值、瞬时值、有效值; 周期、频率 交流电能的传输——变压器——远距离送电 ? ? ? ? ? ? ? ? ? ? ?? ? ? ? ? ? 2、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①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从中性面开始旋转,在已知B、L、ω情况下,会写 出正弦交流电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相互转换。 (2)识记交流电的物理量,最大值、瞬时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频率; (3)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初级,次级线圈电压,电流匝数的关系。理解远距离输电的特点。 (4)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一、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1、产生: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线圈的对称轴作匀速转动时,如图5—1所示,产生正弦(或余弦)交流电动势。当外电路闭合时形成正弦(或余弦)交流电流。 图5—1 2、变化规律: (1)中性面:与磁力线垂直的平面叫中性面。 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位置时,如图5—2(A)所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但磁通量变化率为零。因此,感应电动势为零 。 图5—2 当线圈平面匀速转到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时(即线圈平面与磁力线平行时) 如图5—2(C )所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虽然为零,但线圈平面内磁通量变化率最大。因此,感应电动势值最大。 εω m N B l v N B S ==2·······(伏) (N 为匝数) (2)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 若从中性面开始,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 t m =εω·s i n (伏)如图5—2(B )所示。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i I t m =·s i n ω(安) 若从线圈平面与磁力线平行开始计时,则感应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 e t m =εω·c o s (伏)如图5—2(D )所示。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i I t m =·c o s ω(安) 3、交流电的图象: e t m =εω·s i n 图象如图5—3所示。 e t m =εω·c o s 图象如图5—4所示。 想一想:横坐标用t 如何画。 4、发电机:

高二物理-交流电专题训练及答案(全套)

高二物理交流电专题训练及答案(全套) 一、交变电流变化规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些因素影响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 A.磁感强度B.线圈匝数 C.线圈面积D.线圈转速 E.线圈初始位置 2.甲、乙两电路中电流与时间关系如图1,属于交变电流的是【】 A.甲乙都是B.甲是乙不是 C.乙是甲不是D.甲乙都不是 3.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电动势e-t图像如图2,则在时刻【】 A.t1,t3线圈通过中性面

B.t2,t4线圈中磁通量最大 C.t1,t3线圈中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D.t2,t4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4.如图3,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当转到图示位置时,线圈的【】 A.磁通变化率为零 B.感应电流为零 C.磁力矩为零 D.感应电流最大 D

5.关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方向不变B.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 C.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D.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交流的设备所标的电压和电流都是最大值 B.交流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的是有效值 C.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同一电阻,跟直流电有相同热效应的交变电流值是交流的有效值 D.给定的交变电流值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是指有效值 7.四个接220V交流的用电器,通电时间相同,则消耗电能最多的是【】 A.正常发光的额定功率为100W的灯泡 B.电流最大值为0.6A的电熨斗

高中物理交流电习题及答案

《交流电》习题 一、 交变电流的产生 1.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小时,感应电动势最小 B .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小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C .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零时,感应电动势最小 D .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零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2.已知交变电流的瞬时值的表达式是i =5sin50πt (A), 从t=0到第一次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是: A .6.25秒 B .1/200秒 C .1/150秒 D .1/100秒 3.如图1示的正弦交流电流,其流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1 图 2 4.如图2所示的交流电电流的瞬时值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时间t =0.0025秒时交流电电流的值为14.14安。 5.一单匝线圈面积为S ,在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其感应电动势e =εm sin ωt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εm = BS ω B .ωt 是线圈平面和中性面之间的夹角 C .εm = nBS ω D .ωt 是线圈平面和中性磁场方向的夹角 6.图3为单匝线圈面积为S 在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感 应电动势e =εm sin ωt, 感应电流 i =I m sin ωt (1) 在题中将线圈的转速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电动势的表达式为 A .e =εm sin ωt B .e =2εm sin ωt C .e =2εm sin2ωt D .e =εm sin2ωt (2) 题中产生的最大感应电流为I m 要使感应电流的最大值变为2I m 可用的方法是: A .把磁感应强度变为2 B B .把转动角速度变为2ω C .用同样的导线做成一个面积为2S 的线圈 D .用同样的导线做成一个每边都是原长2倍的线圈 7.若上题中线圈是正方形边长为0.2m ,磁感应强度B =1T ,转动角速度 ω=500π rad/s ,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