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弃甲曳.兵()供.养()数罟..不入洿.池()()()孝悌.() 庠.序()饿莩.()鸡豚.狗彘.之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河内凶.()(2)邻国之民不加少..()(3)数罟..不入洿池()(4)谨庠序..之教()(5)申之以孝悌.之义()(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非我也,岁.也()(8)斯.天下之民至焉()3.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_”,称其为“________”。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4.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4)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1.yèɡōnɡcùɡǔwūtìxiánɡpiǎo tún zhìxù2.(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更少(3)细网(4)学校(5)敬爱兄长(6)制止、约束(7)年成(8)则、那么3.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7儒4.(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养生丧死无憾(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B.王好战,请以战喻.喻:做比喻。
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得罪。
项,“罪”,归咎、归罪。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由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与之相似的君主的自称还有“孤”和“不谷”“不禄”。
C.“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今天“河南”“河北”也大致是以黄河为分界线确定的政区。
D.“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
商代的叫“序”,周代的叫“庠”。
在本文中指的是学校教育。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赏古诗孟子〔宋〕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赏析】诗人在推行“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过程中,遭到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元老重臣的反对,被人说成“背儒崇法”,被人视为“迂阔”,其情形与当年孟子相似。
这首诗写出了古人和自己的理想抱负彼此相同,且遭遇相似,有共同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故有斯人慰寂寥”,古人(孟子)视我为朋友,安慰我、温暖我、感动我,使我寂寞的心灵充满活力,故才能始终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气魄,不屈不挠,奋斗不懈,唱出了心中最深沉的音符。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告诫梁惠王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惜民力,与民休息,让物类繁殖,从而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子就已经认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并且看到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我们要学习孟子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身体力行。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运用角度] “自然规律”“和谐与发展”“环保”等。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鹿义霞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
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 课练一、 孟子,名_____,字_____,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______”。
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_______散文,《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二、字音移粟.( ) 弃甲曳.( )兵 饿莩.( ) 鸡豚.( )狗彘.( )之畜.( ) 数罟..( ) 洿.( )池 庠.( )序 孝悌.( ) 然而不王.( ) 养生丧.死( ) 三、基础选择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谨庠序之教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 B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 .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B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 .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4.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 B .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谨.庠序之教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 .申之以孝悌之义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材木不可胜用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斧斤以.时入山林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以其无礼于.晋 D.⎩⎪⎨⎪⎧申之以孝悌之.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题(含详细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逃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拾起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错过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可!直不百步耳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申之以孝悌之义B.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斯天下之民至焉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下列各句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非我也,岁也D.树之以桑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庠序:古代地方办的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孝顺父母。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畜.又称“六牲”;也泛指各种家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开之初,梁惠王的疑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王道”或“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渔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林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弃甲曳.兵()供.养()数罟..不入洿.池()()()孝悌.() 庠.序()饿莩.()鸡豚.狗彘.之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河内凶.()(2)邻国之民不加少..()(3)数罟..不入洿池()(4)谨庠序..之教()(5)申之以孝悌.之义()(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非我也,岁.也()(8)斯.天下之民至焉()3.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_”,称其为“________”。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4.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4)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1.yèɡōnɡcùɡǔwūtìxiánɡpiǎo tún zhìxù2.(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更少(3)细网(4)学校(5)敬爱兄长(6)制止、约束(7)年成(8)则、那么3.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7儒4.(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养生丧死无憾(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纰缪./未雨绸缪间..距/间.不容发税率./为人坦率.B.下载./载.歌载舞偏裨./无裨.于事稽.首/无稽.之谈C.洁癖./穷乡僻.壤拙.劣/茁.壮成长绚.烂/徇.私舞弊D.偌.大/一诺.千金募.捐/蓦.然回首剽.悍/虚无缥.缈答案:C解析:A项,分别读miù/móu,jiān/jiān,lǜ/shuài;B项,分别读zài/zài,pí/bì,qǐ/jī;C项,分别读pǐ/pì,zhuō/zhuó,xuàn/xùn;D项,分别读ruò/nuò,mù/mò,piāo/piāo。
2下列加点的“也”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谷不可胜食也.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答案:C解析:A项中“也”表句中停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中“也”表判断。
C项和例句中的“也”均表肯定。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B解析:A、C、D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B项也有介词结构,但没有后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解释,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③⑤/②/④B.①②③⑤/④C.①③⑤/②④D.①⑤/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③⑤介词,用,凭;②介词,按照;④介词,因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走近高考(20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与薛寿鱼书①[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艺,技艺。
⑥周、程、张、朱: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D .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 B.⎩⎪⎨⎪⎧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 )A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 .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 .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 .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D3.A4.C5.D6.D7.(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自幼聪明颖悟,长大后,身高挺拔若山岳,伟岸有风度,凭借文章而闻名于世。
他目睹元代政治的衰败,写了七八千字的长信呈给当时的宰相。
危素、张起岩一起举荐他,他没答应。
他退隐青岩山,著书立说,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太祖出征江西时,王祎献上颂词。
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个大儒,就是你和宋濂。
要说学问的广博,你不如宋濂。
要说才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
”太祖创设礼贤馆,召他来安置在馆中。
多次升迁,为侍礼郎,掌管起居注。
做南康同知府事,多有惠民措施,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荣宠。
太祖准备登基,把王祎召回来,商议礼仪。
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疏说:“恳求苍天永保江山的关键,在于存心以忠厚为本,政治宽大,上依天道,下顺人心。
严刑峻法,可以一时使用而不可经常如此。
浙西既已平定,赋敛应当削减。
”太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不完全照他说的办。
第二年修撰《元史》,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
王祎擅长史事的记载,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
《元史》修成后,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他奉皇帝诏命在大本堂执教,经义理解透彻,析理畅达,善于开导。
皇帝召见他在殿堂对答,必定赐他坐下,随便谈论。
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商议招抚训谕云南,命王祎带诏书前往。
到后就告谕梁王,应该立即奉送版图给职方官,不然朝廷讨伐的军队早晚之间就到。
梁王不听从,把他安排在别馆住宿。
又一天,王祎又告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有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刀锋之下。
若是你们仗着地势的偏远险要,抗拒英明的皇帝,后悔就晚了。
”梁王很害怕就服从了,立刻让他改住客馆。
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梁王迫不得已叫出王祎来见,脱脱想要让王祎屈服,王祎呵斥说:“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