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题规范
语文优秀答题卡书写

语文优秀答题卡书写
语文优秀答题卡书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工整,避免涂改和错别字。
可以使用正楷或者行楷字体,尽量不要使用草书或者连笔字。
2. 格式规范: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注意段落和层次,标点符号使用准确。
对于主观题,可以分段作答,每段开头空两格,保持整体美观。
3. 逻辑清晰:在回答主观题时,要注意逻辑性,先答要点再展开论述。
答案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4. 用语准确:语文考试要求用语准确、简练,不要过于冗长和啰嗦。
在回答选择题、填空题时,要仔细审题,注意细节。
5. 注意细节:在书写答案时,要注意细节问题,如标点符号、错别字等。
同时,要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要遗漏要点。
6. 保持卷面整洁:在答完题目后,要注意检查卷面整洁度,如有涂改要及时处理干净,避免影响整体美观。
总之,语文优秀答题卡书写需要注重规范、整洁、准确和逻辑性等方面,这样能够提高得分率,给阅卷老师留下良
好的印象。
语文赏析要点及答题规范语言.doc

视觉嗅觉(感觉)角度Y 听觉 >感觉味觉 顼虫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作五、手写景: 咏物: -Z 怀古:咏史:送别: 塞: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即事/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象征借物喻人即事抒情 借题发挥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其他「衬托、对比、侧面烘托、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
-魇二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
-第二步:明确“该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三 (-、用词(词语运用):主要动词、形容词"1.提问方式: ⑴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⑵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公式:2.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 +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 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1、(什么词)(怎样)地写出了 (什么事物)壑(什么特点),表现了 (什么主题)。
2、格式:“XX” 一词原指……,这里表达了……。
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二、修辞(方法)Y 夸张:突出强调反复:突出强调反问:突出强调,加强语势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j 对比:突出强调分析修辞:运用了以的修辞手法,(怎样,即修辞作用)地写出了 (什么事物)瓯(什么特点),表现了 (什么主题)。
手法+功能+句意+中心分析: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个角度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 中景物什么什么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如何如何地情感。
议论角度四、表达(方式)抒情<描写V ( Y 」人物描写心理描写广对其进行细致描写的:细节描写I 肖像描写|I 对象y C自然环境描写 作用(1.突出主题2.刻画人物3.推动情节4.交代时间地点5.交代I I \ 背景6.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答题模式:1、XXX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要求以下几点:
1. 答题时不需要写标题,直接从题目开始回答问题。
如果题目已经给出了标题,不需要重复写标题。
2. 在文中不要出现与题目相同的文字,除非题目要求引用文中的某一段文字进行解析或回答。
3. 答题时要注意清晰、连贯地表达观点,合理组织语言,避免出现累赘或啰嗦的句子。
4. 回答要准确、全面、简明扼要。
对于主观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提供清晰的答案和理由支持。
5. 文章的结构要合理,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主体部分要分段,每段只讨论一个具体的观点或论据。
6. 注意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和段落分隔,使文章更易读懂。
7. 在文中引用其他材料或文献时,需要注明出处,使用正确的标注方式。
总之,高考语文答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作答,合理组织文思,提供清晰、准确、全面的答案,力求表达流畅、语言规范。
语文答题规范要求 -完整获奖版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及要求刘院生提升能力不是一日之功,规范作答却可以人人做到。
向“规范”要分数,是我们后期备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具备两种心态:不急不躁,认真细致。
二、明确六个步骤: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
三、一是根据选项找原文;二是对照原文找差异;三是针对差异作判断。
(二)、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五个缺失:1、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2、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3、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4、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5、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二、总体要求:一要全面准确审题;二要规范严谨答题;三要完整顺畅表达。
三、答题要领: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大概意思,整体认知;第二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
2、答题步骤: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
B、查语境。
记清“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
C、看赋分,配答案。
切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D、怎么问,怎么答,不相干的话不说,E、探究题注意“观点+文本论据+现实论据”的模式,灵活运用。
F、完善细节,注重辨析。
如人物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就有区别;用词概括一定要准确,如“粗鲁”“粗犷”“粗暴”可绝对不同,但答题中却有很多同学忽视这些区别,造成丢分。
3.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强调几点: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C、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按点给分”;D、字体大小合适,书写工整,让老师一眼明了。
E、最最重要一点,规定区域答题,不准超出边框,同时预留一定空间,以备修改之用。
语文答题规范(经典)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初中语文规范模板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规范模板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规范模板答题技巧:
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要求和要点。
2. 规范格式: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答题,包括首行缩进、段落分明、标点符号的使用等。
3. 文字使用:避免使用相同的标题或相似的文字描述,以免造成重复和累赘。
4. 文字表达:用简洁、准确、通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5. 逻辑关系:思路清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明确,不要出现跳跃和突兀的表达。
6. 用词准确:选择恰当的词汇和短语,不要使用模棱两可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
7. 文章连贯:段落之间要有连贯性,可以使用连接词和过渡词来表达逻辑关系。
8. 语法准确:使用正确的语法和句式,不出现语法错误和句子不通顺的问题。
9. 时间分配: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控制篇幅,不要过长或过短,
以免影响阅卷者的评判。
10. 修改检查:完成文章后,仔细检查、修改错别字、病句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确保文章的整体质量。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高考语文答题规范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高考语文答题规范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答题规范,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语文答题规范一.文言文写作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2.二念,必须充分利用第六题的有效率信息,认知全文;3.三读,以题解题,从已知求未知;4.实词考查题可以采用“代入法”,信息甄选题通常使用“排除法”;5.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二.古诗词品酒题1.首先要“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看题干,充分利用有效的诗歌信息;2.必须学会“五步品酒法”,掌控恰当的品酒流程:找到意象——领会意境——认知形象——把握住感情——品酒评价;3.要弄清诗词类别,掌握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掌握一些著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风格;4.答题思路及诀窍:审清题意——明晰观点——阐述具体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建议:精准把握住,一分不偷四.现代文阅读(一)必须特别注意一点:一定必须先选题,后答题,一定必须涂黑选题方框;要记住三句话: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掌控答题诀窍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Seille,摄入各段大概意思,整体心智;第二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
2.如何展开全面的答疑。
特别强调三点: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b.综合分析,无法只答抽象化的要点,必须存有适度而具体内容的分析;c.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3.答题步骤: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
b.查语境。
凋灵“字不距句,句不距段,段不距篇”,把命题所牵涉至的内容摆返回原文中选准有关的信息区。
c.看赋分,配答案。
切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d.探究题特别注意“观点+理论论据+文本论据+现实论据”的模式,灵活运用。
五.作文1.审题点出材料;2.题目切题、响亮;3.必须至少三次点题,“三点成一线”;4.要引用二三句名人名言,增加论证力量;5.必须运用两三个整句,进一步增强文章的不羁气势;6.材料要做到新鲜典型;7.结尾要么点题,卒章显志;要么描绘抒情,言存有尽而意无穷。
语文高考试卷答题模板书

第一章:卷面布局与答题规范一、卷面布局1. 确保卷面整洁,字体工整,笔画清晰。
2. 按照试卷要求,合理安排答题区域,留出足够的空白。
3. 注意字间距和行间距,保持卷面美观。
二、答题规范1. 遵循题目要求,准确回答问题。
2. 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余和错误。
3.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答案更具表现力。
4.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保持良好的卷面形象。
第二章: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
2. 精读原文,找出关键信息。
3. 结合原文,分析、概括、评价文章内容。
4. 依据原文,回答问题,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古诗文阅读1. 阅读题目,了解答题要求。
2. 精读原文,理解诗意。
3. 分析作者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4. 依据原文,回答问题,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文言文阅读1. 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
2. 精读原文,疏通文意。
3.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4. 依据原文,回答问题,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作文一、审题1. 理解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2. 分析题目,把握文章主题。
3. 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写作角度。
二、构思1. 确定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段落。
2. 拟定开头、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
3. 选取恰当材料,丰富文章内容。
三、写作1. 按照构思,书写文章。
2. 注意语言表达,使文章生动、形象。
3.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
第四章:答题技巧一、阅读理解1. 快速浏览题目,明确答题方向。
2. 精读原文,找出关键信息。
3. 结合原文,分析、概括、评价文章内容。
4. 依据原文,回答问题,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作文1. 确定文章主题,明确写作要求。
2. 拟定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段落。
3. 选取恰当材料,丰富文章内容。
4. 注意语言表达,使文章生动、形象。
三、文言文翻译1. 理解原文大意,找出关键词汇。
2. 运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准确翻译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答题规范
一、基本常识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规范答题:谁(主人公或线索人物)+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注:①干什么要参考文章的标题来概括事件②如果时间地点特殊应加上③干什么前加表示目的的词为了…由于…)
2、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
描写手法的作用:运用了…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生动具体∕具体准确∕细致的描写了…,表现了…(人物性格、品质、感情)
3、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规范是:某某是性格或品质(从外到内,在文中能找到的词和自己概括)的身份。
(若结合内容分析需加事件的概括)
4、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了……的景色。
(1)渲染了……的气氛;(2)烘托了人物……的心情;(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文章开头部分出现);(4)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多次出现);(5)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6)表现文章……的中心
5、记叙文人称有: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直抒胸臆,亲切真实。
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便于与读者(或文中人物)面对面交流,亲切诚恳。
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时空限制,使叙述更加自由。
6、充当线索的几种形式有:(1)具体事务;(2)人物(人物特征);(3)中心事件;(4)某人的思想感情(变化);(5)人物的见闻感受。
7、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文开头和结尾常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起到点明和深化事件的意义起到统领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
8、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插叙作用:(四“使”):(1)补充交代了……使内容更丰富;
(2)揭开上文……的悬念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使情节更完整;
(3)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使形象更丰满;
(4)从而使中心……更突出。
9、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回答时一般用“既指……又指……”的句式。
(表层含义多是内容事件的概括,深层含义多是主题感情的提炼或和中心相关的比喻义、某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10、标题的作用有:(1)充当线索;(2)概括……内容;(3)点明(暗示)……主旨;(4)一语双关;(5)新颖别致∕形象可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6)饱含感情(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
11、开头段的作用是:结构上:(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内容)或为下文……铺垫;(2)照应标题;(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内容上:点明……中心
结尾段的作用是:
结构上:(1)总结全文;(2)点题;(3)照应开头;(4)使结构更完整。
内容上:(1)画龙点睛;(2)点明……的中心;(3)深化……的主旨;(4)升华……
的感情;(5)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6)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12、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照应一般有(1)照应题目;(2)首尾照应;(3)前后照应。
13、赏析具有表现力的句子:首先判断指出这个句子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抓修辞,抓词),可以从这个几个方面判断:(1)修辞手法;(2)描写手法;(3)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4)句式(倒装句、长短句感叹句、设问、反问);(5)人称,然后解释句子的字面含义。
最后联系上下文结合中心分析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常见题型答题方法及要点
(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排比(加强语势)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加强语势强调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格式:运用设问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加强语势,突出强调)格式: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加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
5、对比(突出强调)格式:运用对比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
6、反复(加强语气,突出强调)格式: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
(二)。